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_专题复习讲义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128276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_专题复习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_专题复习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_专题复习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_专题复习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_专题复习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_专题复习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_专题复习讲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_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复习讲义第 1 节 分析作品结构 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有写王熙凤的一首诗: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1)这首判词诗用了拆字,看看可以合成几个什么字。 (2)这首判词诗的大意应怎样理解? 答案 (1)“凡鸟”合为繁体的“凤”, “二令”合为“冷”, “人木”合为“休”。 (2)王熙凤进入贾府已是贾府开始没落之时,大家只知道爱慕她的才干,没想到丈夫贾琏对 她开始是听从(一从),继而是冷落(二令),最后是休弃(三人木),她哭丧着返回金陵的结局 就更悲哀了。例::(2011北京卷)阅读

2、下面的作品,完成 12 题。 祁连雪 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 诗的浸染, “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 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 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垂柳、森森 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 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 下诗句:“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甘、青 路上,我也

3、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 ” (本文取材于王充闾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分别说明其用意是什么。(5 分) 解析 开头引用古诗句的用意,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考量:从内容上看, “万里尽黄 沙”的荒凉与美丽富饶的真相形成对比,突出现实的美好;从形式也就是从行文上看,它引 出了下文对河西走廊的描绘。考查结尾处引用的用意,要充分考虑其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从上文看, “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暗示出引用句对上文的印证作用;从下文看, “我 也即兴赋诗”暗示出引用句引发出的作者的诗句。 答案 开头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

4、象,在强烈对比中反衬现实真相,起笔大气,在引起 下文的同时,也透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结尾的引用既印证了前文自然景物与生命情感交 融互渗的关系,引发作者以诗句来收束文章,同时又以林则徐寂寥无奈的心境映衬作者明 朗向上的情绪。 评析 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进行鉴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难度较大。考量 一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往往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分析。所谓形式,即指行文思路、 文章结构等方面。考虑时要有语境观念,一定要联系上下文。 2作者曾说:“雪”是祁连雪的“文眼”,其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 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 分) 解析 从行文结构上看, “雪”起

5、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从“雪”在文中显示的内容看,它哺 育了河西走廊的世代子孙,赋予了祁连山壮丽景观;从“雪”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看,它是 作者抒发思想感情的载体,同时作为鲜明生动的感性意象,使文章富于感染力。 答案 “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雪”化水汇成了河流,哺育着河西走廊世世代代的子孙; “雪”赋予祁连山壮丽景观,圣灵神韵,使人生亲切之感;“雪”充当的是作者抒发思想感情和表达历史感悟的载体;“雪”作为生动鲜明的感性意象,使文章富于艺术感染力。 评析 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艺术形象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 D,难度较大。 “雪”作为本文的一个重要意象,在文章结构、思想内容、表情达意方面

6、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解答此题时一定要多角度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错因分析 一个共同问题是考生乱贴标签,不问段落特点,一股脑地答出“总领下文”“为下 文作铺垫”等,不结合具体内容,十分空洞。 例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题目。 大美之美 阿 敏 西藏的山水只宜远望,不可近瞧。那里的山,多是褐中泛黑的颜色,不长一棵树。那是一 种怎样的山呀,离天那么近,它们的骨和肉,都被太阳烤干了,已没有一丝一毫阴柔的女 儿气,惟存阳刚与雄浑。它们与蓝天、白云、湖泊构成了大跨度、大视角的不加丝毫修饰 的原始之美、宏阔之美。可你近赏它时就连海拔 5 000 米、巍峨的岗巴拉山,呈现给 你的也没什么惯常的意趣可言

7、,绝对找不到水落珠溅、苔绿花红、芳草萋萋的景致,有的 只是干燥异常的土壤与碎石。 雪山的影子映在水中,湖水犹如一张专门让它们安睡的蓝色大床。水质洁净无比,让人不 忍濯手足。伫立圣湖之畔,我只好来个“意”浴,默默地洗涤着自己的灵魂。古人说的“澡雪 精神”就是这样的意思吧。 (选自人民日报 ,编者有改动) 文章结尾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主要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答案 (1)从句意上说,承接上文,因为不忍濯足,所以意浴,体会“澡雪精神”,对 自己的灵魂进行心灵洗涤;(2)从目的上说,写西藏山水,要表达的是对自己的影响,写作 角度由山水转向自身,达到了写作的目的;(3)从结构上说,升华主旨。在大美面前,个

8、人 不可亵玩,只能让人用雪水洗涤一切世俗污秽,使得灵魂完美。一、分析作品思路和结构 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 连贯的、有条路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整 体。 结构,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他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 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 思路与结构的关系 违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如果能正确分析 文章的结构,了就能把我文章的思路了

9、。 分析散文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 尾、过渡照应等问题。具体说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它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1能够分析段内的结构层次。 2能够分析全篇的结构层次。 3能够在把握结构层次的基础上,根据要求进行归纳整理。 作品结构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作品的整体构思,贯串全文的线索;二是作品各个部分或 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命题人往往是将考查文本结构与文本主题结合在一起的。 (一)分析文章标题、开头、过渡段(句)、结尾等结构的作用 (1)这一类型题目通常的提问方式为: 结合全文,说说标题所起的作用。在文章开头为什么写某某? 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0、? 某一段(某几段、某一部分)在文章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结尾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2)这类题目一般的答题规范是:先指出结构作用,然后结合上下文内容或全文内容具体分 析。 一般的答题格式为:结构作用解析。根据内容所处的位置的不同,通常有如下结构及其作用:标 题表明文章中心、统领全文;起到线索作用。开 头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提出问 题,引人注意;欲扬先抑;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 设置悬念(小说),总领下文。过 渡承上启下;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由到; 层层深入;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结 尾卒章显志;总结全

11、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戛然而止;点明中心(记叙 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给人以启迪。例 3: (2010全国卷)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大河家 张承志 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间,大河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它恰像那种地 理老师不懂的、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疏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胜更自然 更原始。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河上悬空吊着一条胳膊般粗的大铁索。一条大木船挽在这悬索上,借黄河水的冲力,用一 支舵往返两岸。船入中流时,那景色十分壮

12、观。在颠簸如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大舵, 把黄河的千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 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船撞入漩涡时, 水溅起来,岸上船上的人都怔怔地看。使船时的吆声是听不见的,在大河家,永远地充斥 着河谷的,只有黄河跌撞而下的轰轰涛声。 逃回大河家以后,他干尽了渡口远近的一切营生:船客、金客、麦客,卖过茶叶,闯过藏 人地方。黄河是他的家路;他说过,只要挣上了钱,就找河。在任何一个渡口搭上个筏子, 或是再当个筏客子再挣几个钱,不多久就能与他的妇人相遇。这真是一种准确的地理:任 世界再大也不难找到黄河,河水一直流向家门。正因此韩三十八老汉稳如泰山,任世事浮

13、 沉总那么胸有成竹。壮游无止,这是中国的古风。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 去看甘青两省,去看黄土高原和积石山脉的分界,去看那造雾的滔滔大河,和真的经过险 境的人一块。 (有删改) 1 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 解析 本文前三段,第一段点出题目含义;第二段介绍大河家的具体情况,点出主题,预 示下文;第三段写出写作缘由,抒发情感。 答案 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结构, 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2 文中说:“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

14、,淘金人称金客子。 ”综 观全篇,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看段落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也要考察与标题、 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联系,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 答案 上承前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客子”的含义;为后文作铺垫,解释下文 “金客”、 “麦客”等的含义;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 (二)分析文章的结构方式(1)这类题型通常是直接要求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 (2)这类题目一般的答题规范是:先指出结构方式,再对文章体现的这种结构形式进行解析。 即一般的答题格式为:结构方式解析。分析散文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分析段内的表达方式。有的语

15、段语言表达方式较单一,有的兼用多种表达方式。对这种 语段,可根据不同表达方式划分层次。 (2)根据句意归纳。一个语段有多个句子组成,准确把握句子间的意义关系,将几个句子分 别归于几个意义点中,根据聚集联结的紧密程度,从意义疏松处断开。 (3)把握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 分析文段的中心句。根据文段的中心句来明确文段的意思,根据对中心句的关联判断来 把握文章的思路。文段的中心句往往在开头,做段首概括,或在文段的结尾,做段末总结。分析标志性的语句。利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可以加快对文章的理解。如:既、又、并且、 第一、一方面、原因之一、进一步说、总之、因此、所以等。这些语言标志对分析句群、 把握段意从而明

16、确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很有帮助。 分析承上启下的句子。承上是对上文的总结,启下的内容是对下文的概括。分析承上启 下的句子,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分析文章的线索。文章的线索有时间线索、空间线索、事物线索、感情线索等。如莫泊 桑的项链以事物“项链”为线索,以“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谈项链”来组成 情节结构。例 4:(江西卷)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朦胧的敬慕悼念鲁迅先生 萧 乾 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 寿衣铺里望望。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 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 刻,更恒久。 ?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样热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子。 1936 年 10 月,上海1、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 先指出是总分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