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特洛伊》《夜宴》悲剧精神之差异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519853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特洛伊》《夜宴》悲剧精神之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解读《特洛伊》《夜宴》悲剧精神之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解读《特洛伊》《夜宴》悲剧精神之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读《特洛伊》《夜宴》悲剧精神之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特洛伊》《夜宴》悲剧精神之差异(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解读特洛伊特洛伊夜宴夜宴悲剧精神之差异悲剧精神之差异 由美国华纳兄弟影业公司耗资 2 亿美元打造的史诗巨作特洛伊 ,是根据荷马的不朽史诗 伊利亚特改编的;由华谊兄弟与寰亚联合斥资 2000 万美元的冯小刚导演之作夜宴 , 取材来源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这就使得这两部影片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如都取材 于西方经典悲剧作品,都表现了欲望,爱情、权力、斗争,人性以及死亡等错综复杂的关 系,在场面设计上都具有气势恢弘、波澜壮阔的特点,但这两部影片在悲剧精神的表现上 却有着深刻的差异性。一、影片情节体现悲剧精神之差异电影是一种叙事传媒,叙事即故事,情节乃叙事的核心,结构悲剧的基础,恰似悲剧 的灵魂,

2、剧情(事件)如何安排,是悲剧艺术中第一件而且是最重要的事,这是由悲剧的本 质决定的。因此我们分析这两部影片在悲剧精神上的差异首先从审视影片的情节开始。从编剧方面看, 特洛伊在整体框架上沿用了伊利亚特 ,在重大的情节上基本忠 实于原著,但又不是完全照搬原著,最重要的改编是,影片淡化了原著中神的色彩,更强 调入性的光辉,影片特洛伊通篇为死亡的阴影覆盖着,主线是阿喀琉斯为报密友被杀 之仇,将愤怒指向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以及特洛伊王国,在杀死赫克托尔之后,拉着其尸 首绕城三周,老国王深夜跪倒在其面前,请求归还儿子尸体时,阿喀琉斯也双泪下流。神 有预言:阿喀琉斯的死将紧随赫克托尔其后,希腊联军借巧施的“木

3、马计”攻入特洛伊城 内,阿喀琉斯在混乱中被暗箭射中脚踵而身亡。影片特洛伊所表现的悲剧冲突非常激烈和尖锐,不只体现在人与人、国与国之间 的外部冲突,更体现在人物内心激烈冲突,这种尖锐而激烈的冲突往往将人物推人生死攸 关的境地,处于无法摆脱、毫无选择的“两难”处境中,最终都以主人公惨烈的牺牲表现 出来,从影片的开端起,特洛伊小王子帕里斯带走斯巴达王国的王后海伦,由选择爱情而 带来的战争死亡阴影就如影随形地跟随着特洛伊人,也困扰着以国家大义,民族精神为核 心理念的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阿喀琉斯成为希腊联军能否攻占特洛伊城的关键人物,他 在出征前也被推人一个在平庸与光荣、生与死之间不得不选其一的“两难”

4、处境中,阿喀 琉斯最终选择了出征便也选择了死亡,由此使得影片充满了强烈的“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的悲剧精神。影片中两个最具光辉形象的英雄人物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均惨烈地以死亡谢 幕,更成为全剧悲剧精神集中体现的焦点,而影片由于悲剧人物的灭亡体现出来的美感不 是一般的哀伤和痛苦,而是直指灵魂深处的崇高和悲壮,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敢爱、敢 恨,英勇果敢、奋力抗争的精神使得平凡的生命具有了无限超越生命可能的壮烈之美,彰 显了生命的意义。取材于哈姆雷特的夜宴 ,将故事发生的环境移到了古代中国,但在编剧中也保 留了原作的很多情节,如叔父弒兄篡位,娶兄嫂为皇后,王子以戏中戏的形式揭穿叔父的 阴谋,叔父将王子送

5、往国外,意欲致其于死地,王子得以脱身,返回皇宫复仇,最后剧中 所有主人公均以死亡告终,但是夜宴最致命的软肋就是没有深刻领会并表现莎士比亚 原著哈姆雷特中的悲剧精神,而莎士比亚的悲剧精神与古希腊悲剧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在剧情方面夜宴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关系做了几个大改动:其一是将王子无鸾边缘 化,而将婉后列于争斗以及矛盾冲突的中心,这个改动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王子的性格和 行为的表现力, 哈姆雷特中王子与叔父之间的斗争是有其内在依据的,在推进情节的进 程方面也有其内在逻辑性,而一旦演化为夜宴中皇帝与皇后之间的斗争,不可避免地 削弱了原著中哈姆雷特王子身上体现出的悲剧精神,其二,让婉后与先帝、皇帝以及王子

6、 发生情感纠葛,婉后从无鸾的初恋情人变成先帝的皇后,再变成厉帝的皇后,这其中的变化过程理应充满矛盾和冲突,但是影片却没有着笔墨表现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因此婉后 这个主要人物在推进剧情方面效果甚微,没有激烈的冲突当然就无法体现出悲剧精神,而 她最终的死亡只能是玩火自焚、咎由自取,根本无法激发观众心中对她起码的悲痛哀伤的 审美情感,更别提有超越生命本身的崇高之美了,其三,影片的情节设计多处违背生活逻 辑,不能扣人心弦,如影片主线是厉帝弑兄篡位,他对待胞兄和侄子都是心狠手辣,却惟 独对婉后情意绵绵,即使在知道婉后将要致他于死地之后,依然对其一往情深,甘愿将毒 酒饮尽,将其处心积虑得到的皇位拱手让出,

7、这一情节的发展实在不符合生活的逻辑和人 物的性格,对于权力欲望在心中极度膨胀的人物来说,爱情、亲情、友情都是可以因为利 益而被颠覆的。 夜宴中的这些改动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人物之间的关系变得混乱不清,悲 剧人物的悲剧命运铺垫不够,导致最终收场时悲剧效果不强烈,这样一个原本以王子为核 心的戏转成了与王子关系不大的戏,可以说是影片在体现悲剧精神方面最无力的地方。二、人物形象体现悲剧精神之差异优秀的影片都非常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塑造人物形象除了关注其外表之外,更应该 关注其精神内核性格。在悲剧作品中,悲剧人物的性格在情节的推进中体现;反之, 他的性格又推动情节的发展,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和深刻细

8、密的逻辑性。 判断悲剧主体的审美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三个方面即主体超越行为在精神思想方面所达 到的高度;主体的超越行为在社会领域中所产生的影响力的宽广度;主体在悲剧性抗争中 所显示出的抗争激情的力度,我们分别从两部影片中选择两个悲剧人物阿喀琉斯和无鸾来 进行形象塑造的比较分析。阿喀琉斯是个十人半神的形象,在传说中,他一出生,就被他的母亲提着脚踵在冥河 中浸过,所以除了被母亲的手指捏住的脚踵,他全身刀枪不入。在影片特洛伊中,布 拉德,皮特在片中饰演断巴达勇士阿喀琉斯,从外形上看,他全身肌肉发达,身材矫健伟 岸,符合人们心口中的古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形象;性格上,阿喀琉斯刚直不阿、英勇果 敢、蔑视权威、

9、忠诚友情、热爱荣誉,这可以从他在影片中一系列台词中得以体现。如 “你是为我战斗还是为他” 、 “我的生死战友们,和你们并肩作战胜过千军万马”等这些语 言都体现着阿喀琉斯性格的不同侧面,由此人物的形象塑造得丰满突出。正因为此,一个 半神半人的英雄人物,内心充满着爱恨情仇,既有神性的光辉,又具有人性的弱点。在影 片最后,他在混乱的战场找寻心爱的姑娘,最终被暗箭射中脚踵致死,这一幕更是荡气间 肠,让人观后回味无穷,在心里产生极度的痛感。(更多最新电影 新剧尽在 )影片夜宴中塑造的太子形象是沉湎于个人忧郁情怀中的悲剧人物。演员吴彦祖脸 上允足的清冷气、阴柔气也体现了人物的这一特点。从影片开头起,无鸾的

10、情人被父亲占 有,他没有采取任何抗争行为,而是隐居到吴越竹林深处学习歌舞,即使在遭遇灾祸时, 无鸾也没有体现出一种积极的抗争精神,这在影片中一系列的行为语言中得以表现:得知 父亲遇害之后回到宫里,无鸾向婉后追间父亲真正的死因时,居然双膝向昔日情人婉后跪 下。这一动作显得乇鸾的性格是多么的软弱,无鸾再三用软弱的声音请求:“请母后看着 我的眼睛,我父王真是被一只毒蝎子给咬死的吗?”这个间句幽幽而来,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当婉后要求他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时,担当起治国救民的责任时,无鸾黯然神伤地说: “这责任不足由叔叔担当起来了吗?”还有一场与婉后的对白能深刻地体现出九驾的沉郁哀 怨的性格特点,婉后间

11、“为什么你表演的时候要戴面具?”无鸾答:“戴而具表演是最高境 界的表演,不戴而具,喜怒丧乐简单地写在演员的脸上,戴上面具,伟大的艺术家能够让 人在没有牛命的面具上感觉到最复杂最隐秘的情感。 ”由此可见,无鸾面对宫廷里的一切明 争暗斗内心是充满恐惧的,他通过面具東将自己脆弱的内心世界隐藏起来。无鸾的软弱和 无力,体现在面对灾祸降临吋的逃避(竹林艺馆中藏身水下),面对对于(厉帝)表现出的消极对抗,对待感情的态度又是多么的被动和软弱,对昔日情人婉后不敢爱也不敢恨。当青 女勇敢站出来愿与太子同行被送往契丹作人质时,婉后勃然人怒,以鞭笞三十惩罚青女, 无鸾只无奈地叫了一声“母后” ,此外便无任何积极的行

12、为语言,与青女对待感情的执着和 刚烈相比,无鸾真的是枉为七尺男儿了。雅斯叭尔斯曾经说过,没有超越就没有悲剧。无鸾这个人物毁灭的过程的确是属于悲 剧,因为其在面对降临到身上的毁灭没有产生出惊心动魄的悲剧精神。三、影片视听语言体现悲剧精神之差异电影作为视听结合的艺术,两部影片在视听语言的运用方面也体现着不同的悲剧精神。配音方面:执导特洛伊配音工作的是著名译制导演张云明,为了完整展现这部男 人味十足的电影的原片风貌,他一举召集了 25 位北京配音界的优秀演员,几乎每个小角色 都有专人饰配。配音演员的台词功夫的确为中文版的特洛伊增色不少。而在夜宴 中,台词风格不统一,有中文半白式的古代汉语、莎翁式的华

13、丽长句,甚至以往冯式贺岁 剧中含有调侃意味的小品语言应有尽有。影片采用的足演员同期录音,不管是章子怡还是 葛优,或者是周迅,吴彦祖,都是在用完全生活化的发音状态在进行表达,明显地感觉演 员在台词的基本功方面有所欠缺,气息不足,状态不饱满。尤其是在夜宴这部悲剧作 品中夹杂了大量的情色对白。极大地削弱了影片严肃的悲剧精神。音乐方面:特洛伊在影片的配乐方面非常讲究与影片风格的对称性和匹配性,影 片音乐由大名鼎鼎的詹姆斯,霍纳创作,深沉的重低音、开阔的境界,具有史诗般的气魄 和丰厚,让人从音乐中领略到荷马史诗所描述的气势恢弘的战争场面,体现出一种磅 礴,沉重的悲壮精神。影片夜宴中,谭盾作曲的越人歌是主

14、旋律,表现出来的情 感是寂寞的哀伤的,能集中体现无鸾内心孤独、忧伤的情感愿望,整部影片的配乐传递给 观众的就是一种无奈、寂寥的哀怨之美。在镜头运用和后期剪辑方面, 特洛伊的叙事节奏比较快,在表现双方的战斗场面时, 采用了大俯大仰超常规的视角来表现场面的浩大,表达剧中人物的伤亡时多处采用了大全 景来进行表现,着力表现场面上的气势。为表现古希腊艺术所具有的古朴悲壮的美,影片 剪切了很多血腥场面,死亡主题被渲染得庄严又雄伟,激起观众莫大的怜悯和恐惧。 夜宴 的叙事节奏比较慢,比较多地采用了中近景镜头表现死亡,并且多处采用了慢动作来表现 打斗的场景,尤其残忍的,个场景是裴洪被杖毙,时长达 2 分 40

15、 秒。影片大肆渲染裴洪被 杖打时的痛苦场景,通过慢镜头回放,将痛苦残忍放大,体现了媒介文化中的暴力倾向。英国美学家断马特认为:“如果苦难落在一个生性懦弱的人头上,他逆来顺受的接受 了苦难,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剧。只有他表现出坚毅和斗争的时候,才有真正的悲剧。 ”我国 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也说:“对悲剧说来紧要的不仅是巨大的痛苦,而且是对待痛苦的 方式。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引起我们快感的不是灾难,而是反抗。 ”由此可 见,悲剧的审美价值在人物对生命遭受灾难的抗争行动中得以彰显,在抗争中体现出强烈 的生命力和人格价值,与整部作品的精神面貌联系起来,融会成种新的主观精神形态 悲剧精神。特洛伊和夜宴部属于在 21 世纪全球化背景下诞生的商业电影,无论是从市场 价值还是从审美价值来看,电影中的精神和内涵总是核心,缺少了核心,场面再宏大、形 式再华美也是掩盖不住内容上的空洞和苍白。好莱坞影片在全球的雄霸地位不是一蹴而就、 偶然形成的,而是有其内在的依据,好莱坞影片十分重视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视听 语言的表现力,而这些都是我们的国产电影在走向世界舞台时所需要借鉴的地方。从英 雄到无极 、 满城尽带黄金甲 ,再到夜宴 ,国产商业大片之所以没有明显的突破, 可以说内容和精神的缺失足最主要的原因,这也是值得电影人所深思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