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论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519903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音乐教育论文 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校音乐教育论文 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校音乐教育论文 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校音乐教育论文 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校音乐教育论文 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音乐教育论文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音乐教育论文 (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音乐教育论文高校音乐教育论文 第一篇: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一、民间音乐的概述民间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音乐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经历了漫长的时期。从我国最早的诗经当中,便能发现民间音乐的影子。在我国古代,诗经之后,有汉乐府民歌,以及后来的唐诗宋词,劳动人民唱出的歌可以变成文字流传下来,而写出的文字也可以用来谱曲并且传唱,由此便形成了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发展到了近现代,已经包罗万象,包括了民间的舞蹈、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间乐器等等各种内容,而每一项内容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民间音乐发展的过程来看,我国的民间音乐经历了最初的自然阶段,以及后来的成熟并且独立的

2、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民间音乐有了巨大的融合性和发展性。比如,我国的国粹京剧便是融合多种戏曲演变而来的,而山东的琴书如今成为了吕剧,大众熟悉的东北二人转也发展成了古剧和龙江剧。民间音乐对于推动我国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作为炎黄子孙,将民间音乐传承下去也是新世纪新青年需要肩负的使命。二、民间音乐的传承价值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民间音乐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民间音乐不仅仅是中国民族精神的寄托,它更反映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政治面貌、精神面貌、经济面貌、文化面貌、宗教格局以及语言发展状况。总体而言,音乐文化的传承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

3、面的传承:对社会历史文化的传承。民间音乐通常是劳动人民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对自己所感受到的事物,进行情绪释放的表达。从这些民间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时代不同背景下,整个社会的面貌以及人们生活的情况,可以说,民间音乐就是历史发展的一个浓缩。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我国是个有着 960 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国家,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域环境诞生出来了不同的文化特征。我们南方的民间音乐便有温暖湿润的南方气息,而北方音乐所表现出来的便是整个北方粗狂豪放的特点,民间音乐传承了不同地域优秀的民族文化。对风俗文化的传承。不同地域环境下的风俗习惯不同,在我国古代,有祭祀专用的音乐,也叫哀乐、丧乐,而同时,婚庆时节的音乐也展

4、现出比较喜庆的一面,民间文化在风俗文化的传承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的必要性民间音乐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它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见证者,具有重要的历史传承价值。然而几千年来,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依然依靠着非常传统的方式传承,传承的规模比较小,并且只是在具有一定条件的“音乐世家”中传承。高校在民间音乐的传承中发挥着其特有的作用。首先,我国的大部分高校都拥有大批民间音乐的研究人员和民间音乐学习人员,加上高校一般都是文化教育程度比较高的青年,所以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这些青年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可以将民间音乐带向祖国的各个地方。高校在民间音乐的推动方面也具有重

5、要作用,而高校本身就是文化的传播摇篮,在我国的教育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因而加大民间音乐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承,对于整个民间音乐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纵观我们国家目前高校中的音乐教育,大多教育人员都比较侧重西方的声乐,以及西方的流行乐,而中国民间音乐教育则比较缺乏。大多数高校学生对于西方的音乐如数家珍,却对自己家乡的民间音乐非常陌生。这种情况,应该得到改变,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民间音乐在高校教育当中传承的重要途径。四、民间音乐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承途径积极发挥高校文化阵地的作用。高校对于推动我们国家教育以及文化事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可以开展关于民间音乐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或者定期举行民间音乐的一些大

6、型艺术节或者比赛,提高高校学术教育人士对于民间音乐的兴趣,推动民间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普及。转变教育理念。长久以来,民间音乐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中的断层,主要就是由于高校对民间音乐的忽视。当前情况下,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就应该提高民间音乐的地位,加大民间音乐的重视程度,开设相关的民间音乐教育课程,并将其加入成绩考核当中,同时高校应该提高整个民间音乐师资队伍规模,促进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作者:蒲苗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第二篇: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改革思考一、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定位公共音乐课是与专业音乐课相对应的音乐教育方式。高校公共音乐是针对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课程,其目的是提高该

7、类学生的音乐素养与欣赏能力。一般专业的学生不同艺术专业的学生,他们更多地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的专业学术水平,而对音乐的学习相对较少。公共音乐课的主体是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所以,其学习要求与专业的音乐专业的学生存在不同。总而言之,高校公共音乐课的出现是为了响应国家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号召,培养对国家建设有用的高素质人才。二、高校公共音乐课开设的必要性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综合素质的高低是高素质的评判标准之一。公共音乐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建设与改革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高校开设公共音乐课程的重要原因。公共音乐课的开展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音乐是高校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

8、内容,也是完善人格的重要环节。教育应包括德、智、体、美四个方面。音乐是美育的一部分,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训地,对全面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是一门高雅的艺术,首先,它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此外,公共音乐课程的开展有利于推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推动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最后,大学为各种校园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平台,公共音乐的开展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艺术氛围,为各种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力量和人才,这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公共音乐课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提高文化自觉,从而对本民族文化充满自信心。所谓文化自

9、觉,是指一个政党、一个民族或者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自己文化有认同感,有自知之明。当今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民族认同感,因为没有对文化的全面认识,所以不能很好地把握民族文化的内涵,不能产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公共音乐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文化的感知与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除此之外,俗语有云:艺术家是有国界的,但是艺术是没有国界的。通过学习古今中外的音乐,不仅可以提高对本民族艺术的理解,更能借鉴和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为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增添动力。公共音乐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水平。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接触的课程更多的是专业课。专业课的开展有利有弊:一方面,它可以满足学生

10、对专业知识学习与理解的需求,为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发展提供知识的储备;另一方面,专业知识属于死知识,缺乏灵活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头脑。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它不会直接给我们提供答案。因此,高校公共音乐课的开展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用新角度、新理念去思考问题、开阔思维、突破专业,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三、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教育改革的成效不是一蹴而就的,公共音乐的开展受到了教育人士的支持,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其取得的成果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公共音乐课程在以积极的态势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阻碍,同时也显现出我国教育的短板。课程设置的不合理。高校

11、在建设中由于资金、师资等限制,无法满足公共音乐课程所需的平台与设施。从教学内容来看,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单一,多以欣赏类为主。同时,中外音乐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差距大,公共音乐课教授的内容多以外国文化为主,而对本民族音乐涉及较少,导致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认知较低甚至产生误解。除此之外,公共音乐课基本没有固定的教材,课程的教材多为老师从网上复制的内容,缺乏一定的可行度。同时,对于某种问题的误解导致学生对音乐文化认知出现偏差,可能丧失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师专业素养较低,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引导作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对老师的要求很高

12、。但随着高校的扩招,师资短缺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甚至有些高校,缺乏音乐鉴赏类艺术课程的专职教师,教师的不专业化导致教学水平的下降,同时为学生的学习增添困难,成为素质教育发展的一块绊脚石。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化。我国从小学到高中,教育的主体始终是老师。但教育应该是双向性的活动,作为主体的老师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作为客体的学生也要发挥作用。素质教育的实质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单向性是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公共音乐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除此之外,公共教育的教学仅限于书本,缺乏实际的应用。过多枯燥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对公共音乐课失去了兴趣。大学生对公共音乐教育缺乏全

13、面的认识。据 2006 年对大连 5 所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课调查结果显示, “其中,有%的学生选学音乐课是为了补习中学阶段所扔掉的课程,有%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还有 23%的学生想学习一些音乐知识,用以方便以后工作,迎合社会潮流,应付各种场合的需要。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公共音乐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功利性。除此之外,公共音乐课在大学课程中属于选修课,其重要程度低于必修课,而且大多数学生认为公共音乐课只是一种兴趣爱好的培养,因此,学生对公共音乐课缺乏重视,最终导致逃课、早退等现象的发生,造成教育的缺失。因此,要想提高公共音乐教育的质量,必须在学生中普及公共音乐的知识,增强公共音乐教

14、育对学生直接的影响力,这是进行素质教育重要的一步。四、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改革措施完善课程设置,统一教材,加强学生的认识,建立一个高素质的公共音乐教师团队。公共音乐课程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因此,要推动公共音乐的改革,必须平衡外国音乐与本土音乐、高雅音乐与大众音乐之间的关系。任何一种音乐的形式都是多样的,有其优点也有不足。学生通过全面的学习各种不同的音乐知识,可以提高自身素质,也有利于学校培养素质人才计划的开展。除此之外,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接收程度的高低对老师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安排老师参加专业培训与专业素养的定期考核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公共音乐教师团

15、队。阻碍公共音乐课发展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要是实现公共音乐教育的改革必须提高学生对公共音乐的重视程度,学校领导可以将公共音乐课提升到与必修课同等重要的地位,增强学生对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从而更好地推动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著名指挥家郑小瑛认为“音乐教育,绝不是每周有音乐课就够了,而是要形成音乐教育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教育活动”。音乐实践活动是通过课外组织的各项与音乐有关的活动,例如音乐社团、合唱队、舞蹈队、音乐创作小组、器乐演奏、文艺晚会、音乐比赛,或者也可以是以某一艺术专业为主的活动,例如声乐专场、合唱专场等。课堂专业知识的学习

16、过于枯燥乏味,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注重现代科学技术在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形式逐步走向现代化。现代科技与教学的结合是我国教育形式的一种创新,更是一种发展。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迅速,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扩展音乐课堂的容量。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欣赏音乐时配合中国的山水画,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看到中国绘画的高深。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音乐知识更加鲜活,通过各种感官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实现公共音乐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任何一种学科,任何一种知识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其实,交流有多种方式,可以是跨学科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跨区域之间的交流。通过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发现学科之间的相同之处与区别之处,能更好地认识到自身学科的不足,更好地取长补短。学科间的互通对解释其中某一学科的问题有时候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提升本学科的内涵也至关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