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试卷2011年公需科目低碳经济考试试卷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971627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试试卷2011年公需科目低碳经济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试试卷2011年公需科目低碳经济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试试卷2011年公需科目低碳经济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试试卷2011年公需科目低碳经济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试试卷2011年公需科目低碳经济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试试卷2011年公需科目低碳经济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试卷2011年公需科目低碳经济考试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试卷考试试卷 20112011 年公需科目低碳经济考试试卷年公需科目低碳经济考试试卷考试试卷 2011 年公需科目低碳经济考试试卷考生姓名:彭英 考试科目:2011 年公需科目低碳经济 考试时间:2012-7-16 12:45:52 考试成绩:89 分(合格分数:60 分) 说明: 回答正确的题目显示为“蓝色” ,错误显示为“红色” 。 答案选项中“已勾选”的为考生的回答, “紫色”标识的选项为标准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 1 分)1.低碳经济将是人类未来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正确错误2.碳足迹是指一个人或区域的碳耗用量正确错误3.碳贸易是指减排权交易系统正确错误4.碳交易既提供了绿色 GDP

2、、生态环境补偿的依据,又提供了进入可操作性的途径正确错误5.我国确定的 2020 年前单位 GDP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减少 5%的目标与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其他招标比较,具有更强烈的约束性正确错误6.发展低碳经济,推广低碳生活,将成为一个城市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选择正确错误7.低碳经济化则是指低碳技术、产业、低碳生活方式本身在技术上可行的同时要实现经济上的可行性,既包括了更多的经济手段、措施激励,还应包括要让其成为赢利的产业技术的目标正确错误8.“碳减排”贸易是指一个发达国家,将其超额完成减排义务的指标,以贸易的方式转让给另一个未能完成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并同时从转让方的允许排放限额上扣减相应的

3、转让额度正确错误9.低碳技术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将成为未来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正确错误10.政策保障是实施低碳系统工程的重要支撑平台,应主要从低碳政策体系、低碳市场体系和低碳考核体系三个方面构建低碳模式政策保障体系正确错误11.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资源是无限的正确错误12.化石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这些埋藏在地下不能再生的燃料资源正确错误13. 温差能是指海洋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水温之差的热能正确错误14.为了达到清洁新能源的目的,氢的利用将充满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正确错误15.低碳农业是生产绿色产品的过程,既要收获优质产品,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产生态双安全正确错误16.气候

4、变化的主要责任在于发展中国家。正确错误17.亚洲四小龙的实践表明在特殊的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都无法实现跨越发展。正确错误18.能源需求是不具有价格弹性的。正确错误19.碳基能源也可称为化石能源。正确错误20.对大部分的国家来说,气候问题和能源问题不是息息关联的。正确错误二、单项选择(每题 2 分)21.1997 年签订京都议定书以来的 12 年间,全球气温平均升高了A.0.3 摄氏度B.0.4 摄氏度C.0.5 摄氏度D.0.6 摄氏度22.当全球的平均气温比 1750 年工业革命之前测定的标准气温高出多少摄氏度的时候生态灾难将会一触即发A.2 摄氏度B.3 摄氏度C.4 摄氏度D.5 摄氏

5、度23.瑞典科学家提出,全球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应该限制在百万分之 350,而目前已达到百万分之A.365B.375.5C.387D.39624.占世界人口 15%的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世界的A.二分之一B.三分之一C.四分之一D. 五分之一25.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可以每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A.30 克B.38 克C.48 克D.50 克26.欧盟对减排的约束严格,2005 年至 2007 年每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罚款是 40 欧元,2008 年是多少欧元A.50B.60C.80D.10027.全世界每年产生 4.9 亿吨垃圾,其中仅哪一个国家就产生近 1.5 亿吨

6、城市垃圾A.英国B.美国C.德国D.中国28.什么能源占了全球能源消费的 87%A.太阳能B.风能C.潮汐能D.碳基能源29.占世界上总排放量 40%以上的是那两个国家A.中美B.中印C.美日D.中日30.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提出到 2020 年可太阳能发电多少千瓦A.0.018 亿千瓦B.0.019 亿千瓦C.0.02 亿千瓦D.0.021 亿千瓦31.所谓的“巴厘岛路线图”目标直指A.美国和日本B.英国与美国C.英国与日本D.美国与发展中国家32.风力发电不仅仅为人们提供电力,同时他也伴随并且促进着什么发展A.社会B.经济C.科技D.商业33.全球地热潜在的资源量约为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

7、量的多少倍A.44 万倍B.44.5 万倍C.45 万倍D.45.5 万倍34.地热发电不象火力发电那样要备有庞大的锅炉,也不需要消耗燃料,他所用的能源就是A.风能B.地热能C.水能D.核能35.中国农业资源虽然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且呈什么样的趋势A.不断加剧B.不断发展C.不断减少D.不断增加36.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了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A.京都议定书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生物多样性公约D.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37.低碳生活”指的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什么排放A.碳B

8、.臭氧C.废气D.垃圾38.以下哪种方式可以使冰箱在使用过程中节电A.充分利用冰箱空间存放食物B.尽量少往冰箱里存放食物C.在冷冻室做些冰水放入冷藏室D.合理分布冰箱内存放的食品39.以下哪种方法可以提高空调制冷效果A.放一风扇在空调室内机下方B.加大空调风力C.关闭室内所有出风口D.调低制冷温度40.晚上用哪种方法使用空调可以达到节能、节电的效果A.空调开启几小时后关掉电源,保持别开门窗B.不停交换使用空调与风扇C.让空调在很低温的情况下工作几小时后关机,然后保持紧闭门窗D.先开启空调几小时后,马上开电风扇41.使用什么材料的家具比较节约资源A.竹子家具B.木头家具C.铝合金D.型材家具42

9、.气候变化带来的主要是负面的影响。包括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被淹没,和什么的消失等A.植物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C.动物多样性D.生态多样性43.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一倍,将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多少摄氏度A.2-3.5 摄氏度B.2.5-4.5 摄氏度C.3-4.5 摄氏度D.2-4.5 摄氏度44.美国已经工业化半个世纪了,但其温室气体排放还在增长,相比 1990 年,2007 年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了多少。A.12%B.15%C.16%D.18%45.气候峰会带头减排:按参会的每位领导人他的一名随员乘飞机产生的排放量计算,本次会议共产生多少吨二氧化碳A.471 吨B.451 吨C.4

10、60 吨D.461 吨三、多项选择(每题 3 分)46.低碳三大国际公约是A.世界能源展望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低碳经济法案D.京都议定书E.巴厘岛路线图47.石油经过精制后可得到A.机油B.汽油C.黄油D.煤油E.柴油48.化石能源是指A.天然气B.地热能C.煤碳D.石油E.太阳能49.哥本哈根会议争论的实质是A.发展权B.建设权C.排放空间之争D.开采权E.领域权50.2001 年三月,布什政府以什么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A.美国不参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B.温室气体排放与美国无关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D.温室气体排放不应只限发达国家E.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

11、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51.什么原因致使“碳减排”贸易的基本规则虽已建立,但目前都不可能实施A.气候公约秘书处还未实施规划B.发达国家还未做好准备C.发达国家需要建立的温室气体核算系统、国家登记薄都尚未建立D.气候公约秘书处需要建立的登记薄也还处于框架设计阶段E.部分国家不赞同52.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那三大突出难题A.地质结构的特殊性#能源结构的特殊性B.产业发展阶段的特殊性C.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特殊性D.在社会发展阶段的特殊性53.低碳型农业是指A.高科技指导型农业B.资源节约型农业C.综合效益型农业D.生态安全型农业E.绿色环保型农业54.中国特色低碳道路的战略取向有以下哪几点A.以降低能源

12、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努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率,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逐步脱钩的战略。B.在资源环境绩效的前提下,抓住战略机遇期,利用目前国内外相对较好的资源能源条件加速完成工业化任务C.大力发展轻工业,减少重工业。D.选择重点行业特别是清洁煤发电和煤炭多联产,提高这些行业在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与产品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在煤炭洁净利用等相关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E.积极参与国际气候体制谈判和低碳规则制定,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55.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是A.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B.坚持开发高新科技技术C.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D.加强环保意识,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E.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提保障经济发展为核心,以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支撑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的贡献回到顶部跳到底部返回顶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