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数学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612064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生活“走进”数学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生活让生活“走进走进”数学课堂数学课堂宣州区溪口中心初中 徐斌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指导于生活,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设置的生活情境,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审视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效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切实开展有效学习,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 ”因此在情境创设中,笔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策略,供广大教师参考。一、情境创设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式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地设置的。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游戏(小品

2、)活动或模拟游戏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案例 1 在教学概率问题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请两名学生上台,一个扮演街头摆设骗局的甲,另一个扮演过客乙,其余同学做看客。甲为了招揽生意,向围观群众做宣传:“三枚硬币,同时掷下,如果同时正面朝上或正面朝下,你可获得 10 元,否则你给我 5 元,来试试,看看你的运气如何。 ”过路人乙听了后念叨:“同时朝上或朝下,我们可获得 10 元,输了我只给对方 5 元,嘿,有门!”这时下面同学有劝阻的,也有鼓励的,更有看热闹等着瞧的。结果一连投了五次,乙赢了一次,输了四次,吓得他不敢再玩下去了,他禁不住问:“同学们,这个游戏公平吗

3、?”有趣的情境使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埋头计算,很快从概率的角度认定这个游戏不公平,是骗人的把戏。二、情境创设的应用性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发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因而,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案例 2 如在学习线段的垂直一部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时,先引入这样一个情境问题:元旦文艺晚会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在A、B 两个位置进行抢气球游戏,当老师把气球放在直线 MN(如图1)的什么位置时,对甲、乙两位

4、同学才公平?学生被这一现实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从而积极地探索发现问题:到 A、B 两点距离相等的点在哪里?教师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从而学到了有用的数学。三、情境创设的诱导性在数学教学中,知识的呈现方式不但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还要适应他们的认识结构。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诱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 ,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把解题过程、步骤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只给一些启示性的引导,要学生通过对情境中对问题的积极主动的探索活动来学习新知识。MNAB

5、(图 1)案例 3 在学习工程问题时,为提高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建构新知识的能力,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课外活动时李老师来教室布置作业,有一道题只写了“学校需制作一块广告牌,请来两名工人,已知师傅单独完成需要 4 天,徒弟单独完成需 6天”就因校长叫他接听一个电话而暂时离开教室,留下的残缺题你能帮他补齐吗?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总结出几种问题的类型。比如, (1)两人合作需几天完成;(2)一人先做几天再和另一人合作,需几天完成?(3)两人先合作再一人离开,几天完成?(4)若徒弟先做一天,然后师徒两人合作完成,制作费用共 500 元,问每人各得报酬多少元?(5)若徒弟先做一天,然后师徒合作一

6、天,由于师傅有事离开,剩下的由徒弟完成,还需几天?问题由浅入深,充分反映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四、情境创设的争论性在解题教学中,笔者经常创设带有争论性的情境。争论是一种使学生积极思维的情境, “真理越辩越明”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墨守成规。通过变换命题、变换解法、变换图形来探索新问题,发现新问题,真正体会到“数学好玩”及如何“玩好数学” 。案例 4 如图 2,O1和O2外切点 A,BC 是O1和O2的公切线,B、C 为切点,求证:ABAC。这道题一出示,同学们马上想出多种方法来证明结果,如通过作两圆的分切线来证明,作两圆的连心线来证明等。问题得到解决以后,为了开阔同学们的思路,笔者

7、作了适当的引导:“变换两圆的位置关系还能得到这样的结果吗?”同学们马上兴奋起来, “两圆外离时能有垂直关系吗?” “两圆相交时能垂直关系吗?”热烈的争论之后,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埋头作图、思考,很快就有了结果,如图 3、图 4.而且,同学们还讨论出了许多证明方法,更有学生提出,如果把O1O2延长,与两圆相交,连接 AB,AC,是否也有上述垂直关系?这一问把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根据三种位置关系,很快得出图 5、图 6、图 7.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好的数学教学情境。五、情境创设的渗透性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他学科又为数学提供了创设问题的情景。因此,以其他学科为素材的跨学科知识渗

8、透成了命题热。案例 5 李白买酒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加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诗歌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古诗词为背景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可以使我们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培养自己从中提取数学信息,形成数学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发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案例 6 如图 8 是一个经过改造的台球桌面的示意图,图中四个角上的阴影部分,分别表示四个球孔。如果一个球按图中所示的方向被击出(球可以经过多次反射) ,那么该球将最后落入几号袋?此题渗透了光学中的反射定律“入射角反射角” 。这类问题的解答,不仅有利于联系各学科的知识,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知识的迁

9、移能力,使知识得以升华。诚然,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全新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数学情境创设的策略及其载体已呈现出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态势。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数学情景作为沟通现实世界与知识世界的桥梁,无疑可使学习者更快地适应工作情景的挑战,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和“数学意识” 。同时,数学情景注意了问题情景的创设和意境的展现,造成一种气氛和环境,这不仅能诱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而且情景交融,学生也能欣赏到美妙与和谐,享受到欢乐与满足。这同样也对学生人生的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