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41925381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有兴趣的语文教师加入三江语文教学交流群:818528461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单元目标概说 本单元的主题为“人物风采” 。所选文章涉及古今中外五位名人。 贝多芬传 (节 选)向我们介绍了悲苦中“讴歌快乐”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一面记录了一名普通 工人与文学大师鲁迅的一面之缘;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介绍了为世界建筑史做出卓 越贡献的美籍华人贝聿铭;赵普一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介绍中国古代一位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宰相赵普;“诵读欣赏”选编了诗人柯岩的周总理,你 在哪里 ,表达了亿万人民群众在总理逝世一周年之际,对他的无比思念。本单元所选 文章,感人肺腑,

2、荡气回肠,颇具艺术感染力。 五篇记录优秀人物的文章,立足于表现人物的风采,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杰出人 物的思想、精神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学习时多诵读,读出感情,有些精彩的片断要能 熟读成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多体会平易的叙述中蕴含着的深刻内涵。走近这些人 物,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和品格。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生动、形象、细 腻的语言,学习个性化的人物描写手法。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是“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与阅读教学的内容恰好吻 合。建议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融会贯通,有机结合。阅读为写作做必要的准备,写 作进一步提升阅读水平。 “口语交际”的内容为“做一回小记者” 。建议此次活动打通

3、课内外界限,可以在校内进行,还可以走出课堂,选择最佳采访对象,明确采访主题。贝多芬传(节选)教学设计 A 创意说明:本文是一篇翻译作品,大多数学生对文中人物贝多芬了解不多,给理 解课文带来一定的难度。建议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仔细揣摩感悟文中深刻的思想内容, 较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 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文学欣赏水平;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导语设计: 1从课下搜集的有关贝多芬的资料入手,导入课文。 2播放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或英雄或命运的选段,师生交流感受后 引入课文。 3网上搜集维也纳音乐会上演奏第九交响曲的盛况,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 画

4、外音:古之成大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 中找栖身” ,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 ,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 只是欲求真理” ,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领略贝多芬在“悲苦”中制造的快乐的人生。 二、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感知内容,理解课文大意。 “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 “吟哦讽诵”就是要放声读,读得欢迎有兴趣的语文教师加入三江语文教学交流群:818528462准确、流畅,沉浸其中,读出文章的味道来,品味出作品的妙处。要求能读中悟,悟 后读,把感悟、理解、欣赏统一起来。 1借助工具书准确、

5、流利、有感情地读全文,师生共同交流读后的感受,并提出 问题。 2师生共同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可采用范读的形式) ,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感受文中强烈的抒情色彩歌颂贝多芬为追求崇高理想与命运抗争的气概及其高尚 的道德情怀。 思考: 3师生讨论、解疑。 三、师生共同研读精彩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读 5、7 两段明确: 这两段文字分别写第九交响曲主题的深刻,乐曲表现形式的丰富以及这部巨 作的巨大的影响力及感染力。作者的笔法细腻而传神,叙述、抒情、描写及议论浑然 一体,层次清晰,气势磅礴。引导学生在独立品读、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合作,挖 掘这两段文字的深刻含义和精妙的表现手法的运用,可逐字逐句地

6、赏读、感悟。 四、再读全文,第二次播放第九交响曲 ,体会交响曲中蕴含的作者追求欢乐的 情感,并感受贝多芬的伟大人格及与命运的不屈抗争。 教学设计 B 采用比较阅读法与音乐欣赏法相结合。 创意说明:通过对两篇同写贝多芬文章的品读,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 的鉴赏水平,加深对这位音乐巨人的伟大人格的认识与了解,对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 陶冶性情都有益处。另外还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更直观地体会伟人的情感,更全面地了 解作品。 1导语可同上。 2认真品读两文,说说两篇文章写作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体会两文中作者蕴含 的情感。 3学习两文调动各感官描写音乐的方法,听一段乐曲,如高山流水 春江花 月夜等,写一

7、篇小文章。字数可不限。 4推荐比较阅读篇目:罗曼罗兰的不朽的贝多芬 。 不朽的贝多芬他在大风雨中,大风雪中,一声响雷中,咽了最后一口气。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 上了眼睛。 (1927 年 3 月 26 日) 亲爱的贝多芬!多少人已颂赞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 人,而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对于一般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 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 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德与善的 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欢迎有兴趣的语文教

8、师加入三江语文教学交流群:818528463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一种感到与神同在的醉意。仿佛在他和 大自然不息地沟通之下,他竟感染了自然底深邃的力。葛里巴扎对贝多芬是钦佩之中 含有惧意的,在提及他时说:“他所到达的那种境界,艺术竟和犷野与古怪的原子混 合为一。 ”舒芒提到第五交响乐时也说:“尽管你时常听到它,它对你始终有一股 不变的威力,有如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总教人充满着恐惧与惊异。 ”他的密 友兴特勒说:他抓住了自然的精神。这是不错的:贝多芬是自然界的一股力;一 种原始的力和大自然其余的部分接战之下,便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 他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

9、个明净如水的早晨,仅仅有几阵懒懒 的微风。但在静止的空气中,已经有隐隐的威胁,沉重的预感。然后,突然之间巨大 的阴影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 英雄交 响乐与第五交响乐 。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 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但自 1810 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目光变得异样。最清楚的 思想,也看来似水汽一般在升华:忽而四散,忽而凝聚,它们的又凄凉又古怪的骚动, 罩住了心;往往乐思在薄雾之中浮沉了一二次以后,完全消失了,淹没了,直到曲终 才在一阵狂飙中重新出现。即是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犷野的性质。所有的情操里都 混和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

10、。黄昏来临,雷雨也随着酝酿。然后是学生的云,饱蓄着 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突然,当 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 了我们。 什么胜利可和这场胜利相比?波那帕脱的哪一场战争,奥斯丹列兹哪一天的阳光, 曾经达到这种超人的努力的光荣?曾经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凯旋?一个不幸的人, 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都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 的:“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 教学设计 C专题讨论法 创意说明:此设计意在培养学生以教材为立足

11、点,利用广阔的语文资源,加深对 作品主旨的认识,形成自己的观点,更有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也是对学生搜集处理 利用信息资源的一次锻炼。 1导语设计: 贝多芬 1824 年在音乐之都的首演盛况已经过去近两百年了,但是第九交响曲 却已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在这两百年中,几乎所有的音乐家、作曲家都被这部宏伟 的作品所倾倒;更有无数的听众被这部作品带来的音乐哲理及非凡的音乐气度所感染! 因为这部作品,贝多芬成了神一样的人物, 欢乐颂成为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不灭的 自由和平之明灯。 2师生共同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贝多芬的资料(包括音像资料) ,谈体会,交流感 受。 3认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贝多芬的品格。 4梳理自

12、己对音乐大师的认识,提炼观点,以“走近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为题,欢迎有兴趣的语文教师加入三江语文教学交流群:818528464写一篇讲演稿。课上汇报表演。 5以贝多芬为主题,编辑一份手抄报,班内展览。 资料整合平台 音乐家对贝多芬及其作品的赞美。 “我从来没有像对这首交响曲那样入了迷。 ”舒曼 “贝多芬最伟大的创造是什么?不就是第九交响曲吗?这是一幅世界历史的 图画。 ”斯塔索夫 “贝多芬完成了这部作品,就可以死而无憾。 ”柏辽兹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登峰造极的作品,我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信念:贝多 芬之后在交响乐领域是不可能有任何什么新的和重要的作为了。 ” 瓦格纳 一面教学设计 A 创意说明

13、:本课内容比较浅显、直白,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文学巨人的仰慕和钦佩 之情,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仔细地阅读,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领会描写人 物时不同距离的观察角度的写法。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 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对于比 较容易理解的文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 一、导语设计: 11935 年,中国文坛上一颗巨星殒落了,山河动容,举国悲恸,在悼念鲁迅逝 世一周年的日子里,一位电车工人回忆了四年前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抒发了对鲁 迅先生的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今天,我们带着缅怀的心情走近鲁迅的世界,感

14、受他 的伟大人格魅力。 2从学生学过的小说社戏入手,导入课文。 二、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并用圈点勾画的方法,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2启发学生在深入阅读思考的基础上,了解文章标题“一面“的作用,揣摩文章 的思路。 三、重点研读“我”与鲁迅先生见面的部分,明确作者是如何通过外貌、语言、 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的。准确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体会作者 以刻画鲁迅的外貌为重点,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明确: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由远及近,由粗到细,由整体到部分,人物形象随着 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满、清晰起来。 (学习时重点引导,把阅

15、读欣赏与写作训练结 合起来进行。 ) 四、注意重点词语、句子的揣摩和把握,体会词语强烈的感情色彩。用批注法, 在一些关键处作提示。教学时,宜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欢迎有兴趣的语文教师加入三江语文教学交流群:818528465例如: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 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 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体会加点字既写出了作者为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也表达出作 者对鲁迅由衷的感谢和崇敬之情。 此环节可结合课后“探究练习三”进行。 教学设计 B 可采用比较阅读法。 创意说明:本文内容容易理解,情节比较生动,教学中不作过多的分析,以诵读、 感悟为主。由于写鲁迅的作品相对较多,可课下广泛搜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 阅读,可与本文做比较欣赏,同学间还可相互交流阅读材料,采用探究学习的方法, 培养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导语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