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一年级儿童心理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055879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抓住一年级儿童心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抓住一年级儿童心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抓住一年级儿童心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抓住一年级儿童心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抓住一年级儿童心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抓住一年级儿童心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住一年级儿童心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抓住一年级儿童心理,进行有效阅读教学抓住一年级儿童心理,进行有效阅读教学武进区寨桥小学 朱小兰七岁的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进行规范化学习,对他们来说,心理就像要经历“质的飞跃”。一年级新生的主要心理特征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模仿,注意力和自控力较差,自尊心和上进心特别强,做事凭兴趣,认识事物直观,易记忆易遗忘等。而他们进行一个多月的入学教育和汉语拼音学习,便要学习字词句和课文,开始了阅读训练。要培养一年级新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强的阅读能力,就要根据这些孩子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1、以看助读一年级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课文有些字词表述的事物

2、直观性强,教师可以将与文字相对应的事物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紧密地与语言联系起来,使学生头脑里出现二者合一的形象。如教学“认一认”中的“人、口、手、足”这些生字,我让学生看了书上的图后,再同桌互相观察,然后指着相应的部位描述和大声地读生字。教学升国旗这一课,我让学生认真观察学校升国旗的情境,再让他们把看到的说出来,然后学习课文,这样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都得到了锻炼。2、以猜激读根据一年级新生好奇心、上进心和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我经常运用“讲故事猜结局”“讲谜面猜谜底”等方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北风和小鱼,我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故事开头一讲完,我乘机

3、询问:“北风那么厉害,真的让所有的小动物都害怕了吗?”在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后,再让他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学生读得特别起劲,读完后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教学东方明珠时,我用猜谜的方法导入:“一座铁架,本领真大,送歌送舞,送戏送画打一无线电建筑物”,在学生猜出谜底情绪高涨的时候,让他们看图读文,此时学生读得特别投入。3、以演促读一年级学生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入境”。此时,让学生戴上头饰来表演,就能够将学生带入角色,把课文中表达的意境再现出来,使学生在语言上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如我教小河与青草,这课人物对话较多,学生为了争取上台戴头饰表演,读得特别专注,效率很高。二、

4、指导学生读得连贯朗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核心,而核心的基础是把文章读通顺。刚入学的儿童以口头表达为主,在阅读教学初始阶段,必须强化学生对文字符号的认读,重视学生的整体感知。在初读感知环节,扫除阅读障碍,让学生把文章读通,读连贯,从而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1、自读,圈划生字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后,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练习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直线、圆圈等符号勾画出生词、圈划出生字,并认真拼读,读准字音。学生圈划生字词语,一是凸显读通课文的难点,帮助扫除阅读障碍,二是突出生字,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强化对生字的印象。2、正音,落实检查“自读、圈划生字”后 ,教师应对学生掌握字音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检查,针对读

5、错的音及时纠正。为了扫清阅读障碍,除了利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字音以外,还可以结合课文的特点,对文中不好读的句子、多音字等进行检查、练读。要采取丰富有趣的形式进行检查,除了常用的“开火车” “抢读”等,还要创造性地设计有趣、有效的检查方式,3、仿读,练至通达由于学生刚刚开始阅读成篇的课文,因此在自读课文前,教师可采用播放课文录音、范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听书”中感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从而让学生有本可依地仿读。由于每个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水平有差异,因此可采取个体自由练习朗读的方式,也可以在独自练读一两遍的基础上,和同伴一起朗读,互相帮助,在充分练习朗读后,鼓励学生当众朗读,师生共同作适当

6、的点拨与评议,直到读正确、读通顺。三、引导学生读懂意思一年级学生在朗读中比较容易“读破词” 、“读破句”,其主要原因是对课文中离自己生活经验甚远、意思生疏的词句无法理解。1、指导读好长句子长句的朗读训练好了,读好段、篇就不难了,指导读长句时,我叫学生把句子读通顺了,想想句子是什么意思,哪些词语是重点词语给我找出来,讨论一下这些词语的意思,体会一下该怎么读,再分析长句中哪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也需要自然停顿的,自己通过读把它们找出来作好标记。最后注意标点符号,标点符号虽然不是语言文字但能表达一定的情感。2、比较中培养语感 有的词语的意思一年级学生很难表达,这时我就用比较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如教学冰花

7、第二自然段时我在屏幕上出示了句子 A:“它像树叶,像小草,像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部分学生读过一遍立即发现了问题:“老师,这句话和书上的不一样。”究竟哪儿不一样呢?孩子们更加认真地读书,不一会儿就有很多学生举起了小手。原来句子 A 比书上少了三个词语,分别是“宽大的”“ 柔嫩的”和“丰满的”,于是屏幕上出现了句子 B:“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我引导学生从两个句子的比较中体会出词语的表达效果。感受不一样,读的也就不一样。3、多种形式理解中读低年级学生还不能像中高年级的学生那样对重点词句进行揣摩、推敲,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师可根

8、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点拨,让他们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观察事物、看挂图投影、演示、表演等,有所侧重地理解一些重点词句,使课文描绘的情境在脑海里越来越明晰,从而感悟课文中流淌的思想和情感,同时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语言的规律。四、促进学生读熟背诵熟读成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它可以培养学生语感,增加学生对规范语言的吸收和积累。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机械记忆占优势,机械记忆的水平较高。易记忆也易遗忘,因此,他们的记忆不是靠理解,而是靠反复背诵来实现。由于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机械记忆水平较高,因此,在记忆材料时要根据他们的这一记忆特点来安排和要求。小学一年级儿童的记忆任务在于培养意义记忆。逐渐学会

9、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而不是满足于死记硬背。1、凭借教材,激发兴趣一年级教材所选的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我们可以发挥教材的这一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学一去二三里时,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感受课文的音韵之美;然后通过齐读、轮读等方法,让学生体会四句话嵌进了 10 个数字的绝妙构思;最后和老师一起富于感情地吟诵。学生纷纷要求单独试背,感受到了背诵的乐趣。2、利用插图,带入情境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外界具体直观、生动形象的事物极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每篇课文都配有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情境图,给学生营造了语言氛围。因此,充分发挥插图的功能,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背诵。如教学江南时

10、,可以让学生看图,真切地感受画面所构成的意境美,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边看图,边诵读,边记忆,很快就能背诵。3、开展活动,提高效率针对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做事凭兴趣的特点,我开展多种活动,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变死记硬背为活记乐背。如:我常把表演作为背诵的辅助手段。教学大海睡了时,我为课文编配了适当的动作,演练几遍后,再要求学生逐渐离开课文,练习背诵。因为表演时利用了视觉、听觉、动觉三条感觉通道刺激大脑皮层,学生喜背乐背,课堂气氛活跃,背诵效率高。另外,我还开展通过背诵竞赛,如:个人赛,小组赛,男、女竞赛以及分角色背诵等活动,提高背诵质量,巩固背诵成果,使学生久远不忘,终身受益。综上所述,教师

11、应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要求不能过高,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一个脚印,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高效的阅读教学。一年级课外阅读课教学的教学反思一年级课外阅读课教学的教学反思近期我在学校上了一节低年级课外阅读的展示课,总体而言,虽有所侧重但仍有很多的不足,这突出表现在处理阅读兴趣和阅读方法的引导上,我个人以为一年级的课外阅读教学以阅读兴趣为主导,而没有对阅读的方法进行积极的渗透,没有把阅读方法和学生的阅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这一节课的引导出现学生兴趣有余而实践不足的情况。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是以猜图片谜语、指导阅读童话丑小鸭和童话知识

12、竞赛这三个环节为重点,并辅以介绍安徒生生平和推荐部分优秀少儿读物两个教学环节。在上课的过程之中,我重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我和学生的语言交流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偏少,没有取得课外阅读教学师生互动的效果,这一方面是由于我的教学放的不够开,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年龄太小,阅读量及表达能力不够,这也说明我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还不是非常了解,虽然学生回答很积极,可我仍感到学生没有深化对童话的认识,这是我做的不够的地方。因之,这次活动使我深感自己教学的不足,虽然在课件方面有所突破,但由于我个人的愚钝,没能尽早的领会领导的教学理论,使教学出现了“避重就轻”之感。“教然后知不足”,作为一个没有足够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我相信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去做到更好。古人云:“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通过这次宝贵的实践机会,我一定继续努力,深挖自己的教学潜力、吸取经验、苦练内功,争取使以后的教学能绽放出更多的异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