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10KV区域性降压变电所初步设计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2567870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110KV区域性降压变电所初步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D--110KV区域性降压变电所初步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D--110KV区域性降压变电所初步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D--110KV区域性降压变电所初步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D--110KV区域性降压变电所初步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110KV区域性降压变电所初步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110KV区域性降压变电所初步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110KV 区域性降压变电所初步设计系 别电气工程系专 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房德君系 别电气工程系专 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设计题目110KV 区域性降压变电所初步设计指导教师房德君职 称教授起止时间 2012 年 12 月 30 日 至 2013 年 1 月 13 日一、设计任务: 1 完成相关电力工程设计方面的资料查阅,了解目前目前电力工程设计及设备方面的科研 进展及技术发展状况; 2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技术要求,完成 110KV 区域性降压变电所的电气总体方案设计; 3 根据电力设计规程,设计出 110KV 区域性降压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图

2、和平面布置图; 根据设计计算条件完成 负荷电流、短路电流及设备选择计算书;并选择出一次系统需要的 设备清单; 4 完成设计技术报告。二、设计要求: 1. 本变电所的负荷情况及出线回路数: 110 千伏出线(包括两回电源线)4 回,方向向南,通过两回负荷线,每回线路向后续变 电所转送 20000KVA; 35 千伏出线 7 回,方向向西,在 110 千伏配电装置的东侧,每回线路负荷为 6.4MW,乘 同时率 0.8 后,合计总负荷为 35.84MW; 6 千伏出线 6 回,方向向北,每回线路负荷为 1.7MW,乘同时率 0.8 后,合计总负荷为 8.16MW; 35 千伏、10 千伏负荷的功率因

3、数分别取 0.89,0.9 35 千伏和 10 千伏采用架空出线 以上负荷为 510 年的规划负荷 本变电所工程要求一次投资建成 (其它设计条件见:附件) 2.提交成果: a.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图、电气平面布置图; 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 1 份(附电子文档) 。要求概念准确、结构完整、格式规范、条理清晰。 采用统一的 WORD 模板撰写,字数不少于 5000 字。五、主要参考文献:1电力工程设计手册 第 13 册,水利电力工业出版社2工厂电气设备手册 上册、下册,水利电力工业出版社 4电力系统分析 上册、下册,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5发电厂电气部分 水利电力工业出版社 6导体和电气设备选择设计技术规

4、程 水利电力工业出版社 7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 水利电力工业出版社 8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水利电力工业出版社指导教师(签字):2012 年 12 月 30 日系主任(签字):20 年 月 日附件 1:一、变电所的性质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本变电所系地区性 110 千伏的降压变电所,主要供给城镇的一般工业企业 及农业用电,由济宁电厂以两回 110KV 线路送电。并由本所以 2 回 110KV 线路 向后续的两个变电所转送 40000 千伏安。二、 本变电所的环境条件: 年最高温度 37.9年最低温度 -20最热月平均温度 32 导线的覆冰厚度 10 毫米 最大风速 25 米/秒 海拔高度

5、1000 米 地震烈度 7 轻度污秽地区 地形和地质条件: 地 形:地势平缓,坡度为 1% 地耐力:1.5kg/cm2 地 质:土层分布均匀,非大孔性土壤三、 电力系统提供的原始资料: 电力系统短路容量: 110 千伏侧母线: 电力系统最大运行方式时,由系统供给的短路容量为 1500MVA; 电力系统各序电抗: 由电力系统提供的各序电抗为: 电力系统正序电抗与负序电抗相等:X1S=X2S 电力系统零序电抗 3.5 倍于正序电抗:X0S=3.5X1S 电力系统的电源情况: 110 千伏侧的二路电源线路为并联的双回路供电线路;两回负荷线路分别 供给后续的两个不同的 110 千伏降压变电所; 35

6、千伏侧无电源; 10 千伏侧无电源。四、主变压器的零阻抗在中压侧五、本所不装设调相机,也不装设补偿电容器六、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110 千伏侧大于 5000 小时; 35 千伏侧为 30005000 小时; 10 千伏侧为 30005000 小时。七、继电保护动作时间: 主保护动作时间: 110 千伏母线: 110 千伏母线本身无主保护,由电源端的限时电流速断(即过电流保护 段)作为主保护,其动作时限为 0.5 秒; 35 千伏、10 千伏母线: 35 千伏、10 千伏侧无母线保护,计算时主保护动作时间可取用后备保 护动作时间。 后备保护动作时间: 主变压器三侧的后备保护动作时间配合如图 1

7、-1 所示。 10 千伏线路后备保护动作时间: t1=0.7 秒 10 千伏侧主变压器后备保护动作时间: t2=1.2 秒 10 千伏母线分段保护动作时间: 秒0 . 12 t 35 千伏线路后备保护动作时间: t3=1.2 秒 110 千伏侧主变压器后备保护动作时间:35 千伏侧母线分段动作时间: 秒7 . 14 t35 千伏侧主变压器动作时间: t4=2.0 秒 110 千伏侧主变压器动作时间: t5=2.5 秒 110 千伏侧电源线路后备保护 动作时间: t6=3.5 秒 110 千伏侧负荷线路后备保护动作时间: t7=2.5 秒【注意】 为了保证后备保护动作的选择性,继电保护动作时限级

8、差一般应在 0.3 秒0.6 秒; t2和 是利用继电器的滑动触点,实现两个时限,使 DL1 开关先跳;2t 35 千伏侧主变压器及母线分段不装设后备保护,由 110 千伏侧的后备 保护动作跳闸。110 千伏侧的过电流保护启动两个时间继电器,其中一个时间继电器两个时段(滑动触点) ,第一个时段跳 35 千伏侧的4t母线分段,第二个时段 t4跳 35 千伏侧主变压器引线;另一个时间继电器 t5(t4)跳主变压器三侧开关。4tt7t6110KV t7t5t5t4t2t4t335KV10KVt2DL1 t1图 1-1 后备保护动作时间配合附件 2:综合课程设计评分标准综合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

9、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和实践能力。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主要从出勤情况、设计工作量、设计讲解、回答问题、设计能力、设计说明书、创新能力等方面评定:1出勤情况(10%):能否服从指导教师安排,是否无故缺勤,有无迟到早退现象等;2设计工作量(10%):考察学生完成设计的工作量大小。从难度、完成情况等方面考察;3设计讲解(10%):考察学生对整体设计的认识和把握情况;4回答问题(20%):能否正确回答指导教师所提出的有关问题;5设计能力(20%):是否具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情况;6设计说明书(20%):是否认真撰写设计说明书,内容是否客观实际;7创新能力(10%):能否积极采用新技术,设计思路是否新颖。由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以上七个方面分别给出评分,相加得到每个学生的合计评分,并转换为五级记分制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