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文献综述—西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571556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运输文献综述—西域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交通运输文献综述—西域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交通运输文献综述—西域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交通运输文献综述—西域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交通运输文献综述—西域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通运输文献综述—西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文献综述—西域(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交通运输业我国交通运输业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唐唐 西西 域域【摘 要】交通运输业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近年来中国学者对我国交通运输业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度。本文收集了近两年来中国交通运输业方面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目前关于交通运输业研究的主要方向和主要观点进行了分类和探析,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进而明确接下来研究的方向和目的。【关键词】交通运输业发展 文献综述物流运输业对各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交通运输业的发达程度决定了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交通越发达,通过扩散效应,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联系也就越紧密,从而形成了交通运输业

2、与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态势,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从查找文献看,国内对交通运输业的研究涉及运输的各个方面,最近几年中国学者对该领域的关注度颇高,相关文献也较多,本文重点收集了最近两年的15篇相关文献,在研读文献后,根据文献研究的主要方向、主要观点和结论,作者认为目前相关学者主要研究的三个方面是:基于交通运输业现状的研究;基于物流运输业发展方向策略的研究;基于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研究。1、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研究的背景、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研究的背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交通运输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显著的前导性作用。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以及国防建设的诸多方面都和交通运输业的发

3、展有着紧密的关系。据调查,凡是发展迅速的地区都是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地区,一个地区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与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水平呈正相关。近年来,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得到了政府重视,“要致富,先修路”的思想深入人心,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交通运输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路网逐渐完善,布局也更加合理。但是,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在新形势下,我国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尽快制定相应策略,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可见,交通运输业发展研究,对于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及战略意义。2、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研究分析、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研究分析2

4、.1 基于交通运输业现状的研究基于交通运输业现状的研究在交通运输业现状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对几十年来该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认为我国交通运输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持这类观点的学者有:曲忠厚、田孝东(2009)以京沪高速铁路及其他铁路客运专线为例概述了我国铁路建设成就。作者认为京沪高速铁路连接了我国最大的政治中心与最大的经济中心,打通了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圈。武汉一广州、郑州一西安、石家庄一太原、哈尔滨一大连等二十余条时速2O0千米及以上的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相继开工建设,必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不合理问

5、题,傅航、钟朝晖(2009)以交通运输部三定方案和地方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相关文件为依据,对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方向和特点进行了剖析,并结合近年来地方交通体制改革的经验,提出了地方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实施路径和推进测率。在交通运输指标统计方面,高蔚(2009)对公路交通运输量GM-Markov综合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认为该预测模型既能预测参数随机数据序列的总体趋势,又能适应波动性较大的随机序列变化,预测精度高,是交通运输指标统计更科学的方法。就基础设施投资问题,催立华(2007)认为必须改革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政策,以增加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投入水平,降低融资成本,确立多元化的投融

6、资模式,形成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在运输枢纽建设方面,姜晴(2009)着重运用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分析法对交通运输枢纽的功能、结构及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或设备间的相互协调进行研究,强调要充分发挥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综合功能和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强化交通运输枢纽的系统功能,优化运输网的点、线系统能力协调,进而提高整个交通运输大系统的综合运输能力,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服务。另外,仲维庆(2008)则对交通运输业发展会导致交通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增加负面作用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交通运输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不难看出,我国学者对交通运输业现状的研究相当透彻,交通运输也的确存在不少问题。2.2 基于

7、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向策略的研究基于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向策略的研究在交通运输方向策略研究方面,学者认为在发展方式创新、运输系统等方面要有突破和创新。主要学者的观点有:鲍鑫荣(2009)阐述了对交通运输方式的认识,认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是全局性、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关键在于努力实现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即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项建设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这是提高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本方向;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转变,这是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要素投入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主要

8、依靠单一运输的发展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转变,这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赵丽霞 、高月娥(2009)认为实现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与各运输方式之间和内部三者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是今后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客观分析论证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系统。葛瑞原(2009)浅析了交通运输业的现状,提出了以下振兴交通运输业的相关措施,认为道路交通运输业只有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才能更好地凸现出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的服务优势和保障功能。在交通运输系统研究方面,孔轶、赵丽霞(2009)阐述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全面协调发展的三个层次,即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的协调性、运输方式之间协

9、调发展以及运输方式内部协调发展。同时对交通运输协调发展进行综合评价,认为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正确处理好交通运输系统全面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优势,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满足未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而迫切的。吴群琪、 陈文强(2009)根据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性和运输需求纬度之间的关系,梳理交通运输演化规律,根据不同运输方式的特性,从运输需求维度出发,结合资源、环境等约束要素分析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内在机理,推导出交通运输系统演化模式,认为中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要以“增量”建设带动“存量”优化为指导原则。可见,我国学者在交通运输方向策略研

10、究方面还是有独到的见解,也为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笔者认为就某些措施而言还不适合我国国情,其价值还值得探讨。2.3 基于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研究基于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研究不少学者从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出发,研究我国交通运输业,持这类观点的主要学者有:谭建新、杨晋丽(2009)认为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存在巨大的区域差异,总体上呈现明显的东、中、西三个梯度,东部地区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相吻合,我国要缩小区域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要改善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王金波、孙正(2009)通过对交

11、通运输业在促进区域产业布局、区域城镇化建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交通运输业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等方面分析,说明了交通运输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作用机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关颖、仲伟来(2009)从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相互影响作用的耦合发展角度出发,另辟蹊径,总结出两者耦合发展过程中作用的特点,进而提出交通运输应“适度”发展。作者认为当作用关系趋于弱化或恶化时加以正确引导,当作用关系趋于强化时善于利用、有所作为,促进两者形成良性互动发展循环,将有助于区域更快、更好发展。陈静(2009)阐述了城市交通运输对城市经济发展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认为城市交通运输将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

12、化和城市机动化等多重压力下继续发展。交通观念的改变和技术、设计的更新会在这一时期起到核心作用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就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而言,我国学者多用定性分析法对其进行探讨,笔者认为就其关系而言,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建立相关模型的分析法更能准确的把握其关系。3 3、 结论结论根据研究以上文献我们发现,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交通运输研究相当重视,研究比较充分,大多数学者都是通过一定理论基础用定性的方法进行研究的,当然,也有部分学者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建立评估体系用定量的方法对于交通运输业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对交通运输业的研究应该主要采用定性的方法,以定性方法为主,可以结合定量方法进行研究。但是值

13、得注意的是管道运输作为交通运输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所收集的文献中却很少涉及;运输路线的选择及运输工具效率问题还值得深思;交通法制及文化体系建设的研究不够,交通法制文化不健全,运输服务体系缺失。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交通文化法制建设及运输服务体系的研究在国内属于一个比较前沿的研究方向。参参 考考 文文 献献1 曲忠厚,田孝东.数说我国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新高潮J.地理教育,2009,(2):4-5.2 傅航,钟朝晖.地方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实施策略探讨J.交通标准化,2009,(7):42-45.3 高蔚.公路交通运输量 GM-Markov 综合预测模型研究J.交通标运输,2009,(15):9

14、5-98.4 催立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问题研究J.民航管理 ,2007,(8):26-29.5 姜晴. 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09,(21):139-141.6 仲维庆. 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负面作用分析J. 北方经贸,2008,(7):86-87.7 鲍鑫荣.对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三个转变的认识J.交通标准化,2009,(5):65-67.8 赵丽霞 ,高月娥.关于建立我国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探讨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4):137,139.9 孔轶,赵丽霞.关于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全面协调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8)

15、:201-202.10 吴群琪, 陈文强. 交通运输系统演化机理与发展趋势J.长安大学学报,2009,11(2):13-17.11 葛瑞原. 论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创新与发展J. 市场研究,2009,(6):58-59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12 谭建新,杨晋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增长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26(4):101-105.13 王金波,孙正. 交通运输业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J. 科技和产业,2009,9(5):14-16,74.14 关颖,仲伟来.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耦合关系及特点J. 科技资讯,2009,(20):44-45.15 陈静. 浅论

16、城市交通运输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J. 改革与开放,2009,(8):30-31.对对偶理偶理论论下的自我保下的自我保险险、自我保障与市、自我保障与市场场保保险险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摘要摘要 传统的预期效用理论认为市场保险与自我保险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而市场保险与自我保障却是相互补偿的。本文献综述首先介绍了洛佩兹、耶里等提出的对偶理论,进而应用该理论研究了市场保险、自我保险与自我保障三者的相互作用。关关键词键词: :等级依赖的预期效用理论 市场保险 自我保险 自我保障 对偶理论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现现状及状及动态动态背景背景 近年来,大量建立在预期效用理论基础之上的独立公理在实证中产生矛盾现象,这使得经济学家们开始怀疑这个理论的正确性并且由此发展了许多在风险存在情况下的新理论。其中由洛佩兹、耶里等人提出的等级依赖的预期效用理论,在市场保险的最优需求预测领域影响较大,而另外两种风险防范工具:自我保险(指一切降低潜在损失的规模或严重程度的行为)和自我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