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脱敏法的临床局限与技术换代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554340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脱敏法的临床局限与技术换代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系统脱敏法的临床局限与技术换代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系统脱敏法的临床局限与技术换代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系统脱敏法的临床局限与技术换代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系统脱敏法的临床局限与技术换代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脱敏法的临床局限与技术换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脱敏法的临床局限与技术换代(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统脱敏法的临床局限与技术换代系统脱敏法的临床局限与技术换代情感组织者技术的临床情感组织者技术的临床应用(一)应用(一)文章来源:林紫心理咨询中心 文章作者:蔡丽 心理研究所行为主义学派与精神分析学派在心理学史上均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对于心理咨询领域 更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对于精神分析中的催眠技术疗程太长、对于被试受限的 问题却一直未找到更好的改善方法。随着行为主义学派的建立及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大大 提高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效率,同时也将精神分析学派的神秘化变得更加的简单明了、切 实可行并且易于操作。行为主义学派中的放松训练技术即系统脱敏疗法对于焦虑恐惧等消 极情绪起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2、,但同时对于抑郁情绪等问题似乎又进入到了漫长的治疗过 程里。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即可以结合两种不同质的技术,做到取长补短,同时又能有效 而快速地解决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各类问题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结合认知疗法中的知识 智力观,在系统脱敏疗法的基础之上我们又提出了一种新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情感 先行组织者技术。一、情感先行组织者技术的产生背景随着认知行为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在心理咨询的临床干预技术中继承了精神分析的催眠 暗示技术及行为主义的放松训练,根据交互抑制理论在临床上采用系统脱敏的方法解决焦 虑、恐惧、紧张等问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随着认知心理学中知识智育观的产 生与研究的不断深入,

3、促使我们在心理咨询临床技术上有了更进一步的设想。根据用知识 及情绪可以解释一切行为的理论论据,通过临床上的不断探索及理论上的验证与分析,同 时在奥苏伯尔“先行组织者”概念的启发下,我们提出了“情感先行组织者”的概念。(一)先行组织者的含义情感先行组织者首先是在知识智力观下受 “先行组织者”这一概念的启发而产生的。所以, 我们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是美国教育心理 学家奥苏伯尔(D.P.Ausubel)20 世纪末 60 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概念。根据奥苏伯尔的经典 解释,组织者是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个抽象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组织者

4、可以是一个概念、一条定律;或一般概括性说明文字,它是新知识与旧知识发生联系的 桥梁。组织者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相联系,提供一个能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的一 般观念,为学习新观念提供一个“观念固定点”,使新知识顺利地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去,有效地促进演绎教学,帮助学习者组织要学习的材料。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我们在 学习完“水果”这一概念后,知道水果都是可以食用的,然后我们再学习“苹果”这个概念时, 只要告诉我们苹果也是属于水果中的一种,那么我们就会立刻知道苹果也是可以食用的道 理是一样的。从这个例子来看, “水果”这一概念就是先行组织者,它对于学习者再学习新的 下位概念提供了一个知识上的“

5、固定点”,能够让学习者很容易的完成学习任务。通常情况 下,先行组织者都属于上位性知识,对接下来所学习的内容起到引导性的作用。(二)情感先行组织者的提出根据认知心理学中知识智力观的发展,金洪源教授所提出的知识心理结构图则更加清晰的 为我们指出人的一切行为与思维都可以用知识和情绪进行解释。而知识与情绪两者之间又 是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影响人的不同心向的产生,同时也会决定来 访者运行什么样的知识以及对我们所重构的积极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质量,影响学习效果。 从这点看,来访者好的情绪情感状态对于临床放松训练的顺利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调动起来访者积极愉悦的情绪情感状态呢?我

6、们发现在心理咨询的临床干预中, 要调动来访者的积极情绪,同样可以借鉴先行组织者的策略。在输入正确程序性知识前呈 现一个概括性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这一材料不仅限于知识,也可以是一种情绪情感; 采用一个概括性水平较高的情绪情感引发出来访者的积极情绪,促进积极心理结构的建构。 所以将这种在临床干预过程中先调动起的积极愉悦的情绪情感我们称之为情感先行组织者。 也就是在临床上首先将来访者的积极愉悦的情绪情感充分的调动出来,充当先行组织者, 以利于接下来行为训练的进一步运行。所以说情感先行组织者就是指运用一个事件、一个 目标等把被试的情绪状态调动到非常积极的程度,然后用这种积极的情绪心态去覆盖原有 的消

7、极心态。当积极情绪被调动起来之后,被试再看一切事情,都与原来不一样了,产生 积极的心向,整个心理训练就变得特别容易进行。所以,先调动起来的情绪、情感状态为 “情感组织者”。1在临床技术干预中,情感组织者技术可以促进来访者积极心理定势、积极认知心理结构和 情绪情感体验的形成。这是因为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向与知识的重组,人 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人的认知即思维也会有所不同。例如面对同样的一个事物,人在积 极情绪状态下看到的就是积极的一面,而在消极情绪的影响下往往看到的多是事物中消极 的方面。所以当来访者的积极情绪被调动出来后,其所看到的事物及在心中所形成的表象 也会有所不同,此时也更易于

8、高效的掌握所输入的积极正确的程序性知识。那么原有知识 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和清晰性,也是认识结构中影响学习与迁移的重要变量; 而好的情绪情感还有重组知识结构的作用,它可以将我们头脑中积极有意义的知识优势兴 奋起来,更加促进积极心态的形成,从而进入到循环放大系统里。而我们在临床中首先要 设计好情感先行组织者这一上位概念,才可以同化接下来在临床训练中所需要的各种不同 情境下应该具有的情绪状态,促进积极心向的产生。情感先行组织者本身也是一组程序性 知识,它是通过激发出被试以往的成功经验或是将来的某一目标的程序性知识的描述而调动出与其相对应的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同时这种情绪情感也是上位化的。综

9、上所述,情 感组织者就是指在临床心理训练中,通过语言、想象等,使来访者产生积极的情感状态, 以促进心理治疗效果的临床技术。1、对精神分析的借鉴情感先行组织者在临床上的应用是在借鉴精神分析心理学中的催眠(hypnosis)及行为主 义心理学中的放松训练的技术基础之上所提出的,所以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催眠及放松训 练再作以简要的说明。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首次提出将催眠技术应用在心理咨 询与治疗的临床干预中,他提出人的心理过程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无 意识又称潜意识,是指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这种本能所产生的欲望,而被 风俗习惯和道德压抑到意识阈界下的心理部分。弗洛伊德

10、认为,无意识是精神分析的主要 内容。而催眠可以进入人的潜意识,疏导出人们所意识不到或控制不了的潜意识状态下的 冲突与矛盾,并将其释放,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一种临床方法。人们在催眠过程中可以达 到平静心情的效果,并且在催眠的情况下,可以进入到其认为的作为一个实体而存在的人 的潜意识里进行临床干预。但是催眠的适用范围比较受限,对于本身不易受暗示的人,则 不会起到效果。2 与行为主义的结合随着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行为主义学派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在继承了催眠技术中的精 华后,行为主义推出了放松训练的临床干预技术。放松训练主要是以詹姆斯兰格的情绪 理论为依据。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主要是由人的生理所引起的,人

11、是先有生理上的变化, 而后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例如人先流出眼泪,而后才会感觉到 悲伤的情绪。现在这套理论常被应用到服务行业与心理保健中用来诱导人的积极情绪。以 此为依据,在临床上通过渐进性肌肉放松(progressive relaxation)来控制脉搏、呼吸、 皮温及肌电等生理指标,进而起到控制情绪的作用。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临床上,人们常应用放松训练即系统脱敏法来治疗恐惧症、焦虑症等, 系统脱敏主要是在南非心理学家沃尔普(Wolpe)所提出的交互抑制理论前提下产生的。沃尔 普的交互抑制理论(reel-procal inhibitic)是指某一种情绪在头脑中处于优势兴奋

12、的状态时, 另一种与之相对的情绪就会受到抑制。例如一个人如果交感神经兴奋,处于紧张状态,那 么他的心跳是快的,血压是高的,血糖也升高;相反,如果一个人处于放松状态,它的上 述变化就反过来了,即使再遇到紧张的场面,他的紧张程度也会大大降低。那么根据这一 理论,我们可以利用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先通过生理放松来调动积极情绪,让这种轻 松愉悦的情绪处于优势兴奋状态,而后再呈现或想象某一相对应的使被试产生不适应行为 的情景时,被试会大大降低消极情绪的产生强度。以次往复直至去除这种过敏的情绪反应, 最终达到再现同一刺激情景时不再出现任何消极情绪反应为止。沃尔普的交互抑制疗法也 是属于巴浦洛夫的古典条件反射

13、理论的一个应用。3、在现代认识心理学中诞生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知识智力观的提出,我们发现人的各种行为即为一组组程序性知识 以 CA 方式自动运行的结果。而每组程序性知识又都是一系列条件性反射的运行,表现 在一到某一具体场景 C(condition)中便立刻自动执行相应的行为反应 A(action)。认识到 问题的实质后,我们就可以在放松训练过程中通过形象而具体的场景想象,在不同心境、 情绪状态下诱导出不同的行为反应 A,来替代原有的消极行为 A,进而对人格行为与思维 产生影响,形成正确的智慧行为与思维。在临床中的大部分不适应行为均与情绪有关。虽然以不同的理论背景为依托,但无论是催 眠、放松训练

14、技术还是情感组织者不可置疑的都起到了平静情绪、降低情绪敏感度的作用。 而放松训练则在临床干预中扩大了被试的适用范围,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治疗的时间, 提高了治疗的效果。而情感先行组织者技术则是在知识智力观的理论背景下,对放松训练 技术的升级,它像催化剂一样大大加速了临床治疗的时间,扩展干预范围的同时也巩固了 疗效。二、情感先行组织者在临床上的应用(一) 内容简介1、知识先行。情感组织者主要是将认知学派中的知识智力观与行为学派中的放松训练相 结合而产生。当代认知学派所提出的知识智力观将知识分为三类,分别为陈述性知识、程 序性知识及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

15、样的 知识,策略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对自己进行监督、评价、调控的 知识,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智慧之上的一种智慧,属于元智慧。在临床上,知识智力观指 出人的一切行为均可用知识进行解释,而金洪源教授所提出的知识心理结构图则对此进行 了更加详尽的理解与阐述。人的行为实质上是一组程序性知识自动运行的结果,是以 C-A 产生式系统加以运行。C(Condition)就是指有机体产生行为时所面临的具体环境,从某 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相当于行为主义学派中所提到的 S;而 A 则指面对该情境时所产生的反 应 R 或者是复杂的行为,这里我们将其统称为 A。2、情绪情感的重要作用。从该理论依据出发,再

16、看临床上的各种案例,我们就能够采取 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干预。同时我们还看到在智慧行为与人格行为中,在程序性知识的运行过程中人的情绪在知识的表征过程里起到的巨大作用。人的情绪起到制约和影响人 的整个心向的作用,情绪像催化剂一样影响着意识调控下执行何种程序性知识。同时这种 情绪与刺激情境及行为之间形成条件反射,一开始在意识指导与监督下建立 S-E-R 的条件 反射。表现在面对某一刺激时,在意识监控下运行程序性知识,在此过程中伴随认知评价 情绪。长此以往,形成条件性情绪反射,表现在意识还未来得及控制的情况下,面对同一 刺激时立刻表现出某一相应的情绪,在这里我们将其命名为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这种 情绪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一般临床上我们所遇到的不适应行为多为受消极情 绪影响。由此可见情绪在心理咨询临床干预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情绪表征贯穿于 整个知识运行的过程中,同时影响人们的正常思维以及潜能开发。意识到情绪至关重要的作用后,我们在心理咨询临床中要想干预来访者的一切不适应行为 则不能不重视情绪在其中的重要位置。人在心情愉悦时不仅能够客观思考问题,冷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