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思维的奥秘学案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1941075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思维的奥秘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把握思维的奥秘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把握思维的奥秘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把握思维的奥秘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握思维的奥秘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思维的奥秘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垣一中学生课堂导学提纲 编号:高三政治 必修 4(2014.08.24) 编制:任素娟 审核:高三政治组 序号:024高中政治第一轮复习:把握思维的奥秘班级:_ 姓名:_ 小组:_ 评价:_ 【考点展示考点展示】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课堂六环节课堂六环节】

2、一一 “导导”老师导入新课。老师导入新课。 (23 分钟)分钟)二二 “思思”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 (时间不少于(时间不少于 13 分钟)分钟)任务一:基础要点梳理:任务一:基础要点梳理: 1、物质决定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典例 1】 (2011课标,22,4 分)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档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意识是人脑

3、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A B C D(解析 表述错误,意识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不由人脑决定;表述也错误,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大脑的机能;正确表述了人脑在意识形成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故选 D。)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和-。意识能动性的表现:A 人能够能动地-,意识活动的-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B 人能够能动地- 。 意识对-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典例 2】 (2012安徽文综,9,4 分)“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 ”右图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4、( )。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解析 本题以漫画题的形式考查意识的能动性。只有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故 B 观点错误。意识的目的计划性是指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目的,在实施行动之前制定计划;意识的科学预见性是指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故 A、D 均与漫画的寓意不符。 “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 ,说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机械的、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体现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故选 C。答案 C)特别提示:学习意识的能动性时要克服以下几个错误观点: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人

5、的认识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 ;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人们可以将一切客观事物认识穷尽” ;把“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等同于“人的意识能够直接使客观世界发生改变。 ”【重点突破】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不仅能反映物质,还能反作用于 物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 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应用范围:应用这一

6、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 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 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说明各地在发展经济,在制定政策时须从本地实际出发。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含义:-。长垣一中学生课堂导学提纲 编号:高三政治 必修 4(2014.08.24) 编制:任素娟 审核:高三政治组 序号:024理论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怎样

7、才能做到:第一,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第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第三,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第四,既要反对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典例 3】 (2012全国,32,4 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 “一国两制”方针得到全面贯彻实施,经济社会保持繁荣稳定。2011 年 12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关于特区行政长官产生办法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程序作出解释。2012

8、 年 2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提出的有关报告基础上,作出了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 2013 年立法会产生办法和2014 年行政长官产生办法有关问题的决定。回答下题。邓小平根据香港、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提出的“一国两制”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这一伟大构想( )。承认矛盾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重要动力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承认矛盾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A B C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等相关知识。 “一国两制”是根据香港、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提出的,体现了一切从实际

9、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 C。答案 C【重点突破】.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含义就是我们想问题、办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原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侧重侧重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反对主观主义侧重于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违背客观规律办事侧重于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抓住事物的本

10、质特征,反对“一刀切”角度从唯物论角度指出了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和途径从辩证法角度指出了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和途径联系都突出强调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去认识事物的不同性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表现高考警示(1)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注意不能颠倒二者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2)考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尤其注意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如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

11、规律结合起来,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坚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至于答什么,需要具体材料具体分析。任务二:重点探究任务二:重点探究1、2012山东文综,31(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长垣一中学生课堂导学提纲 编号:高三政治 必修 4(2014.08.24) 编制:任素娟 审核:高三政治组 序号:024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

12、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解析 本题设问是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限定了原理依据。回答时要先答出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再结合材料说明在学雷锋活动中怎样做。答案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时代要求开展学雷锋活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学雷锋活动。三三 “议议” 要求:要求:1、重点讨论任务二。、重点讨论任务二。 2、组长组织、人人参与、注重实效。、组长组织、人人参与、注重实效。(9 分钟)分钟)四四 “展展” 要求:学生激情展示。小组代表或教师随机指定学生展示。要求:学生激情展示。小组代表或教师随机

13、指定学生展示。 (8 分钟)分钟)五五 “评评” 要求:同学们要在此环节用红色笔做好笔记,深化理解知识,提升要求:同学们要在此环节用红色笔做好笔记,深化理解知识,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 (9 分钟)分钟) (3 分钟)分钟)1、(2012 重庆文综,31,4 分)明朝医有百药言: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者,无微而不改。改恶从善,是药饵也。这说明( )。来源:学#科#网 Z#X#X#KA人的善恶观念决定其善恶行为B道德教育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方式C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影响其身心健康D善恶相对,有恶方有善,有善才有恶解析 A 项说法错误,人的善恶观念不决定其善恶行为,否则就会犯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B 项说法错误,道德教育不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方式。 “改恶从善,是药饵也”说明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影响其身心健康,C 项切题,D 项不切题。答案选 C。2、近来,网上流行“让物价飞,让房价飞,让油价飞,就不让你工资飞;让学费飞,让作业飞,让考试飞,就不让你能力飞;让子弹飞,让股民飞,就不让你股市飞。该飞的不飞,不该飞的满天飞。 ”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是本原的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D物质并不总是决定意识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哲学认识。结合材料,上述网络流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