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认证之前应具备的材料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571709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认证之前应具备的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企业认证之前应具备的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企业认证之前应具备的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企业认证之前应具备的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企业认证之前应具备的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认证之前应具备的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认证之前应具备的材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认证之前应具备的材料一、文件和记录的管理: 1. 办公室要有全部文件和记录空白表格清单; 2. 外来文件(质量管理方面、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标准、技术文件、资 料等)清单特别是国家强制性的法律法规的文件及控制发放的记录; 3. 文件发放记录(各部门都要有) 4. 各部门受控文件清单。含: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各部门的支持性 文件、外来文件(国家、行业、等标准;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资料等); 5. 各部门质量记录清单; 6. 技术文件清单(图纸、工艺规程、检验规程及发放记录); 7. 各种类文件的都要进行审核批准及日期; 8. 各种质量记录签字要齐全; 二、管理评审: 9. 管理评审计划; 10.

2、管理评审会议的“签到表”; 11. 管理评审记录(管理者代表的报告、与会者的讨论发言或书面的材 料); 12. 管理评审报告(其中的内容见程序文件); 13. 管理评审后的整改计划和措施;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记录。 14. 跟踪验证记录。 三、内审方面: 15. 年度内审计划; 16. 内审计划及日程安排 17. 内审小组长的任命书; 18. 内审成员资格证书复印件; 19. 首次会议记录; 20. 内审检查表(记录); 21. 末次会议记录; 22. 内审报告; 23. 不符合报告及纠正措施验证记录; 24. 数据分析的有关记录; 四、销售方面: 25. 合同评审记录; 26. 顾客台帐;

3、27. 市场调查结果、顾客满意程度调查结果、顾客投诉、抱怨及反馈的信 息,台帐,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是否完成质量目标; 28. 售后服务记录; 五、采购方面: 29. 合格供方评定记录(包括外协代方的评定记录);以及对供货的业绩 评价的材料; 30. 合格供方评质量台帐(在某个供方采购了多少材料,是否合格),采 购质量统计分析,是否完成质量目标; 31. 采购台账(包括外协产品台帐) 32. 采购清单(应有审批手续); 33. 合同(应经部门负责人批准); 六、库房: 34.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名细台帐; 35. 工具名细台帐; 36. 量具明细台帐(应包括量具检定状态、检定日期、复检日期

4、)及检 定的证书的保存; 37. 不合格量具、工具的控制(报废手续); 38. 量具检定记录; 39.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标识(包括产品标识和状态标识); 40. 入、出库手续; 七、设备方面: 41. 设备清单; 42. 检修计划; 43.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44. 特殊过程设备认可记录; 45. 标识(包括设备标识和设备完好状态标识);八、生产方面: 46. 年度生产计划;及生产、服务过程实现的策划(会议)记录; 47. 完成生产计划的项目清单(台帐); 48. 不合格品台账; 49. 不合格品的处理记录; 50. 半成品、成品的检验记录及统计分析(合格率是否达到质量目标);51. 产品

5、的防护、仓储的各项规章制度、标识、安全等; 52. 各部门的培训(业务技术培训、质量意识培训等)计划、记录; 53. 作业文件(图纸、工艺规程、检验规程、操作规程到现场); 54. 关键过程一定要有工艺规程; 55. 现场标识(产品标识、状态标识、设备标识); 56. 生产现场不能出现未经检定的量具; 57. 各部门的每一类工作记录要装订成册,便于检索; 九、产品交付: 58. 发货计划; 59. 发货清单; 60. 对运输方的评定记录(也属于合格供方的评定); 61. 顾客收到货物的记录; 十、人力资源: 62. 岗位人员任职要求; 63. 各部门培训需求; 64. 年度培训计划; 65.

6、培训记录(包括:内审员培训记录、质量方针和目标培训记录、质 量意识培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培训记录、技能培训记录、检验员上岗培 训记录,均应有相应的考核评价结果) 66. 特殊工种名单(经有关负责人批准上岗的、及有关证件); 67. 检验员名单(经有关负责人任命,并规定职责和权限); 十一、 安全管理: 68. 安全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关国家、行业及本企业的法规等); 69. 消防设备、设施清单; 说明: 1. 以上内容必须准备完善; 2. 强调各个部门的质量记录一定要完备; 3. 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一定掌握本部门的质量职责; 4.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各部门的分解目标要掌握; 5. 岗位责任要求每一员工都要掌握。 6. 以上内容,按各个专项负责人/班组的职责分工准备好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