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生活化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447700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生活化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生活化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生活化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生活化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生活化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生活化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生活化设计(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生活化设计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生活化设计情境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索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源于现实世界的活生生的情境是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平台” 。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

2、主题意义进行理解的情境。一、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情境设计。现代课程理论认为,教学并非是忠实地执行官方课程文本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决定学习内容、建构知识的过程,而这实际上也是开发、创生课程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教学课程” 。当我们整合“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和“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建构现代化的“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时,在观念上超越传统的“制度课程” ,充分关注“教学课程”是十分重要的。按照“教学课程”的观点,课程标准是官方的课程文件,它规定的是学习领域而不是科目,它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限定的教师教学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材仅仅是达成课程标准的中介,它只起着参照物的作用。基于此,我们在实际

3、教学中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充分体现“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思想,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有效。(一)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处理。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的。数学生活化给传统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好象仍进了一块石头,泛起朵朵浪花。1、计算教学: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研究计算,能够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气盎然。如有位教师在执教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一组肯德基商店推出的套餐,让学生为自己和妈妈各挑选一份爱吃的食品,由此让

4、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诸如 6+9、6+25、20+10、20+18、25+27 此类的算式,简单的题目老师通过让学生口算与说理解决掉,然后着重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探索研究,通过学生摆小棒说理、交流展示计算方法等形式逐步掌握进位加法“满十进一”的算理,获得基本的算法。这样的课,不但让学生经历了计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践证明,赋予计算教学内容更多生活气息,使计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沟通,与学生的经验沟通,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就会使抽象的算理易于理解,繁琐的方法便于掌握。2、应用题教学:新课程中的应用题教学不再分类型,不再单

5、列,而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一位教师在上金色的秋天(用数学) 一课时,通过“捉迷藏” 、 “荷叶上的青蛙” 、 “树上的柿子”等主题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探索形成“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应用题的解题策略。新课标强调了要注重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以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数学老师,应善于捕捉并挖掘学生生活中丰富的数学信息,使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利用已有的经验去感悟数学。例如在一次周六的数学兴趣课中,教师发现班内学生缺了好多,在了解情况后,顺势推舟让学生根据“全班 56 人,参加校运动会的有 7 人,参加奥数提

6、高班的有 8 人”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学生根据所学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很快提出很多问题:1、参加奥数提高班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2、参加校运动会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3、参加奥数提高班的人数比参加校运动会的人数多百分之几?4、参加校运动会的人数比参加奥数提高班的人数少几分之几?5、还剩几分之几?课堂引用的素材鲜活亲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兴趣盎然,气氛热烈。3、统计教学:统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课标中一再强调要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运用到了静态统计和动态统计,把统计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如有的教师根据学生爱好统

7、计喜欢的颜色、喜爱的花朵、爱吃的水果;有的教师根据活动、评比需要组织学生统计三好生得票数、小红旗竞赛情况;有的根据生活内容统计十字路口来往车辆等等,使学生在统计中发现问题,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并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感悟统计的作用。4、图形认识与计算教学:在图形认识中,我们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等。在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教学中,教师一样可以从生活原型入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教学中,教师从生活引入,用课件演示了这样一个生活问题:一块长方形地里种着青菜,公鸡要吃菜,你能否想办法不让鸡吃菜?学生想出用围篱笆的方法后,教师追问:篱笆需

8、多长?它的长度和菜地的什么有关?以此引出周长,为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作好铺垫。(二)教材内容的活动化处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指出: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学习经验创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情境中运用知识。在六年级总复习中,教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完成房间装饰的任务:先测量自己住的小房间的长和宽,用学过的比例尺画下来,然后到建材市场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地砖,测量出它的长和宽,再计算一下,用这种地砖铺

9、地需要多少块?一共要花费多少元?并在四周和屋顶涂上涂料,了解市场上自己喜欢的涂料每平方米的用料量,计算一下大约需多少涂料?多少元?这个活动促使学生走向社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数学知识。例如,小学一年级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教师模拟买卖物品的情境,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回收员和顾客,开展活动。如,一名学生拿一元钱买一块单价是 5 角的橡皮,售货员应该怎么找钱?怎么找最简便、快捷?这个问题涉及到人民币的换算以及组合、认

10、识人民币面值,售货员现有人民币各面值的数量等问题。诸多实际问题需要学生去思考、解决。通过这种模拟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元、角、分及其进率的认识和理解,又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实践证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收集、选择数据,引导学生去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好方法。另外,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数学小论文等形式收集、记录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有意识地接触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

11、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生动有趣的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研究、积极尝试、交流互助、大胆猜想、寻找规律,使学生主动挖掘身边的数学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善于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二、依据教学过程进行情境设计。教学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决定了教学是实现教育过程的基本途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一般由准备新授练习应用这样几个环节组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常根据不同的环节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创设和变换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在小学数学第九册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环节分别创设了以下一些情境:在新课一开始从篮球明星姚明引入,出示正在进行

12、的校五年级篮球比赛周一到周四的投篮情况,让学生预测周五投篮的累积次数会怎样,以此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在这节课的练习中,教师安排了以下几个情境练习:从儿歌“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中感悟、理解代数式的意义;根据相关条件用代数式表示任课老师和听课老师的年龄。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新意。然而,教学情境并非多多益善,充分挖掘一个主题情境所负载的数学内涵,有时更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二年级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的简单问题时,教师始终围绕”雅典奥运会“这一众人关注的事件展开教学。在课的一开始,先询问学生:“在雅典奥运会上,咱们得了多少块金牌?”学生回答后教师又问:“银牌和铜牌数

13、你们知道吗?”在学生不清楚的情况下,出示比多比少的条件,让学生算一算银牌和铜牌数,再全班交流反馈,教师做出相应板书,最后算出奖牌总数。接着,教师出示“日本队比中国队少 16 块金牌” 、 “中国队比日本队多 8 块银牌” 、 “日本奖牌总数比中国少 26 块” ,要求学生分别计算出日本的金、银牌数和奖牌总数。最后,教师又出示了上一届和再上一届奥运会奖牌比多比少的条件,让学生根据相关条件继续解决问题,求出前两届的奖牌数量,交流后询问:“看着这三届奥运会所得的奖牌数,你想说些什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猜测下届北京奥运会中国的奖牌数获得情况,进行拓展延伸。这节课以“奥运会”情节贯穿始终,不仅提升了学生

14、的策略理解水平,而且使学生充分体验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恰当把握好情境的适度性以及情境的丰富性。三、依据师生特点进行情境设计。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教育活动实质上是在教师指导情境中教育对象的特定的学习活动。学生是这一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整个教育活动取得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学习效果的取得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有关,也与教育内容如教材的选择等有关。因此要求教育者根据学生的需要、智能、学习经验、年龄特征等因素安排教育内容。同时,教师的工作永远具有不可控的个体化特征。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教育者有非常多的自由选择的空间。这意味着教师的价值观、知识水平和人格特征也一定会对教育活

15、动产生深刻的影响。从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出发,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当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而不是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来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例如有位教师在上统计一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动物运动会投篮比赛”这一事件,在进行统计之前先让学生猜猜哪个小动物会得冠军?并让学生随机统计出猜的结果,接着重复播放小动物投篮的情景,让学生根据第二次的观看统计出小动物投篮的结果,以此判断出谁是冠军。这一富有童趣的情境设计,非常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猜一猜,看一看,数一数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到统计的意义,掌握统计的方法,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另

16、外,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可以有机地将情境图、卡通画、统计表、数据单等引进课堂教学,使原本抽象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也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如小学数学十一册教材中的“利息计算”对学生来说接触还是比较少的,如果按书上的例子就题解题,学生肯定会感到枯燥乏味。我在进行教学前,引入了银行中最新的储蓄存款利率表:种 类期 限年 利 率存 款(元)到期得息(元)定期整存整取 3 个月 1、71%100 半年 1、89%100 一年 1、98%100 二年 2、25%100 三年 2、52%100 五年 2、79%100 活 期 储 蓄 0、072%100(一年不动) 通过实际计算与运用让学生明白银行的利率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的,不同时期的利率是不同。本金不同,存期不同,利率不同,所得的利息就都不一样。四、注意点:1、情境内容的真实性。教学情境应该是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而不是教师为情境而情境的人为编造。 2、情境内容的价值性。教育的中心问题是跟价值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