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086734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福建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福建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福建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福建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报告福建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报告福建是一个大城市和大农村并存的省,全省 4200 万人口中有 2600 多万是农民。今年福建农业增加值达亿元,同比增长。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 7427 元,同比增长 1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7.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5498 元,同比增长 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6.0%。实际增长 5%。一、消费现状近十年来,福建高度重视农村工作,把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来抓,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购买

2、力明显增强。 1 1、收入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是农民购买力增强的根本原因、收入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是农民购买力增强的根本原因 随着农民市场观念的不断提高,农民不再安于现状,按市场安排生产现象增多,商品意识逐渐增强,以及农民增加收入的意识上升,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务工人数增多。福建农民收入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主要来源于收入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和人均拥有金融资产大幅增加。 2 2、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是福建农民购买增强的集中体现、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是福建农民购买增强的集中体现 十年来,逐渐富裕起来的福建农民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去改善生活,也更有底气去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丰富成果。福建农民生活消费现金支出的

3、比重大幅提升,服务性消费支出成倍增长,购买力水平已经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1)、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福建十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及政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正确引导,福建农民的消费观念不断更新,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整体生活质量稳步提高,进入到一个以提高质量为主的新阶段。 (2)恩格尔系数大幅下降 十年来,福建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下降,逐步向小康迈进。福建农民的生活消费支出结构悄然发生变化,在生活中更加注重自己的发展。 二、消费特点近年来,福建经济持续发展,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需求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4、一、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能力显著提升一、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能力显著提升近年来,福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在经济总量实现跨越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不断迈上新台阶。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2000 年的 3230 元,到 2004年超 4000 元,2008 年超 6000 元,2009 年达到 6680 元,虽然年均增长 8.0%,但还是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随着收入的不断增长,近年来居民对居住类、汽车类、家电类、通讯器材类、文化体育娱乐类的消费需求显著增加,呈现出感性消费、绿色消费、休闲消费的新特点、新趋势,居民消费能力明显增强。2009 年,福建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5、额达 4480.99亿元,比 2000 年增加 3160.19 亿元,增长幅度达 2.4 倍。二、消费支出逐年扩张,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二、消费支出逐年扩张,市场规模日益扩大随着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带动消费规模不断扩张。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从2000 年的 2410 元增长到 2009 年的 5016 元,虽然年均增长 8.5%,但居民还是不敢大胆的消费。加之随着城市常住人口、外来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全省消费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480.99 亿元,这是继 1998 年总额突破千亿大关,2004 年跃上 2000 亿元大关,2007 年突破 3000 亿元后的

6、又一个新台阶。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轨迹看,显示出福建省消费品市场强劲的需求成长潜力和实际增长能力,近年来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均高于同期 GDP 增长率,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三、消费层次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三、消费层次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福建城乡居民消费性支出逐年增加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结构由低层次向中高层次提升,由基本生活型向享受型发展。1、基本生存类消费支出比重持续下降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常用指标,恩格尔系数越高,表明居民生活水平越低;反之,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越富裕。2009 年福

7、建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为 39.7%,农村居民为 45.9%,分别比 2000 年下降5.0 和 1.6 个百分点,分别比 1985 年下降 14.3 和 16.5 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 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 30%为最富裕。就恩格尔系数而言,福建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已达到小康。四、消费环境不断优化,市场发展日益成熟、消费环境不断优化,市场发展日益成熟近年来,在政府的科学规划、管理和引导下,福建省的消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软环境方面,由于不断加大市场管理力度,使得市场准入更合理、交易监管更到位、售后服务更完善,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消费软环

8、境。在硬环境方面,由于高标准的规划和引导,形成了更加多样的消费业态、更加合理的商业网点布局,百货商场、大型购物中心、连锁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营造了良好的消费购物环境。2009 年限额以上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专卖店实现零售额分别比 2000 年增长 70.8%、2.1 倍和 2.2 倍。三、引发原因在消费特点中我们曾提到一些原因,可究竟是哪些是主导因素,我们就此做了关于“是什么原因让你不愿去把钱拿出来消费”的问卷调查。并就此得出结论:(一) 、农民的收入不高,不稳定(44%)通过问卷调查,这是所占比重最大的因素。虽然,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增强,但是农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城市人口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且农

9、民收入不像城镇居民那样可以定期、按期得到,而是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再加上“量入为出”这一消费理念,使得农村形成了“钱不够多,就不敢花”的消费心理。这一因素,是政府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也是要扩大农村消费水平的基本前提。由于,农村保守的观念中对“上学”、“婚嫁”、“丧葬”、“生病”的重视,加上收入与这些预期性支出的比例,使得农民不敢花现在的自己手中的钱。“省着点,以备不时之需”是对这种消费心理的最佳写照。(二)、商品价格偏高(16%)这是农民关注率很高的又一因素。虽然人均收入大幅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物价也大幅度攀升(其中 07 年的 cpi 指数为 105.4(前一年标为 100),增长

10、5.5%。其中猪肉价格由 01 年的7-8 元每公斤,而到现在确是接近 20 元每公斤)。大型消费品的价格也会让大多数农村消费者望而却步。物价的增长会严重挫伤农民的消费积极性。(三)、对商品不够了解,害怕上当受骗(11%)这一因素也超过了 10%。由于消费主流的农民大都是低学历、无学历,以及收入的来之不易,所以对于一些新生的陌生商品会抱有“不了解,与其不买也不要被骗”的心理,而且这也与农村消费市场欺诈,假冒,不合格现象太多有关,使得农民的购买欲严重的受挫。这也是国家该对农民消费市场的整顿的警示。(四)、社会保障不足(9%)虽然这一因素农民关注度不高,但这是政府该注重考虑的又一因素。农村的社会保

11、障制度和城市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再加上“养儿能防老”这一“礼”,不断在老年人的眼前验证着它的不可信性,使得人的心理更趋向于“把钱留着”而不是“有多少花多少”。社会保障的不足,必然会增加农民的对未来预期的消费,从而降低了现在消费的预期。要补充一点的是,从 2010 年开始,村中实行了“六十岁以上的老年每月55 元的养老金”为主题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希望它能在改革农民消费心理上有着很好的效果。四、报告建议农村的消费特点决定了农村消费水平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还有着种种坎坷。近年来政府的大力重视及投资,使得农村消费水平的发展步上了正轨,当然就现状与特点来看国家仍要继续加大努力。而我们就调查中得出的原因,给

12、与一定的建议:(一) 增加农民收入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如果居民收入长期偏低,我国的消费动力就不足。”所谓“巧妇不做无米之炊”,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才有可能增加消费。让消费的增长凌驾于收入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是不现实的。再加上农民保守的消费观念,所以只有收入水平的提高,才有可能带动消费水平的长期、持续、快速地提高。当前,国家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惠农、利农政策;把先进的农业技术更快、更实际的介绍给农民,来增加农业收入、解放劳动力;加大农村的基础设施投资,农民工培训等途径加大农民工就业等途径来实现农民增收。(二) 加大消费宣传农民对消费的了解不够深,仅仅是为了满足

13、必需品的拥有。所以加大宣传是很好的增加消费的途径:一、加大新、奇消费商品的宣传,让它们像电视机一样走进寻常百姓的家中;二、加大对新消费理念的宣传,让它们取代原来的保守消费观;三、加大商家优惠、打折等利好消息的宣传,吸引老百姓的眼球。(三) 控制并稳定商品价格商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过高、不稳定,也同样使农民过多的去关注预期消费,打击了农民消费的积极性。所以国家也应该稳定物价,抑制通胀,这样才能让消费者稳定信心,更敢去消费,也更愿去消费。(四)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老百姓关注预期消费的传统,使得自己手里的钱却不愿花。而根治的办法就是拥有良好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只有使农民对“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14、等预期消费不再堪忧,才会把手里的钱拿出来,加大对即期商品的消费。而社会保障制度,是挡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座大山,其中又以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尤为突出。所以国家有责任加大对农村医疗保障的投入,尽早的建成惠及绝大部分农民的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只有这样,为农民的未来构建一条医疗防线,让其无后顾之忧,才会增强其消费信心,把钱花费在其他商品上,进而优化农民的消费结构。(五) 优化农村消费环境一方面进一步要丰富商业网点,让农村商品更加丰富,商业竞争更加充分,更多惠及农民;而另一方面则要加大执法力度,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流向农村转移的现象,杜绝商业欺诈,坚决防止挫伤农民消费积极性的事情发生。总之,通过舆论,来真

15、正的唤醒农民消费者心中的那份消费欲,让正解冻的农民存款开始流向消费市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结构不断优化55 年来,福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 1950 年的 9.25 亿元增加到 2003 年的 1135.20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 5.5%。改革开放前 30 年,全省农村经济几度波折。1952-1957 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平均年递增 7.5%;1958-1961 年,全省农业生产遭到空前破坏,年均下降 13.5%;1962-1965 年,全省农业形势有所好转,年均增长 14.5%;1966-1977 年十一年间,年均仅增长 2.4%,农业落后状况成为福建国民经济发展突出的薄弱

16、环节。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农村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99 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到 2003 年,按可比价格计算,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 1978 年的 5.4 倍,年均增长 7.0%。其中农业产值 466.75 亿元,是 1978 年的 3.7 倍,年均增长 5.4%;林业产值 79.25 亿元,是 1978 年的 5.4 倍,年均增长 7.0%;牧业产值 237.34 亿元,是 1978 年的 7.5 倍,年均增长 8.4%;渔业产值 351.85 亿元,是1978 年的 13.8 倍,年均增长 11.1%。2003 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为 713.16 万吨,比 1950 年增加 402.16 万吨,年均增长 1.6%。农林牧渔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内部结构得到优化。农业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 1978 年的77.7%下降为 2003 年的 41.1%,下降 36.6 个百分点;林、牧、渔业所占比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