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一下学期考试题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115001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一下学期考试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研一下学期考试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研一下学期考试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研一下学期考试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研一下学期考试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一下学期考试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一下学期考试题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简答题一、简答题1.1.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仅指形成信息技术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一般而言,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指形成信息技术课程因素的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一般来说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基本途径:第一、开展调查,不断跟踪和预测课程内容领域发展动向,以确定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规律或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等课程资源内容;第二、为实现课程目标而开发的各种有用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

2、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信息技术课程素材,以及开发和利用的相应的实施条件等;第三、研究学生情况,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信息技术素质,确定制定信息技术课程大纲;第四、鉴别和利用校外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实施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设施场所等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潜在课程资源。第五、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信息资源共享与使用效率。2.2.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分类?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分类?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

3、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仅指形成信息技术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一般而言,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指形成信息技术课程因素的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1)根据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将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素材性课程资源是作用于信息技术课程并能够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素材,如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技能、运用信息技术的经验、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的活动方式方法以及情感和家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课程资源是作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如直接决定客户层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2)按照信息技术课程资源

4、空间分布特点,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它们都可以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保罗校内的各种场所和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信息中心、实验实习农场和工厂等;校内人文资源如教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纪校风、校容校貌等以及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如实验实习、座谈讨论、文艺演出、社团活动、体育比赛、典礼仪式等。校外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社区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气象站以及科研院所等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学生家长与学生家庭的图书、报刊、电脑学习工具

5、等也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3)根据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可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以教材为载体,以书面文字形式存在的课程资源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文字资源,为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而使用的物质媒体资源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实物资源,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活动资源也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重要活动资源。(4)根据存在方式,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显性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一般作为实实在在的物质存在,如教材、计算机网络、自然和社会资源中的实物、活动等。隐性课程是指以潜在方式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

6、如学校氛围和社会影响、师生关系等。与现行课程资源不同,信息技术隐性课程资源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它们不能构成信息技术教学的直接内容,但是它们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3.WebQuest3.WebQuest 教学方法的组成?教学方法的组成?答:一般 WebQuest 教学过程包含以下六个部分。1)引言也称为“情境” ,这部分给学生提供主题背景信息和冬季因素,并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教师提出的主题需要符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新课程“回归生活”的理念,在主题背景信息中我们可以通过给学生分配角色来激发探究的兴趣和动机。在长期 WebQuest 中,引言可以观察全过程,这有助于不

7、断地激励学生,并为新内容的整合提供了可能。2)任务这部分要阐明学生在通过 WebQuest 完成对主题的学习时,有要达到什么样的任务结果或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任务是在主题的统领之下的,教师查找到一些适合该主题的网站后,在整合了网站内容后给学生设定一项任务。这一任务应是可行的、有趣的和有意义的,提出的任务或需要研究的问题是一项比较复杂但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同时,在研究开始前让学生看一个已经完成的案例,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到怎样做,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做些什么,对学生完成任务一是一个促进。3)过程这一部分描述学习者完成任务所需要经过的步骤,教师就是通过过程设计引导学生经历高水平的思维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高

8、阶思维能力” 。在 WebQuest 的学习活动中,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运用具体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对 WebQuest 任务的分析、资源的收集和加工、完成自己的作品或是解决方案、评价和总结。4)资源这一部分包括一些学生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资源。这些资源一般是经过教师精心挑选的,将资源网址在 WebQuest 的合适位置,但我们并不排斥使用非网络性的资源。而且这也是资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5)评价在每一个 WebQuest 单元学习中都需要有一整套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必须是适合特定的任务的,要清晰、一致、体现公正。在引言部分可以提出学生表现的三种类型:示范性的、可接受的和不

9、可接受的。6)结束语这是学生进行反思,教师进行总结的阶段。教师可以在此部分设置反思性问题,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4.WebQuest4.WebQuest 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教学方法的局限性?答:局限性主要表现为:、1)比较其他教学方法,教师把握.WebQuest 教学方法的难度大,耗费的精力多 ,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设计经验,教师要有很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和亲和力,否则容易走入模式化。另一反面,WebQuest 教学方法中虽有教师提供的资源链接,但很难实现进一步的资源阅读指导,学生对具体信息资源的需求是多样化的,问题解决计划和学习步骤往往也是不同的。2)学生不可能每次上课都保持积极性和

10、思考。若没有学生积极的投入,WebQuest 教学方法就失去了本该实现的价值,因此,一般我们不会一个学期多次应用 WebQuest 教学方法,而是可能一个学期就用五六次,另外,WebQuest教学方法通过因特网进行教学实现了上述的先进教育理念,但同时也使得它对教学软硬件环境过分的依赖。5.5.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原则?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原则?答:1)强调适应性信息技术教材的适应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教材应该能够适应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二是信息技术能容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使教材能够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信息技术教学的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师资水平等都在存在较大差异,课程

11、开设情况参差不齐。为此,信息技术教科书更应该强调多样性,以充分使用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初高中学生信息技术的起点差异比较大,教科书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具体要求要有一定的弹性,内容的呈现要有较大的灵活性。既保证起点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适应并且积极参与学习,也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机会,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做到适应性,一方面在内容的选取上要适应当地、当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在编排上内容呈现应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有的学生可以模仿者学习,有的可以跳跃着自学,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学习路径;再适当安排些综合性、开放性的学习活动。2)

12、体现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严密性很强的学科,内容遴选与编排要科学合理,概念诠释界定要科学、客观、准确,使用通俗易懂而又严谨的语言解释概念术语。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广泛而又发展迅速的学科,教科书的内容应具有前瞻性,把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纳入信息技术教材中,要适当选择能反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其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信息技术教科书要向学生介绍具有广泛实用价值具有广泛通用性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以及蕴含在信息技术中的基本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将习得的信息技术技能广泛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

13、学习的能力。3)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能力联系实际,设置真实性的学习任务、典型案例或研究性课题。通过情景设置、布置有一定解疑的任务,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渗透一定教学方式教材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引导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质疑讨论等多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实现多元化的课程目标。教材的不同部分不应机械地采用单一教学方式,教材格式也可作出相应的变化。5)要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信息技术学科教科书要展现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

14、创新和信息技术应用中蕴藏的人文精神;信息技术教材中要体现信息知识、能力与情感等三维目标的融合,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教科书要始终渗透有关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并有意识地设计有关人文、社会教育主题,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树立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社会责任感,不断理解和内化与信息技术应用有关的法律、道德和伦理规范,逐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6.6.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过程?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过程?答: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也与其他课程一样,其基本教学过程仍然有:备课、激趣、揭示规律、操作演示、及时反馈、实践指导和交流提升几个环节。1) 备课由于以计算机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

15、术学科的特殊性,使得教师不但要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探索、归纳、总结,更重要的是,他们还需要在计算机上对这些知识点逐一进行推敲、验证、演练,以使这些抽象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激趣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学生容易对信息技术课产生萌发兴趣,教师应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和培养,使学生产生真正的学习兴趣。3)揭示规律信息技术概念和规律是构成信息技术学科严谨学科体系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特别重视信息技术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使之成为教学的中心之一。4)重与数学知识的关联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发挥数学方法和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在处理、分析、表述和解决信息技术问题中

16、的作用,引导学生自觉地、有针对性的将信息技术问题和数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5)操作演示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需要对其所讲解的知识,特别是那些操作性很强的知识向学生作一个直观的、系统的演示。6)及时反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反馈是多样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语言、动作、表情、问答、作业、考卷和上机操作等都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利用教学反馈信息评价教学过程的优劣,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度、方法和手段,协调教学过程各要素间的关系,使教学保持相对的稳定和动态平衡。7.7.信息技术课程的显性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显性课程? 答:信息技术教育要在现有的学校体系中占据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受到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以至家长的足够重视,作为政策引导的一个主要方法是将其列入正式的课程体系。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课程的显性课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列入了单独的课程目录,考试的成绩作为进入有关学校的评估条件之一。我们国家也从 2000 年开始将信息技术正式纳入国家课程计划。在我国,单独设立信息技术课程法其他重要原因是地区与学校信息化程度的不平衡、 其他学科教师对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