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399732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德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德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德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德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德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德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德育问题及对策研究高中德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思想、政治、道德影响,使学生提高认识,亲身体验,从而形成良好品德及修养的教育活动。学生的高中时期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正确而全面的德育影响着每个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素质的形成,因此高中的德育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1.高中德育存在着弊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高中学校已认识到自身德育的不足,但是一直根深蒂固的“重智轻德”的观念不是一下就能转变过来的,虽然也在努力,还是经常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德育常常不适应社会发展,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现状。分数是现在高中评价学生的唯一准则,高

2、分低能是现在高中生的普遍现象,这一现象即使已被发现,但是因为升学率的提高而被忽视。例如:河北的高中生在每年的全国高考中,高分者十之七八,但是各大名校在经过最初的录取后,对河北考生的录取分数做出调整,录取分数线比之其他城市高出 100200 分,这就是因为各大名校发现河北的考生,在同一分数线较之其他考生大多是“高分数”“低思想”“低能力”,学校录取学生,不光是要智商高,还有人品、素质、情操的考虑。2.高中教师对德育认识不足,重视不足。现在大部分的高中学校都是以升学率为重,重分数,轻德育,繁重的文化课是高中生的主要任务,高中学校及其教师也是根据升学率来评优秀,因此高中教师们普遍都轻德而重智,往往是

3、完成基本的德育教学内容即可,填鸭式的教学,死记硬背道德规范,不重视学生自身健康心理的发展,进而影响着家长们也对德育产生轻视,从而促使高中生道德水平底下、品行不端的行为屡屡出现。高中教师的德育认识大大影响着高中生的德育发展,因此应该提高高中教师对德育的认识,对教师们应该建立专业、系统的德育培训机制。3.高中学生及其家长对德育不重视,敷衍了事。学生们一步入高中,首先接触的就是该校今年高考的升学率是多少,一本线的上线率是多少,这也是学生和家长选择高中学校的根本,所以学生进入高中后第一个想法就是“我的分数将来会在那个分数线上“,为此学生开始为之而奋斗,凡是对分数有帮助的科目都化为重点,而德育在他们看来

4、,对分数毫无作用,加之教师的不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及其家长也不重视,学学就行,考过就行,敷衍了事,精力还是放在重点学科上。这样往往导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得不完全、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不能实现,使学生不能全面发展。1.提高高中学校领导者的德育观念。一个学校的领导者是学校的灵魂人物,领导者思想的转变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思想转变,所以想要提高高中德育认识,首先要提高高中学校领导者的德育观念。高中学校领导者应该结合学校各部门工作特性,做到德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加强德育工作宣传,不光是校内,还有校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进行德育,校内学习,校外实践,使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及个人素质修养得到真正的提高。2.建立高

5、中教师德育培训机制,提高高中教师德育认知。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人物,教师应该有高度的教学责任感及使命感,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思想对德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因此高中学校应该重视并提高高中教师的德育认知,建立完善的教师德育培训机制,通过培训提高高中教师的思想认识和工作自觉性。3.加强校外宣传,提高家长对德育的重视性。对于德育,光靠校内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家长也必须加入进来,为了提高家长对德育的认知,可定时召开有关德育的家长会,教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家长对德育的思想认识,从而由家长影响到学生,校内校外不分家,建立完善的校内外网络,方便教师、家长、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并进行个人素质培养。综上所述,德育在当前高中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建立科学的德育是当前高中学校和高中教师努力的方向,家长的参与及学生的主动学习性也起着重要作用。1王贵华,闫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和转换J.新课程,2010.2陈桂生.中国德育问题M.第 2 版.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作者:秦晓锐 单位: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