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30课__诗四首_创新学案[1]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2494660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30课__诗四首_创新学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30课__诗四首_创新学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30课__诗四首_创新学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30课__诗四首_创新学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30课__诗四首_创新学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30课__诗四首_创新学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30课__诗四首_创新学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0 诗四首诗四首导学案导学案 编辑设计:孝感市毛陈中学 黄志华 2010-12-10 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背诵、默写四首古诗;感知诗歌的内容。 2、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计划课时计划课时:2 课时 预习导读预习导读:朗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和节奏。结合课本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这四首古诗都以景传情, 交融,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 卷。让我们随着诗人的笔触,走进那色彩 、形象 的诗境之中。 归园田居(其三) 表现的是 辞官归隐乐于农耕的思想;使至塞上的作者 是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这首诗写的却是边塞的风光,体现了王维诗中有诗中有 的特点;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表达的是初次离乡时那种 之情;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的登 楼(其一) ,凭栏“吊古” ,勾起诗人满腹的家国之恨、身世之愁,苍凉悲壮,堪称得杜(杜甫)调。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归园田居(其三) , 使至塞上 一、归园田居一、归园田居其三其三 东晋陶渊明 1、范读、齐读、自由读自背,互背,指名背。 (4-5 分钟背熟并检查过关) 2、补充注释。(参考课本和“百度百科”等改编。 )(请填所留之空)兴:起(床) 。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秽:本义,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荷(h) , 。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草木长:草木

3、丛生。长,生长。 (长,现书注 zhng。我尊重之。但我认为读 chng 更好。理由:与下文意更相符。草木如短,衣不易沾露。草木的生长是非瞬间非瞬间不可觉察的过程。H) 沾:沾湿。 足: 。 但: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 。 3、参考译文:(我)种豆于南山之下,杂草茂盛豆苗稀稀。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 (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粗布衣裳。 衣服沾湿了并不值得可惜,只要意愿不违背(就 OK 了)。4、理解欣赏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交

4、代了劳作的地点: ;劳作的“成果”:草 豆苗 ;把“盛”与“稀”形成对比对比,写出了作者 的特点。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交代了劳作的时间:从“ ”到晚,一整天;写出了劳作的 ,“带月荷锄归”一句极富诗的意境极富诗的意境。试闭眼想象之:劳作归来的诗人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月下,诗人扛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月下归耕图”暗示了这种艰辛在作者眼里是快乐快乐的。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为后文写“衣沾不足惜”做 。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

5、违。 点明主旨: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但这种艰辛在作者看来是快乐的,因为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暗含了作者对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社会污浊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高洁傲岸、安贫乐道安贫乐道、淡泊名利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陶渊明其实写的归园田居是自己 理理想想的故居。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平淡自然。 “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艺术特色。

6、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写意。 “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 “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25、请默写本诗于下: 二、使至塞上二、使至塞上 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si),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j),都护在燕(yn)然。1、齐读、自由读自背,指名背。 (4-5 分钟背熟并检查过关) 2、王维(701-761) ,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曾官至尚书右丞。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

7、表,并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其诗、画成就都很高,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 “诗佛”。3、补充注释。(参考课本和“百度百科”等改编。 )(请填所留之空)题解: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这是一首 言律诗,选自 集笺注 ,是 737 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途中所作。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 。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

8、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 征蓬:随风飘飞的 ,此处为诗人自喻。归雁:雁北飞,也应是诗人 。(实虚解皆可) 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 “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

9、,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 长河: 。 候骑( ) (请注音):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4参考译文:轻车简从视察边疆,要去之地远过居延。 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胡天。 大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落日正圆。到萧关恰遇骑马的侦察兵,说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5、理解赏析:诗人以简练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出使的经历。 “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

10、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内心情感。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诗人以传神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千古壮观”的名句。的名句。试想,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

11、,是多么醒目, “孤烟”二字正能状其神韵。 “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直入人心。 “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 “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3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 (适时引导看课后练习三)6、请默写本诗于下: 三、巩固练习三、巩固练习:1、说一说“带月荷锄归”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这一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2、 使至塞上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两句?写出了什么意境?你能用画笔描绘出来吗?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2、:渡荆门送别 , 登岳阳楼(其一) 一、学习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1、范读、齐读、自由读自背,互背,指名背。 (4-5 分钟背熟并检查过关) 2、注释:(1)荆门:荆门山,在现在 宜都西北长江南岸。楚国: 。(2)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江: 。 大荒:广阔无际的 。(3)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 。海楼: ,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4)怜:爱。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 。万里:比喻行程之远。 3、参考译诗: 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漫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

13、成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4、理解欣赏:(阅读,体会,学习鉴赏诗歌等文学作品)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 公元 725 年,二十五岁的李白初次出蜀漫游,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山随平野

14、尽,江入大荒流。 ”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写完山势与流水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近景与远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月下飞天镜,云生结

15、海楼。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处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真切地写了出来。 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