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树山村志第一章 村与村民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606480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杉树山村志第一章 村与村民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杉树山村志第一章 村与村民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杉树山村志第一章 村与村民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杉树山村志第一章 村与村民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杉树山村志第一章 村与村民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杉树山村志第一章 村与村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杉树山村志第一章 村与村民(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杉树山村志1 1 第一章 村与村民第一节 概 况湖南省宜章县浆水乡杉树山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杉树山村、 杉树山村委会)辖落城、罗家、白蜡冲、新屋场、杉树山五个自然村,共九个村民小组。2011 年底统计共有村民 325 户,人口 1377人,耕地面积水田 574 亩,旱土 81 亩,山林约 6 千余亩。杉树山村位于湖南省宜章县县境西南部,从县城麦子桥到新屋场村直线距离 23.8 公里,总面积约 6 平方公里,驻地海拔高度 247米,中心点经度 11277723,纬度 2525238。我村地势南高北低,省道宜临公路(1803 线,后称 S324 线)自北向西南贯穿村境。村的东面与长村乡接壤,杉树山

2、自然村与长村乡的寺背冲村隔着田洞相望;西面与本乡的温塘坳村相连;南面与本乡的新华村交界;北与本乡的水口村连接。东部的白腊冲村背倚浆水乡最高的山峰都岭(古称金华山),与本乡的偏溪村分水为界。建国前,村民主要从事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农闲时挑脚打工,几乎没有工商服务业,生产落后,生活普遍艰难。1958年省道宜临公路修建之前,村中山岭原始植被十分茂密。参天古松苍翠挺拔,翠绿杉林亭亭玉立,绵延翠竹风中吟唱,林海随着山势碧浪起伏。山中野兽颇多,老虎进村偷猪,野猪偷食田中稻谷土中红薯的现象时有发生。白天林中锦鸡飞舞鸣唱,夜晚山间麂叫声声回荡。杉树山村志2 2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

3、中央作出了改革开放新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此后,村民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工、商、服务业。现在,村民生活以采煤、煤炭运输、服务业及外出广东等地打工为主要经济来源,生活水平逐年显著提高。中国年鉴数据库记载,2002 年,浆水乡全乡农民人平纯收入:3034 元。第二节 村落的形成与扩展我村是一个多姓氏居住的汉族村庄,历史上至少有 11 个以上姓氏的村民在这里居住。虽然姓氏复杂,但历来各姓村民和睦相处,团结互助,从未发生过族姓间的纠纷斗争,被周边乡村视为学习之榜样。整个杉树山村在国年期间不到百户,现在发展到 325 户。罗家村原名高桥罗家,于宋朝年间建立村庄,约有一千年的历史,是

4、我村最早定居建村的自然村。落城自然村最初建立时选址在群山环抱的山沟中。二十世纪七十、八十年代期间,广东省梅田矿务局第四矿的煤炭开采生产活动,导致村庄地面沉降,部分房屋开裂;村庄离省道公路较远,交通不方便;也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山冲里可以建房的好地基不多的缘故,村民于八十年代后逐渐搬迁至省道 1803 线两边的人形岭、青皮洞、双江口、养路班1等地建房定居。新建楼房漂亮舒适成为路边美景。现在最初建村的落城自然村原址却只有十余户村民在居住了。1. 60-70 年代只有一个公路养路工班在此建房居住而得名。杉树山村志3 3 建国前,落城村附近还有菜下岭、早禾田、那边江等三处居住点,因居住不发达等原因于

5、1949 年前陆续搬迁至落城自然村。杉树山自然村所属区域的猪形冲原居住有 10 余户人家,因民国期间常遭土匪围村抢劫,于 1947 年前全部搬迁至杉树山、白蜡冲。杉树山自然村最早来定居的属袁姓村民。解放初期,村里只有公路下方的十余间泥砖瓦房,现在村庄扩展到公路上方,砖混结构的楼房美观大气。新屋场自然村村民由落城自然村及和睦岭自然村搬迁而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村庄规模只有公路下边的五栋排成“”字型的泥砖瓦房,现在剩下完好的三栋泥砖房也早已闲置。村民大都建起砖混结构的楼房,村庄扩展到公路上方至梅花落地,与原第四矿家属区相邻。新屋场村所属区域的和睦岭清末民初居住有五、六户人家,由于地处交通要道(古

6、青石板大道)曾是商旅歇脚喝茶吃饭住宿的热闹之处。但建国前土匪经常抢劫和住居不发达的原因,住户陆续迁居。建国后尚有黄生华、罗友红、黄大山三户,于七、八十年代迁居罗家和新屋场村。白蜡冲村所属区域的羊古冲原居住有五、六户人家,因解放前常受土匪抢劫搬迁至白蜡冲村,最后一户于 2004 年搬出。白蜡冲自然村最初由陈姓、谭姓建立。在清朝道光以前有一半住户是谭姓,后因瘟疫和居住不发达等原因,在道光后大部分家庭将房屋山岭卖给曹姓后迁居他乡,到民国初年谭姓已全部迁走。现有谭姓 2 户为民国后期迁入。落城自然村简介杉树山村志4 4 黄姓:明朝隆庆二年,朝布公从浆水村来落城村定居。现有户数 79 户,计 318 口

7、人。李姓:1962 年,厚进从麻田泗溪来落城定居,现有户数 3 户,计人口 21 人。全村耕地面积:水田 132 亩,旱土 20 亩。落城村坐落山窝,四周十分之八是高山环绕,只有十分之二的出口,所谓落下之城而得名。现划分为杉树山村委会第一、二、三村民小组。1968 年落成村建礼堂,上书“洛城礼堂”,1993 年黄氏族谱重修写为“洛城村”,2011 年 12 月新建祠堂上书“洛城”,实为方便书写之因而误写。1981 年国家地名普查和中国地图上是均为“落城”二字。罗家自然村简介罗家村又名高桥罗家。因村子边有一小河流名曰罗家河(流入康水),通往梅田的古路经此建一石拱桥,高二丈多,高桥罗家由此得名。该

8、桥在清朝末年被洪水冲垮。罗家村起初都为罗姓,据老人回忆,系宋朝年间来此定居,具体年代和祖先待考。现有村民 17 户,计 65 人。有耕地面积:水田 35 亩,旱土 4 亩。现划分为杉树山村委会第四村民小组。新屋场自然村简介黄姓:清朝咸丰六年,克伯公之子一房从落城村到和睦岭,民国年间再来新屋场定居,户主为黄费珍(又名黄方方)。克伯公之落城村一 角杉树山村志5 5 子另一房直接从落城村到新屋场定居,户主有黄费忠、黄秀成等。黄姓现有人口 27 户,计 110 人。罗姓:民国 28 年,罗珍保从高桥罗家至和睦岭再至新屋场定居,现有 5 户,计 18 人。欧阳姓:公元 1953 年,欧阳才近(又名欧阳近

9、)从麻田村随母黄富桃迁回娘家新屋场定居,现有 7 户,计 25 人。又 黄姓:公元 1953 年,黄顺先从猪形冲迁至和睦岭居住,于1984 年再迁居新屋场村,现有黄大山 1 户,共 10 人。又 黄姓:公元 1957 年,黄生华从落城村至和睦岭定居,再于1973 年代迁到新屋场村梅花落地定居,现有户主黄生华等 6 户,计25 人。邓姓:邓具友跟其父母原居杉树山回龙庙,庙塌后自搭泥砖杉树皮草房而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迁新屋场定居,计 1 户,人 6 口。1990 年迁居临武县。全村有耕地:水田 77 亩,旱土 10 亩。现划分为第五村民小组。新屋场村先民于清朝年间初来安居时只有一户人家,虽是草棚茅

10、屋,但也视为新屋,故曰新屋场。场即地方,新屋场意即有一间新屋的地方。杉树山自然村简介袁姓:清朝康熙 28 年,德祯公从黄沙容水村来杉树山定居,现有 14 户,计 55 人。黄姓:清朝咸丰 9 年,顺荣、顺华、顺富从金古塘来杉树山定居,现有 22 户,112 人。杉树山村志6 6 李姓:清朝光绪四年,人騄公从廖菜田村来杉树山定居,现有16 户,89 人。谭姓:光绪 26 年,兴学公从相邻的寺背冲村来杉树山定居,现有 22 户,112 人。陈姓:公元 1950 年,陈三才从猪形冲迁来杉树山定居,现有 2户,计 10 人。全村有水田 119 亩,旱土 23 亩。现划分为第 6 村民小组。杉树山自然村

11、依山傍水,山上松树高大,杉树十分茂密,故而得名。白蜡冲自然村简介陈姓:明朝嘉靖 36 年,湖公从黄沙堡来白蜡冲定居,现有 14户,56 人。曹姓:清朝嘉庆 14 年,远仁公从都岭北面的偏溪村委会台岭自然村来白蜡冲定居,现有 38 户,161 人。黄姓:清朝光绪 2 年,克基公从浆水村迁居到羊古冲定居,后人再迁至白蜡冲定居,现有 36 户,117 人。江姓:民国 36 年,江中元从临武县汾市乡社下村来白蜡冲定居,现有 2 户,13 人。又 陈姓:民国 36 年,陈朱才、陈绍堂从猪形冲来白蜡冲定居,现有 9 户,29 人。欧阳姓:公元 1953 年,欧阳守义从衡南县来白蜡冲定居,现有1 户,计 4

12、 人。谭姓:民国 37 年,谭宏宏从天塘来白蜡冲村定居,现有 2 户,计 12 人。杉树山村志7 7 李姓:公元 1986 年,李太成从宁远来白蜡冲定居,现有 1 户,计 4 人。黎姓:公元 2008 年,黎志春从宁远来白蜡冲定居,现有 1 户,计 5 人。白蜡冲村最初建村位于现村庄左边正鱼岭冲下的水田处,当时该地种有蜡树,所以取名白蜡冲。不知什么年代全部迁至现在的村庄位置,当时有很多枫树,叫枫树坪。迁来后村名仍叫白蜡冲。全村共有水田 181 亩,旱土 24 亩。现划分为杉树山村民委员会第 7、8、9 村民小组。解放后,常因笔误将白蜡冲写为白腊冲。1981 年国家地名普查及中国地图上仍是“白蜡

13、冲”。第三节 人口与生活的变迁一、人口变化:时间民国 24 年前民国 1953 年前公元 2011 年自然村户数人口户数人口户数人口落城361362912181339罗家10349301765新屋场1549134247194杉树山2491218276378白蜡冲4517433132104401合计1304841054073251377二、1949 年前村民生计状况:杉树山村志8 8 三、解放后村民经济生活变迁白蜡冲村于 1968 年、杉树山村于 1970 年、落城村于 1972 年分别建设水力发电站,基本解决村民夜间短时间的电灯照明问题,同时利用水力泵带动碾米机碾米。从此村民脱离了人工碾米、洋

14、油(煤油)灯、Error!Error!(含松树油脂的松木劈材)照明的落后时代。1971 年,广东省梅田矿务局第四矿开始兴办,梅花落地属于邻村金古塘村的那部分成为第四矿的家属住宅区,高压输电线路进入梅(田)麻(田)浆(水)地区。1975 年开始,我村村民生活生产用电全部来自该矿区的供电系统,从此我村村民生产生活进入电气化时代。改革开放后,小煤窑开采空前热烈,同时伴随而来的汽车煤炭运输业及相关服务行业迅速兴起。村民办矿采煤,买车搞个体运输,开店卖矿山用品,搞汽车修理等等,剩余劳动力还下广东等地的工厂打工。村民经济收入迅速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 2011 年底统计,全村有 2.5 吨以上货运汽车

15、 31 台;小轿车 24 台;摩托车 42 台;水田机耕犁 34 部;汽油柴油动力打稻机 自然村土地出租户(财主)自耕自给户租土地种或帮工户落城3726罗家118新屋场0312杉树山0618白蜡冲11430合计43194杉树山村志9 9 76 部;彩色电视机平均每户 1 台以上;手机(含固定电话)按人口拥有率达 50以上。全村各自然村家家户户都陆续用上了自来水。80 年代后都是各家各户自行从山上引山泉水(如白蜡冲村),或者从水井用电抽水(如杉树山、新屋场、落城)。2011 年我村村委会在上级政府拨款10 万元的基础上,自筹资金建设自来水系统,解决了公路沿线的杉树山、新屋场、罗家、落城以及沿线厂矿企业、单位的生活生产用水。四、村民的城市化步伐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村部分村民也纷纷进城购房定居就业,享受城市优质生活资源和教育资源。村民在城市购房定居情况表(2011 年统计)自然村在宜章县城购房定居的农村户口在宜章县城及其它城市购房定居的非农村户口户数人口户数人口落城314215罗家42000新屋场14523杉树山214416白蜡冲3151442合计13672596杉树山村志1010 20092009 年浆水乡各村基本情况表年浆水乡各村基本情况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