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表达技巧与鉴赏评价术语简释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638115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表达技巧与鉴赏评价术语简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常见表达技巧与鉴赏评价术语简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常见表达技巧与鉴赏评价术语简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常见表达技巧与鉴赏评价术语简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常见表达技巧与鉴赏评价术语简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表达技巧与鉴赏评价术语简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表达技巧与鉴赏评价术语简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表达技巧与鉴赏评价术语简释常见表达技巧与鉴赏评价术语简释常见表达技巧与鉴赏评价术语简释.txt 我不奢望什么,只希望你以后的女人一个不如一个。真怀念小时候啊,天热的时候我也可以像男人一样光膀子!常见表达技巧与鉴赏评价术语简释一、象征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等,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手法叫象征。 象征的表达效果是:寓意深刻, 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以象征手法构思全文。如高尔基的海燕 ,用“海燕” 象征“英勇战斗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用“暴风雨”象征“日益高涨,迅猛异常的革

2、命形势” 。以象征手法刻划主要形象。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具体细致地描绘了黄土高原上白杨树的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 ,从而象征了华北农民的质朴、严肃以及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又如艾青的诗歌礁石:一个浪,一个浪 它的脸上和身上 无休止地扑过来 象刀砍过的一样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被打成碎末,散开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此诗中的礁石,作者说,象征的是一个民族,一个要求生存的人,在遇到连续迫害时的态度。诗中的礁石,它受到的压迫不可谓不惨重(“它的脸上和身上/象刀砍过的一样” ) ,但它却仍然努力把“无休止地扑过来”的浪“打成碎末” ,

3、“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 ,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种不畏强暴的坚定信念,不只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更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的象征。再如臧克家写于 1932 年 4 月的老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前飘过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一匹负重受压、痛苦无比,在鞭子的抽打下不得不向前挣扎的老马。而实际上,老马象征的是受苦受难的旧社会的农民的命运,同时也象征作者自己当时的感情。诗中的老马、农民百姓都是思想情感上受压迫,前途渺茫,命运悲惨的,而作者此时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

4、对革命的前途,感觉十分渺茫。生活痛苦,心情沉郁而悲愤,他的情感与受压迫、受痛苦的农民有一脉相通之处,对于“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的老马亦然。二、抑扬我们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的时候,为了要使别人信服, 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 把要批评的先从某一优点加以表扬, 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抑扬。抑扬的目的,就是要收到令人信服或嘲讽的效果。抑扬可分两种:1. 欲扬先抑法:要表扬某一事物的优点,先就它的缺点加以批评。例如:这十六个年轻人, 都是这一年多土地改革当中各区各屯涌现出来的新积极分子。 五股中有四股不识字,或才学字,可是他们都积极能干,勇于负责。 在一年多的土地改革运动

5、中,他们掌握了阶级斗争的本领。 从质量上来说,这个工作队是并不弱的。 (周立波暴风骤雨 )例中“五股中有四股不识字,或才学字” 是抑, “都积极能干”至“并不弱的”是扬。2. 欲抑先扬法:要批评某一事物的缺点,先就它的优点加以表扬。例如: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将。 (罗隐金钱花 )前两句极写金钱花名字起得好,楚楚动人,可亲可爱,此为扬;后两句出语冷隽,欲擒故纵,戳穿了剥削者残酷无情、贪得无厌,此为抑。越是渲染金钱花的姿色和芳香,越能揭露剥削者的本质,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诗的主旨。方书记恳切地说: “海霞,你这种敢打敢冲敢闯敢干的精神是好的,上次我也和你说了

6、,干革命就需要这种精神;可是,你也要学会发动群众呵,一个人, 即使全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 ” 例中“你这种敢打敢冲敢干的精神很好” , “干革命就需要这种精神” 是扬, “你也要学会发动群众呵”至末尾是抑。三、白描与细描“白描” ,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也叫“简笔” 。白描手法,不渲染,不夸饰,朴素简洁,却把事物写得绘声绘色,生动逼人,给人一种简洁朴素之美。 “细描” ,是指对描写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渲染,以突出事物的特点,也叫“工笔” 。“白描”如:林冲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只

7、说林冲带了钥匙,信步投东,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林冲)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便出篱笆门,仍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节选的是文中三处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就是“白描” 。第一段,写林冲初到草料场时,风起雪下。其中的“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第二段写林冲出门沽酒时的雪势:“那雪正下得紧” 。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两处的两个“紧”字,就把一场越下越大的雪,描写清楚了。以上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确实给人以风大雪紧的印象。“细描”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贾宝玉的外貌

8、描写: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颁,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节选)文段中对贾宝玉的穿戴与相貌作了极为细致的描绘,读完它,我们甚至已十分清楚地知道他衣服的颜色、质地与花纹,眼前也仿佛出现了一幅传神的肖像。四、铺陈即详细地铺叙。作者为了突出文章的主题,在必要的段落和部分,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对环境和人

9、物,加重描写、铺叙,以加强气氛,突出人、事、景、物。写法上往往采取由远入题式,先写一段看似与正题无关的材料,实则是为突出主旨服务。 (例略)五、穿插和巧合 穿插,即在行文中插入一段与题旨有关的内容。它主要用来说明、补充、交代事件发生发展的缘由,可起到丰富文章内容,加深作品主题的作用。 (例略)巧合,指出人意外的巧遇和偶然性。它常用于小说、戏剧等叙事性作品中,散文中也时有运用,主要作用是使文章波澜起伏,曲折多变。 (例略)六、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

10、托在作品中的主要用法有以下二种:用某些人物形象来衬托主要人物形象。用环境气氛的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或事件的意义。它们又各分为两种形式正衬: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类似点,用衬体从正面衬托本体叫正衬。即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例如,写周瑜的乖巧,用来衬托孔明的加倍乖巧,是正衬。反衬: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 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叫反衬。即所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例如,写鲁肃的老实,用来衬托孔明的乖巧,是反衬;又如鲁迅祝福的结尾,祥林嫂就是在鲁四老爷等人欢乐的“祝福”声中死去的。欢乐的祝福景象更好地反衬了祥林嫂之死的悲惨。我喜欢

11、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 “连死不了都种死了。 ”我们常这样自嘲。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 (宗璞报秋 )在写玉簪花之前,作者先写自己种花的经历,尤其写到把有“死不了”之称的太阳花种死了,这样写反衬了玉簪花生命力之强。七、

12、烘托借描写环境或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的特定情绪。也就是不直接说出本意,只描写与其有关的事物,从而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例如,鲁迅故乡开头对故乡冬景的描绘:时候既然是深冬, 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处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写故乡的荒凉情形,是借此来烘托出作者在反动统治下的深刻的乡愁。八、含蓄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或感情蕴含于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之中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含蓄的主要特点是:意在言外。但这种言外之意,仍得之于作品语言文字的触发。如杜甫春望中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3、 ” “国破”而“山河在”使人想到遍地疮痍,临“春”而“草木深” ,使人想到人烟稀少。花鸟在平时是供欣赏娱乐之物,此时看到花开而泣,闻到鸟鸣而悲,可知诗人的哀伤和时世的颓败。九、铺垫与悬念“铺垫” ,就是在文章的主要人物、主要事物出现或主要事件发生、高潮到来之前,先对与之相关的人或事件或环境、气氛进行描写,为主要人物、事物、事件或高潮的出现做好准备,使人们对将要出现的人、事、物引起充分的注意,也使它们的出现显得既自然又引人注目。关于“铺垫” ,我们看下面一段描写(明湖居听书 ):停了数分钟时,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忽羯鼓一声, (那姑娘)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婉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每句

14、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旁坐有两人其一人低声问那人:“此想必是白妞了罢?”其一人道:“不是。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 (刘鹗明湖居听书节选)明湖居听书一文的主要人物是白妞,小说在白妞出场之前,先写了明湖居热闹的场面,再写琴师的技艺,次写黑妞说书,作者把黑妞的演唱写到叹为观止的地步,好象已词尽意穷,无可复加。然后结合观众的评论,说明:“他的调门都是白妞教的” ;“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

15、人说不出” ;“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 ,这样的描写,使文章绝处逢生,也自然地引出本文主角白妞,为文章的重点内容白妞演唱技巧的绝妙作了很好的铺垫,同时又设下悬念,使读者对白妞的演唱产生强烈的兴趣。“悬念”是指文学作品把事件的结果或高潮或引人注目的关键情节先作描述,制造激发读者兴趣和紧张心情的未知数或细节,而将详情留在后面交代的写法。如一篇题为打工仔的小小说,开头作者告诉读者,主人公阿贵“发了” ,但阿贵凭什么“发了”这个村里人人都想知道的问题,阿贵却“笑而不答” ,读者也就不得而知。而作者也由他的“不答”趁机宕开笔墨,下文转入了对阿贵要带其父“去深圳看世界”这件事的叙述上了。这样一来,作者设下了一个疑问(也即“悬念” ) ,让读者继续随着他的叙述,去文中找答案。随着情节的深入,最后谜底揭开了:阿贵原来只是个帮人修脚的!这让一直蒙在鼓里的阿贵的父亲接受不了,他马上回村,并最终气病而死。由于悬念的巧妙设置,小说的情节显得格外曲折而出人意料,读者阅读的兴趣也始终能保持着。十、伏笔与照应“伏笔” ,是指在作品中对以后将要出现的人物或发生的事件所作的暗示。恰当地运用伏笔,可以使人物的出现或事件的发生显得自然、合理。 “照应” ,是指作品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恰当地使用照应,能使作品的结构显得紧凑、严密,能帮助读者了解作品的脉络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