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533056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 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 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 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 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 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 (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北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旅游高等职业学院。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自 2006 年开办以来,已连续招生 11 届,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8 届、1760 名毕业生,是湖北省高职院校省级品牌专业、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定点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经过 11 年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确立了“大学水平人文素养和能工巧匠型旅游服务者”的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了“工学结合、课证融合、赛训融通”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宽基础、窄方向、活模块”专业课程体系,推进了“工学交替、旺进淡出”的专业教学组织模式改革,推行

2、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开发了一批工学结合课程,建设了以国家旅游管理数字化实训中心为核心的校内旅游实训基地,建立了以湖北高校省级旅游管理实训基地为核心的校外实习基地,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就业有技能、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旅游人才。旅游管理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与职业发展能力为导向,将旅游专业与区域旅游产业对接、课程开发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要求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旅游服务流程对接、技能训练与技能比赛对接、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对接,探索形成了“工学结合

3、、课证融合、赛训融通”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育人长效机制建设1.校企共建专业指导委员会。旅游管理专业聘请鄂西旅游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和旅游职业教育专家组成旅游管理专业委员会,对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指导和监控,并根据市场需求和岗位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同时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智囊和参谋作用,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自主创新提供信息交流和技术支撑,通过开展专题研讨、参观考察、专家论坛、学术沙龙、课题研究、项目评审等活动,推动专业建设。2.“政校行企”合作育人。神农架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

4、络成员、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区。自 2012 年以来,旅游管理专业与神农架林区政府、林区旅委、旅游协会、旅行社协会、神旅股份、神旅集团和 28 家旅行社开展了全方位的“政校行企”合作,按照“政府主导、学院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原则,校地共建“神农架旅游学院”,每年合作开办1 个“神农架旅游管理班”,合作建设“神农架生态旅游教学实习实训基地”。目前,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已成为神农架重要的旅游人才培养基地、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旅游旺季景区讲解员来源基地;神农架已建成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重要的学生旅游实习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和优质生源基地。3.校企共建实

5、习生岗前技能特训班。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前,先引进企业培训师合作开办“实习生岗前技能特训班”。特训班成员对象是准实习生,教师是实习企业培训师,时间是学生课余时间和集中实训期间,形式是校企合作制定和实施培训计划,内容是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与工作技能,效果是把企业入职培训前移至校内,降低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成本,实现学生与企业的有效对接,提高教学实习的实效性。4.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旅游管理专业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鄂西地区真实的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业务流程、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据,先后开发了 14 个面向鄂西旅游业的本土化工学结合课程,使学生在专业学习

6、中身临其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突出了专业人才培养的服务宗旨与就业导向。目前,这批教材已成为鄂西地区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教程。课证融合改革旅游管理专业对全国导游资格证、酒店管理师、茶艺师、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和普通话等级证等职业资格证与职业技能等级证实行“课证融合”教学改革,通过建立相应的职业资格与职业技能教学模块,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对接,使学生毕业时,实现 100%的学生持有双证书。赛训融通改革旅游管理专业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平台,紧跟产业发展需求,与行业企业共同设计赛项,在师生中构建学技能、用技能、赛技能的氛围,引导产学紧密结合,校企全面

7、合作。通过赛训融合,促进教学改革,推动了课程标准与竞赛标准对接,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效果;同时,通过赛训融通,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风,历练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竞争意识、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近三年,专业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 36 次,其中国家级团体一等奖 2 项、国家级团体二等奖 1 项、省级团体奖 3 项、个人国家级二等奖 7 项、个人国家级三等奖 6 项、个人省级一等奖 5 项、个人省级二等奖 10 项、个人省级三等奖 2 项。按照“宽基础,壮后劲,窄方向,强技能,活模块,促发展”的思路,推进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即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

8、宽基础”和“窄方向”等 2 个一级教学模块。 “宽基础”模块是必修模块,包括 5 个二级教学模块;“窄方向”模块是选修模块,共设置了“酒店管理、导游与旅行社管理、景区服务与管理”等 3 个专业方向二级模块,学生三选一;每个二级教学模块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细分为若个教学项目;各个教学模块和教学项目又根据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适时动态调整优化,构建起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模块横向融合、纵向承接、动态调整、对接紧密、特色鲜明的旅游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在构建“宽基础、窄方向、活模块”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基础上,用年时间进行“宽基础”学习,系统掌握从事旅游行业岗位群所必备的综合素

9、质与通用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学习能力与职业发展后劲,使学生具有“大学水平人文素质”,为学生终生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后年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职业发展规划,自主选择一个专业方向,再经过年“窄方向”的专业技能学习和岗位实训,使学生成为“能工巧匠型旅游服务者”,实现“就业有技能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工学交替、旺进淡出”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旅游淡旺季交替呈现特点明显,旅游管理专业结合教学规律和旅游企业用人需求,采取“工学交替、旺进淡出”教学形式组织教学。即当旅游旺季人员紧缺时学生进入旅游企业实习,当旅游企业处于淡季时学生回学校学习。这种教学管理

10、模式既解决了旅游企业在旅游旺季服务短缺的难题,又为旅游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既保证了旅游专业学生实习岗位与职业发展方向的吻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又使学生在工学结合中得到了相应的实习补贴,减轻了贫困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达成学校育人、学生成才、企业得利、家庭减负的多赢格局。“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旅游管理专业在专业基础学习阶段,专业通用模块课程全部推行以“任务驱动”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在专业技能学习阶段,专业技能模块课程和教学实习全部推行以“项目导向”为重点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按照“校企搭台、教师导演、学生唱戏”的思路,突出学生主体性,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师生合作

11、、交流与反馈,使学生全程参与、主动学习、参与讨论、真正动手,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地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结果的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行动能力。数字化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旅游管理专业先后投资 2400 多万元建成了基于数字化仿真实训的信息化教学中心、素质教育实训中心、数字化旅游实训中心、导游微格实训中心、酒店实训中心、旅行社实训中心和景区管理实训中心。其中, “数字化旅游实训中心”和“导游微格实训中心”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国内一流的旅游实习实训基地。校企融合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旅游管理专业坚持产教结合、校企对接,强化实践育人,在省内外优选了一批知名旅游企业,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构建起稳定的校

12、外实践教学体系。建成了以神农架生态旅游实习基地、三峡人家民俗旅游实习基地、三峡大坝工业旅游实习基地、瞿家湾红色旅游实习基地、悦兮半岛温泉度假旅游实习基地和神农架国际滑雪场体育旅游实习基地等 18 家 4A 级以上景区为核心的景区实践教学基地;以湖北峡州国旅、湖北康辉国旅和宜昌大三峡国旅等 24 家旅行社为核心的导游实践教学基地;以上海锦江饭店和北京华北宾馆等 14 家 5 星级酒店为核心的酒店服务实践教学基地。其中,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健全了教师“工教结合”制度,每名专业教师每年至少有一个月以上行业工作经历,以“工教结合”推动“工学结合”;建立健全了专业教师

13、密切联系企业制度,每名专业教师至少与一家旅游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建立健全了行业师徒制,每名青年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建设师徒制关系,开展一对一的传帮带活动;建立健全了赛教融合制,每年开展教学技能比武,通过说课、讲课、实操等比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强化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已聘请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者是在本行业享有较高声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特殊技能的“能工巧匠”25 人任专业兼职教师,专业实践课题主要由兼职教师承担;校企共建互帮式“教学拍档”,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组成一对一的“教学拍档”,合作开展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研活动、技术开发,

14、使专兼职教师互通共融,将校企合作具体到人与人的紧密合作,提高了专兼职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旅游管理专业始终坚持以服务鄂西旅游产业发展为己任,组建了三支社会服务团队,长期服务于鄂西旅游产业第一线,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技术开发服务团队旅游管理专业已经培养出以 4 名教授为核心的旅游管理专业带头人团队。通过专业带头人带动骨干教师面向鄂西旅游行业开展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近三年,共出版教材及专著 8 部,其中国家“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 1 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64 篇;主持完成省市级研究课题 23 项;承担并完成旅游行业企事业单位委托技术开发项目 9 项,主持完成了湖北省旅

15、游业标准体系表 、 宜昌市旅游业标准体系表 、 宜昌市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 、 神农架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神农架旅游标准化手册等一批重点旅游技术服务项目。组建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团队近三年,旅游管理专业分别与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神农架旅游委员会、神农架旅游协会、神农架旅行社协会、神农架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洪湖华年生态投资有限公司、宜昌三峡环坝旅游集团公司、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宜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和宜昌市旅游局等 30 余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在职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96 次、16718 人次,年均培训 334

16、3 人次。同时,旅游管理专业充分利用学校一流的校内实训基地,与宜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宜昌市旅游局和神农架旅游委员会等单位合作开展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鉴定,每年职业技能鉴定规模达到 5000 人次以上。为推行“双证”教育提供保障的同时,有力的服务了社会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工作。组建学生导游志愿者服务团队旅游管理专业组织成立了“导游志愿者服务协会”,学生利用周末、黄金旅游周、寒暑假和教学实习,采取“工学交替、旺进淡出”的模式,面向周边城市的旅行社和核心景区开展导游志愿者服务,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既提高了导游实战技能,又服务了社会,同时又达到了“以工助学”的效果。 “导游志愿者服务协会”实行会员制管理,现有成员585 人。近五年, “导游志愿者服务协会”先后为宜昌市、荆州市、恩施州、十堰市、神农架和咸宁市等地区的 100 多家旅行社和省内 30 多家核心景区派出导游 7500 余人次、80000 多人天、带团 9 万多个,为 135 万多人次的游客提供导游服务,为旅游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收入 4 亿多元,为学生家庭减负 1200 多万元,实现了“提升技能、服务社会、以工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