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向度(修改)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259805 上传时间:2017-08-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向度(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向度(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向度(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向度(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向度(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向度(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向度(修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向度”土溪镇中心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尊敬的黄县长、王局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欢迎你们来到“中国国际健康养生原生态首选十佳居住地” ,有“蓝色之恋、生态土溪”之称的土溪镇。非常感谢你们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指导我镇教育工作,衷心希望你们能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留下,为我镇教育后发赶超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不竭的动力源泉。就会议安排,现将我镇学校教育工作作如下汇报,不当之处,敬请谅解,我汇报的题目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向度 。文化是什么?梁实秋说:“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是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力为前提的自由和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我想说:文化是一个人随便走来,他的

2、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它的整体气质。即人的品味、道德、智能。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是师生身上彰显出来的精气神。2011 年 3 月,县教育局提出了“一创二规范” ,拉开全县校园文化建设序幕。我镇强力推行“一创二规范” 、立足县局“精细化管理”要求,提出 “1234”的工作思路,即:打造一校一品、实现两个自主,围绕三条主线,抓实四项工作,特别针对学校文化建设提出“四个向度” ,即“向美的物质文化、向善的制度文化、向好的课程文化和向上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愿景,为全镇校园文化建设搭建健康发展平台,使之在沃土美溪上绽放出艳丽的花朵。向美的物质文化:指的是学校的环境建设,是学校发展实实在在的载体,是一

3、种看得见、摸的着的文化。它包括校园的硬件设施,校园环境打造,楼道、办公室、班级和寝室文化布置等,要求设计者从美学的角度出发,要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出发,让人一看就能产生美感,并能营造一种浓郁的育人氛围,使师生一走进校园就有一种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读书渴求。几年来,我们坚持秉承“一校一品”的办学思路,强化校园文化建设,让学校的每棵树、每张叶、每块石头都能彰显教育的功能,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能达到“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土溪完小的四个书屋、班级图书柜和学校童书馆这三级书屋层层铺垫,校园内的励志园、诵读园、憩园等交相辉映,大大小小的读书凳,为孩子们营造了想学、乐学的优雅环境,楼道文化层层深入,温馨提示语、师

4、生作品等相互映衬,学生徜徉在校园里不仅有美的体验,更得到爱的教育和熏陶;官坝完小立足“三自三爱行天下”的创建理念,校园文化从“自信、自立、自强、爱国、爱家、爱校”着手,让全体师生在“中国石”前许下忠心报国志,以“进入校园十知道”规范师生行为,以“校园之星”激励学生成长。龙台完小秉承龙的“传承、凝聚、开拓”精神,挖掘中国的龙文化,传承中国五千年文化精髓,在校园开展书法班、花样跳绳班、花样踢毽班、星光诗社等,培养学生特长。各村级完小依托于学校实际,创建学校特色。大屋完小立足诚信进校园、诚信村寨打造诚信文化,在学校开展诚信演讲、诚信作文、诚信借阅、诚信考试等活动,将诚信教育推向新的高潮;八一完小依托

5、于校园桂花资源丰富优势,打造学校“桂苑” ,将“桂苑”布置成一个读书休闲的雅地,让学生通过阅读改变人生;石坝完小立足学生喜读书实际,在校园修建“读书亭” ,每天清晨校园的读书盛景,成了学校最美的风景线。向善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学校发展形成的运行体系。制度的制订要本着为师生着想,充分关注师生的成长与发展,制度建设更要着力于教师的幸福成长,要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和关注孩子的快乐成长。向善的制度文化要以人为本,关注师生当下生活,要遵循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原则,从规范师生行为出发,培养师生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都知道,当好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时,我们的学风、教风、校风就会空前高涨,真正实现无为而治的高境界,那

6、时,制度也许就会成为一种摆设。我们立足自主学的“四个学会” (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学会上厕所和学会学习) 、充分依托“讲学案” 、 “自主作业”好“自主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立足自主管理提出“一声问候、两个轻声、三处整洁” (向师生问好,说话走路轻声,学习用具、教室寝室卫生和个人卫生整洁) ,刚才各位参观了土溪完小和土溪中学的寝室管理,就是学生自主管理的结晶。课间操、升旗仪式、学生就餐、寝室管理、班级布置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师出差或请假,我们多数时间没有代课教师,让学生自主管理并进行自主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人,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紧紧围绕“抓实四项工作” ,通过强

7、有力的制度推进学校安全、形象、管理和考核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让安全制度做到防微杜渐、以人为本,考核制度量做到体裁衣、重奖轻惩,出勤制度做到依托实际、以情化人,卫生制度做到细处着手、全员参与,就餐制度做到节约光荣、文明餐桌,宿舍管理做到倡导自主、充满爱心等,一切制度的制定皆从“善意、善心、善思、善行”出发,营造一种积极的向善氛围,让师生从有制度逐步走面向无制度的自觉过程,实现自我管理的完美蜕变。新教育研究院卢志文院长说:“文化在管理不到的地方出现” 。制度是片面性的、刚性的,有一定的范围,常常是跟在后面的(出了问题才有制度) ;而文化则是正面性的、柔性的,到哪里的都管用,是超前的。在学校里,有很多

8、问题的产生是每一个管理者事先预想不到的,这个时候,制度是不能起作用的,因为制度根本没有牵涉到这个地方来,怎么办?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靠文化,也唯有文化才能真正的解决好这一问题。向好的课程文化:课程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在今天的学校,如果没有课程文化支撑,学校将是一潭死水,永远不会荡起涟漪,就更不能掀起课程改革之大潮。课程文化要立足“好”上做文章,好的校本课程、好的研究主题、好的教研形式、好的成长途径是课程文化中必须关注和重视的。我们紧紧围绕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特长培养、校本教学研究这三条主线抓校本课程开发,一是立足土溪实际编写校本教材爱我土溪和土溪镇诚信教育读本 ,土溪中学的学生自主管理读本正

9、在编写中;二是围绕语文主题单元编写土溪镇经典诵读读本和古诗文精选背诵手册 ;三是立足新教育实验和“讲学案”实验编写“土溪镇语数外学科讲学案” ;四是全镇各校根据实际编写校本教材和教研文本,土溪中学的溪源 、 芳溪 ,土溪完小的山溪 ,官坝完小的晨曦 ,龙台完小的星星诗刊和土溪中学的星光诗刊等校本刊物,为师生成长提供平台。我们依托新教育实验、经典诵读实验在全镇开展师生读书工程活动,并通过读书达人秀、诗王争霸赛等检验读书成果;在学校成立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通过共读、共写提升教师教学素养,共磨、共探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全力推行“讲学案”实验和新教育实验,成立以中心教研组为龙头的研究团队,构建理想课堂,

10、以此走出教学成绩低下的洼地。向上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学校发展居于主体地位的内容,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是学校发展追求的终极目标。它包含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是师生内涵发展实实在在的体现。在教师文化上我们要注重教师的礼仪行为、精神状态、言行举止、敬业精神、育人细节和文化素养等,从剪鼻毛、坐姿、站姿、谈吐、读书等小事入手,规范教师岗位行为,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和学养。在学生文化上,我们重抓学生行为习惯,通过开展“文明少年评比” 、 “读书达人秀” 、 “弯腰行动” 、 “每周一星” 、“小手牵大手” 、 “道德讲堂”以及升旗仪式中的专项教育(官坝完小的“三自三爱教育” 、大屋完小的“诚信教育宣誓” 、土溪

11、完小的“励志诗词朗诵” 、龙台完小的“师生集体宣誓” )等,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以好的行为助推学校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构建。特别是在管理人员和新教师的培训上,我们继承和发扬了任承江校长的优秀做法,每学年开学都要进行分类培训,如:事情是认真做出来的 、 校长修养“八要” 、活出我们的文化来 、 校园文化建设浅析 、 今天我们怎么做班主任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等,让校长、中层干部、班主任和新分教师明白应该怎样去做教育,当一名什么样的教师。当我们把这样一些做法进行提炼并长期坚持做下去时,师生的精气神就会不断的得到提升,就会形成校园独特精神的文化。文化是无形也是无限的,是一种精神期待,它赋予一切活动生命

12、,体现为一种积极向上的追求态度,在人的身上彰显并传承。文化无处不在,学校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事都是文化的体现,是师生生命的成长历程,是文化在师生中的传播和在师生生命中实现人生华章的精彩回放。三立人告诉我们:一天是坚持,十天是坚守,百天是习惯。当习惯经过长期的积淀并形成自然时,特色也因此孕育而生,文化就此得以传承。作为教师,只要我们多一点智慧,多一份热情,多一点兴趣,多一份期待,真正做到对教育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信念,对学生有“化着春泥更护花”的责任,坦然面对教学中“山重水复疑无路”起落,坚信一定有 “长风破浪会有时”硕果,就必然会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景。最后,祝各位领导、同仁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祝凤冈教育蒸蒸日上,更上一层楼!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