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宝安区高二生物期末考试

上传人:h****u 文档编号:42532063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宝安区高二生物期末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宝安区高二生物期末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宝安区高二生物期末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宝安区高二生物期末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宝安区高二生物期末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宝安区高二生物期末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宝安区高二生物期末考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1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宝安区高二期末考试学年度第一学期宝安区高二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生物试题命题人:张盛强 审题:连圣强第第卷(选择题,共卷(选择题,共 55 分)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 1.5 分,选错或不答的得分,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分。1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的是A血液 B组织液 C淋巴 D脑脊液 2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A只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B

2、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C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 D只有神经调节 3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4下列不属于种间关系的是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种内斗争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一定是生产者 B细菌一定是分解者C动物一定是消费者 D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6下列不属于免疫物质的是A凝集素 B淋巴因子 C胃酸 D抗毒素7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A第二营养级 B三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初级消费者8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的

3、主要因素是A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 B生态系统的气候环境C生态系统的成分 D生态系统的地理位置9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对下图的相关叙述中,不准确的是A图中甲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若乙表示垂体,对其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来自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D信息分子可通过靶细胞上的受体影响细胞的生理活动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甲信息分子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抗原乙丙体液B 细胞肾上腺细胞生理活动免疫系统210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

4、递质立即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11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在反射弧上都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B激素有选择地被血液运动到靶器官、靶细胞C脑干内有呼吸中枢、语言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1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生长素与植物顶端优势有关; 赤霉素只能促进叶片衰老;乙烯能促进果实发育; 脱落酸能促进果实脱落。A B C D13从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

5、结论是A生长素(IAA)能促进胚芽鞘下端生长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IAA)分布不均匀C生长素(IAA)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14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15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16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

6、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317 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此实验的结果不会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B乙直立生长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18用同位素14C 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14C 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右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理甲图中 A 端,不可能在甲图中 B 端探测到14C 的存在B处理乙图中 A 端,能在乙图中的 B 端探测到14C 的存在C处理乙图中的 B 端,能在乙图中的 A 端探测到14C 的存在D处理

7、甲图中的 B 端,能在甲图中的 A 端探测到14C 的存在19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 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 100 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 50 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 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 42 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 13 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A50 只 B42 只 C92 只 D160 只20生活在一个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右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 种群与 b 种群为捕食关系,a 种群依赖于 b 种群Ba 为 S 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Ca 种群与 b 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

8、强到弱Db 为 J 型增长,始终受到 a 种群的制约21如果人的食物有 1/2 来自绿色植物,1/4 来自植食动物,1/4 来自小型肉食动物。假如传递效率为 10%,那么分析人每增加 1kg 体重,约消耗植物A280kg B28kg C10kg D1110kg22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23下图表示 a、b、c 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Aabc B

9、cba Cc=ba Dac=b落 叶 30 a供 给 15 b量 c0 25 50 75 100土壤有机物量4次级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初级消费者大气中的CO2太阳能Y Y2 2Y Y1 1Y Y3 3X X2 2X X1 1X X3 3Z Z2 2Z Z1 1Z Z3 3Z Z24下图是某生态系统有关功能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X1过程吸收的 CO2总量与 Y1、Y2、Y3、及 Z 过程释放的 CO2总量相等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 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 D图中箭头也可表示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向25生态

10、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就越大,原因是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能量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到顶级某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A B C D26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 4 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1 和 2 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B3 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C代表光合作用,代表呼吸作用D4 可以表示大气中的 CO2库27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下列哪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A基因、染色体、细胞 B细胞、物种、生物圈C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D物种、种群、生态系统28为保护美洲某草原的鹿群,自 1907 年开始人工

11、捕猎美洲狮和狼。若干年后,鹿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1905 年前,鹿的数量保持在 4000 头左右主要是有捕食者 B1925 年前后,该区域内鹿种群的 K 值是保持在 100000 头C1927 年后,鹿的数量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草场被破坏鹿的数量(头)1905 1910 1915 1920 1925 1930 1935 (年)100000500004000100000草场 7 年 连续耗损最早出现 草场耗损5D鹿、美洲狮、狼等在该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29下列对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作用(应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施放性引诱剂,诱捕害虫B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C影响生物种群

12、的繁衍D喷洒保幼激素,让农作物上的蝴蝶幼虫延长生长期30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 3 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分。

13、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2 分,只选分,只选 1 个且正确的得个且正确的得 1 分,有选错或不答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的得 0 分。分。31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结果如 右图。 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A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相同B本实验可以不设用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的对照组C使扦插枝条产生相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相同D吲哚乙酸超过一定浓度范围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32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加入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

14、记录数据。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第七天再取样计数,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绘成曲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同学第步实验操作可使实验数据更准确B计数板、吸管等器具上的微生物对实验结果无影响C用计数板计数时若视野中酵母菌过多,应先进行稀释D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减少误差,应多次记数,求平均值34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相关免疫细胞所起作用,正确的是6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T细胞细胞周期变短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阻止内环境中病毒的扩散C病毒侵入细胞后,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D同种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33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任一反射都需 B、C、D 三种类型神经细胞参与B在皮肤细胞 A 处给与一个刺激,电流计的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C若从 a 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 b 处,效应器可以产生反应D兴奋在细胞 B、C、D 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35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