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整理)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062966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地理学(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土壤地理学(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土壤地理学(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土壤地理学(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土壤地理学(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壤地理学(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地理学(整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第一章1、土壤的概念、土壤的概念 土壤位于地球陆地表面,是覆盖于岩石圈之上的由风化产物经生物改造作用形成的具有肥 力的薄的疏松物质层。 2、土壤的组成、土壤的组成 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 、液相(土壤水和溶液) 、气相(土壤空气)和土壤生物 有机体四部分组成。 (土壤的形成首先需要岩石风化而成的疏松物质层,这些由基岩风化所产生的疏松碎屑称 为土壤发育的母质 )3、自然土壤的剖面层次划分及其代号(国际土壤学会、自然土壤的剖面层次划分及其代号(国际土壤学会 1967 年代号)年代号)04、土壤的基本特征、土壤的基本特征 (1)土粒密度 (2)土壤密度 (3)土壤孔隙度 (4)土壤磁

2、性 (5)土壤颜色 5、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的区别、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的区别 肥力是生产力的基础,但不是生产力的全部。高产的土壤必定肥沃,但肥沃的土壤不一定 高产,还要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6、土壤中主要的次生矿物(次生矿物因颗粒较小,具有胶体性质)、土壤中主要的次生矿物(次生矿物因颗粒较小,具有胶体性质) 次生矿物:原来母质、母岩中没有,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成分 和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 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矿物次生铝硅酸盐 7、土壤粒级、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结构中注意一种特殊的结构:团粒结构)、土壤粒级、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结构中注意一种特

3、殊的结构:团粒结构) 土壤粒级:将粒径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土粒归为一类称为粒级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常用各粒级土壤占土壤总质量的百分数表示) 。 土壤结构:土壤中的固体颗粒往往不是以单粒状态存在,而是形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 团聚体。土壤中各种团聚体的排列组合状况,叫做土壤中的固体颗粒往往不是以单粒状态 存在,而是形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团聚体。土壤中各种团聚体的排列组合状况,叫做2土壤结构 团粒结构:一部分土粒紧密排列成团,具有水稳性,遇水不容易分散,团粒之间存在适当 比例大小的空隙(总孔隙度可达 55%) 。 8、砂土、壤土、粘土的主要特点、砂土、壤土、粘土的主要特点 砂

4、土:贫瘠,缺乏氮素和矿质营养,通透性好,但不容易蓄水保肥。 黏土:不容易通气、透水,降雨时容易积水。 壤土:通透性好,蓄水保肥能力强。 9、学会查土壤质地三角表、学会查土壤质地三角表010、土壤有机质及其作用、土壤有机质及其作用 土壤有机质是泛指以各种形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包括动植物残体、微 生物和这些生物残体的不同分解阶段的产物,以及由分解产物合成的腐殖质.11、矿质化作用和腐殖化作用、矿质化作用和腐殖化作用 矿质化作用:是指有机质(动植物残体及土壤腐殖质)在土壤微生物参与下,分解成简单 有机化合物,最终被彻底分解成无机化合物,如 CO2,H2O,NH3 等的过程。 腐殖化作

5、用:是指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转变为腐殖质的过程,其实 质和细节目前仍没有统一的意见。 012、土壤胶体的性质、土壤胶体的性质 在胶体化学中,胶体是指直径在 1100nm 之间的颗粒,实际上土壤中直径2000 nm3的粘粒都具有胶体的性质,所以通常所说的土壤胶体实际上是指直径在 12000 nm 之 间的土壤颗粒,它是土壤中最细微的部分 13、土壤比重、容重、孔隙度、土壤比重、容重、孔隙度 土壤固体部分的重量与同体积水(4)的重量之比,称为土壤的比重(真比重) 。 单位体积的原状土(包括固体和孔隙在内)的干土重(克/立方厘米) ,称为土壤容重(假 比重) 。 孔隙度是用来表示土

6、壤中孔隙的多少,以土壤中孔隙占土壤总体积的百分数表示 14、土壤水分形态、土壤水分常数、土壤水分形态、土壤水分常数 (土壤水分常数) 吸湿系数:土壤吸持汽态水的最大含量; 凋萎系数:植物产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 饱和持水量:土壤所有孔隙全部充满水分时的含水量; 15、土壤空气组成的特点及其与大气之间的交换方式、土壤空气组成的特点及其与大气之间的交换方式 土壤空气组成的特点:(土壤空气来源于大气) 不连续,土壤中不同位置的空气在成分上有所差异; 土壤空气的含水量比大气高; 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大气高,氧气含量比大气低,同时还存在由生化作用产生 的气体。 土

7、壤空气与大气交换的方式有两种: 整体交换气体扩散 16、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关系、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关系 土壤水分和空气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因素,土壤水、气含量的对比关系深刻地影响着土壤的 热量状况。土壤固、液、气三相热容量和导热率存在差异第二章第二章1、风化作用的类型,理解化学风化中水的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理解化学风化中水的作用 风化作用的两种类型: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矿物的化学风化作用表现最突出的是溶解、水化和水解。 2、硅铝铁率、硅铝铁率 硅铝铁率(SiO2/Al2O3+Fe2O3 或简写为 SiO2/R2O3)是指土体或粘粒部分的 SiO2/R2O3 分子比值。首先需要求出 SiO2、A

8、l2O3、Fe2O3 的摩尔数。4硅铝铁率可以反映土壤母质的化学风化程度(与母质对比)。 3、风化过程的阶段性、风化过程的阶段性 (一)碎屑分化阶段(二)钙淀积风化阶段 (三)饱和与酸性硅铝风化阶段 (四)富铝化风化阶段 5、自然成土因素及其作用(、自然成土因素及其作用(5 大因素)大因素) (一)母质因素 (1) 、母质的机械组成直接影响到土壤的机械组成、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从而影响土壤 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过程 (2) 、非均质母质使得土壤的机械组成和化学组成不均一,造成地表水分与能量迁移的不 均一性。从而影响到土壤中物质的淋溶和淀积过程,影响土壤形成和发育的方向。 (

9、3) 、母质的种类、矿物和化学元素组成对土壤发育的方向和速率起决定性影响 (4) 、不同母质所形成的土壤,其养分情况也不同 (二)生物因素 生物的代谢过程构成了地表营养元素的生物小循环,促进了土壤的形成、发育。 (1)植物使土壤有机质发生聚集 (2) 、植物对土壤矿质养分及性状的影响 (3) 、动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4) 、微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三)气候因素 (1) 、气温对成土过程的作用 (2) 、降水对成土过程的影响 (四)地形因素 (1) 、不同地形影响地表水热条件的再分配 (2) 、不同地形部位母质分配不同 (3) 、地形发育与土壤演变 (五)时间因素 (1) 、母质、气

10、候、生物、地形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强度,均随着土壤年龄的增 长而加深,并可从土壤剖面分异,以及土壤的形态和性质上反映出来 (2) 、土壤性质随土壤发育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 (3) 、不同土壤类型所需的发育时间不同 6、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是地表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矛盾统一、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是地表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矛盾统一 土壤是自然界各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可概括为地表物质的 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过程的矛盾统一。 地质大循环过程总的趋势是植物养分元素的释放、淋失;生物小循环则是植物养分元素的 积累; 在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这一对矛盾相互作用

11、、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土壤肥力也得到不 断发展。 地质大循环是土壤形成的基础,生物小循环是土壤形成核心 7、主要成土过程:课件中、主要成土过程:课件中 12 个过程个过程 (一)灰化过程 :土体表层 SiO2 残留,R2O3 及腐殖质在酸性溶液作用下发生淋溶的过 程。 (二)黏化过程 :是指土体中黏土矿物(2m)聚积的过程。 (三)富铝化过程 :也称铁铝化过程或脱硅富铝化过程。是指土体中脱硅、铁铝相对富5集的过程 (四)钙化过程 :土壤中的碳酸盐(CaCO3、MgCO3)在土体中淋溶、淀积的过程。 主要发育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五)盐化和脱盐化过程 : 盐化是指土体上部易溶性盐类的聚积过程。易

12、溶性盐积累的浓度达到 0.2%以上,危害 作物的生长,则称为盐化土壤或盐土。土。 脱盐过程是指盐化土壤或盐土中易溶性盐的淋失过程。 (六)碱化和脱碱化过程 : 碱化过程是指土壤强碱弱酸盐碳酸钠或者碳酸氢钠相对富集,导致土壤中的 Na+进入土壤 胶体交换出一定量钙离子、镁离子和铵离子,水解后释放出碱质,使土壤呈强碱性反应, 并使土壤物理性质恶化的过程 脱碱化是指碱化土和碱土的碱化度和总碱度以及 pH 降低的过程。碱土用含有石膏的灌溉 水淋洗改良,即为人工脱碱化。 (七)潜育化过程 是指土体在水分饱和、强烈厌气条件下发生的还原反应 (八)潴育化过程 是指土壤中氧化还原交替作用的过程 (九)腐殖质化

13、过程 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作用变为腐殖质的过程。 (十)泥炭化过程 (十一)土壤熟化过程 : 指自然土壤在自然和人为的因素综合作用下进行定向培育,使其成为适于植物生长的耕作 土壤,即从生土变为熟土的发育过程。 (十二)土壤退化过程 是指自然环境不利或认为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性状和土壤质量恶化、 肥力下降、作物生长条件恶化、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如土壤侵蚀、盐碱化、污染、土 壤酸化等。 8、土体分异及其原因、土体分异及其原因 在发生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土层垂直序列组合构成的土壤剖面形态,称为土壤剖面构型, 简称土体构型。土壤在形成过程中出现土体的分异导

14、致不同土体构型的形成。 第三章第三章1、1992 年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的分类单元年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的分类单元 自上而下设立了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亚种 7 级分类单元。 (1)土纲是对某些具有共性土类的归纳和概括,反映了在土壤不同发育阶段中,土壤物质迁 移、转化与累积过程所引起的土壤属性的重大差异。如铁铝土,湿热条件下脱硅富铁铝化 过程。 (2)亚纲是对土纲范围内土壤群体的续分,划分的依据是土壤形成的水热条件、岩性和土壤 属性的重大差异性。反映了控制现代土壤形成过程方向和强度的成土条件。如铁铝土分为 湿热铁铝土和湿暖铁铝土 (3)土类是高级分类的基本单元。在土类的划分过程中

15、,强调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 性三者的统一和综合。同一土类是在同一生物气候、地质水文、耕作制度下形成的,如黑 钙土代表温带半湿润草甸草原植被条件下,经历强烈腐殖质化和钙化,富含腐殖质的中性、 弱碱性土壤。 (3)亚类是土类的续分。根据主导成土因素以外的附加的或次要的成土过程划分。6(4)土属是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土壤分类单元。根据母质类型、岩性和区域水文等地方性因 素来划分,如红壤亚类中,根据母质影响划分为铁质红壤、铁铝质红壤、硅铁质红壤等土 属。 (5)土种是土壤分类的基层单元。根据土体构型和土壤发育程度或熟化程度来划分。如山区 土壤根据有机质含量、土层厚度,盐碱土根据盐化、碱化程度来划分

16、等。 (6)亚种是土种范围内的变化。一般以表层或耕作层的某些变化来划分。如地面覆盖程度的 变异;新修梯田、其它新形成的田地土壤中所表现出的不十分稳定的熟化特征。 2、了解土壤系统分类,理解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了解土壤系统分类,理解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土壤系统分类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系统化、定量化土壤分类。必须首先建立一 系列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作为鉴别土壤、进行分类的依据。 诊断层:用于鉴别土壤、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化规定的特定土层,与土壤发生层是密切 联系而又相互平行的体系。 诊断特征: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化学的) 。 2、土壤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带性、土壤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带性 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是因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造成生物、气候等成土因子也 按纬度方向呈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地带性土壤相应地呈大致平行于纬线的带状变化的特征。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