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鲁迅(一)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381834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的鲁迅(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完整的鲁迅(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完整的鲁迅(一)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完整的鲁迅(一)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完整的鲁迅(一)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的鲁迅(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的鲁迅(一)(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整的鲁迅完整的鲁迅( (一一) )00:12大家好,很高兴我可以跟大家一起来谈谈鲁迅。今天我想集中的谈的一个话题是关于鲁迅著作的整体性。我们知道,我们很多研究鲁迅,对鲁迅有兴趣的人,如果不是专门家的话,恐怕很难对鲁迅的创作的整体00:42有一个了解。我们有的作家,比如说王朔,他甚至认为鲁迅的全集都是一些短篇的杂文构成的,他的创作,他没有一部长篇小说,所以他不是一个大作家。很多的读者也相信这个说法。那么我的观点不是这样的。我认为鲁迅虽然他按照 01:12中国文人的格式和方法,他喜欢写一些短篇的杂文、杂感,他的小说也是很短的,可是在这些短篇的作品中,他有一个完整的想法,有一个完整的思想的流变的过

2、程。我在看的时候,01:42我倒是觉得看看鲁迅的全集,就似乎是看一部长篇小说一样,它有一个故事情节,这个情节,有些是针对中国社会的客观的情况的。但是我今天要讲的是另外一个部分,就是鲁迅个人的思想和情绪,也是一个完整的情节。我讲的是贯穿在鲁迅全集中的02:12鲁迅的一个,我们可以仔细分析,可以看得出它是一个有逻辑的展开,有前后的一贯性,有一个必然的变化和发展的,就像我们一个活的人物一样的,他能统一的情绪和思想。这是一个决定性的部分,大家知道鲁迅 1918 年 02:42他重新步入文坛,我说的这个重新,因为他在 1906 年他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他有一个所谓的“弃医从文”的经历,就是放弃他本来的医学

3、,而开始文学的创作活动,这个是鲁迅第一次在日本所从事的文学运动。03:12可是我们知道他失败了,他和他的弟弟周作人在一起合作翻译的那个域外小说集 ,在东京和上海两地发售,一共只卖掉 40 本,所以它是一个很大的失败。那么失败以后,1909 年鲁迅回到中国,他有 10 年的时间,他并没有在文坛上面有什么作为,那时候我们知道,03:42中国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新的文学界,新的文学界是在 1917 年胡适之的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以后,我们才有所谓的文学革命,才有所谓的新文学运动。鲁迅是在这个运动的第二年发表狂人日记 。这个标志着中国的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现代的,诞生,04:12同时也标志鲁迅他重新登上文坛。

4、狂人日记的重要性当然不言而喻的。今天我也不是正面去展开狂人日记 。但是我提一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狂人日记一共有 13 节,都是讲狂人的他发现整个中国历史是吃人的历史,然后他感到非常的震惊和愤怒,04:42然后他觉得他是一个觉悟者,一个觉醒者。所以他有责任去劝说别人,不要再吃人。这整个的 13 节的狂人日记 ,鲁迅花了 11 节,有 90%多的篇幅就讲这个狂人作为一个战士如何的呐喊,然后周围人如何迫害他。05:12这是我们都熟悉的一个情节。所以狂人日记我们在文学史上历来就把它作为一个战斗的呐喊,一个战士的一个挑战,对整个中国文明和社会进行挑战的这样一部著作。可是到了第 12 节,情况有一个很突

5、然的改变,就是狂人他突然发现,在他哥哥主持家政的时候,他的妹妹去世了,05:42他的妹妹死的时候,他的母亲哭得很伤心,可他哥哥安慰他的母亲,然后狂人怀疑,在他哥哥安慰的时候,跟他母亲达成一个共识,就是把妹妹的肉也放在菜里面吃掉了,当然这是狂人的一个想法,是一个象征的描写手段。也就是说,06:12狂人自己是他的家族的一员,他们都要去吃他,那么吃他妹妹就是很必然的事情,毫不奇怪,问题在于狂人在觉醒之前他也不知不觉地吃了他妹妹的几片肉。他一旦发现这样的一个严重的事情以后,他就说我不能再想下去了,我吃了我妹妹的肉,06:42由次推断下去,因为遗传的关系,我也有了四千年吃人的履历了。跟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是

6、一样的,没有区别。这当然是一个很深刻的发现,他从一个单纯的战士,一个挑战、反抗、揭露、批判者的一个形象,07:12突然转变为一个忏悔者,一个自己觉得自己也犯了罪的,而且自己也吃了人的这么一个忏悔者的形象。可是问题是狂人日记90%多的篇幅是讲战士、讲呐喊,而因为最后两段几句话的草草收场,讲忏悔,讲发现自己吃人的一种震惊,07:42这个在篇幅上就是一个很大的不协调。我想大家思考这个问题,是不是因为这个狂人发现自己的吃人的事情比别人吃人更严重,因此他无法想下去了,或者说鲁迅先生在当时的思想认识的高度,他还不能够达到世界文学的那个忏悔的主题,08:12他不敢深入的忏悔自己的吃人,因此他就最后“救救孩子

7、” ,却是草草收场。小说也就戛然而止了。09:01从 1918 年开始的鲁迅的第二次文学的生涯,从 1918 年到 1936 年他去世,整整 18 年时间,他就应该是一个热烈的不断的发出挑战的一个战士的形象。这也是我们的文学史到现在为止给鲁迅的一个基本的定位。他整个的形象是很热烈的一面。09:31可是我们读鲁迅全集 ,我们一个直接的感受,除了他非常热烈的战士的一面以外,除了他不妥协的批评中国的国民性,批评中国社会以外,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不仅死死的批评别人,我也非常无情的揭破我自己。鲁迅揭破他自己的这一部分,使他变得非常的消沉,10:02有的时候非常的悲观,整个的情绪就不是热烈的,就是很冷静,

8、他的调子总是比别人低,我们说鲁迅是一个民族魂,他死的时候,上海各界有一个统一的共识,但是现在据考证,是由我们党所控制的一个叫救国会的组织给鲁迅的遗体盖了一个大旗帜,10:32上面写着“民族魂” 。我们中国人喜欢把民族魂理解为一个战士,像鲁迅他这一个消沉的,一个感到自己也吃了人的,一个不断发出忏悔的作家的形象,好像无形中就被忽略了,因为狂人日记里面开了一个头,马上就结尾了,它不是那么鲜明。但是在狂人日记以后,11:02实际上鲁迅的作品是热烈的批判和冷峻的怀疑交织在一起的。今天我的一个主题就是顺着狂人日记往下读,看看鲁迅是怎样的在批判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同时,他对自己发出反省甚至忏悔,11:32甚至

9、像狂人这样的刚刚开始的一种自己犯罪以后的那种犯罪感。这恐怕是鲁迅研究我觉得是一个强调不够的地方。而强调不够恰恰是说明了在我们中国人的国民性中有鲁迅所早就看到的一种12:02不愿意把矛头对准自己,而总是喜欢看别人身上的缺点的这样的一种特点。如果我们带着这样的一个问题去看,我们发现很有趣,就是狂人日记以后,在整个的 20 年代、30 年代,鲁迅有一种特殊的情绪,这个情绪是当时的很多作家身上所没有的。我们看胡适之,12:32看钱玄同,看周作人,更不用说看后来的巴金、老舍、曹禺这些年轻的作家,他们身上没有鲁迅的一种,好像是以革命的未亡人的身份自居的这样的一种心态。这是我的一个提法。鲁迅的革命未亡人心态

10、 13:04鲁迅在“五四”以后,在很多人都高歌猛进,为未来的社会生活的理想非常的弄得很兴奋的这个时候,他老是怀念辛亥革命以前的或者辛亥革命期间的所牺牲的,而且迅速被人们遗忘的那些烈士们,13:34这个好像很有意思,鲁迅在杂文中,经常批评遗老遗少,就是前朝的不肯进入新社会的一些遗老遗少。可是鲁迅自己身上又散发着一种好像进入民国以后,他不适应,他老是怀念为民国做出贡献的那些烈士们。这种心态他很长时间不能够摆脱。14:04我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在 1925 年的后来收在华盖集的一个系列的杂文叫忽然想到 。忽然想到第三,我觉得非常值得重视,他说:我觉得仿佛久没有所谓中华民国。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

11、革命以后不久,我就受了奴隶的骗,就变成他们的奴隶了。鲁迅华盖集14:38这个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辛亥革命的很多革命者不完全是指窃取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北洋军阀,包括很多真正的自命的革命者,国民革命者,一旦他们掌握了权柄以后,以前他们口口声声要为他们谋福利的那普通的国民,15:08就变成新的奴隶了,变成他们的奴隶了。这当然是很不符合中国民国的立国的理想的,鲁迅对此耿耿于怀。他说:我觉得有许多民国国民而是民国的敌人。我觉得有许多民国国民很像住在德法等国里的犹太人,他们的意中别有一个国度. 我觉得许多烈士的血都被人们踏灭了, 然而又不是故意的。我觉得什么都要从新做过.。退一万步说罢,,我希望有人好好地做

12、一部民国的建国史给少年看,,因为我觉得民国的来源, 实在已失传了,虽然还只有十四年!鲁迅华盖集就是践踏消灭了,而且又不是故意的,15:39是顺着一种革命的逻辑展开的,我觉得什么都要从新做过。16:09这个话说起来很奇怪,鲁迅是一个文学家,他并不是一个政治家,他自己也没有轰轰烈烈的革命实践、革命斗争,也没有人承认他是革命元勋。比如说他的老师章太炎、蔡元培这些人,这一辈的人,我们可以说他们是革命元勋,而且革命以后,16:39章太炎的地位很高,蔡元培地位也很高,可是鲁迅,他没有直接参加革命运动,可是他说这话的口气却有一点革命元勋的口气,就是你们都背叛了,你们都不符合中国民国的国民的资格,这个身份,我

13、要教你们怎么个知道。17:09所以他始终是提醒人们注意目前的中华民国是变了样子的,而且目前的很多人只为自己利益考虑,以前的那些理想和理想家们为这个理想所付出牺牲的那些人很快就被忘记了,这种健忘症是鲁迅非常的不能接受的。有人说他是从道德上面17:39批评中华民国,当然这个范围还是很广,不仅仅是道德方面,所以这个想法一旦确立起来以后就很难改变。他甚至他要说“一切还要从新做过”就是要从新革命,这个思想就很自然的在 30 年代初就把鲁迅“从新来过”的思想,18:09把鲁迅从国民革命的传统中就拉到了更新的无产阶级的革命中去了,18:54鲁迅在 20 年代末期他有一个转变,当然转变当时还有一个很大的推动力

14、,就是国民党的公开的背叛国共合作,而且疯狂的杀人,可是这个事情的起因,应该说是起因于鲁迅在辛亥革命不久对于中华民国的失望。在失望中,一方面他要批评现实,19:25同时在感情的深处,他也始终在怀念他以前耳闻目睹的或者有过一些接触的,在他看来是真正的革命者的那些烈士。所以我就提醒大家注意,他一方面是批评,批评那些革命的不肖者,革命的背叛者,叛徒,健忘者,同时他的内心深处,19:55他又非常的怀念那些被新的国家遗忘的那些故去的那些人们。但是在怀念的时候又会生出一些新的感情来,等会儿我要讲一讲。又比如在 1920 年,一篇小说叫头发的故事这里面有一个 N 先生,这个 N 先生,有人说就是章太炎他的原型

15、。20:25这个人很喜欢发牢骚,在民国建立以后,对民国什么事情都不满意,而这个不满意的一个焦点跟鲁迅一样,也是指责现在的人遗忘了以前革命的那些主义、那些理想,遗忘了以前的烈士。这个小说很有意思,头发的故事整篇是一个对话,20:55其中有一大段 N 先生的发牢骚,他说:多少故人的脸,都浮在我眼前。几个少年辛苦奔走了十多年,暗地里一颗弹丸要了他的性命;几个少年一击不中,在监牢里身受一个多月的苦刑;几个少年怀着远志,忽然踪影全无,连尸首也不知那里去了。他们都在社会的冷笑恶骂迫害倾陷里过了一生;现在他们的坟墓也早在忘却里渐渐平塌下去了。鲁迅头发的故事他指的是在北京过中华民国的国庆的时候,他说:比如说就

16、是徐锡麟,21:25他做刺客没有成功。那么有的人是21:59这一段牢骚正是鲁迅的牢骚。人们背叛革命,遗忘革命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读呐喊中的药 ,显然就是这个主题。药的主人公是一个男的,叫夏瑜,他的原型实际上是秋瑾,夏瑜,秋瑾。22:29他就是一个不仅被人们遗忘,就是在刚刚砍头的时候,你去看那些茶馆里的那些议论,就非常不理解他,把他作为一个笑料,作为戏剧的一个精彩的片段,作为谈论的一个材料。所以,以前的很多文学史上说,22:59这是革命和民众的隔膜,实际上这个民众包括的范围很广,不仅仅是指无知的乡下农民,也包括那些自己也从革命中走出来,然后迅速的遗忘了同志,因为革命成功以后,他们都得到了很多好处,这些人也包括在里面。所以这种情绪确实是这整个 20 年代鲁迅的作品的一个基调。野草23:29比如说在野草的第一篇秋夜里面,他这一篇野草确实不好读,他完全用了一种象征的手法,什么我的后园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他先描写了各种各样的我们觉得是有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