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真正的崛起之迷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411509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国真正的崛起之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德国真正的崛起之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德国真正的崛起之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德国真正的崛起之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德国真正的崛起之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国真正的崛起之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国真正的崛起之迷 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德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比英国和法国都要落后,长期处于分裂状态,300多个封建邦国各据一方。这些邦国,尤其是普鲁士、奥地利等大的邦国,为了强化统治和扩大军事实力,企图通过教育造就忠顺的臣民和得心应手的兵士,所以急于把国民学校管理权从教会转到国家手中并大力提倡强迫义务教育。早在16世纪后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萨克森等邦国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从17世纪开始,大多数邦国都竞相颁布这种法令。其中以1763年普鲁士王腓特烈二世颁布的法令最为著名,它进一步规定512岁的儿童必须到学校受教育,否则对家长要课以罚金。 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较英法等国早一个世纪

2、,使得德国人具备了自然科学索要求的严谨和内涵!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创办了“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以教授数学、物理、力学、自然、天文学、地理、法律为主,并辅之以绘画、制图。此后,德国各城市陆续有人创办这类学校,有的实科中学则增设建筑、商业制造、贸易、经济等科目。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适应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的需要。但由于它的毕业生不被允许进入高等教育,所以地位很低,所以学生也不多,很快被没有门第观念的美国超过,在科学应用方面输给了美国。 受到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它在教育上的突出表现是泛爱主义和洪堡德改革。泛爱主义是受到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尤其是卢梭思想和德国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而产生的。泛爱主义教育家如巴斯多(J.Basedow)、萨耳士曼、堪比等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掌握实际知识、具有泛爱思想、健康、乐观的人,因此德育、体育、劳动教育、现代语和自然科学知识受到重视,采用让儿童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实物教学。他们热爱儿童、肯定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反对经院主义、古典主义教育,禁绝体罚,这种方法后来传入美国,俄国和日本等国。 1807-1815年普鲁士施太因-哈登堡改革期间,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历史学家、政治活动家洪堡德(KWHumboldt)曾

4、出任教育部长,他根据新人文主义的精神对各级学校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方面,积极贯彻裴斯塔洛齐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有所扩充、教学方法有所改进,出现了第斯多惠等著名的教育家。此后的美国发展的杜威教育方式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等教育方面,实科中学进一步得到发展,增加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的科目,通过考试选择教师,打破了只由教士充任教师的局面。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较早明确地提出大学的任务一方面是要向学生传授各科知识,一方面是要发展科学(即办成教学中心和科研中心),他创办和领导的柏林大学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由于德国较早地抓教育,国家强大也是来源于方法的更为先进、合理。这是素

5、质教育的又一明例,和有的人吹嘘的基因、染色体毫无关系! 结论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

6、,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观后感一 刚刚看了央视的大国崛起第六集之帝国春秋 ,讲述了德国的分裂与统一,衰落与崛起,非常耐人寻味。一个曾经多次遭受分裂的国家,一个曾经 给全世界带来最大的灾难的国家,一个摆脱了全部历史的不幸重新进入欧洲, 融入世界,并成为第三大经济强国的国家,很让人敬佩和尊敬。 我这里想说的是其实很多问题是没有“对”与“错”之分的。从德国发动 的两次世界大战来看,它无疑就是想称霸世界,主宰所有民族,但是我们看到 在当时民主及人权思想还远没普及的时代,这样的想法难道不是所有强大的国 家或集权体

7、所共有的吗?大到发现新大陆的西班牙、葡萄牙及率先完成工业革 命的英国,小到我国历史上的元朝、清朝的统一,都是一个集权体强大之后对 周边范围内的征服和侵略,而被称为一个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的二十一世纪的 “世界警察”美国,因为碍于“人权” 、 “民主”等问题,于是不得不想尽一切 办法,表面君子背后小人的通过发动战争、干涉内政、布置军力等手段妄图实 现称霸世界的目的吗?因此,我们对于这些问题的评价只是由于它们产生的历 史作用不一样才对它们褒贬不一,而这些所谓的“历史作用”却也是不同民族 和人民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 当然,这里要澄清的是我只是对这种自己强大之后的妄图主宰世界,或者 希望能够实现

8、对近邻的主权统治的愿望的一种理解,并不表示支持,更不是对 其残忍的屠戮、虐杀、侮辱人类的行为表示丝毫的理解或赞同。 有意思的一点是我们经常会从历史学家嘴里听到说,认为那些统一民族或 者国家的国王、君主或政权,对于历史的前进起着巨大的作用,有利于民族的 融合和进步,那么我就想知道了,如果哪个民族或国家统一了整个世界,是不 是它就能够促进世界的融合和进步呢?这一点其实真的非常有趣,我们来继 续看德国。在 1804 年德意志被拿破仑征服之后,一直是处于分裂状态,又 300 多个小的邦国构成,彼此相互独立,最多时有 6000 多种货币,并且彼此之间征 收高额关税,非常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于是当 1871

9、 年“铁血宰相”俾斯麦统一 德国之后,促使德国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到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超过了英国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俾斯麦的功绩也广为后世所称颂。之后的德国国王 威廉二世希望能继续完成“统一大业” ,于是开始发展世界大战,妄图将全世界 统一,然而德国不但战败,而且他也广为后世所唾骂。都是“统一” ,而结果及 后人的评价却是大相径庭,确实比较有趣。 也许有人会说这其实是民族性和地源性造成的,本来的德意志就是一个国 家,它本来就有权统一,而称霸世界就是侵略别的国家。但我想说其实本来世 界就是相对的, “大”与“小” , “高”与“矮” , “美”与“丑”就都是相对的概 念,我国历史上春秋、战

10、国时期也都是各自混战割据的情况,后来也都被秦朝 统一,实行君主专制,为什么就不可能将其复制到“世界地图”上呢? 可以设想有这样一天,外星人来侵略地球,整个地球面临被征服的危机, 于是地球上的各个某个国家发动革命,统一了全世界,开始与外星球对抗。也 许真的到了那一天,这个统一全世界、称霸地球的国家也一定会同样被全人类 的后世所歌颂。 又是一个“帝国春秋”! 观后感二 第三遍看大国崛起的德国篇,再一次为这个民族跌宕起伏、悲喜交加的历 史所震撼、感染。它是欧洲的后起之星,却是给世界历史添加最多浓重笔墨的 国家。从分裂走到统一,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走到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 地,它所经历的风霜雪雨,最

11、终成就了这个民族的挺拔个性,也为世界上所有 正在崛起的国家做着警醒。 分裂之痛一直困扰着德意志,处在欧洲大陆的中心位置,个个欧洲强国都 不愿看到它的崛起,于是各种阻挠困扰接踵而来,拿破仑的那次袭击,更是加 重了这种分裂痛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我们如今熟知的人物诞生了歌 德用诗句描述分裂之苦,贝多芬用音符抒发国败之痛,黑格尔等一些哲学家更 是用理论寻找强国之路。这条路最终经历近 70 年的时间被德国人走出来了,李 斯得、俾斯曼都是使德意志走向统一之路的功臣,在俾斯曼的率领下,新起的 德国很快就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经济发展迅速超过法国,而德国发展如此之 快的前提正是统一的领土,动力则来自教育。就

12、连在德国最穷的时期,也从未 放弃过教育,政府愿意把宫殿改造成大学学堂,这也就不奇怪,大学教授中就 有 29 位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中就有尽人皆知的爱因斯坦。科技的腾飞给德国的 经济带来希望,政府为研究人员无私的投入,也使科学家们无私的为德国服务, 他们以“德意志的科学家”身份勤劳的工作,为德国不断创造着无尽的财富, 这样的德国是凝聚的团结的。 然而两次世界大战把这一切的毁灭了,空前的强大使德国失去了理智,两 次发动了世界大战,伤害了世界,更伤害了自己,也写下历史最为黑暗的一页。 二战结束后,德意志又分裂为两部分,这种结果又把德国人心中最大痛楚揭开, 到底哪里才是德国?历史又回到了这个问题。而德国

13、怎样面对二战又是世界对 德国的拷问。1970 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纪 念为二战付出惨痛代价的犹太人。那天,勃兰特作出了一个让世界震惊不已的 动作,他面对死者墓碑,跪倒在地。德国面对二战的态度与日本大不相同,他 们没有回避,而是勇于承认自己犯下的罪行,这让世界很快重新接受了德国, 甚者对德国更加尊敬,这样的态度,也让德国复兴容易了许多。 1990 年 10 月 3 日,德国登堡门上的和平女神再次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幕, 分裂了 41 年的德国重新统一了。统一后的德国又在经济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 奇迹。经历这许多年的风霜磨练,德意志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找到了他们民 族的民

14、族精神,那就是自强不息,敢于面对,坚韧的个性。德国是我除了祖国 外第二个喜欢的国家,为了他的历史,他的品格,他的智慧,他的力量。 片中,1990 年统一的场景很让我感动,甚至有点想哭,我看着画面上一个 个兴奋的脸庞,再想到德国重新走向统一的艰难及德意志历史的全过程,就能 感受到他们的人民再次看到国家统一的欣喜,国家对于一个人是十分重要的, 在异国他乡时,家乡就是自己的寄托,在夜深人静时,在孤独寂寞时最想的也 是自己国家的人、事。所以,我们可以想见那时的人们感受到的是怎样的幸福, 和来之不易的心酸,不过是喜悦的心酸,在这种情绪下,看到人们举着德国的 国旗欢呼时,就能感到那个国家强大的凝聚力,就如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个夜晚 一样欢腾,不过后者还是没有前者的分量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