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尚志)浅谈高中物理新课改教学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4266582 上传时间:2017-08-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尚志)浅谈高中物理新课改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1尚志)浅谈高中物理新课改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1尚志)浅谈高中物理新课改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尚志)浅谈高中物理新课改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尚志)浅谈高中物理新课改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高中物理新课改教学忻州第十中学 陈申楼教育的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新课改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课程导入,课堂提问和知识训练上。一、课程导入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有个良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如何讲清物理概念,使学生全面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学会运用概念分析、解决问题。概念作为物理知识体系的基本构成单位,在新课教学中,其引入方法是否恰当,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物理概念本身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会影响到能否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积极性而参与教学活动。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引入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种方法,以供参考。一、实验法大多

2、数物理概念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透过现象,剖析揭示其本质而引入新概念的,学生易于进入教学情境,形成鲜明的印象,从而强化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述超重与失重时,让学生在弹簧秤下挂上钩码,静止时在指针下卡一块小纸片并记下示数,当提着弹簧秤加速上升时指针会把小纸片推到下方,此时发现弹簧秤示数增大了,从而给出超重的概念而留下深刻的印象。二、类比法类比是从事科学研究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物理学中,有不少的概念是用类比推理方法得出的。因此,针对这类物理概念的教学,其最佳方法就是用类比法进行引入教学。只有这样,可以使学生借类比事物为“桥” ,从形象思维顺利过渡

3、到抽象思维,从而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新概念。例如,将电压类比于水压,建立电压概念;把交流电相与相差的概念同简谐振动做适当的类比,建立交流电的相与相差的概念等。三、设疑法设疑如同悬念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经过学生积极思维之后得到的概念能经久不忘。在概念教学中设置疑难能更好地为概念引入创设思维情境,这是引入物理概念的一种好方法。例如,引入全反射概念时,将一束光线从光密媒质(水或玻璃)中斜射到光疏媒质(空气) ,然后慢慢地增大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为什么折射光线不存在了呢?反射光的强度为什么加强了呢?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找到一句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这一现象。在学生分析疑问的基础上,引号学生抓住

4、本质给出全反射的定义,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全反射的概念。四、外延法物理学中,有些物理概念是在抽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概念的定义方式是用来揭示概念内涵的方式给出的,而越是抽象的概念,学生越难理解,不易接受。因此,对于这样的概念在教学时最好要从其外延开始引入。只有这样,才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才能容易理解与掌握,同时还可逐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归纲概括和抽象思维能力。例如,对于力的概念的引入,首先从人对物体到物体对物体的推、拉、提、压等作用的这些外延开始,去总结归纳建立力的概念,学生易于接受这一抽象的概念。又如,在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引入时,先揭示其外延:把一小段通电导体放入磁场中某处,当导线方向跟该

5、处磁场方向一致时,通电导体受力为零;当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所受力最大;当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斜交时,受力介于零与最大值之间,然后,取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情况下定义了磁感应强度,从而使学生对其有了深刻的印象与记忆。五、实例法在物理学中,有许多的物理概念是通过剖析实际生产与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分析现象、抓住其本质而归纳得出的,因此,在对这类概念引入教学时,我们不妨也模仿这概念的建立过程模式对其进行“重复式”的讲解,再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帮助学生形成、理解并掌握该概念涵义。例如,在进行机械振动概念的引入教学时,从日常生活实例出发,选取弹簧振子、单摆、水中的浮沉子,不倒翁等为振动物体,启发学生抓

6、住这些物体的振动的共同特点,建立振动的概念,不但能使学生把握住振动这种运动形式的特点,为引入产生机械振动的两个条件奠定基础,而且还可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六、直接法在物理教学中,有些物理概念是直接引入被采用的,用揭示概念外延的方法给出的这样的概念比较具体直观,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如:重力、机械运动、平抛运动、动能和势能、温度、热量、磁通量、电磁振荡的周期和频率等等,都是直接引入的概念。为此,对于这类概念的教学,我们不必做太多的分析与讲解而直接引入,其教学效果才是立竿见影的。当然,除了上述几种概念教学引入方法,还有亲身体验法、实物模型分析法、理想实验模型法等。总之,无论采用何种引入方

7、法,都必须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尽可能做到形象直观,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二、课堂提问精美的课堂提问是师生进行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是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传递信息的有效途径。精美的课堂提问,问得准、问得巧问大千世界万般变化,才能启发学生答得全、答得妙,答出物理殿堂无穷奥妙;可以紧紧钳住学生的思维,使之长时间处于思维的兴奋点上。事半功倍。第一,教师讲得轻松,真正成了课堂的主导者。第二,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效,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他们被授课的内容吸引,被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吸引。下面我用几个简单的实例来说明精美的课堂提问的作用在万有引

8、力定律的应用一节的教学中,上课前我问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知道一个物体的质量?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用天平称量。接着我又问,那如果这个物体是地球呢?学生的心猛地一震,接着面带困惑,继而摇了摇头。我说:我能称量出地球的质量。我顺手在黑板上写下了称量二字,并给其加上了引号。这时,学生惊讶地看着我,有的学生小声嘀咕到:伽利略也只不过是假想着要把地球撬起来罢了!我们竟然要去称量地球!令人震撼!学生带着这样的疑惑和求知的欲望,在我的导演下走进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紧接着当然是几个小问题的提问(1)开普勒的第三定律是什么?(答案是 R3/T2=K(定值)(2)追问:上式中的 K 到底等于什么呢(答案是 R3/T2

9、=GM/42)(3)继续追问:如果上式中的 M 指地球的质量呢?怎样去求?这里我适时地提示一下,可以用大家比较熟知的东西,比如月亮,R 与 T 分别代表月亮围绕地球旋转的半径和周期,带入运算。 (4)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大约是多少?这个问题,对于那些关注嫦娥一号的同学来说并不陌生,是三十八万公里!嫦娥奔月已经将近一年的时间了,这是学习物理的同学应该关注的热点问题,不可能不知。到此学生的疑惑被层层解开。他们顺利地算出了地球的质量!问题不怎么难,若果平铺直叙,会使人感到乏味,这样一问会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通过这样的一番提问,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这一点上的应用,不仅顺利掌握,而且会长时间不忘,再因势引

10、导,其他的几个应用也顺理成章了。起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总之,精美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学无止境,艺无止境。只有不断探索,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 三、知识训练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基本训练包括两个方面:(1)运用已掌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物理实验技能的训练。通过基本训练可以深化、活化学生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成败的关键在于精选好例题和练习题。精选的例题和练习题,应该有代表性,能收到举一反三 的效果:有针对性,能针对知识的重点、关键和学生的水平;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维。对学生分清正确与错误

11、并灵活运用知识有较大补益。下面谈谈例题教学与定时练习两个问题。例题教学,侧重在开拓思路,放手让学生搞一题多解、一题多思,在“解” 、 “思”中“自悟” ,以期形成深刻的记忆和能力。教师在例题课上的讲解,是在学生“悟”不出的时候,侧重在物理模型的分析上花功夫,教给学生如何针对所研究的问题,应用物理模型、构造物理模型的方法,例如在复习动量守恒与机械能守恒时,通过小球在圆弧槽中滑下,不计摩擦的例题分析,构造了这类问题的物理模型:(1)不计摩擦,水平方向又无其它外力,系统动量守恒;(2)小球和圆弧槽系统,只有重力做功,无机械能与其它形式能量转化,机械能守恒。由于重视物理模型的分析,去年高考第五题,学生

12、很自然的把上面所讲物理模型与平抛运动的物理模型结合起来,顺利的作了正确的解答。单元例题教学以后,安排了二课时的定时练习,题目是精选了的,题型较活,有浅有深。要求学生按时完卷,教师及时进行批改评分,根据反馈信息,上好评讲课。对难度大的题一般不在课堂评讲,原因是评讲这类题花时较多,针对性不强,可做好答案,让有能力的学生自己去钻研,评讲的重点是那些错误较多,难度不太大的典型题目。评讲侧重分析物理模型,因为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模型错了,结果肯定不对。对于多数学生已掌握,少数差生未掌握的题目,则只进行个别辅导,牪辉诳翁媒彩凇根据题目的重要程度与考试情况,把答案分别做成“详解” 、 “略解”和“一题多解”

13、 ,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依据,让他们自己去对照、思考。在此基础上,以练带讲,重点做好以下几件事: 1、帮助学生纵观整个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形成三条清晰的主要线索:(1)力的线索;(2)能的线索;(3)动量的线索;结合知识跨度大的综合性例题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二、开放实验室,按基本要求,根据教材目录,展出所有实验。三、选择变阻器及连接方式“、 ”电阻测定的方法“、 ”电表的改装及校准“、 ”物理中的临界问题“等等。这样可以进一步开拓学生思路,加宽知识面。不论用哪种方法,都要讲求”落实“。教师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设计好复习的蓝图,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问题上狠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收以良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