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课改版人文地理--框架结构+知识点梳理(全)--纯个人手打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977474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期课改版人文地理--框架结构+知识点梳理(全)--纯个人手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期课改版人文地理--框架结构+知识点梳理(全)--纯个人手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二期课改版人文地理--框架结构+知识点梳理(全)--纯个人手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二期课改版人文地理--框架结构+知识点梳理(全)--纯个人手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二期课改版人文地理--框架结构+知识点梳理(全)--纯个人手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期课改版人文地理--框架结构+知识点梳理(全)--纯个人手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期课改版人文地理--框架结构+知识点梳理(全)--纯个人手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文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梳理第五篇 人口专题 16 人口增长 一. 人口增长过程1. 计算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1000 = 出生率-死亡率机械增长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0人口增长率=(机械变动人口+自然变动人口)/总人口*10002. 人口增长三个时期 (书p3 图)第一时期(前 8000 至 1770 年工业革命前)第二时期(1770-1950 年):世界人口达到 25.2 亿第三时期(1950 年以后) ; 所以:世界人口增长越来越快衡量人口自然变动的三个基本指标: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3. 人口发展四个历程:工业化之前

2、:人口低增长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很小)工业化初期:人口高增长阶段(维持高出生率,死亡率急剧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规模迅速扩大) 【很多发展中国家目前处于这一阶段】 工业化中后期:人口增长率下降阶段(出生率快速下降而死亡率缓慢下降,自然增长率下 降,人口规模扩大速度趋缓) 【中国处于这一阶段】后工业化时期:低增长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欧洲一些发达国 家】. 2. 人口构成1. 人口构成包括人口的年龄构成、职业构成和文化构成等方面。少年儿童人口(0-14 岁) ,劳动人口(15-64 岁) 、老年人口(65 岁及以上)如果少年儿童比重大,则

3、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潜力大,需要抚养的人口多,社 会负担重;劳动人口比重大则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就业压力较大; 老龄人口比重大既说明社会福利和生活水平较高,也说明社会负担增大,社会需求不旺。2. 人口性别比:每 100 个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表示人口职业构成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3. 人口金字塔:增长型(发展中国家) ,缩减型、稳定型(发达国家) 三.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7%时 人口老龄化 =10%时 人口严重老龄化 (瑞典:18%)原因: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较高,人均寿命长有健全的社保制度,生育观念改变,出生率低影响:劳动力短缺

4、、青壮年负担加重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措施:鼓励生育(治本) ,推迟退休,接纳外来移民。 四.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压力 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问题:加大了就业、资源、教育、医疗卫生等的压力;导致国家积累的财富减少; 经济增长缓慢;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少年儿童比重大会产生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成为 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的障碍。措施:积极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五. 我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国情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发展战略: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本强国。问题: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人口素质有待提高,人才短缺问题突出;人口老龄化

5、问题严重;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问题专题 17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一. 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重要指标;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西欧、北美东部影响因素:地形条件(平原) 、水资源(沿河湖) 、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原因(开发时间) 二. 我国人口分布 1. 特征:东多西少,平原盆地多,高原山地少,湿多干少,农多林牧少,交通发达多, 交通闭塞少。2. 黑河腾冲线:东南部人口密集,西北部人口稀疏。(书p19图)3. 人口迁移 趋势:向平原、沿海、城市集中。 形式:劳务迁移、难民迁移、智力迁移4.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影响因素:自然资

6、源与环境(成正相关) 、科学技术水平(成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 (成正相关) 、人均资源消费水平(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成负相关)专题 18 人口素质 1人口素质构成1. 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国民素质的灵魂2.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 衡量指标:文盲率;大、中、小学入学率;受教育年限;具有中 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在经济活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3. 人口的身体素质 衡量指标: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营养水平、发病率、残疾 率、身高、体重等 二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第六篇 城市 专题 19 城市空间结构 一. 基本特征1. 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 2. 产业结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3. 教育、科技、

7、文化事业发达。 二. 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 (书p35图)1. 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呈现出从城市中心向外围依次出现 商业用地、 居住用地、 工业用地、 农业用地的同心圆结构。土地价格是形成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2. 案例:上海 3. 城市功能分区主要功能分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文教区、风景区 (书P38)形成原因:同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密集 4. 空间结构差异:规模、职能、自然环境 (书p40案例) 专题 20 城市体系和城市群 1. 城市体系:世界城市(纽约、东京、伦敦) ; 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巴黎、香港、多伦多等) ;全国性中心城市(北京、上海) ; 跨省区的区域

8、中心城市(广州、西安、武汉等) ;省会城市和省区主要城市(呼和浩特-包头、济南-青岛等) ;省内区域中心城市(长春、吉林等) 县级中心城市(温州、宁波、苏州等) ;县以下中心镇(朱家角、安亭镇等) 二. 城市群:三大特征:具有一定数量、高度密集、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城市;以一个或若干特大城市为核心;城市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三大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交通通讯发达,对外联系便捷六大城市群: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沿岸城市群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城市群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以上海

9、为中心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专题 21 城市化 一. 城市化过程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特点:1.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2.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3. 出现城市群 4.世界城市化的主流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1800 年,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中国北京(第二个超百万的城市:英国伦敦) 二. 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 (书p53图)1. 城市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 2. 是区域服务中心,3. 城市化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现代化 4.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城市化带动农村现代化 【上海城市化水平:88,7%为全国最高】 三. 郊区化与逆城市化 (都是城市化的一个阶段)1. 郊

10、区化 原因:出现城市问题表现: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郊区大量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中心城区人口减 少,城市总人口增加2. 逆城市化:大城市人口向周边中小城市或乡村地区迁移的过程 表现:城市人口减少原因:对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发达国家的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乡差距缩小,私人汽车高度普及,交通网络日益发达,信息化浪潮起推动作 用)四. 城市问题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居住问题、社会问题第七篇 产业区位与分布产业区位是产业活动的空间位置,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影响。 产业区位条件影响产业的分布。专题 22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 一. 农业区位条件1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

11、、地形、土壤 (书P6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科技水平、消费市场、交通运输 (书P63)2 . 【美国乳畜带的区位条件:重要(书P63-64)】 二. 农业区位的变化 案例:【丹麦:畜牧业(牧羊)-种植业(小麦)-畜牧业(乳 牛) 】三. 类型及特点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书 P65-69)1. 水田农业 特点:人均耕地少,生产规模小 产品商品率较低 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低 这类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 分布:亚洲东部、南部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总结:这些地区夏季炎热多雨,水分热量充足,土壤肥沃,有较大面积的平原和丘陵 低山,适合水稻生长;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

12、丰富,水稻种植历史悠久;2. 旱作农业 定义: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种植旱生农作物为主的农业 粮食作物:小麦为主,其次是玉米高粱大麦谷子;经济作物:花生、棉花、烟草、甜 菜 分布:秦岭-淮河以北,250mm 年降水量线以东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3. 牧场畜牧业 定义:一种以实行围栏放牧、经营规模大、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为特点的畜牧业 分布:美国、澳大利亚等;新西兰、阿根廷等国(分布在湿润地区) 案例:【新西兰畜牧业】4. 游牧畜牧业 定义:是指通过放牧牲畜以适应降水不足的干旱地区的一种自给型农业 分布:北非、西亚、中亚及非洲南部一些地区;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草原5. 高度发达的商

13、品化混合农业 定义:是指谷物生产和牲畜饲养相结合的混合农业 分布:北美东部温带、亚热带地区,欧洲的西欧和中欧地区,以及澳大利亚的东南部 和西南部 案例:【北美的商品化混合农业(美国的玉米带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 】【西欧现代化农业】 【澳大利亚商品化混合农业(墨累-达令盆地) 】6. 地中海型农业 分布:地中海沿岸以及地中海气候区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种植物:小麦大麦等冬季作物;油橄榄、无花果、葡萄和柑橘等特点:农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7. 热带种植园农业 分布:部分热带地区;我国海南省,广东省的雷州半岛和云南省南部 特点:大种植园式农场为主,专业生产一种或几种热带

14、作物;产品几乎全部提供给国 际市场,商品化程度很高 经济作物:橡胶、咖啡、可可、油棕、剑麻 热带水果:香蕉、菠萝8. 其他 四. 城郊农业 特点:产品品种多,生产周期短,商品率高; 形成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相结 合的营销体系,生产效率高; 在布局上往往成环状结构 (书P70) 五. 现代农业劳动生产率高、科技含量高、商品率高,能源、资源利用率高,环境友好和产品质量高 的农业。 案例【上海孙桥现代农业】专题 23 工业区位与工业区 一. 影响因素 (书P76)1. 能源和矿产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是工业发展的基本保证2. 环境条件:工业本身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一些耗水量大的工业部门,大多布局在沿

15、江或沿海地带,以方便取水 工业对环境的影响,污染较重的工业多布局与主导风向 的下风向和河流下流3. 交通运输 4. 市场 5. 劳动力 6. 科学技术 7. 集聚 8.土地价格案例:【宝钢的区位条件:(书P77-78)】 二. 区位选择 (书P78-79文字+图)原料主导型工业、能源主导型工业、能源主导型工业、市场主导型工业、劳动力主导型工业、 技术主导型工业(知识密集型) 三. 工业地域世界主要工业区1. 北美工业区:主要位于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2. 西欧工业区:现代工业的发源地;技术密集型工业最为发达3. 东欧工业区:包括俄罗斯、乌克兰、捷克、波兰等,属资源密集型

16、重工业地区4.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工业多属依靠进口原料、燃料的加工贸易型;是临海工业带5. 亚洲东部沿海工业区:工业类型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案例:【长江三角洲】 4. 高新技术产业区位影响因素:1. 环境清洁优美 2.靠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校3. 交通便捷 4. 临空性集聚 案例:【硅谷、中关村】专题 24 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 一. 第三产业地域差异 大体可分为:1. 遍布性行业 2. 对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依赖较强的第三产业3. 与城市的规模、发达程度及在世界或者区域中的经济地位有关 2. 区位条件 交通、人口、集聚、地价 案例【徐家汇商业中心】 3. 国际贸易不平衡的四个方面 (书P93)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