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与逻辑分析技巧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2400445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与逻辑分析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与逻辑分析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与逻辑分析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与逻辑分析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与逻辑分析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与逻辑分析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与逻辑分析技巧(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技巧:因数分解法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技巧:因数分解法因数分解是解数字推理题的一种常用解法,尤其是 2010 年国考五道数字推理题当中 2 道都可以用因数分解的方法解题,这引起了广大考生对于因数分解题型的重视。但是如何将一个数列中的各项进行合理拆分,使新构成的两个数列能够呈现非常简单的规律,是解题的难点。本文将对这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方法简介一、方法简介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具体介绍因数分解这种方法: 【例 1】 2、12、36、80、( ) A.100 B.125 C.150 D.175 原数列 2、12、36、80、( 150 ) 子数列 1: 1、

2、2、 3、 4、( 5 ) 子数列 2: 2、6、12、20、( 30 ) 原数列中的项等于子数列 1 和子数列 2 中对应项的乘积,子数列 1 为自然数列,子数列 2 为二级等差数列,所以答案为 C。从这个例题我们可以总结出,因数分解就是将原数列中各项进行拆分,最终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呈现简单规律的子数列从而解题的一种方法。 二、难点突破二、难点突破 因数分解的难点在于如何将一个数字进行分解,比如数字 30,可以分解为1*30,3*10、5*6 三种形式,最后选择哪一种种分解非常关键。做这一类题的核心是迅速的从原数列当中提取出一个非常简单的子数列,这个子数列很多情况下就是一个明显的等差数列,

3、如: 0、1、2、3、4 -2、-1、0、1、2 1、2、3、4、5、6 1、3、5、7、9 通过以下往年国考真题具体掌握上述方法: 【例 2】1,6,20,56,144,() A.256 B. 312 C. 352 D.384 解析:迅速从原数列当中提出子数列 1 为:1、3、5、7、9、(11),则另一子数列 2 为:1、2、4、8、16、(32),所以选项为 11*32=352,选 C。 【例 3】-2,-8,0,64,( )。 A.-64 B.128 C.156 D.250 解析:迅速从原数列当中提出子数列 1 为:-2、-1、0、1(2),则另一子数列 2 为:1、8、27、64、(

4、125),所以选项为 2*125=250,选 D。 【例 4】0,4,18,48,100,( )。 A.140 B.160 C.180 D.200 解析:迅速从原数列当中提出一个子数列为:0、1、2、3、4、(5),则另一子数列为1、4、9、16、25、(36) 所以选项为 5*36=180,选 C。 三、题型识别三、题型识别 因数分解方法解题迅速,技巧性强,在考试当中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节约时间,如何有效识别题型是利用这种方法的前提,这种题型一般除了个位数之外,其它数的绝对值都是合数。若数列中间有 0,且其前后项分别为负数和正数(如例 3),则首先考虑因数分解。 正是由于其科学性和技巧性,因数分

5、解方法在进行有效的学习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当然也就需要大家在备考时多做练习、多总结。最后预祝大家公考成功。十字交叉法十字交叉法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测科目题量大、时间紧,是大家公认的难点。因此如何运用技巧来加快解题速度是行测备考的重点。十字交叉法在解决数量关系提的“加权平均问题”时非常简便,因此深受广大考生青睐。本文将结合真题对十字交叉法进行全面介绍,使各位考生能熟练掌握此法。 一、基本内容 十字交叉法是一种简化计算的方法,即通过列出十字图对 Aa+Bb=(A+B)r 一式进行简化运算,快速得到结果。 原计算式:Aa+Bb=(A+B)r,可以推出 A/B=(r-b)/(a-r)。 对形如式来的题

6、目运用十字交叉法,可以简化运算。即: A: a r-b / r =A/B=(r-b)/(a-r) / B: b a-r 二、适用题型 十字交叉法多适用于数量关系题中的“加权平均问题”,但大多数考生对“加权平均问题”并没有直观的概念。一般而言,十字交叉法在类似以下几种问题中可以运用: 1. 重量分别为 A 与 B 的溶液,其浓度分别为 a 与 b,混合后浓度为 r。 2. 数量分别为 A 与 B 的人口,分别增长 a 与 b,总体增长率为 r。 3. A 个男生平均分为 a,B 个女生平均分为 b,总体平均分为 r 类似问题可以列出下列式子:Aa+Bb=(A+B)r,再运用十字交叉法,就可快速有

7、效的解题。 三、真题示例 【例 1】一个袋子里放着各种颜色的小球,其中红球占 ,后来又往袋子里放了 10 个红球,这时红球占总数的 ,问原来袋子里有多少个球?( ) A. 8 B. 12 C. 16 D. 20 【答案】A 【解析】此题可看作是两个袋子的小球混合在一起,其中一个袋子的红球占 ,另一个袋子的红球占满全部,即为 1,从而可以运用十字交叉法: 一号袋子: 1/4 1-2/3=1/3 / 1/3 (一号袋子球数) 2/3 = / 5/12 10(二号袋子球数) 二号袋子: 1 2/3-1/4=5/12 从而解得一号袋子球数为 8。2011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技巧:联想跳跃法年国家

8、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技巧:联想跳跃法一年一度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以下简称“国考”)即将进入倒计时的备考阶段,广大“备战”的考生最关心的莫过于技巧和方法了。本文重点阐述“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断阅读”的快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阅读技巧之联想跳跃法】 在“国考?大纲”中对“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类题型的测查目的和要求有着明确的规定: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这里的“迅速”主要是测查“阅读和解答的速度”,“准确”测查的是对“阅读、解答的方法和技巧”的洞悉和熟练运用,二者是互为前提,密切相关。 人的正常阅读速度是每分钟 150-200 字,而近年的“

9、言语”材料较之以前有增长的趋势。针对这种情况,考生在备考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只有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才能“赢得时间”,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基于此,本文主要阐明的“快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是“联想跳跃阅读法”-对于给定的材料不是每一个字都要“读”,而是根据给定的“材料的特点”或者“提示性信息”通过“联想”达到的一种“跳跃式”阅读的方法。 【例题讲解】 例题一:按照近代政治学理论观点,共和含义比较广泛,涵盖着民主概念。具体来说,共和国相对于君主国而言,凡是非君主制国家便是共和国,共和国在历史上分成贵族共和国和民主共和国。应当说,这种政治理论观点可能适用于

10、近代国家情况,但不合乎古代政治观念。共和国概念源于古罗马,在西塞罗的著作*和国基本上相同于城市国家,用来表示一种国家形态。 对这段文字主体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共和含义比较广泛,涵盖着民主概念 B.共和国的概念在古今有所不同 C.凡是非君主制国家便是共和国 D.共和国在历史上分成贵族共和国和民主共和国 对比选项发现四个选项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然后,看到材料一开头就提到了“近代”-这是一个表示“时间、时期”的词语,考生朋友应该立即联想到材料中有没有“现代或者古代”?因为汉语表达的习惯-提到“时间”要么是陈述事实、引入话题,要么想表示“对比”。而在“公考 o 言语 o 片断阅读”给定的材料

11、中,所给的时间词多数表示“前、后”情况的“对比”。所以在例题一中,看到“近代”这个词,应该马上联想到材料中应该有“现代或者古代”,果然“联想式跳跃”到下文中的表示时期的时间词-“古代”,这时就很快判断出材料的逻辑结构-由“近代”和“古代”两个时间词引导的一个“并列”的行文结构,答案也就很快选出来 B。 例题二:孔子尝曰:“未知生,焉知死?”生与死自孔子时起便是中国人始终关注的问题,并得到各种回答,尤其在汉代,人们以空前的热情讨论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出于学者的学术兴趣,亦出于普通民众生存的需要。然而,正如孔子所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对生的问题的关注似乎远胜于对死的问题的追问。有时候人们确实觉得后者更

12、重要,但这并非由于死本身,而是因为人们最终分析认为,死是生的延续。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 孔子关于生死的看法对中国人产生深远影响 B. 生与死是中国思想史上长期受到关注的问题 C. 中国人对生与死的问题的讨论实际以生为旨归 D. 对生死问题的不同答案源自讨论者的不同观念 原文中的第一句话:“孔子尝曰:未知生,焉知死?”这句话的意思是:“生的问题”还不清楚,怎么研究“死”呢?意即对“生”的问题的关注、研究,是关注、研究“死”的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材料的第一句话就点明了主题显然是围绕“生、死”并侧重了对于“生”的问题的关注。四个选项中,选项 A、B、D 三个选项中的“生、死”都是并列

13、结构,即两者都关注;而选项 C 中“生、死”中侧重于“生”-与材料的第一句话吻合,答案直接选 C 即可。300字左右的材料,大家只需要读 10 个字,并弄懂“未知生,焉知死?”的意思即可;其他的内容都是在“联想(后面的内容一定围绕这句话展开论述)跳跃(大致浏览一下,意思没有跑偏即可)阅读”中-大概 10 秒钟左右完成的。 综上所述,阅读时一定要明确“提高阅读速度”的目标,进而掌握、熟练而灵活地运用“联想跳跃阅读”的方法,在备考中不断实践、分析、总结、提升,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惊喜的收获! 巧用插值法巧用插值法在资料分析题的计算技巧中,有一种方法经常被广大考生所忽略,这就是“插值法”。“插值法”是一

14、种在计算数值或者比较数值大小时,运用一个中间值进行“参照比较”的速算方式。这个方法在很多时候会让人感到意想不到的好用。 插值法主要有两种运用方式: 一、一、“比较型比较型”插值法插值法 在比较两个数大小时,直接比较相对困难,但这两个数中间明显插了一个可以进行参照比较并且易于计算的数,由此中间数可以迅速得出这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如 A 与 B 的比较,若可以找到一个数 C,使得 AC,而 BB;若可以找到一个数 C,使得 AC,即可以判定 A 【例 1】 比较 2889/2888 和 3998/3999 的大小 【解析】 插入中间数字 1,容易比较知 2889/288813998/3999。 【

15、例 2】 比较 2839.43/5570.47 和 785.23/1657.34 的大小 【解析】 插入中间数字 1/2,容易比较知 2839.43/5570.471/2785.23/1657.34。 注:这里有一个简单却实用小窍门,当比较 2839.43/5570.47 与 1/2 的大小时,只需将分子2 与分母比较,若大于(小于)分母则原分数就大于(小于)1/2。 【例 3】 9/40、4/25、20/79、39/161 中最大的数是() A. 9/40 B. 4/25 C. 20/79 D. 39/161 【解析】 9/401/4,39/161C,则可以得到 f=B;如果 f 【例 4】

16、 2009 年,某企业产值为 34821.1 万元,2010 年增产 8500.2 万元,2010 年该厂产值增长率为( )。 A. 25.03% B. 24.41% C. 32.58% D. 16.86% 【解析】 增长率为 8500.234821.1,商的首位为 2,排除 C、D。A、B 两项很接近,但明显一个大于 1/4,一个小于 1/4。85004笔文章,再判断与毛衣关系最近的词“毛线”,代入后发现,已知词与未知词构成成品与原料的关系,符合要求。 以上例题是的老师们根据国考的命题规律,结合国考真题,跳出逻辑这个范畴,从题型特点出发总结相应的解题技巧,便于广大被考考生从宏观上把握类比推理的解答技巧,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