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空巢老人养老模式探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564914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0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空巢老人养老模式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我国空巢老人养老模式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我国空巢老人养老模式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我国空巢老人养老模式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我国空巢老人养老模式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空巢老人养老模式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空巢老人养老模式探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一章引言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人口转型的大背景下 , 伴随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 , 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 而城市家庭中“空巢化”的现象日益严峻。这也引发了一个我们今天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那就是我们该怎么养老 ?老有所养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会面临的现实问题 , 养老模式也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养老模式的变迁是社会变迁的缩影。伴随着养老模式的变化, 结果是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也随之改变, 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发生了这种变化。空巢家庭老人是老年人中有独特需要的群体。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家庭结构的演变,空巢家庭正迅猛增加。“空巢”家庭的形成是个人、家庭、

2、社会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而社会的因素在其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全国空巢独居家庭数量高达36% ,而这一比例也在逐年增长中。空巢老人身边无子女, 空巢家庭潜伏着严重的养老危机,如果得不到服务保障和社会的支持, 空巢老人就成为困难老人。现在,“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城市空巢家庭具有自身的养老特征,关注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养老模式、养老内容以及影响他们选择养老模式的因素对建立相应的空巢家庭的养老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1.2 相关研究成果空巢( Empty Nest)家庭是形象地用小鸟离开母巢来形容人类社会里,子女长成人后从父母的家庭中分离出去,独立门户,只

3、剩下年老一代人单独生活的家庭。而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即为“空巢”老人。1空巢老人有自己的独特性,而这决定了他们在养老方面也呈现出自己的特征。按照“养老支持力”理论,养老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2唐世明在他的研究也从这三方面入手,指出空巢老人的特点:1、空巢老人使三个问题更加突出。我国老年人中 70% 患有慢性老年病 , 15% 患严重疾病。3慢性疾病伴有不可逆的并发症, 需要终生治疗及护理;老人行动迟缓或不便, 常引发伤亡事故 ,1李淑兰杜雪平董建琴 . 对空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 ,2008(5),46-47 2汪黎黎姚劲松许改玲 . 城市

4、空巢家庭的养老特征分析J.当代经济 ,2008(05), 56-57 3唐世明 . 城市空巢老人服务保障机制的创建和示范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10),2046-2047 第一章引言2 如上下楼梯跌落、用煤气时烧伤烫伤等;日常起居需要有人提供卫生清扫、购物、洗衣、做饭等帮助。 2、远离子女易产生行为偏离、孤独抑郁、失落依赖三大心理问题。3、经济困难。部分空巢老人 , 因为经济收入低 , 对社会依赖性很强 , 这一特点在空巢老人当中特别突出。经济困难就会入不敷出, 会影响到老人健康保障和医疗保障等必要的开支, 导致恶性循环。李德明等人认为当前 , 居家养老在我国仍然是一种主要的养老方式。

5、然而,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发展 , 空巢问题将十分突出。包括由养老机构或非子女照顾老人, 必将成为养老方式的一种重要补充。1赵芳和许芸认为空巢家庭本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所以应把中国养老问题看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家居照顾肯定是空巢老人养老的主要形式,中华文明自古强调亲子人伦 , 老人们晚年都希望通过子女的赡养, 从家庭的和谐、温暖中获得物质和心理上的满足。但在我国空巢老人对照顾的需求越来越多, 照顾的专业化要求也越来高,居家照顾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的实际情况下,社区的老年人服务体系应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吴雨浓 , 蒋爱群认为中国养老模式应该是从“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并存社会

6、养老为主”的一个发展过程。3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一些新型的养老方式,如以房养老、招租养老、旅游养老、钟点托老、集中养老,4总结我国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模式, 概括地说主要有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 其他养老方式都是这两种养老模式的派生。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家庭结构的转型,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方式要从单一发展到多元,采取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双轨养老模式。吴雨浓和蒋爱群的研究指出,大致共有七种影响因素会影响空巢老人选择养老方式。1、性别; 2、年龄; 3、受教育程度; 4、婚姻状态; 5、子女数量; 6、经济来源和独立程度;7、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在老年人在身体比较健康、生活能够

7、自理的情况下, 还是更倾向于独立生活以保护自己的生活方式。刘亿和吴奇超对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1、现代价值观念冲击传统“孝”文化和传统家庭权威;2. 家庭网络结构的分化,社会结构的变迁必然带来家庭结构的变迁亲子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减少, 亲情、孝心和信任也随之淡化。而“空巢”家1李德明陈天勇吴振云肖俊方费爱华汪月峰周林古张放 . 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生活和心理状况的比较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6(3).294-296 2赵芳 许芸 . 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J. 南京师大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3(5),61-67 3吴雨浓蒋爱群 . 城镇养老模

8、式及影响因素研究J. 黑河学刊 ,2006(1),118-121 4易方 .20 种养老模式可供选择J.人民论坛 ,2008(4),28-29 3 庭养老的实际载体已被掏空,家庭社会资本的养老功能也随之弱化。1在经济转型期出现的“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不只是经济的问题 , 而是各种载体的社会资本对家庭养老的支持力度不够, 所以, 要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不仅要积极提高家庭社会资本的养老功能, 还要力求构建其他各种载体的社会资本的养老功能。可行的对策有: 1、加强家庭社会资本的养老功能;2. 依靠社区社会资本支持; 3. 争取国家社会资本支持。总之, 城市“空巢”老人的出现和增加不是一

9、个孤立的社会现象, 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 它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不能仅由家庭来解决, 而要依靠多层次、立体化的社会支持网络来解决, 这样才能促进社会长期有序的发展。1.3 研究问题和研究思路本课题要研究主要的问题是我国空巢老人的养老模式,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有很广的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空巢老人的定义和群体特征;2、目前我国城市空巢老人主要的养老模式;3、空巢老人养老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思考。1刘亿 吴奇超 . 经济转型期家庭社会资本与“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J.市场论坛 ,2006(10),94-95 第二章空巢老人的定义和群体特征4 第二章 空巢老人

10、的定义和群体特征2.1 空巢的界定美国学者 P.C. 格里克最早于 1947年从人口学角度将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与解体6 个阶段。到了空巢阶段,家庭的代际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父母和子女在居住上开始分离。1在我国,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蔡文媚教授较早提出了空巢家庭的概念。空巢老人是指那些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其分类按照居住形式可以分为夫妇偶居的空巢老人和孤老独居的空巢老人;按照年龄可以将其分为低龄空巢老人和高龄空巢老人,低龄空巢老人的年龄为6 0 至 7 9 岁,80岁以上为高龄空巢老人;同时,考虑到空巢的程度及其产

11、生的影响,又可将子女都在国外或外地,或无子女的老人定义为绝对空巢;与子女在同一城市,但不在一起吃住的老人定义为相对空巢。据了解 , 在发达国家 , “空巢家庭”出现较早 , 现在十分普遍 , 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只占10% 至 30% 。在我国 ,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 , 最近 10 年来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之势。1993年, 我国空巢家庭在有老人的家庭中所占的比例只有16.7%,而 2004年上升到 25.8%。在一些大城市 , 空巢家庭问题更为突出。 2004 年, 北京市空巢家庭的比例为34%,上海市为34.8%,广州市为 30%,天津市为 36.5%。由于空巢老人家庭不断增多, 引发

12、老年人健康保障、人身安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经济供养等方面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如何养老、社会如何帮助这部分老年人安度晚年, 成为中国社会工作的又一重要内容。22.2 城市空巢家庭大量出现的原因在人口转型背景下,我国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国民的平均寿命延长、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龄化提速,加之计划生育国策带来的独生子女核心化家庭日益普遍,而人们的居住方式、生活观念、人口流动、就业方式等诸多因素又发生变迁,致使城市家庭“空巢化”1田君叶刘均娥岳鹏 . 我国空巢老人养老及社区照护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护理管

13、理 ,2008(7),41 2许传新 . 城市空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因素分析J.西北人口 ,2008(2),95-100 5 现象日益严峻。1. 现代价值观念的冲击在经济转型期 , 现代人的价值观念的变化对传统家庭文化规则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一是冲击传统“孝”文化。两千多年来,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便是“孝” , 有“天下孝为先”的说法。然而受“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 许多外出的年轻人的利益观、价值观均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代社会的家庭观和老年价值观一步一步地替换着传统的家庭观和老年价值观, 他们认为 , 如果在家庭中赡养老人, 就会以牺牲家庭很多的利益为

14、代价。如果他们为赡养和照顾老人而付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势必会影响家庭的经济利益, 子女的教育和成长等。很多人认为家里的老人生活马马虎虎就可以了。二是冲击传统家庭权威。传统老年角色在家庭扮演着权威角色, 不论他们是生产者 , 还是消费者 , 都是生产和生活中的权威 , 都会受到家庭成员的孝敬。而子女外出打工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后, 伴随着老年人在家庭中财产所有权等方面优势的丧失,导致他们在家庭中的权威和地位逐渐下降。家庭的中心地位已不是长辈, 当晚辈的知识结构资源财富、权力声望都超过他们的长辈时, 角色敬重也转移了。家里养老生活所需, 主要来源于子女“馈赠” , 当子女缺乏这样的反哺意识时, 很

15、多老人也只能忍气吞声。2. 家庭网络结构的分化家庭养老的实质是一个代际间的互动过程, 是一种物质上、生活上及精神上的交流过程, 其前提是家庭存在二代或三代人“同居一室”的家庭载体的存在。社会结构的变迁必然带来家庭结构的变迁。多数子女与老人被迫分离, 难以像传统农业社会时一样在家中尽孝。大多数“空巢”老人的子女, 常年在外为了经济利益而四处奔波, 无暇顾及家里的老人, 平时与留守在家里的老人的联系也很少。随着亲子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减少, 亲情、孝心和信任也随之淡化。显然, “空巢”家庭养老的实际载体已被掏空,“皮之不存 , 毛将焉附”, 家庭社会资本的养老功能也随之弱化。1总结空巢家庭的产生既有个

16、人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原因,但应该强调的是社会层面因素的影响。正是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和巨大的变迁,才会引发个人的价值观念和家庭结构的变化。22.3 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1刘亿 吴奇超 . 经济转型期家庭社会资本与“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J.市场论坛 ,2006(10),94-95 2罗惠芳 . 空巢家庭问题的研究现状J.现代护理 .2006(7),601-603 第二章空巢老人的定义和群体特征6 按照“养老支持力”理论,养老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能很好的反应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2.3.1 经济支持方面城市空巢老人在经济上相对独立,退休金是主要收入来源。在形式上比较单一。空巢老人的退休金基本可以满足他们的日常开销。但是钱够花也是建立在老人们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上。一方面老年人普遍节俭是年轻时候生活习惯的沿袭, 另一方面是对疾病到来的一种资金准备。绝大部分老年人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和退休金尚不足以应付可能存在的养老风险。空巢老人最大的后顾之忧总是担心有病了怎么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