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并存问题研究论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357625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币升值并存问题研究论文 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民币升值并存问题研究论文 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民币升值并存问题研究论文 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民币升值并存问题研究论文 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民币升值并存问题研究论文 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币升值并存问题研究论文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币升值并存问题研究论文 (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币升值并存问题研究论文人民币升值并存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开放经济条件下,高通货膨胀率引起通货对外贬值,而我国目前的经济表现是高通货膨胀率环境下人民币汇率对外升值态势更加强劲,这一经济现象与传统的经济学原理相违背,给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危害。本文分析了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并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政府调控政策建议。关键词:通货膨胀,RMB 升值,流动性过剩ResearchontheInflationandRMBAppreciationCoexistenceZhihuiYuAbstract:Accordingtothetheoryofpurchasingpowerpar

2、ity,thehighrateofinflationleadstocurrencydepreciationintheopeneconomicconditions,howeverthetrendofRMBappreciationisstrongerwhiletherateofinflationishigher,.whichbiasthdandtherelevantpolicyadvicesareadvancedinthepaper.Keywords:inflation,RMBappreciation,excessliquidity一、引言本轮通货膨胀从 2003 年下半年开始,但最初涨幅不大,C

3、PI 大幅上升始自 2007 年初,各月 CPI 数据显示物价上涨趋势日益加剧,2007 全年 CPI 平均增长%,达到近 10年来的最高点,人民币对内贬值严重。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2005 年 7 月 21 日人民币汇改开始至 2008 年 1 月,人民币汇率一直上升,升值了。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在开放经济环境中,商品价格是一致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一国的高通货膨胀率引起通货对外贬值。而我国高通货膨胀率并没有引起通货贬值,人民币汇率对外升值态势强劲。这一经济现象违背了传统的经济学原理,给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危害:阻碍国内外市场的有机衔接,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诱发国际游资的冲击

4、,使人民币成为外国经济调控的牺牲品。图 12007 年 112 月份我国 CPI 同比涨幅图22005 年 7 月以来 RMB/USD 汇率中间价走势数据来源: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整理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二、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并存的原因目前和这一问题相关的研究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经济政策使然。如:我国长期以来涉外经济政策的严重不对称性造成同一种货币内外不同价;央行为化解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入美元,导致基础货币大量投放,造成流动性泛滥,导致国内资产价格的上涨和泡沫经济的产生。第二种观点是市场预期使然。如:投资者“繁华预期”的作用已对市场流动性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是

5、当前资产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两种主要观点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内外价值背离的原因,而要全面认识这一问题,就必须把两种观点结合起来考虑。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问题的分析如下:国际环境影响1全球经济发展失衡。IMF 前总裁拉托在 2005 年初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了全球经济失衡,指出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日本、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是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社科院李扬在给瞭望新闻周刊的报告中分析了失衡的原因:从 1998 年开始,发达国家出现了储蓄不足,因而他们从别国输入产品,同时也输入资本,发展中国家通过顺差的形式,既从实物、资金上补贴了发达国家

6、由穷国补贴富国。由于美元在全球经济中处于主导货币地位,不断增长的全球贸易和国际储备资产的需求,需要美元供应不断增加,这只能依赖美国不断出现贸易赤字才能实现。美国持续不断的贸易逆差,成为全球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由此全球出现了国际收支失衡,一方面是美国的经常项目和财政双赤字,另一方面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2全球流动性过剩。原因有:货币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协调。据 IMF 统计数据,1997 年以来,全球货币基础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全球的生产增长速度。2002 年以后,全球货币增长率持续上涨,每年高于 10%,甚至达到近25%,但世界 GDP 的年增长率一直在 2%5%之

7、间,两者差距越来越大。世界货币基础增长迅猛。美国作为拥有国际储备货币发行权的国家,为解决国内经济矛盾的需求出发,发行大量美元,尤其为缓解 2007 年爆发的次贷危机,截至 2008 年 1 月 16 日,美联储向银行共注资 1800 亿美元,受次贷危机影响,欧洲央行、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共注资 3974 亿美元。美元疲软。为应对美元疲软,亚洲各国和地区如新加坡、印度、韩国、香港等都在外汇市场采取干预措施,大量购买美元,减缓本币升值压力,造成大量本币投放,加剧国际流动性过剩。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巨额国际游资出现。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大,以高盛为代表的对冲基金对采掘业的商品期货市场垄断

8、性锁仓,现货价格大幅攀升,这也是我国输入型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源头。另外,人民币升值预期、房地产价格膨胀、分享国有资产价值重估收益及最近中美之间的利差倒挂的推动下,为了“套利”、 “套汇”、 “套价”,国际游资流入我国的规模迅速扩大,对国民经济稳健运行构成威胁。全球物价上涨。2007 年 11 月份,世界主要国家的消费物价指数均达到近十年来的最高涨幅。2007 年 10 月份美国、欧元区 CPI 涨幅达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俄罗斯、越南 CPI 涨幅超过 8%。这必然影响参与到国际经济中国。3国际政治压力。由于美元持续贬值,而人民币汇率实际上是盯住美元的,按理说人民币对欧元、英镑等也应该贬

9、值,这相当于人民币搭了美元贬值的“便车”,但是鉴于中国外贸顺差的不断增长以及国内通货膨胀的抬头,美日欧等国采取政治手段,联手敦促人民币升值:2007 年 12月 5 日,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指出,中国在提高汇率灵活性方面进展还不够迅速。七大工业国(G7)要求人民币必须对包括欧元在内的所有货币升值。日本财政大臣额贺福志郎也向中方提出采取措施加快人民币的升值速度。国内因素1内部经济失衡。当前内部经济失衡表现是“五过”,结果就是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储蓄率过高:近年来储蓄率在已有的高位上不断攀升,从 1996 年占 GDP 的 37%的上升到 2006 年的 46%。一国的储蓄分成三大块:居民、企业与政府

10、储蓄。我国居民个人总储蓄仅占了国民总储蓄的 30%40%,而政府和企业总储蓄才是储蓄的主要构成部分,几乎占到了 70%。居民储蓄率自 1996 年达到 20%后一直往下降,政府和企业储蓄占比在提高。投资增长过快:我国投资率保持持续多年的增长势头。2003 年以来,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都在 25%左右,资本形成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 40%,而消费比例在 2006 年则降为 50%。与我国总储蓄结构相对应,我国投资主要是政府及国有企业。首先,在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每年保持 20%的增速的背景下,除了国家行政开支外,剩下的大部分用于投资搞建设。其次是国有企业,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中国企业储蓄

11、基本上用于再投资,2006 年全国国有企业利润总额达到万亿元,占 GDP 的 5%。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近十几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表现为城乡收入差距和各地区、各行业发展不平衡致使城镇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根据王小鲁的测算,目前城镇居民中 10%最高收入和 10%最低收入居民之间的实际收入差距估计高达 31 倍,全国城乡居民高低各 10%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估计在 55 倍左右。从2000 年至 2005 年我国最终消费率由%降为%,而同期世界平均消费率为 78%左右。收入分配不均降低了我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大量的低收入劳动者有消费意愿没有消费能力,有能力消费的富人缺少消费动

12、力。由于即期消费需求受到抑制,我国国内储蓄的高位运行现状无法改变,也使得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很大部分来自投资,由此陷入一个“高储蓄、高投资”恶性循环,也是我国持续多年的国际收支顺差的根源。外贸顺差过大:由于内需不足,我国产品对出口依赖严重。我国国际收支连续多年出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2007 年上半年,资本项目顺差 902 亿美元,2007 全年累计贸易顺差为 2622 亿美元,2007 年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万亿美元,同比增长%。贸易顺差仍是 2007 年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推动力,占到全年外汇储备新增量的%。人民银行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在买入外汇的同时投放了大量人民币资金,从而造成了银

13、行本币存款增加和流动性过剩。货币投放过多:推动了信贷快速增长。20002006年 M0、M1、M2 年均增长分别为%、%、%。2007 年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万亿元,与年初相比增加了万亿元;外汇储备为万亿美元,与年初相比增加了 4637 亿美元。说明万亿元人民币货币供应中的 11 万亿元是因应万亿美元的强制性结售汇制和外汇占款制度发行的。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2007 年前三个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万亿,同比多增 6422 亿元;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万亿,同比多增 5893 亿元。可见,贸易顺差扩大、投机性资金流入,推动了国内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和货币供应量的较快增长,加剧

14、通货膨胀压力。2对外经济政策长期的严重倾向性。外贸外资上“限入奖出”、 “宽进严出”的涉外经济政策指导下,我国国际收支出现经常项目下长期贸易顺差和巨大资金净流入。我国长期对进口实行限制。目前,我国各级政府还在不同程度上保留着对进口的上级主管部门审批规则。为吸引外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给予外资许多优惠政策和有利条件,国内企业向外投资却受到限制。同时,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程度不高,另外,有关部门对国际游资进入的控制比较宽松,而对国内资本外流的控制比较严格。外贸外资管理政策不对称,不真实地提高了出口能力,打压了进口需求,客观上形成双顺差与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扭曲了我国外汇市场的供求关

15、系。外汇交易制度的不对称。强制性结售汇制使得个人和企业不能按意愿购买外汇;外汇银行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买卖和持有外汇,这种不对称性外汇交易制度从市场交易层面放大了外汇供给,缩小了外汇需求,并且降低了国内外资产的替代性,成为人民币内外价值转换与趋同的障碍。三、政策建议在全球经济发展失衡与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我国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并存问题变得复杂而严重,如何通过自我完善来应对国际不利因素且化解内部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如下: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储蓄率过高,高储蓄主要来源于政府与企业,因为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使得居民储蓄率下降,因此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政府投资与出口的增加,出口依赖原因

16、在于居民消费率低,居民消费率低源于国内收入分配差距大,这也是导致我国经常账目持续大规模顺差、流动性过剩及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可见收入分配不均是问题的根源。政策的不确定性是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的主要影响因素,减少政府行为的不确定性,建立一个法治的市场经济,减少极高的垄断性利润,从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主要有两个工具:一个是存款准备金,一个是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会减少银行的可贷资金,中小企业更难得到贷款,而大企业的贷款不会受到多大影响。中小企业是我国就业的主渠道,如果减少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就业的增长就会减少,失业率会增加,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情形会更趋恶化。提高贷款利率可以减少投资需求,抑制资产价格的上涨;提高储蓄利率,会减少消费。投资和消费受到抑制,通货膨胀会缓解。提高利率是较好的政策选择。完善对外经济政策汇率调整坚持“主动、可控、渐进的”方式,提高交易费用,在较高的交易费用下,热钱也难于从汇率的升值中获利。取消强制结售汇制度,放宽企业和居民海外直接投资的管制,给予本国厂商和居民“国民待遇”,提倡国内外厂商和居民之间的公平竞争。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