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547542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 太平太平发布时间:2010-06-06 21:44北宋大儒张横渠(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 万世开太平。此四句为“横渠四句”。最能表出儒者的襟怀,也最能开显儒者 的器识与宏愿,因而也可说是人类教育最高的向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美国 哈佛大学演讲时曾引用此四句,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怀和我中华民族走和平发展 道路的坚强决心。我也常用这四句话自勉,是我的座右铭。我读很多张载的书, 很投缘,但这四句话很多人问过我,并不容易给人理解。为此查找了很多资料, 结合我的自己看法,在此解释一下,

2、或者对于后人可以了解这句话的内在含义。(1)、第一句“为天地立心”。为天地立心: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认为天 地本无心,但天地生生不息,生化万物,是即天地的心意。程明道说:“天地 无心,以生物为心。”又说:“天地无心而成化。”因为天地生化万物,只是 生生之德的自然流行,并非有意生出这样一个大千世界。所以是无心而 成化。无心而有心(以生物为心),这是人对天地生生之德的亲切理会, 通过人的理会指点,天地生化万物的心便显立了。“天地”也就是“天地之间” 的意思,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个人和人间社会。张载把社会涵义的“天地” 也称作“天下”。其次,张载并没有否认“天地之心”的存在。“天地之心” 是周易.

3、复卦的术语,张载作为著名的易学家认为,“天地之心惟是生物。 ”(横渠易说上经)显然,在天地能够生成万物这一意义上,张载是肯 定天地是有心的。生物之心是天地所固有的,无需人来“立”,否则将不恰当 地夸大人的能力。其实,“为天地立心”是指为社会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张载在其著作经学理窟中,对“立心” 的涵义、方法等内容有集中的论述,如果视而不见,对“立心”的理解则易流 于臆断。在张载看来,“立心”也就是“立天理“之心,因为“天理”能使天下 悦且通“,从而使“天下”(社会)必然会普遍接受仁孝之理等道德价值。 (正蒙诚明)依据这些资料来看,“为天地立心“的涵义很清楚,

4、人所立 之“心”,其重点不在认识论,而在价值论。历史文化则是人的创造。人在创 造历史文化的时候,他就为天地“立心”了。 这四句话,简明地说出了人的特点,人之所以为人,即“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 。这四句中的那四个 “为”字的主词,可能是张载本人,也可能是哲学家,也 可能是哲学。无论如何,从一般人的观点看,第一句“为天地立心”很费解。 其实,并不费解。宋朝有一个无名诗人,在客店的墙上题了两句诗:“天不生 仲尼,万古长如夜。”这是以孔子为人类的代表。他应当说:“天若不生人, 万古长如夜。”在一个没有人的世界中,如月球,虽然也有山河大地,但没有 人了解,没有人赏识,这就是“长如夜”。自从人类登上月球,

5、它的山河大地 方被了解,被赏识。万古的月球,好像开了一盏明灯,这就不是“长如夜”了。 地球和其他星球的情况,也是如此。地球上的山河大地是自然的产物,历史文 化则是人的创造。人在创造历史文化的时候,他就为天地“立心”了。人所立 之“心”,是宇宙“的”(所有格)心,不是宇宙“的”(形容词)心。 (2)、第二句是“为生民立命”。命有理命与气命两个层面,这两层的命都不 可伤害,不可弃废,必须有以安立。“。“生民“指民众,“命“指民众的命运。这 涉及儒家一直关注的“安身立命“问题。史称,张载“喜论命“。“为生民立命“之“ 命“,主要指人的命运。历史上长期流行的是命定论,认为人只能听凭命运的摆 布。然而张

6、载却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道德努力,人就能够在精神价值方面掌 握自己的命运从而赋予生命以意义。“立命“二字,在儒家经典中,初见于孟 子。孟子说:“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上)儒家所 谓“命“,是指人在宇宙间所遭遇的幸或不幸,认为这是人所不能自主的。因此, “为生民立命“是说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确立生命的意义。儒家圣贤开 显的安身立命之道,正是为了生民。有了这个道,百姓日用而不知, 却能潜移默化,加上伦常政教的设施,使生民的生活有了依循,而得以护持生 命,贞定活路,这就是为生民立命了。 “立命”二字,在儒家经典中,初见于孟子。孟子说:“夭寿不二,修身 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7、(尽心上)儒家所谓“命”,是指人在宇宙间所遭 遇的幸或不幸,认为这是人所不能自主的。信宗教的人,于不能自主之中,要 求一个“主”。信基督教的人遇见不能自决的事,就祷告“上帝”,求他的 “主”帮助他决定。祈祷以后,他自己再作决定。即使这个决定还是以前的决 定,他也认为这是他的“主”替他作的决定。儒家指出,不需要这个“主”。 人在宇宙间所遇到的幸或不幸,是个人的力量所不能控制的。既然个人不能控 制,那就顺其自然,而只做个人所应该做的事。这就是“天寿不二,修身以俟 之”。人的精神境界达到这样的高度,宗教对于他就失去作用了。蔡元培提倡 以美育代宗教,其实,真能代替宗教的是哲学。 (3)、第三句“为往圣

8、继绝学”:儒家圣人之学,自两汉以下,而魏晋,而南 北朝,而隋唐,千百年间,一直未能善续先秦儒家的学脉。无论生命之光,或 哲学之慧,都开显不出来。尤其唐末五代之时,华族的文化生命萎缩堕落极矣。 直到北宋之初,普天之下竟找不出一个像样的师表,所谓“学绝道丧”,实未过甚其辞。到理学家出来,才复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之学, 内圣成德之教,重新光显于世。指历史上的圣人。儒家所谓圣人,其实就是指 人格典范和精神领袖。最合于“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的人,儒家称为“圣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全在于他的最高精神境界。儒家认为,圣人最宜于做社会最 高统治者,因为他是廓然大公。柏拉图认为,在他的理想社会中

9、,最合适的统 治者是哲学家,即把哲学与政治实践结合起来的所谓“哲学王“。儒家也认为, 有圣人之德者,才宜于居最高统治者之位,这就是所谓“圣王“。庄子天下 认为,最高的学问是“内圣外王之道“,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哲学。“绝学” ,指中断了的学术传统。理学家普遍认为,儒家学统自孟子之后就中绝了,所 以要努力恢复。张载继承“绝学”,却并非照搬前人,而是力求创新,在他的 学说中有不少内容是六经所未载、前圣所未言的。思想的领导权即已从佛教手 里拿回来,孔子的地位自然重新显立。这一步“为往圣继绝学”的功绩,在人 类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可惜满清以来,士人心思卑陋,反而诟诋理学,这 诚是学术上昧天良的一大

10、憾事。 我认为当前教育制度是不可能出现所谓“圣人”,学生们成了考试的奴隶,学 历就是一道门槛,我发现“绝学”其实很多都是掌握在一些所谓社会非主流人 士手里,这些人没有很好途径可以发挥,最后就这样沉沦了。据调研,小学生 都几十斤书包,到了五年级很多都是戴眼镜,很沉重。对于偏才,往往没有得 到社会应有的重视,总是处于很尴尬的地位,在北大“校长推荐制”引发的热 议还未退去之时,日前公布的四川大学 2010 年自主招生方案又有新的玩法:将 对“奇才”、“偏才”、“怪才”进行“校长推荐”。对于分数未上线的“双 特生”们,如果专业能力经测试出类拔萃,将报教育部批准后破格录取。这些 举措在国内高校中尚属首例

11、。北大本来也想通过“校长推荐制”吸纳一些奇才、 偏才、怪才,但这三“才”的标准仓促间很难确定,再加上公众对校长推荐的 公平性和纯洁性充满疑虑,校长们在压力之下放弃了对奇偏怪才的遴选,而采 取了最保险的办法:以传统的学业成绩为主来设计排名表,又按照这类排名表 来确定被推荐的人选,最终脱颖而出的都是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优秀学生。从某 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学生本来就对高考稳操胜券,校长的推荐有些多此一举, 并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我只希望有关部门不要来虚的,北大所指的偏才、怪 才,要比人们普遍认为的偏才、怪才整体高出一个档次。公示被推荐学生绝大 部分品学兼优,鲜有“偏才“,更无“怪才“。那其实还是换汤不换药

12、,最后沦为 炒作,不谈也罢。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的事。对于禽兽,只有现在,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 也无所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最合于“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 的人,儒家称为“圣人”。儒家认为,圣人最宜于做社会最高统治者,因为他 是廓然大公。柏拉图认为,在他的理想社会中,最合适的统治者是哲学家,即 把哲学与政治实践结合起来的所谓“哲学王”。儒家也认为,有圣人之德者, 才宜于居最高统治者之位,这就是所谓“圣王“。庄子天下认为,最高的 学问是“内圣外王之道”,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哲学。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者利用这个传统的说法欺骗人民。照他们的解释, 不是圣人最宜于为王,而是为

13、王者必定是圣人。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有关 统治者的事都称为“圣”。皇帝的名字称为“圣讳”,皇帝的命令称为“圣旨” ,甚至于皇帝的身体也称为“圣躬”。 欺骗终究是欺骗,没有人信以为真。在中国哲学史中,从孟子起,就把政治分为两种:一种名为“王”,一种名为“霸”。王者“以德服人”,霸者“以力 服人”。中国的历代王朝都是用武力征服来建立和维持其统治的,这些都是霸。 至于以德服人的,则还没有。宋明以来,道学和反道学的“王霸之辨”,其根 本的分歧就在于此。 照我的了解,圣人之所以为圣,全在于他的最高精神境界。中国哲学的传统认 为最宜于为王的人是圣人,因为有圣人之德的人是大公无私的。程颢说:“天 地之常,

14、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答横渠 张子厚先生书,程氏文集卷二)大公无私,只有最高精神境界的人才能如 此。所以,只有圣人才最宜于为王。这就是“内圣外王”之道的真正意义。 (4)第四句“为万世开太平”:儒家以“内圣为本质,以外王表功能”。功能 之大者,便是开出太平盛世。而且不只是一时,而是为千年万世开太平。“太 平”二字与“太和”一样,乃是儒家学术中最渊懿庄穆的观念。不过,儒家虽 然具有开万世太平的宏愿,也能在“道”的层次上讲论天下为公的仁政王道, 但在体制上则只成就了“治道”,而未能开出“政道”。如今民主政治的体制, 却正是政治层面上的太平轨道,再加上科学,就更可满足

15、“开物成务”、“利 用厚生”的要求。以民主科学配合儒家的礼乐教化以及“太平、太和”的理念, 的确将可为人类世界开创无疆的休美。中国哲学的传统认为最宜于为王的人是 圣人,因为有圣人之德的人是大公无私的。程颢说:“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 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 程氏文集卷二)大公无私,只有最高精神境界的人才能如此。所以,只有圣 人才最宜于为王。这就是“内圣外王“之道的真正意义。张载不局限于当下的“太 平“秩序,而是以更深远的视野展望“万世“的“太平“基业问题,这是他的不同凡 响之处,从中看出超于常人的抱负。 张载(10201077),北宋大儒,哲学家,理学创

16、始人之一,理学支脉“关学“ 创始人,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 38 位。字子厚,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徙 家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学者称横渠先生。宋仁宗嘉祐二年 (1057)进士,授祁州司法参军,调丹州云岩令。迁著作佐郎,签书渭州军事 判官。 神宗熙宁二年(1069)御史中丞吕公著(晦叔)向神宗推荐张载,称赞张载学 有本原,四方之学者皆宗之,可以召对访问。神宗召见张载,问他治国为政的 方法,张载“皆以渐复三代(即夏、商、周)为对”。神宗听了非常满意,高 兴地说:“你先到二府(中书省枢密院)作些事,以后我还要重用你。”张载 认为自己刚调入京都,对朝廷王安石变法了解甚少,请求等一段时间再作计议, 后被任命为崇文院校书。当时王安石执政变法,想得到张载的支持。有一天见 到张载对他说:“朝廷正要推行新法,恐怕不能胜任,想请你帮忙,你愿意吗? ”张载回答说:“朝廷将大有为,天下之士愿与下风,若与人为善,则孰敢不 尽!如教与人追琢,则人亦故有不能。”张载一面赞同政治家应大有作为,但 又含蓄地拒绝参与新政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