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策略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004553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策略(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策略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策略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造成传统产业的劳动力过剩,另一方面又使高新科技人才严重短缺,这已成为全球性的普遍问题。本文力求围绕典型国家在发展高新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上的新策略、新举措,从培养、吸引和使用三大层面,做一概括性的研究分析。 人类社会已步入 21 世纪,21 世纪既是新百年的开始,也是新千年的序幕,同时又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大放异彩的时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人才短缺都已成为制约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围绕高新技术人才的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而且愈演愈烈。未来国与国间的

2、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的竞争。正因如此,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在竞相制定本国的人才战略上,采取培养与引进并举、精心培养和高效使用并重的政策,努力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以提升本国经济和科技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各国科技人才发展战略中,高层次人才无一例外成为重中之重的焦点。 高新技术人才培养: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充分发挥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在培养人才上的作用 保住人才的前提是要有人才,获取人才的根本途径在于教育和培养。近年来,为应对由于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而产生的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在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着手调整本

3、国的教育培训体制,充分发挥大学以及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培养、培训高新技术人才上的作用,不仅立足国内资源,而且面向世界广招留学生,大幅度扩大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规模,以期满足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 美国作为高新技术的发源地,向来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历届总统都以担当“教育总统”为荣,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美国一直认为,要保持在世界经济科技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必须要比其他国家更快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多年来,美国在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方面下足了功夫,在大力推动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的同时,政府、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行动,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速培养所急需的

4、高新技术人才,从而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欧盟深感自身人才匿乏以及因科研投入不足而带来的人才外流美国的问题,在 2002 年制定的欧盟第六个框架计划(20032006)中,除提出增加科研投入的 10 年规划外,还同时实施智力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拨巨额专款支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力争迎头赶上其竞争对手,开创欧洲科技进步的新局面。 在亚洲,日本、韩国、新加坡近年来由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高新技术人才培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进入 21世纪以来,日本科技政策的目标由追赶世界领先水平转向力争领导世界潮流,提出以科技创新立国。为此,日本比以往任何时

5、候都重视科技人才培养。2002 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和文部科学省共同推出并实施“240 万科技人才开发综合推进计划” ,2003 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又单独推出了“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综合计划” ,确立了未来 5 年系统、全面的科技人才培养目标。韩国政府 1999 年制定了“脑力韩国(Brain Korea)21”计划,投资 117 亿美元,从 1999 年到 2005年,增加理科博士的培养,每年派遣 2000 名博士后出国研修,以因应信息通信等产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新加坡自建国之日起,一直奉行“人才立国”的战略,近年来尤为关注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问题,不仅以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的高薪争夺国外人才,而且高度重

6、视本国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将支持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经费的 20用于人才开发。 综合主要国家近年来在高新技术人才培养上的实践不难发现,各国在人才培养上大都采取了需求主导、科研牵引、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响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调整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甚至创立专门的人才培养中心或基地,以敷产业急需 由于各国政府日益强调科技教育要为本国的经济发展服务,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大学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越来越重视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并日益突出战略性和前瞻性。具体就是,当一项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取得突破性进展时,大学就会意识到下一步就很可能会将其产业化,

7、这时就从课程设置上加以准备,并尽快加以实践和实施。 美国经济科技的发展之所以能始终执世界之牛耳,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的研究生教育课程和专业设置能紧密结合产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及时设置新专业、淘汰旧专业。很能说明这一问题的是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系,它是麻省理工学院目前 23 个系中最大的一个。在 20 世纪 60 年代,该系只有弱电和强电两个专业方向,开设 10 门研究生课程。随着产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该系的专业方向由过去的两个发展到今天的 18 个,研究生课程增加到 45门,为美国的产业和研究界及时输送了大量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高级人才。 日本的情形很典型。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对大学研

8、究生院的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仅 2003 年一年,就有 12 所国立大学增设了 40 多个理工科研究专业,开设了许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课程。由于有感与欧美国家在新兴领域人才培养上的差距,日本2002 年推出了“新兴领域人才培养”计划,根据选定的新兴领域,从大学、国立研究机构中公开招标具有培养硕士以上水平的研究单位,由这些单位来设计未来 5 年的高级人才培养或再教育计划。 韩国游戏产业的发展也得益于人才培养的及时跟进。韩国政府在 1990 年代把网络游戏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培育后,2000 年斥巨资成立了“游戏综合资源中心” ,并对外招生,培育网络游戏专业人才。韩国政府还从 2001 年起

9、开办“游戏专家资格证”考试,提供网络游戏公司招考人才参考,获得证照者有免除兵役等优惠。这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得韩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快速发展,占据了全球的领先地位。2科研牵引,以科促教将科研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通过国家实施的重大高新技术研发计划、项目资助计划以及政府资助创办的各类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带动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 当今世界,科技与教育进一步耦合化,即研发活动与培养人才并行发展,以研发投资带动人才培养,这一点在高新技术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与传统领域相比,高新技术发展时间普遍较短,比如纳米科技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尚不能开发出系统的课程、教材,师资更是匿乏。而与此同时,高新技术

10、的发展却异常迅速。为此,通过研发活动带动相关人才培养至为重要。美国实施的一系列重大高新技术研发计划,如 21 世纪信息技术计划、国家纳米行动计划等重大的跨部门研究计划,都把人才培养纳入计划的目标,而且为求长效,已将人才培养从博士生向下一直延伸至K12(初等、中等教育)各个学习阶段。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向来是科研与教育一体化的倡导者。该基金会支持建立的为数众多的科技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都有很强的教育功能。 教育与科研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最初源自德国大学,后被美国大学借鉴并发扬光大。美国的经验表明,通过科学研究来培养研究生的做法是使美国科技领先、高级人才迅速成长的重要途径。 3采取产学研合作等新型的人才培

11、养模式 为了满足高科技发展需要,各国培养人才的模式也形成了多样化发展趋势。如大学与科研机构合作培养;大学与企业合作培养;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培养;企业办学培养等等,以期培养能够满足高科技及其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这些培养模式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另外,虽然同属高新技术,但纳米技术更是一个众多学科相互交叉的领域,需要在专业化和多学科培训之间取得平衡,这需要对现行的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和创新。美国在 2000 年实施国家纳米行动计划(NNI)后,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建立了若干纳米技术中心,这些中心都要求研究生必须修不同学科的课程。鼓励大学与产业界结成伙伴关系,由产业界先期投入,

12、建立可由许多学校共享的纳米制造设施和实验环境,培养纳米科技人才。 制定有力的人才吸纳、引进政策,网络世界各地人才,吸引本国人才回流 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而且受条件所限,培养的力度也远不敷所需。为解燃眉之急,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以“短、平、快”的方式从其它国家抢人才、挖人才。而人才流出国则通过制定各种“回归计划” ,吸引海外的本国人才回流,由此形成了一场波及全球的人才争夺战。在吸引人才方面,各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实施技术移民和绿卡等政策,大量吸纳国外优秀人才 发达国家为大量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在立法和移民方面采取了特别优惠政策。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一直把争夺世界各国优秀人

13、才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为解决高科技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美国国会将 H1B 签证的年度配额数量从原来的 65万个增加到 2000 年 115 万个,并在随后的 3 年里增加到 19.5 万个。 欧盟国家的移民政策也向高科技人才倾斜,德国政府从 2000 年起实施德国版的“绿卡计划” ,在 3 年内从欧盟外引进 2 万名信息技术高级专业人员,对其实行优惠的居留审批政策。英国自 2003 年开始借鉴美国和加拿大的“绿卡”制度推行“高技能移民计划(HSMP)” ,这是 30 年来英国首次对外开放其移民政策。北欧小国芬兰对外籍科技人员实行优惠税率政策,将外籍科技人员的税率减低到当地人员的

14、 58,以吸引外籍人才。 在亚洲,韩国推出了“金卡”工程,允许外国工程师和电脑编程人员在韩国居留 10 年,希望以此吸引 20 万外国高新技术人才。日本为了应对科技人才特别是信息技术人才紧缺,设立了海外“特别研究员”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网罗人才,同时还在研拟推出日本版的绿卡制度,力争使外籍科研人员占到本国科研人员总数的30。 2设立“回归计划” ,吸引人才回流,变人才流失为人才流通 与发达国家抢夺国外人才的移民政策等相对应,发展中国家普遍实施“回归计划” ,以吸引海外的人才回国服务。20 世纪后期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加快,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各国都不得不加大吸引人才回归的政策力度,同时国内

15、经济建设的巨大需求和发展机遇,也增强了对其海外人才的吸引力。在“拉力”的不断增强下, “人才回流”逐渐形成。韩国从 1960 年,就开始拟订了“人才回归计划” ,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相继建立了“韩国科学家工程师协会” ,吸引人才回国服务。 新加坡以前约有 13 人才流向海外。为了吸引海外人才回归,新加坡政府先后资助并组织实施了“长期回国计划” 、 “临时回国计划”和“外国学者访问计划” 。从 1980 年代开始,新加坡就已经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吸引海外科技专业人才的政策和措施。 同属小国的以色列本身的人力资源也很有限。为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的犹太人才资源,以色列实施了双国籍制度。以色列的顶尖人才通常

16、拥有 23 个国籍,是世界为数很少的能将“人才流失”困境扭转为“人才流通”有利形势的国家之一。 3通过对外研发投资,获取利用国外人力资源 除了吸引和引进人才外,对外研发投资也成为运用国外人才资源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企业研发全球化方兴未艾。由于尖端科技人才需求日殷、成本的考量以及中国、印度市场的倔起,发达国家海外研发的势头日益明显。许多跨国企业在海外利用与当地大学等机构合作联盟的方式,来延揽高级的研发创新人才。把部分研发业务转移到人才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一方面可以使用世界各地的高级人才,另一方面又降低了研发人力成本。这种人才竞争方式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提供优良的工作生活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用人制度,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激励人才成长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人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留住人才与吸引人才同等重要,用什么办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是几乎所有国家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留住并用好人才更为迫切。 1改善大学和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并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对杰出科技人才的奖励,从而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