第二单元 第2讲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266107 上传时间:2017-08-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 第2讲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二单元 第2讲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二单元 第2讲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二单元 第2讲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二单元 第2讲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第2讲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第2讲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七年级历史(上) 第二单元 NO. 4 第 1 页 共 5 页 第二单元 第 2 讲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汇聚 备课时间 : 2010-3-2 主 备: 审 核 班 级: 姓 名: 一、情景创设激趣(源于生活体验,媒体报道,或经典事例等;与新课相关,简明、生动。前置测评,温故知新。)用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 导入 二、任务分配驱动 (三维目标具有引导、激励和调 控的功能, 应明确具体,可操作、能达成;要用可检测的用语。)(1)知道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重点: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难

2、点: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三、自主探究质疑(教师要精心选择问题,“以问 拓思,因 问造势”;学生尝试 知识建构,学会自学。)一、三国鼎立1官渡之战 2赤壁之战 3 三国鼎立的形成4三国经济的发展二、江南地区的开发l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2肥水之战3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 (2)表现: (3)影响:三、北方民族大融合1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四、合作交流展示 (教师要预设互动方案,为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 导,“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1)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2)200 年,曹操在

3、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1)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准备乘胜统一南北。(2)208 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慌忙逃回北方。(1)220 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国号魏 9 定都洛阳。(2)221 年 9 刘备在成都称帝,自称皇帝,国号汉,史称蜀。(3)222 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 业。(1)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2)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3)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其船 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1)265 年,司马炎篡夺魏国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280 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

4、面;316 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3)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揭、氏、羌等北方少数民族 陆续内迁。 (1)317 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 历史上称为东晋 3 同时,北方陷入战乱。(2)4 世纪后期,氐族人苻坚建立了前秦政权,迅速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学案七年级历史(上) 第二单元 NO. 4 第 2 页 共 5 页 (3)383 年,东晋在肥水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前秦;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4)420 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 结束了东晋的统治,南朝开始。 、(1)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2)影响:对我国

5、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1)4 世纪后期,鲜卑族的一支建立北魏。439 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2)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1)北魏定都平城,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洛阳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宏伟壮观的城市。(1)措施:用汉语,禁用 鲜卑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等。(2)作用: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4北朝 北魏后来分裂,我国北方先后出 现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五、选择精讲点拨 (选择精讲

6、、要到位而不越位;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要关注 为什么,不能只关注是什么”)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原因当权 的统治者采取正确的民族政策,促进融合。如:蜀国承相诸葛亮注意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鼓励少数民族人民栽桑养蚕、缫丝织绸,促进了西南地区的民族交往和融合。北魏孝文帝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和民族大融合。民族大迁徙也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如:魏晋 时期“五胡”内迁,与中原汉族人民长期杂居相处,互相往来,他们的经济生活、文化语言、 风俗习惯等相互影响,不断融合学案七年级历史(上) 第二单元 NO. 4 第 3 页 共 5 页 。人口迁移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如:西

7、晋末年起,因各种原因,使黄河流域人口迁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人口向更南的地方迁徙,促 进了融合。各民族政 权间 的混战,使其统治地盘不断变化,人民之间也不断混杂,客观上有利于融合。如:十六国间的混战,北魏瓦解后北方的 战争等。 各族人民的民 间交往交流也是民族融合的至关重要的原因。六、矫正反馈达标 (围绕“针对性、及 时性、 层次性、有效性”,题型多样,难度适中)(一)、限时训练(8 分) 以“低起点,小坡度,大密度,多活动,快反馈, 强矫正”为指导思想,重视“双基”的矫正反馈 ,确保三 维教学目标的达成。一、 选择题: 1、下列历史事件中,与曹操有直接关系的是:三顾茅庐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曹魏

8、建立 A、 B、 C、 D、2、杜甫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赞颂的人物是:A、曹操 B、孙权 C、刘备 D、诸葛亮3、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卫温曾率万人船队到达今天的台湾地区,当时的台湾称为:A、琉求 B、台湾 C、夷洲 D、流求4、在下列我国的历史名城中,被称为“六朝古都”的是:A、北京 B、西安 C、洛阳 D、南京5、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可以远溯到 时期。A、春秋战国 B、两汉 C、三国 D、六朝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往与民族斗争交织在一起,但民族大融合则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不能体现这一主流的是:A、胡人汉服 B、汉人胡食 C、汉族改变席地而坐的习俗 D、三国鼎立

9、的形成7、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情节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书桌上有一卷卷竹筒 墙上挂有 魏国疆域图 桌上有孙子兵法一本 书柜中摆放着印制的书籍,判断其中搞错的是:A、B、 C、 D、8、公元 207 年,曹操在龟虽寿一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曹操的壮心是什么?A、打败袁绍 B、南下统一全国 C、实现三国鼎立 D、消灭东汉9、我国古代有几位知名的皇太后,其中,执掌北魏大权二十多年,被称为“文明太后”的是:A、慈禧太后 B、吕后 C、萧太后 D、冯太后A、B、C、D 、10、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中,三国建立的先后顺序为:A、曹魏孙吴

10、蜀汉 B、蜀汉曹魏 孙吴C、蜀汉 曹魏孙吴 D、曹魏蜀汉 孙吴9、读图回答问题:(1)根据上图说说这次大规模人口流动是从何时开始的?形成这次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案七年级历史(上) 第二单元 NO. 4 第 4 页 共 5 页 (2)这次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有哪些?(3)这次人口流动对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结合时事,请你谈谈目前我国农民打工浪潮的兴起,对我国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北 北方人口南迁图(二)、迁移运用(12 分) 拓展延伸,与生活 实际、社会 实践、人文历史联系起来,举一反三,把握知识的真谛,解释、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问题,提高探究创新能力,提高学

11、习效率。20、读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1)纸发明以前我国主要的书写材料有哪些?(2)图片反映的造纸过程的改进是由谁来完成的(3)改进后的纸有哪些优点? 造纸流程图(4)这一造纸术的改进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今天我们提倡使用再生纸(将废旧纸品回收,经过加工,制出新的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纸) ,有什么重大意义?21、阅读下列材料:孝文帝把皇族拓跋氏改为元氏、丘穆陵氏改为穆氏又规定鲜卑族的 11 大姓与汉人头等贵族翟、卢、李、郑四姓门第相当。他自娶汉族大姓女为后宫,又给他的弟弟们娶汉族大姓女为妻室,以示提倡。中华历史五千年请回答:(1)孝文帝是我国哪一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他曾把都城由平城迁到了哪里?学案七年级历史(上) 第二单元 NO. 4 第 5 页 共 5 页 (2)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七、教学生成反思 (整理反思情景的创设,目 标的制定,问题的设计,活动的引导,习题的选择以及“问题生成”的处理与教学流程实施等方面的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