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全册中考知识整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431243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全册中考知识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全册中考知识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全册中考知识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全册中考知识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全册中考知识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全册中考知识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全册中考知识整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七年级上册知识整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整理1、 人文始祖人文始祖 P12-P14,图 黄帝和炎帝:都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炎帝的贡献:相传炎帝教人农耕,发明医学,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黄帝的贡献: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车船、兵器、衣裳,号称轩辕氏,他让下属发明文字、历法、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黄帝和炎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2、 夏朝的建立、意义夏朝的建立、意义 P22建立者:禹 时间:公元前 2070 年(公元前 21 世纪)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3、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顺序夏、商、周三代的更迭顺序

2、P22-P25商灭夏,周灭商4、 西周的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 P28-P29目的: 为巩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内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 ,由诸侯管理当地事务(权利) ;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带兵随周天子打仗(义务) 。作用: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史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5、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P34-P37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五霸中首先称霸的是齐桓公。战国七雄:齐、楚、燕、赵、魏、韩、秦 ,图 6、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商鞅变法的内容和

3、影响 P43-P44总述: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战国时期) 。商鞅又叫公孙鞅、卫鞅。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法(体现法家思想) ;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旧贵族最反对、平民欢迎) ;承认土地私有(最能体现商鞅变法的封建性质,以及新兴地主阶级拥护) ;建立县制(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大) ;统一度量衡。图2影响: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秦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7、 甲骨文甲骨文 P46 图商朝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作“甲骨文” ,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从商朝开始。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8

4、、 老子、孔子及其主要贡献老子、孔子及其主要贡献 P50-P51 图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被弟子记录在道德经里。他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主张顺其自然,以柔克刚。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主张提出“仁” (核心)和“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构建和谐世界) 。政治主张“为政以德” (实践者:汉武帝) ;教育方面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教育公平) ; 注意“因材施教” ,要“温故而知新” 。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9、百家争鸣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主张百家争鸣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主张(春秋战国时期)P51-P

5、52 学派代表人物作品主要思想 墨家(战国)墨子墨子墨家创始人 兼爱,非攻 儒家(战国)孟子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战国)庄子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法制” ,中央集权(实践者秦 始皇)1010、秦统一中国的时间、意义、秦统一中国的时间、意义 P65时间:公元前 221 年意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1111、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P69-P72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秦清):建立皇帝称号,总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 、太尉(掌管军事

6、)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车辆形制(车同轨) ;统一货币: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图) (作用:巩固了秦的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文化上-统一文字(书同文) ,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推广隶书。 (作用:巩固了秦的统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思想上-“焚书坑儒” 。 (采纳法家的思想,3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危害: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12、汉武帝巩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大一统”王朝的措施(西汉)王朝的措施(西汉) (P74-P76)思想上:罢黜百家,

7、独尊儒术(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及思想控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 (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监察制度。13、张骞通西域张骞通西域 P81-P82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前 138 年、前 119 年) 。作用: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4、西域都护的设置西域都护的设置 P82公元前 60 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新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5、丝绸

8、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P83-P84 图丝绸之路的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作用: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16、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P86-P87发明:西汉前期改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作用: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17、司马迁与司马迁与史记史记P93-P94 图司马迁是我国汉代伟大的史学家,生活于汉武帝时代,写成史记一书。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主要史事。 (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8、赤壁之战赤壁之战 P103-P104时间:公元 208

9、年(东汉末)交战双方:曹操军队与孙、刘联军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火攻) ,大败曹军。影响: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1919、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P104 图三国指:魏(220 年,曹丕) 、蜀(221 年,刘备) 、吴(222 年孙4权,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 。位置分布:2020、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 P110P110原因:北方大量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主要原因) ;南方自然环境优越;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主要表现:农业:开辟大量湖田;江南地区麦稻兼作;新建水利设施。手

10、工业:a、纺织业-纺织技术进步明显,三国时期蜀锦有名,东晋后期建立专门机构管理丝织业;b、冶铸业-发明灌钢法;c、制瓷业-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商业:商品经济得到初步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建康人口达百万。21、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P115-P116 图目的:为接受汉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措施: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说汉语,穿汉服,用汉姓,通汉婚)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22、祖冲之和圆周率祖冲之和圆周率 P117 图祖冲之是我国南朝时著名的科学家。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

11、数字,比欧洲人早了约 1000 年。23、 “书圣书圣”王羲之王羲之 P121-P122 图东晋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他的字有“飘如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代表作有兰亭序 (行书) (故事:“书成换白鹅” )七年级下册知识整理七年级下册知识整理1、隋朝统一的时间、意义隋朝统一的时间、意义 P.2时间:589 年隋灭陈意义:继秦汉以来的又一次全国大统一,为隋唐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2、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 P.4P.6 图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概况:从公元 605 年起,隋炀帝下令开凿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 ,南至余杭(今杭州

12、) ,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 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 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创造力(地位) 。影响:促进了我国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积 极)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消极) 。3、唐太宗唐太宗“贞观之治贞观之治”P.10P.11概念: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5之治”原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措施 政治:一是任用贤才,虚心纳谏(魏征) ;二是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经济:轻徭薄赋,并规定可

13、用实物代替服役。 法律:修订唐律疏议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文化:完善隋创立的科举制。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西北各部首领尊称为“天可汗” 。对外关系: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4、唐玄宗唐玄宗“开元盛世开元盛世”P.15概念: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 ,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原因重用贤能,整顿吏治,改革军事、财政、漕运等制度。5、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 P.2021定义: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之前选 官靠家世背景) 创立和完善:隋炀帝时,设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朝时科举制逐渐

14、完善,常 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 影响: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便于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活力与 办事效率;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1905 年)才被废除。6、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民族关系)P.27P.29 图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 定了汉藏两族密切交往的基础。说明汉藏友好交往源远流长。7、鉴真东渡鉴真东渡(对外关系)P.33 图唐玄宗时,鉴真因日本学问僧邀请,从扬州出发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

15、献8、玄奘西行玄奘西行(对外关系)P.34P.36 图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取经。他还以亲身见闻由弟子写成大唐西域记 ,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9、 金刚经金刚经P.40唐朝初年,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10、经济重心南移动经济重心南移动:P64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原因: 北方大量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6经验(主要原因) ;南方自然环境优越;南方战乱较少,社会

16、安定。表现:南方人口大增超过北方;“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南宋时,南方超过北方,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11、交子交子 P.67 图 出现时期:北宋前期;地区: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地位: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反映了 宋代商业的繁荣。 1212、瓦舍、瓦舍宋朝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瓦舍。瓦舍有看棚、勾栏,经常上演各种戏剧。原因:宋代城镇规模的扩大与居民人口的增多,文化需求的增加与各种活动的开展。评价:瓦舍的出现,意味着都市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材料: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数里13、行省制度行省制度 P.77元朝忽必烈建立行省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