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管理教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2024231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管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课堂管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课堂管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课堂管理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课堂管理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管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管理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堂管理一,课堂管理概述所谓课堂管理是在特定的课堂环境中,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学内容中介来维系的针对学生活动的管理体系,简单地说,就是教师用来创造有益于学习的课堂环境所作出的决策和所采取的行动。二、传统教学下的课堂管理方式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负主要责任,教师是所有知识的专家,是最有资格传授学生知识的。表现方式是:教师站在教室前面,传授知识,主导教学,而学生则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听,学生时常被提问或参与回答,但不能提出疑问,只能从教师的示范中观察、学习。这种管理方式过多强调教师的主体,光要学生成绩,不管学生如何获得知识,这样会造成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学生只是被看作接受知识

2、的容器,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看法,全部听从教师的摆布,最终只会导致学习热情没有,学生能力下降,创造力更谈不上。三、新课程改革下的课程管理形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作用只是监督和指导。这种方式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明确任务,在讨论、角色扮演、合作学习中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四、教师成为成功的课堂管理者的条件:1、教师具备自我管理能力是课堂管理成功的基础2、教师具备管理学生的能力是课堂管理成功的关键3、教师具备对教学内容的管理能力是课堂管理成功的核心4、教师具备对课堂环境管理的能力是课堂管理成功的保障 五、课堂管理的功

3、能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里创设对教学起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课堂内个人和集体的合理需要,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持久的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 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始终报纸在课业上,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六、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21、 学校管理水平。班级是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管理水平,管理质量直接决定着课堂管理。有什么样的学校管理就有什么样的课堂。 2、 教师管理能力。教师是课堂管理的 核心,教师的专业水平、个人素质、工作能力、教学态度、组织管理经验都直接决定着课堂管理水平。 3、 学生

4、学习行为 。学生既是课堂管理的对象,又是课堂管理的 主体。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行为习惯规范,主体自律管理强,课堂管理自然就规范。反之,则会产生课堂管理混乱。4,班级规模。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班级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弱。其次,班内的学生越多,学生的个体差异就越大,课堂管理所遇到的阻力也就可能越大。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班级越大,成员间的相互交往的频率就越低,对课堂管理技能的要求也就越高。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会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七、课堂管理

5、的基本模式课堂管理的基本模式概括起来,可以把他们分为三种取向:行为主义取向、人本主义取向和教师效能取向。 这种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他们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或者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或是因为没有学会正确的行为。在课堂管理中,教师的责任是强化适宜的行为并根除不宜的行为。典型的行为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有斯金纳模式和 坎特模式。 斯金纳模式又称为矫正模式。他认为人的行为本质是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行为能否得以维持,取决于后果。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适宜的行为,就必须奖励和强化适宜的行为,忽视学生的不良行为。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环境,教师必须做好

6、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清楚地讲明规则;忽视不良行为;对遵守规则的行为给以奖励。 坎特模式又被称为果断纪律模式。该模式也是行为主义指导下的课堂管理模式,它与强调行为强化的行为主义模式侧重不同,它希望借助有效制定和实施课堂秩序来进行3课题纪律的管理。坎特指出,许多教师相信强力控制是沉闷的、残忍的等观点是错误的,仁慈的强力控制实际上是对学生负责的行为,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师应当使用果断的纪律来管理课堂,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促进学生的发展。果断纪律包括:事先陈述和解释要求、期望;坚持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如 “我要求你”, “我喜欢这种做法 ”等提示学生,但是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运用明确、冷静、坚定的口气和目

7、光;用非语言性的姿势来支持言语要求;不用威胁和斥责来影响学生的行为;时时重复自己的要求,不要升格为训斥。八、课堂管理的方法1、规范预防法。 2、有意忽视法。 3、突然沉默法。 4、接近安慰法。 5、直接提醒法。 6、及时转换法。 7、语调变换法。 8、幽默调节法。 9、表现激励法。 10、教育合同法 。九、课堂管理注意事项1、以育人为主。2、尊重学生。3、重视集体。4、因势利导。5、知识强化 。十、课堂中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四种类型:教师和学生单向交往,教师支配学生;师生间不平等的互动;师生间不平等互动 +学生间的互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平等互动。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应做到:相互理

8、解;密切交往;尊重与关怀;真诚对话4同伴关系同伴关系的类型:友好型、对立型与疏远型。 促进同伴关系发展的策略:开设相关课程,开展交往技能教育;丰富课堂教学交往结构;组织丰富多彩的交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缺失需要的实现;其次在实现缺失需要(尤其是爱和尊重的需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行负责并自主选择的从成长需要中追求自我实现的结果。最后对于缺失需要得到满足但依然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教师和家长要给以必要的引导。班级群体班级群体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的管理要注意选好正式群体中的领导

9、,注意引导支持,适当授权并鼓励学生的自我管理等因素。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包括摸清非正式群体的性质,对积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鼓励和帮助,对消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干预。 课堂环境管理 课堂环境可以分为 “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指课堂中的物理环境如座位、光照、活动区域等;后者主要指课堂中的社会心理环境,如课堂气氛、学习目标定向等。十一、课堂物理环境 教师与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课堂之中进行活动,首先要保证课堂的表层实体,即课堂物理环境的舒适与合理。 1.学学生生的的座座位位安安排排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座位安排一般有三种设计形式:基本的课堂座位设计、特殊的课堂座位

10、设计和暂时性的课堂座位设计。 2.教教室室的的空空间间利利用用十二、课课堂堂气气氛氛的的营营造造1.课堂气氛的含义5课堂气氛类型 师生的 心理状态积极的 消极的 对抗的 注意状态师生对教学过程表现出注意的稳定和集中,全神贯注甚至入迷 呆若木鸡,打瞌睡(在教师严厉的情况下) ,分心,做小动作(在教师管理课堂能力差的情况下) 1.学生注意指向与课程内容无关的对象,而且常常是故意的 2.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纪律而被迫中断教学过程 情感状态 积极愉快,情绪饱满,师生感情融洽 压抑的、不愉快的(在教师较严厉的情况下) ,无精打采,无动于衷(在教师管理能力较差的情况下) 1.激情,学生有意捣乱,敌视教师,讨厌

11、上课 2.教师不耐烦,乃至发脾气 意志状态坚持,努力克服困难 害怕困难,叫苦连天,设法逃避 冲动定势状态 确信教师讲课内容的真理性 对教师讲的东西抱怀疑态度 不信任教师思维状态 智力活跃,开动脑筋,从而迸发出创造性,教师的语言生动、有趣、逻辑性强,学生理解和解答问题迅速准确 思维出现惰性,反应迟钝 不动脑筋 2,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6课堂气氛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人格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精心组织与主动创设。具体来说,以下条件会影响课堂气氛。 (1)教师的课堂运作能力。 第一,洞悉。 第二,兼顾。 第三,把握分段教学环节的顺利过渡。 第四,使全班学

12、生始终参与学习活动。第五,创设生动活泼、多样化的 教学情境。第六,责罚学生时避免微波效应。 (2)教师的移情能力。 (3)教师的期望。 (4)教师的焦虑。课堂目标结构。概念:指一个班级中由奖赏机制决定的占主导地位的学习目标取向。根据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课堂目标结构可以分为竞争、合作和个人主义。一般而言,三种目标结构都是开展班级群体学习的手段,他们适用于不同的学习情境,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十三、课堂纪律的管理1.课堂规则的制订 (1)课堂规则应符合四个条件,即简短、明确、合理、可行。(2)课堂规则应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充分讨论,共同制订。 (3)课堂规则应少而精,内容表述以正向引导为主。(4)课堂

13、规则应及时制订和不断调整。 2.课堂纪律的管理措施 课堂规则只是静态的条文,只有这些规则得以实施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将课堂规则转变成为课堂纪律,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组织课堂 教学结构,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争取更多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既是课堂纪律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有效策略之一。要求教师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时间意识,注意课堂时间管理的策略,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从而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 。具体策略有增加参与、保持动量、保持教学的流畅性、管理过渡、上课时维持团体的注意焦点。 7增加参与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生动有趣,有参与性,与

14、学生兴趣有关,学生愿意积极参与。 教学方法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如可采用悬念、精心提问和讨论的方法,不断变换刺激角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保持动量是指课堂教学要有紧凑的教学结构,避免打断或放慢,使学生总有学业任务。要求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如确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案、选择教学策略、准备好教具等;课堂上要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节奏,选择适宜的课堂密度、课堂强度、课堂难度、课堂速度和课堂激情度;此外,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精练而不拖泥带水。教学的流畅性是指不断注意教学意义的连贯性,即课堂上从一个活动转向另一个活动时所花的时间极少,并且能给学生一个注意信号。教师要保持教学的流畅性,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给学

15、生以有效足够的信息量,形成序列刺激,激活学生的接受能力,以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 过渡是指从一个活动向另一个活动的变化,如从讲授到讨论、从一门课程到另一门课程等。过渡时应遵循三个原则: 过渡时应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信号; 在作出过渡之前,学生要明确收到信号后该做什么; 过渡时所有的人同时进行,不要一次一个学生地进行。 上课时维持团体的注意焦点是指运用课堂组织策略和提问技术,确保班上所有的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每一部分都投入到学习中去。 (2)区别对待课堂环境中的三种行为。 加拿大教育心理学家江绍伦将学生在课堂内的行为划分为积极行为、中性行为和消极行为三种形式。积极行为是指那些与实现教学目标相联系的

16、行为。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应鼓励学生的积极行为,其强化方式有社会强化、活动强化、行为协议和替代强化四种。社会强化是运用面部表情、身体接触、语言文字等增强学生的行为;活动强化是指学生表现出具体的课堂积极行为时,允许学生参与其最喜爱的活动,或提供较好的机会与条件;行为协议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制订旨在鼓励和强化积极行为的协议,如 “如果期中考试平均成绩达到 80 分,就可以奖励一支钢笔”等;替代强化是指教师所做的具体行为示范充当了替代强化物,学生会模仿和学习。 消极行为是指那些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秩序的行为。教师要针对消极行为的轻重程度选择有效的制止方法,及时制止消极行为。通常采用的制止方法主要有信号暗示、使用幽默、创设情境、转移注意、消除媒介、正确批评、劝其暂离课堂、利用处罚等。 中性行为是指那些既不增进又不干扰课堂教学的学习行为,如静坐在座位上思想开小差,看言情或 武侠小说,在座位上不出声地睡觉等。中性行为是积极和消极这两个极8端之间不可缺少的过渡环节,教师应利用中性行为的中介作用,使其向积极行为转变。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