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温州市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170795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温州市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08年温州市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08年温州市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08年温州市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08年温州市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温州市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温州市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2008 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温州市卷)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温州市卷)语文语文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 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 yn (1) 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 也许正因为这苦痛和艰辛,那辉煌才更令人敬 yng (2) 、向往和尊素。就像我们的生 命,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 sh (3) 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 din (4) 。 而那峰顶,也只有经过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

2、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4 分)“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似乎应于某种召唤万物此刻赶集似的奔赴一场 生命的盛宴。燕子与人之间就有这样一个约定,秋去春回,人们开始念叨它们时,耳边分 明响起那 (1) 的声音,抬头一看,它们回来了,并向人们致以 (2) 的问候, 人们便有充分的信心进行农事活动。此时乌黑光滑的燕子多像天空的眼睛啊,它们的飞 翔 (3) ,利落地剪裁着春风。它们的飞翔又不失 (4) ,使得天空也有了神采。A简洁明快 B宽心 C熟悉 D妩媚动人 3古诗文名句默写。(8 分) (1)苔痕上阶绿, 。 (刘禹锡陋室铭) (2)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3)

3、,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4)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 (5)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观刈麦)(6) ,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五月,汶川遭遇八级地震,家园顷刻被毁,生命遭受劫难。危难面前,英雄的中国人民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灾区人民在绝望中重见希望之光,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 说“ , 。 ” 4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使语意连贯,句式整齐。(5 分)少年的生活丰富多彩,少年的情感真实美丽少年的成长经历刻骨铭心。英子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之后走向成熟,恩利科在“爱的教育”中拥有了一颗博爱之心。 (1) 在莎莉文老师爱的沐浴下“再塑生命

4、” ,杜小康在“ (2) ”中学会了坚强,胡适在“我的母亲”的教导下学会了 (3) ,鲁迅 (4) 。5语文综合性学习。(7 分)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每当此时,瓯越大地到处张灯结彩,竹 报平安迎春接福。让我们走进春节,看一看家乡“过年”的习俗吧!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过新春】正月初一早餐,温州人喜欢吃年糕,寓含“年年高”之意,也有喜欢吃汤圆的, 寓含“ (1) ”之意;有些地方,人们还喜欢吃粽子,据说吃粽子有两种含义:一是因 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二是因为。 “粽”和“宗”音近,取“ (2) ”之意。(2

5、分) 【写春联】鼠年的春联,请从“嚣、响、喧”中选择一个字填入这副春联的空缺处,使之 对仗工整。 (2 分)子夜鼠欢爆竹乐门庭燕舞笑声 【话春节】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州人过年的习俗悄悄发生了变化,有的 人选择发短信表示新年的祝福,也有的选择外出旅游欢度春节但是,打“开门炮”辞 旧迎新,带上礼品走亲访友,舞龙灯、闹元宵等传统习俗一直保留不变。你知道温州人为 什么要保留这些传统习俗吗?谈谈你的看法。(3 分) 我的看法: 。 二、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12 分)古典之殇 王开岭(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然而,多少古人有过的,今天的生存视野中却杳无了。(2)

6、众所周知,古典诗词中到处弥漫着飞卷如席、如诉如泣的盛大雪况:“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像我等而立之辈虽未历沧海桑田的大变迁,但儿时作文里的“雪”气还是蛮足的,好歹也目睹过那让人隐隐动容的“千树万树梨花开”吧。可现在的孩子们呢?当他们捧着课本吟诵那莫须有的“雪花大如席”时他们的情感体验是苍白的。而未来的孩子,该不会把头探进冰箱里去体验雪滋味吧?(3)没有雪的冬天,还配得上叫“冬”吗?(4)立在常年断流的黄河岸边,满目是干涸及河床爆裂的景象。感受到的是缺水的焦渴和唇燥的干燥。面对此情此景今天的孩子又如何模拟得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之势?又怎能打

7、捞起一千年前太白心中的那份感动与豪迈?现在的孩子,除了怀疑古人的夸张与信口开河外,是否会得出“文学就是扯谎与胡扯”的结论呢?(5)有时候想,今天的少年人可真够不幸的。(6)或许在不久之后,这般猜测语文课的尴尬亦不为过吧(7)一边是秃山童岭、雀兽绝迹,一边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脆音琅琅 I 一边是泉涸池干、枯禾赤野,一边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一遍遍抄写;一边是暴尘浊日、黄沙漫卷,一边却勒令孩子体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盛况何等艰苦何等难为的遥想啊!明明那“古典场景”早已荡然无存,眼下找不到任何参照和对应,却还要晓生们硬硬地抒情和陶醉一番。这不是荒唐是什么!不是悲

8、怆是什么!(8)古典场景的流失,不仅意味着生存资源之一的自然风物的流失,更意味着众多美学信息与精神资源的流失。在不久的未来,那些对大自然丧失原始记忆和想像力的孩子最终将对那些古典美学价值彻底地“不知所云” 、 “如盲摸象” 。(9)总之古典场景的流失,意味着未来甚至包括今天的阅读中,将再也找不见那些珍贵的古典美学元素。难道人类不应为此悲痛吗?(10)多少珍贵的动植物已永远地沦为了标本?多少鲜泽的生态活页从我们的瞳仁里被硬硬撕掉。被生生撤消?多少诗词风景成为了追远的绝版?那沾有她们最后体温的文学辞章。既属不朽之经典,更是幽怨的悲歌你,听到邢哭声了吗?(1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关关雎鸠,在

9、河之洲”我在抚摸这些诗经句子的时候为这些素朴的句子所传递的美丽而泪流满面。内心更有一份隐隐作痛。因为就在模拟那份远古“现场”的同时,我骤然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被一个念头惊醒:她已永远不属于我们了。(12)今天阅读诗经等古典文本时我们已经,难以真正走进古典的灵魂与古典作了永别。难道人类不应为此哀悼吗? (略有删改)【注释】殇:原指没有到成年就死去。 6阅读(6) - (7)两段,说说哪句话最能概括。 “尴尬”一词的含义。(4 分) 7比较原句与改句,你认为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简要说明理由。(4 分)原句:多少珍贵的动植物已永远地沦为了标本?多少鲜泽

10、的生态活页从我们的瞳仁里被硬 硬撕掉,被生生撒消?多少诗词风景成为了遥远的绝版?改句:多少珍贵的动植物、鲜泽的生态活页以及诗词风景都逐渐消失了。 8本文“古典之殇”中的。 “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上文内容从两个方面具 体回答。(4 分)(二)(18 分)惟有少年心 昝圣骞(1) 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的想看看。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力,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阵响。(2)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摸着它的苍老,几道灰白的折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3)我一直认为。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

11、的乐趣。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材,五岁就进了小学。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4)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5)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了空气很实在,也变的难以翻动。我尽量温柔的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九年,竟让一

12、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6)穿过了白杨礼赞 ,望见了背影 。看到了杨修之死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这种少年苦事、少年心思,今天想来多么可爱。(7)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 。投入感情也没人认为是 “做作” 。我的朗读一向很

13、好,又少年不知“差”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但有多少次。 “眉色飞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8)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小时候对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随手“朱批” 。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自由是自由了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9)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

14、来。那是上课无聊时,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的线组成。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连续翻过去人物都活了。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远处发气功的。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声。(10)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11)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

15、从寻觅了。 (略有删改)9阅读原文(4) - (10)段,分别用四字短语依次概括作者找到的童年踪迹。(3 分)(1) (2) (3)敬畏红字 (4) 10阅读第(5)段,用原文句子回答画线句中。 “我”一连串的翻书动作为什么如此细腻与 温柔。(3 分) 11结合语境品析第(7)段中。 “眉色飞舞”一词的妙处。(4 分) 12为什么。 “我”在“最最简陋的功夫戏”中。却能演绎“最最快活的童年”?(4 分) 13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为什么“我”却无从寻觅了?结合 全文内容回答。 (4 分) 三、古诗文阅读(27 分)(一)(4 分)送友人 薛涛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注释】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14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 的景象。(2 分) 15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二)(11 分)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