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材解说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171623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鸿门宴教材解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鸿门宴教材解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鸿门宴教材解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鸿门宴教材解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鸿门宴教材解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鸿门宴教材解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鸿门宴教材解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鸿门宴教材解说1、高中语文文言文的阅读要求: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 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 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高一文言文的学习现状: 二、初高中学习要求的变化: 初中的文言文所选篇目较短,文言知识点容量较小,学生多侧重于记忆背诵,能够做简单 的翻译。高中阶段文言文阅读篇幅增长,知识点多,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消化相 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能够识辨基本的文言现象,从而准确地翻译,并背诵一 定数量的名篇。 3、必修一文言文学习的要求: 高一上期,是学生初高中学

2、习的过渡期。在必修一的文言文有三篇:烛之武退秦师 荆 轲刺秦王 鸿门宴三篇。主要是古代记叙散文。这些文章故事强,人物个性鲜明,能够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其中的任务的嘉言懿行、才华品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于传统文 化精神和品质的弘扬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这三篇文章篇幅逐渐增长,体现了教学的循 序渐进的原则;课文中体现的文言现象稳定中有变化,容量渐渐变大,不断强化学生的认 识;故事情节越来越曲折,描写手法越来越细腻,人物形象越来越丰富,学生可以在学习 中通过情节带动语言,逐渐消除文言文学习中的恐惧感和枯燥感,积累知识,强化理解, 提高素养。在必修一的文言文学习,要求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并辨识文言现象,

3、能够抓住关 键词语,概括文章的叙事脉络,初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技巧和方法。 4、 鸿门宴在教材中的位置: 鸿门宴必修一文言文单元的第三课。通过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两课的学习,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文言现象的基本规律,并且初步学会了文言阅读的方法,这篇文章篇 幅增长了很多,文言现象丰富,但是并不生涩,学生在阅读上障碍不大,可是文言知识积 累的任务很大。从疏通文意的角度出发,再熟悉的语言环境中积累文言现象也许会更容易 一些。因此,这一课可以看成是文言现象的逐渐熟悉和巩固的过程。 从高一写作教学的角度看,必须一主要训练学生的记叙能力,要引导学生学会选好角度, 写人突出个性,写事有点波澜。而鸿门宴在记

4、叙描写方面可以说很有代表性。因此这一课 可以看成是记叙文写作的很好的典范。 5、 鸿门宴的教学处理: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文言常识和文言现象。 2、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体会本文情节设置上的特点。 3、有感情的朗读中体分析并体会文中的个性化描写。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 掌握“举”、 “谢”、 “为”、 “斗”、 “因”等古汉语兼词。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 作方法。 基于以上几点分析,我想把本课的教学做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以导学案的方式,落实基础知识,包

5、括:作者及史记的相关文学常识,课 文中的文言现象整理,重点语句的翻译,最后落脚于课文大意的梳理,为第二课时的情节整理扫清语言障碍。 第二课时:以复述故事的形式,梳理故事情节,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记叙文写作的 曲折有致的特点,体会“文思看山不喜平”的写作方法。 第三课时:以朗读为主体,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记叙文中人物个性鲜明的 特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结合,围绕导学案完成文意疏通。 【作者与史记 】 司马迁(约前 145前 80 或前 135前 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司马谈之子。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

6、岁后,游踪几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 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 104)与唐都、 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 (即史记 ) ,后因替降子匈奴的李 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 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 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史事。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压迫者 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并 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他写的一些人物传纪,不仅表现了

7、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份有很动人的艺术力量。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其 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如项羽本纪 、 魏其武安侯列传等。它 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 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 成就。 【时代背景】 课文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 项羽本纪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中的一篇著名 作品。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以他精彩的笔墨,倾注了很大的热情,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失 败英雄”项羽的生动形象,使其成为我国历代相传的一个典型人物。而鸿门宴则又是 项羽本纪中极为精采的一节。 “

8、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 206 年(即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 ,地点在现在陕 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这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 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实而展开的第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当时刘弱项强,在双方力量 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刘邦冒险到项营,骗取项羽的信任,经过种种斗智斗勇的艰难曲折的 斗争。终于脱险逃归营地。作者以令人信服的艺术力量描写了刘邦如何从被动中争取主动, 变劣势为优势,化险为夷;而项羽则由优势转为劣势,成为以后“刘胜项败”的一个重要因 素。故事情节完整,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语言精当,文字传神。 这场斗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公元前 2

9、09 年(秦二世元年)7 月,陈涉、吴广 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 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 刘邦(48 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 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 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 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 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 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 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

10、“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 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 队。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异体字 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二)古今异义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11、。 2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三)一词多义 1、谢 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 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故 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固此:故听之。 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且 将:且为之奈何? 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5、幸 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6、之 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2、代词,这:为之奈何?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7、去 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于 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比:长于臣。在:复得见将军于此。 9、因 就此:不如因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固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固击沛公于坐,杀之。 10、为 任,做:使子婴为相。 替,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末语气词:何辞为?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如动词: 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沛公

13、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项羽曰: 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 籍(登记,动词)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 道(取道,动词)芷阳。 2形容词用如动词: 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3意动、使动: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 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动)不内。 4。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

14、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五)句式 1、宾语前置: 客何为者?(何为 为何) 大王来何操?(何操 操何) 沛公安在?(安在在安) 2、判断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 肉,何辞为? 3、省略句: 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 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奉厄酒为(省略“之”)寿。 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加彘肩(省略“于其” )上。 (六)成语凝集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大行不顾细谨,

15、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7)句子翻译: 1、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2、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 “毋从俱死也。 ” 3、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 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5、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 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 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 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6、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 道芷阳间行。 7、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第二课时: 1、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要求简洁明了: (目的:一是检查学生的文章熟悉程度;二是锻炼其表述能力,三是检查其概括能力。 ) 2、概括故事情节: 开端:曹无伤告密、范增献计 发展:项伯夜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