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系列讲座之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94580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PPT 页数:135 大小: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学系列讲座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高等教育学系列讲座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高等教育学系列讲座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高等教育学系列讲座之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高等教育学系列讲座之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系列讲座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系列讲座之一(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学校教职工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主编:冷余生 解飞厚,主讲人:陶美重18971258673 ,基本结构三个部分,第一章,什么是教育科学与高等教育学科,两者是什么关系,大学教师为什么要学习高等教育理论以及如何学习。(不独立讲授)第一部分,即第二章至第七章:包括高等教育的性质任务,历史发展,教育目的与目标,高等教育结构,大学的职能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第一讲第三讲),第二部分,即第八章至第十五章:大学教学理论与教学工作,人才培养,并就大学教学的整体改革提出看法和建议大学教学基本理论。(第四讲第六讲)第三部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是从高等教育管理的角度,将宏观层面的管理体制与微观

2、层面的教学质量管理放在一起,具有交叉的性质。高等教育管理基本理论。(第七讲第八讲),学习参考资料,1.薛天祥主编.高等教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潘懋元,王伟廉主编.高等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3.胡建华,周川等编.高等教育学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4.伯顿.克拉克等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5.约翰.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6.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编.高等教育论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学习参考资料,7.期刊: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主办)中国高等教育(教育部主办)

3、高等农业教育(农业部主办)中国大学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教育发展研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高等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1998年以来各期。8.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 高等教育基本理论与我国高等教育概况,主要内容: 一、教育的基本概念 二、高等教育的本质 三、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四、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一、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一项古老的社会事业,源远流长。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也就有了教育,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们教育实践的深入,对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在当今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这一事物与其它

4、事物的区别以及构成教育的要素及其内在联系我国东汉时期的学者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就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瑞士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是对人的一切天赋能力或力量的和谐发展的一种促进”。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观念,认为教育是“人的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是准备完善的生活过程。斯宾塞则认为教育应该“为完满生活作准备”。,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社会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

5、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同时期待他们产生某些积极(有效)变化的活动。,教育起源于人类生活和劳动的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现象。 凡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质,增强人的身体素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还是零散的,连续的还是非连续的,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都属于教育现象的范围。,教育的发展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在原始社会:没有产生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师,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教育活动表现为:教育与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直接同一,融为一体;教育内容和方法十分简单,言传

6、身教和模仿(上行下效、口耳相授)是教育的主要手段。,奴隶社会: 教育发展到奴隶社会就相对地独立出来,出现了最早时期的学校。 最早时期的学校:如我国在夏朝出现的庠、序、校等专门的教育机构,这是学校最早的模式。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朱熹注:“庠以养老为义,校以教民为义,序以习射为义,皆乡学也。伦,序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庠序学校,皆以明此而矣。”,欧洲在奴隶社会也出现了两种对比鲜明的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是一种军体教育,内

7、容是“骑士七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骑马、游泳和击剑。雅典教育内容丰富强调多方面发展,如体力、智力、美感和品德等方面要和谐发展。,封建社会: 教育已经相当发达,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层次上有了很大的进展。 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分官学和私学,官学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唐中央学校有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教育内容“四书”、“五经”,欧洲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内容“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合称“宗教七艺”骑士教育内容“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欧洲封建末期出现了手工业者和商人主

8、办的基特尔学校、行会学校主要学习本族语的读写、计算和宗教以及各行会的技能。,近代社会:(指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初期和中期)教育的特点: 形成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教育与社会生产劳动逐步结合; 提出并开始实施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1619年德国魏玛公国公布的学校法令。它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子女入学,这是最早的义务教育)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学校教育体系。,现代社会:(是指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时期)教育的特点: 教育结构的体系化和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受教育权利的民主化; 教育内容的科学化; 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教育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活动,它与社会的政治、经济

9、、科技、文化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获得各自对教育的理解和看法。 古今中外的学者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是各式各样的。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夸美纽斯、洛克、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赫尔巴特、斯宾塞、杜威、怀特海、雅斯贝尔斯、罗素、皮亚杰等人都对教育本质提出了个人的观点。据统计,从培根时代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关于“教育”涵义的表述,主要的观点就有65种之多,几乎是人言人殊。,教育的一般定义: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凡是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之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质的活动,不论是

10、有组织的或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教育一词又常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二、高等教育的本质,我国古代的高等学校萌芽于殷商时代,到汉朝便有了比较定型的古代高等学府了。 殷商“西学”(以“西”“右”为尊)。 西周时代的“辟雍”,作为皇帝承师问道之所,应该算作中国古代高等学校比较确切的起点。西周之国学(与乡学)有小学与大学之分。礼记王制所载:“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

11、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春秋创私学,出孔丘学记(全文只有一千二百二十九个字) 世界第一部教育专著(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私学之兴百家争鸣,战国办“稷下学宫”“稷”是指齐国国都临淄的稷门,各国在稷门下所设的学校称“稷” 稷下学宫应该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特别是民办官助的书院)的起点。具有官私联营、亦官亦私的性质,教师不由官方任命,而由众人公推,教学内容不受官方限制; 学者讲学,各授其长;师生行动上来去自由,学风上不受政治立场和学术派别限制,提倡百家争鸣,思想自由。 稷下学宫的创设,促进了诸子学派的形成、分化和交融,并以教学和学术研究相结合、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在我国古代高等

12、教育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汉代首建太学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文字,严禁私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魏晋南北朝政治动荡,官学时兴时废,学制时断时续,而私家办学则再度繁荣,而且儒、道、佛自由发展,但哪些算得上真正的高等教育,却很难确定。581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废止“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科举制将读书、应考、做官三件事联构在一起,大大刺激了广大士子的求学积极性,也促进了中央和地方各级学校教育的发展。,唐代确立实科教育 高等学校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等六学二馆 实科教育专业教育算学、天文、医学 科举制度(生于隋、兴于唐)选士制,以考试为主、荐举为辅。于清末1905年

13、废止,存1300年之久。,宋、元、明、清大兴书院 书院是学者讲学,研究学问,讲求身心修养的场所。 南宋是书院发展的极盛时期,几乎取代官学而成为主要的高等教育机构; 元代书院已为官方严格控制,书院办学水平下降; 明代书院由衰而兴,其代表为明末著名的东林书院。明代,书院虽遭三次毁禁,但“终不能止”,可见生命力之强盛; 清代,对书院是先抑制后严控,并迅速得到发展,但从元代开始的书院官学化倾向,到清代已达到极点,失去了独立性与自主权,也失去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清末改书院为学堂时各种书院二千余所。,中国早期的高等教育具有以下总体特征: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官

14、办的学校亦官亦学,大学作为国家最高学府,也是全国最高教育管理机构;高等学校中的教师也是亦官亦师,官职是教职的前提,师资的任用由政府包办。其三,政教合一。这是指政治与高等学校组成封闭系统,大学成为政治工具,读书与做官密切相关,教学内容与官方意识形态不可分离。官本位与中国古代学制的渊源关系深远。,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起点:1895年盛宣怀所奏办的天津西学学堂的头等学堂。该学堂聘请外国人任总教习,模仿外国大学堂,内设工程、电学、矿务、机器、律例五科1897年创办的南洋公学也设有大学性质的上院或头等学堂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在1898年到1912年间所使用的名称。京师大学堂是中

15、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带来了北京大学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初,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现代高等教育的起点中世纪大学: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以前的近一千年,史称中世纪。 现代高等教育起源于欧洲十二、三世纪的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大学最初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其前身一般有两种:一是对所有人开放的教育中心或研究所;另一种是原有的主教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