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废旧家电逆向物流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089215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废旧家电逆向物流 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分析废旧家电逆向物流 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分析废旧家电逆向物流 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分析废旧家电逆向物流 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分析废旧家电逆向物流 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析废旧家电逆向物流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废旧家电逆向物流 (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析废旧家电逆向物流分析废旧家电逆向物流 据 2010 年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发布的中国家用电器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建议资料显示,未来的 10 年将是我国家电淘汰的高峰期,并可能长期保持。废旧家电属于复杂的高污染物,含有上百种有害物质,会造成水源、土壤与空气等严重污染。我国传统的废旧家电回收是通过“废品回收”体系去完成,试行 3 年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结束,废旧家电回收又将回到老路子上。因此,我国急需建立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系统与废旧家电处理机制,以解决废旧家电的环境污染威胁。一、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含义与特征废旧家电是指失去应有功能的废家电和使用寿命到期的旧家电,而废旧家电逆向物流是指以废旧家电

2、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为目的,对消费者使用后的废旧家电进行的收集、运输和储存活动。它是针对废旧家电的回流处理过程进行科学管理,以促进废旧家电的合理处置,减少“土法”或小作坊分解废旧家电带来的危害。由于家电的高技术含量和废旧家电的毒害性,废旧家电的处理一直是横亘在家电企业和环保部门面前的难题。日本早在 1998 年制定了家电再生利用法用于规范废旧家电回收市场,欧盟于 2003 年颁布了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 ,规定各成员国统一在 2005 实施废旧家电的集中处置。2009 年,我国发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 ,对废旧家电的回收进行限定与规范。废旧家电的回收之所以成为世界性难题,受到各国

3、的重视,主要是废旧家电回收具有一些独特的特性。1、回收量大,逆向物流成本高据统计数据显示,从1997 年到 2004 年美国仅报废的电脑就达到 3 亿多台,欧洲每年废旧家电的产生量约亿台,日本每年的废旧家电约1700 万台,而我国的家电报废量理论推算为每年 5000 万台,回收废旧家电成了各国头疼的问题。废旧家电失去使用价值,演化成为公共品,需要社会来承担庞大的回收量导致的巨额逆向物流成本。2、环境污染严重废旧家电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例如,制造一台电脑需要 700 多种化学原料,其中 50%以上对人体有害,一般的家电产品都含有铅、镉、汞、六价铬、聚合溴化联苯、聚合溴化联苯乙醚等有害材料,这

4、些有害物质污染性大,处理难度高,其存储、运输等物流环节的要求都随之增加,加大了物流工作量。3、废旧家电残存价值高家电制造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金属与塑料。据丹麦研究人员分析的结果显示,一吨随意搜集的电子板卡中,可以分离出 286 磅铜、1 磅黄金、44 磅锡等金属,仅 1 磅黄金的价值就非常可观。因此废旧家电回收是必要的,符合循环经济建设需求。二、我国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基本形式目前,受早期家电消费量有限等因素影响,我国一直未有完整的废旧家电回收体系,废旧家电的回收活动只是零星、分散的民间行为。一般来看,我国废旧家电回收渠道主要有以下 3 种形式:1、私人回收私人回收是我国废旧家电等物资回收的主要

5、方式,通过小贩的走街串巷方式回收消费者手中的各类废旧家电,然后交由某些电子产品处理集散地。这些集散地多以“酸泡”、 “火烧”等“土法”提取其中贵重金属,污染极为严重,给当地居民和工人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应及早取缔、杜绝。2、国家集中回收我国于 2003 年开始试点国家集中回收废旧家电,在南京、无锡、青岛等地试点建立电子产品无污染处理中心,这些处理中心的特点是现代化程度高、无污染、材料回收率高,最大限度的实现循环利用。由于废旧家电回收难度高、效率低,建立国家集中回收制度是解决其回收困难的有效途径。3、专业回收机构国家集中回收中心建立成本高、效益低、辐射范围有限;私人回收废旧家电,落后的处理技术不仅

6、污染严重,危险性也较大,由此催生了大量专门回收机构或企业的产生,它们具有专业技术和设备,能更好的处理废旧家电,成为国家集中回收中心的重要补充,如上海仁新企业集团下属的电子废弃物处理中心。总体来看,我国的废旧家电逆向物流体系还属探索阶段,急需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相应引导和规范,以降低废旧家电带来危害。三、我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意义2009 年 5 月份,国务院出台了对汽车和家电的“以旧换新”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促进家电产品的消费及鼓励废旧家电的回收,以促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该项政策的实施,不断扩大家电产品内需,对于废旧家电的处理也有着重要的意义。1、促进节能减排旧家电产品电耗量比新家电

7、高 20%-30%,实现“以旧换新”,有利于提高家电能效水平,减少环境污染。2、有效利用资源家电中含有大量可回收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通过“以旧换新”,加快完善家电回收拆解处理体系,可使这些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3、摸索了社会性家电回收流程通过家电“以旧换新”活动,了解消费市场中的废旧家电存量,掌握家电报废的基本规律,通过回运废旧家电摸索废旧家电的逆向物流通道与成本。4、稳定和扩大就业鼓励家电“以旧换新”,不仅有利于促进家电产业稳步增长,也有利于促进废旧家电回收拆解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安置大量人员就业。持续 3年的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对整个家电市场带来

8、了巨大的震撼,除消费量在短时内激增外,也加速了废旧家电的更新速度,并通过统计回收数据掌握了家电淘汰的基本规律,有利于国家制定正式的废旧家电回收政策。四、政府在废旧家电逆向物流体系中的引导从世界家电市场来看,日本、欧美等国都建立有完善的废旧家电回收机制,而我国废旧家电回收制度建立不过 3 年时间,仍存有大量实际问题需解决。其中,废旧家电逆向物流体系建设就是一个我国废旧家电回收制度必须面对的问题。家电产品已属于生活必需品,分散销售到各地,分散的消费地增加了回收的困难度,而且废旧家电产生的时间也带有随机性,进一步增加了回收的难度,逆向物流成本也必然升高。结合我国现有废旧家电回收体系与国外的成熟回收制

9、度来分析,我国的废旧家电逆向物流体系应以国家废弃电子产品回收系统和专业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企业系统为主体,辅以环保组织及其他组织的回收系统。政府在该回收体系中应积极引导、鼓励各级回收系统的建立,以保证我国废旧家电逆向物流体系的正常建立与运作。1、正向激励与经济补偿由于废旧家电逆向物流存在难度高、危险性大、效益低等问题,多数企业不愿意承担其物流工作,例如,传统电视显像管带有爆炸性和高压,其存储与运输都必须十分小心。在企业不愿更多的承担废旧家电的物流任务时,政府就必须得去承担这些“公共品”的物流任务。政府需从繁杂的具体性工作中脱离出来,以多种激励机制去引导市场和企业从事废旧家电的物流工作与建立物流网络

10、。一般来看,政府可采取经济激励、政策激励、市场引导等有效机制去引导。从实际效果来看,我国现阶段实行“经济激励机制”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所谓经济激励机制是指运用价格、税收、信贷、补贴、保险等经济手段调节或影响实施逆向物流主体的行为,以确保逆向物流系统的建立,即是政府对承建逆向物流网络的企业实施经济补偿。通过政府的经济补偿,可使企业短时间内筹集到一定的资金,用于逆向物流系统的建设,可加快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系统的建设速度,还可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到废旧家电物流网络的建设体系中去。经济激励机制可短时间完成逆向物流网络的建设,政策鼓励机制和市场引导机制与之相比较,时间长、见效慢,但却是长久之计,通过在消费市场

11、中构筑废旧家电回收认知,让消费市场自动去完成物流网络建设和实现废旧家电的回收。2、反向强化与法制规范正向激励机制能有效的促进逆向物流系统的快速建立,但是并不能实现全面的逆向物流系统建立,这时候反向强化机制是必要的。反向强化机制是指通过监督、限制、罚款、法律制裁等手段去强迫企业提高对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认识,主动去承担逆向物流任务。常见的反向强化机制有社会监督、经济限制与处罚、法制规范等形式。社会监督机制是通过社会反馈系统对未承担或不愿承担废旧家电逆向物流任务的企业进行掌控,让普通公民参与到废旧家电物流系统的建设工作中,并监督企业的承担情况。经济限制与处罚是对未承担或不愿承担逆向物流任务的企业实施

12、高税收、额外税收、不予信贷、罚款等形式督促其承担对应的物流任务,是典型的反向强化措施。法制规范是指通过立法形式去规范废旧家电回收市场,去鼓励和强迫更多企业承担逆向物流系统建设任务。法制规范不但能直接提高逆向物流系统的建设工作,还是其他各项激励机制的保障,通过法律法规去保障各项机制的顺利实施,做到废旧家电的回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这样整个回收市场才能健康成长。总之,我国的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系统建设工作已取得一定成就,已连续颁布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等法规用于规范和指导废旧家电回收工作,同时也建立了多个废旧家电回收试点城市与回收处理中心。但是,相比日本、欧美等国,我国的废旧家电市场成长还是较为落后,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系统建设工作还是较为缓慢,政府必须积极承担其引导任务,为我国废旧家电回收体系的建立提供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