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ZJ****3 文档编号:42089219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探索模式的学科,探索模式的过程是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 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教学就是在数学活动中,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自主合作、交流, 在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并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提供 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在整个教学中占重要地位。引导学生如何应用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更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能够学以至用,是学生学习 数学的动力,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如果光“学”而不能“至用” ,那数学学习就没有了 实际意义。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值得我们关注及探讨。下而浅谈几点 做法:

2、 范文中国* www. 为您整理,感谢您的支持! 一、 巧设学习情境,营造学习气氛 范文中国* www. 为您整理,感谢 您的支持!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极其重要。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不但能让学生感知 新知,产生问题意识,引起探究欲望,而且能诱发学生尝试参与的动机。贴近生活、学生 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在教 学“元、角、分”时,创设学生熟悉的买东西这一生活情境,把教室装扮成小商场,学生 扮演顾客与售货员的角色,通过买东西这一活动,弄清“元、角、分”之间

3、的关系。这样, 学生不仅在学习情境中学得知识,还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 的应用能力。 本文来自范文中国 二、 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激发学习动力。 本文来自*范文.中国* 本文仅供参考! 数学具有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这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直观性,接触生活实 际的狭窄形成矛盾,从而使很多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多媒体技术 具有直观性、交互性、多层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全方位的变化。 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能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有趣、直观形象, “死”的图形能 “动”起来, “死”的信息能“活”起来,能在课堂上展示某处景物及我们生活

4、中的某个画 面。例如:在教学“小数的认识”时,用多媒体展示商场的卖东西的情景。屏幕上出示几 种商场里的商品,让学生猜一猜它们的价钱、重量、长度,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小数。如: 5 角钱可以用 0.5 元表示,60 克可以用 0.06 千克表示。8 毫米可以用 0.008 米表示。引导学 生认识小数。利用多媒体,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商场中,让学生发现商品的价格、重量、长 度等,都用到了小数,小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认 识小数后,让学生进行自由“网上”购物。想买什么?需付多少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 活动中,不仅懂得计算小数的加法,掌握小数加法的算理,还发现学好小数的加法在

5、生活 中的实际用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应用能力。 本文来自范文中国 三、布置课外作业,加强生活实践活动课 本文来自范文中国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阵地,学生大部分的数学知识是在课堂中获得的,培养学 生的应用能力,光在课堂上还不够。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应用所学知识。如教学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时,课外让学生去商店、市场买东西, 不但加深对单价、数量、总价之间关系的理解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又如:在教 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后,让学生拿尺子去量一量课桌、黑板、教室、操场等长 方形的长和宽,并算出他们的面积(操场的面积可以让学生用步测的方法先算

6、出长和宽再 算出面积) 。让学生在家里找出长方形的物体(如:客厅、卧室、阳台的地板面、茶几等) , 并量出它们的长和宽,计算出它们的面积。一个人不容易完成的测量工作,可请家长协助; 计算有困难时,可使用计算器。这样,通过生活实践活动,巩固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懂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其过程中品尝学有所用的快乐,真正体验到 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文来自*范文.中国* 本文仅供参考!四、 合理开发教材,强化与现实的联系 本文来自*范文.中国* 本文仅供参考!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是把教材知识转化成学生数学知识 结构的过程。小学数学教材既是数学知识的载体,

7、又是教材编写者把科学数学知识结构转 化成学科数学知识结构思维过程的记载。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共 同的研究者,必须深钻教材,根据时代要求,自己的素质特点、学生的情况,结合本地区 的特点,对教材加以改造。例如:在教学“行程应用题”时,先让学生估算自己家以学校、 到县城大约多远?然后依据自己平时到校所用的时间,算出自己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 以自己的这个速度去县城,需要多少时间?以自己这个速度,2 小时可以走多远?又如: 在教学“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时,例题中的某化肥厂或某电 视机厂生产情况,这些“死”的信息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让学生了解我们本地区的

8、工厂的生产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活了。有条件还可以带学生去参观工厂,了解工 厂的生产情况,那学生对“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理解更深刻了。 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应用数 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 范文中国* www. 为您整理,感谢您的支持!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教 学必须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现实背景,促使学生将 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范文中国* www. 为您整理,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来自: 范文中国() 详细出处参考: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