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原理 说课稿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090900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抽屉原理 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抽屉原理 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抽屉原理 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抽屉原理 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抽屉原理 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抽屉原理 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抽屉原理 说课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抽屉原理抽屉原理说课稿说课稿一、说教材 本单元共三个例题,例 1、例 2 的内容,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例 3 则是在学生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会用这一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今天我讲的是例 1 的内容,主要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总结规律,这一内容为后面学习抽屉原理(二)及利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做下了有力的铺垫。因此,这节课在本单元起着引领指航的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

2、过程,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实践操作,发现、归纳、总结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是;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发现、总结并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中“至少”的含义。 在本学段学生将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上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设疑激趣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 学法上学生主要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四、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共四个教学环节:游戏导入探究新知解决问题深化解疑。 下面我分别说说前 2 个环

3、节。 第一环节设疑导入 通过游戏引发学生急于了解为什么至少有 2 张扑克牌是同花色的,激起学生的兴趣,作为新课的切入点,设疑导入,我这样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此环节正是本节课的关键一环,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重在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生搬硬套,只求结论或囫囵吞枣,让学生不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课上我让学生通过列举法、数的分解法及假设法探究总结出了结论:4只笔放进 3 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有 2 只。这是本课的重点,理解“至少”的意思,这样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从而加深了对抽屉原理的理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

4、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 70-71 页。教材和学情分析:1、理解教材: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如任意 367 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或人)找出来。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抽屉原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例 1 和例 2。例 1 介绍了较简单的“抽屉问题”:只要物体数比抽屉数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2 个物体。它意图让学生发现这样的一种存在现象: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 2

5、支铅笔。例 1 呈现的是 2 种思维方法:一是枚举法,罗列了摆放的所有情况。二是假设法,用平均分的方法直接考虑“至少”的情况。通过例 1 两个层次的探究,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至少”的情况,能用这种方法在简单的具体问题中解释证明。例 2 在例 1 的基础上说明:只要物体数比抽屉数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商+1)个物体。因此我认为例 2 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尽量平均分”,能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思维的过程。2、分析学生:因为要面向农村,所以学生的基础很薄弱,但教材要求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所以在设计上要精致一些,巧妙一些,要牧循序渐进。设计理念:1、用具体的操作,将抽象

6、变为直观。“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 2 支铅笔”这句话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说起来生涩拗口,而且抽象难以理解。怎样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呢?我觉得要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一在具体操作中理解“总有”和“至少”,二在操作中理解“平均分”是保证“至少”的最好方法。通过操作,最直观地呈现“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 2 支铅笔”这种现象,让学生理解这句话。2、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在证明结论的过程中探究方法,总结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特别是这种原理的初步认识,不应该是教师牵着学生手去认识,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所以我认为应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来证明他们的结论是否正确,让学生初步经

7、历“数学证明”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适当把握教学要求。我们的教学不同于民间的培优机构,因此在教学中不需要求学生说理的严密性,也不需要学生确定过于抽象的“抽屉”和“物体”。目标定位:知识与技能: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渗透“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情感与态度: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

8、,初步了解“抽屉原理”。“总有”“至少”具体含义,以及为什么商+1 而不是加余。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教法和学法: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采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小棒(笔,石子)、杯子、均可,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导入师:今天老师讲和大家一起上一节数学课。虽然我们是第一次打交道,可是我敢肯定地说:前两排同学中肯定至少有 2 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份,你们相信吗?(请同学报出自己出生的月份,进行验证)师: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

9、究这个原理。下面我们开始上课,可以吗?【设计意图:第一次与学生接触,在课前进行的游戏激趣,一使教师和学生进行自然的沟通交流;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探究的愿望;三为今天的探究埋下伏笔。】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一)教学例 11、观察猜测课件出示例 1:把 4 支铅笔放进 3 个文具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 _支铅笔。猜一猜: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 _支铅笔。2、自主思考师:把 4 支铅笔放进 3 个文具中盒中,可以怎样放? 有几种不同的放法?(小组合作)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学生动手操作,将不同的放法记录下来。(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3、交流汇报师:谁来展示一下你

10、摆放的情况?师:观察这四种分法,在每一种放法中,有几支铅笔放进了同一个文具盒?生:答师:: 我们已经将所有的放法一一列举出来,你们发现什么?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 2 枝铅笔。师:“总有”是什么意思?生:一定有师:“至少”有 2 枝什么意思?生:不少于两只,可能是 2 枝,也可能是多于 2 枝?师:就是不能少于 2 枝。(通过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师:把 4 枝笔放进 3 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 2 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得到了这个结论。【设计意图:抽屉原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特别是“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 2 支铅笔”这句话的理解。所以通过具体

11、的操作,列举所有的情况后,引导学生直接关注到每种分法中数量最多的文具盒,理解“总有一个文具盒”以及“至少 2 支”。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师:请同学们观察这 4 种分法,哪种放法能更容易,更简便地得出这个结论呢?为什么?学生思考组内交流学生上台操作(边演示边说)-汇报.【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索,寻找不同的证明方法,在枚举法的基础上,学生意识到了要考虑最少的情况,从而引出假设法渗透平均分的思想。】教师小结:只有平均分才能使每个文具盒里的铅笔最少。假如每个文具盒里放入一支铅笔,剩下的一支还要放进一个文具盒里,无论放在哪个文具盒里,都能找到一个文具盒里

12、至少有 2 支铅笔。4、比较优化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把 6 支铅笔放进 5 个文具盒里呢?还用摆吗?结果是否一样?怎样解释这一现象?7 支铅笔放进 6 个文具盒里呢?把 8 枝笔放进 7 个盒子里呢?把 9 枝笔放进 8 个盒子里呢? 100 支铅笔放进 99 个文具盒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你发现什么?生 1: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 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 2 枝铅笔。【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方法的优劣,发展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5、解决问题。(课件)出示第 70 页“做一做”。 7 只鸽子飞进 5 个鸽舍,至少有几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为

13、什么?【设计意图:从余数 1 到余数 2,让学生再次体会要保证“至少”必须尽量平均分,余下的数也要进行二次平均分。】(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2)交流,说理。(学生说理,根据学生说理情况,教师或者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师:余下的两只鸽子应该怎样分?为什么?(进一步强调“至少”情况)师:我们将铅笔、鸽子看做物体,文具盒、鸽舍看做抽屉,观察物体数和抽屉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只要大概意思正确即可)【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具体情况的判断,初步建立“物体”“抽屉”的模型,发现简单的抽屉原理。研究的问题来源于生活,还要还原到生活中去,所以请学生对课前的游戏的解释,也是一个建模的过程

14、,让学生体会“抽屉”不一定是看得见,摸得着。】小结:把 4 支铅笔放进 3 个文具盒中,我们可以把 4 枝铅笔看作物体,3 个文具盒看作抽屉。把 4 支物体放进 3 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 2 个物体。人们把这一原理形象的称为抽屉原理。板书:抽屉原理(二)教学例 21、课件出示例题 2:把 5 本书放进 2 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有( )本书,为什么?【设计意图:在例 1 和做一做的基础上,相信学生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至少”的问题,将证明过程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为下一步,学生发现结论与商和余数的关系做好铺垫。】师;我们又该如何思考?能用算式表示出你的

15、思考方法吗?师:5 是什么?2 是什么?这个 2 又是什么?1 呢?那么至少有多少本书放进同一个抽屉里?师:如果一共有 7 本会怎样呢?9 本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应的除法算式。)2、学生汇报。(交流、说理活动)老师板书。3、师:观察板书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交流、说理活动:4、解决问题。出示第 71 页“做一做”8 只鸽子飞进 3 个鸽舍,至少有 3 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为什么?师: 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应的除法算式。)【设计意图:对规律的认识是循序渐进的。在初次发现规律的基础上,从“至少 2 个”德到“至少商+1 个的结论。】5、总结规律: 观察

16、板书,你有什么发现吗?学情预设:“商+余数”和“商+1”两种情况:师:验证一下,看看到底是商+1,还是+余数?【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辩论,从而认识到余数也要平均分,而余数小于除数,所以只会再多一个。】 总结:物体的数量大于抽屉的数量,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商+1 个物体。三、灵活应用,巩固练习这就是 “抽屉原理”,不但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原因,还能用我们学过知识的来计算和验证。1、现在你能用抽屉原理解释为什么老师肯定前两排的同学中至少有 2 人的生日是同一个月份吗?1、扑克牌游戏:练习十二第一题。(如果任意抽出 10 张呢?)(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剩下的 52 张扑克有 4 种花色。这里什么是抽屉?什么是物体?2、飞镖比赛。练习十二第二题。【设计意图: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抽屉原理解决具体问题进行建模,让学生体会抽屉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