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名词解释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826078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商周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夏商周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夏商周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夏商周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夏商周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夏商周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商周名词解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涂山之会:涂山之会:禹在确立王权的过程中,又继续征伐三苗。他统领众多邦国君长,并以奉行天命自居,这表明 他已掌握了最高的王权,取得了“夏后”的地位。经过激烈的战斗,三苗战败了。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武 力征伐,通过这些征伐活动,不断加强了夏禹的王权。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氏部落所在地嵩山 之阳建立了阳城(河南登封县告成镇)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县)。为了巩固王权,禹又沿颍水南 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安徽蚌埠西郊怀远县境),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和部落的首领,这就是“涂山 之会”。原来的众多部落首领,到此时大都转化成世袭贵族,分别成为各个邦国的君长。这次大会,是夏 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

2、 竹书纪年:竹书纪年:因原本写于竹简而得名的中国古代编年体史书。西晋武帝时在汲郡的战国魏襄王墓中发现,故 又称汲冢纪年 。原有十三篇,记述夏、商、周和春秋时代的晋、魏史事,至魏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 二百九十九年为止。其中若干记载与传统史籍不合。此书约在两宋时亡佚。 战国策:战国策:国别体史料汇编,刘向整理。技术战国谋士游说或辩论时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 的尖锐矛盾和斗争。文思开阔,寓意深刻。文笔优美,资料丰富,为研究战国史的重要依据。 钧台之享:钧台之享:禹死后,子启继立。由于传统的“禅让”观念没有完全消除,东方偃姓之族的伯益就曾借此与 启争夺王位。这就是竹书纪年中所说的:“益干启位

3、,启杀之。 ”同时,西边的同姓诸侯有扈氏(陕西 户县)更起兵反对。启亲领大军讨伐,大战于甘(河南洛阳市西),剿灭了有扈氏。夏启排除了这些干扰,巩 固了王权,正式确定了世袭制度,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为了使世袭王权为众多的诸侯所 确认,夏启就在都城阳翟召集众多的诸侯,举行盛大的“钧台之享” 。表明夏王朝的统治基础,已经完全 确定了。 禹刑:禹刑:禹刑仅见于左传昭公六年。晋国的叔向在抨击郑国子产“铸刑书”时提到:“夏有乱政, 而作禹刑” 。一般认为,禹刑是夏朝法律的名称,是后人为纪念夏的 先祖禹而命名的 ,是后人追述的。 所谓乱政实际上是指奴隶暴动和反抗斗争,奴隶主阶级为了镇压奴隶的反

4、抗而制定的。这种乱政在禹时是 不大可能出现的。一般认为, 禹刑的性质相当于现代的刑法典;禹刑的具体内容已经无法考订。 但文献中又有零星的记载。禹刑的具体内容已经无从考证,汉代以后的典籍说夏朝的刑条很多,东汉郑 玄说:“夏刑,大辟二百,膑辟三百,宫辟五百,劓、墨各千。 ”已经有了“五刑”。 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介于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二里岗期之间的一种青铜时代文化。1952 年发现于河南登封玉村, 因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较为典型,故名。以前曾称为“洛达庙类型”文化。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于河南西部 和山西南部,因有一定差异,又分为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在河南东南部、湖北北部、河北南部及陕 西东部等地

5、也陆续有所发展。偃师二里头遗址分四期。它们的年代均比郑州二里岗商文化要早。一、二期 由河南龙山文化发展而来,炊器有实足的鼎和平底的罐,陶器多褐色,器形多平底,纹饰多蓝纹、细绳纹 及方格纹,与二里岗类似的因素逐渐增加。在二里头遗址发现有宫殿建筑基址,有青铜器爵、斝、戈、戚、 刀、镞、铃和嵌绿松石牌饰等,在灰坑、灰层中发现散置人骨架,这些大都属于三、四期。第三、四期中 的炊器,出现了袋足的鬲等,器类以圜底器为主。这些因素与二里岗期商文化相一致。宫殿基址经复原, 有堂、庑、门、庭,规模较大。结合第三期遗存中发现的大型宫殿遗址,铸铜、制骨、烧陶作坊址,说明 第三期时这里是个都邑。二里头文化的碳14 法

6、测定年代接近夏代纪年,又分布在传说中的夏人活动范 围内,为探索夏文化提供了丰富数据。目前,学者们对二里头文化的看法尚不统一。部分学者认为第三、 四期中出现了与二里岗商文化相一致的文化因素,所以它应是商代都邑,很可能是汤都西亳。狭义的二里 头文化应专指二里头第一、二期遗存。部分学者则认为郑州商城是亳都,二里头遗址应是夏都斟,所以它 的四期遗存均为夏代遗物。围绕二里头文化的性质的讨论,将继续进行下去。 干支纪日法:干支纪日法:使用干支记录日序的方法。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它与干支纪年法一样,用干支相匹配 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干支纪日从商朝便已开始,

7、 但其顺序到现在有无间断或错乱过,尚待考证。目前已确切知道的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 720 年)二 月己巳日起到清宣统三年(公元 1911 年)止(1912 年民国元年采用公元纪年后,民间仍沿用)2600 多 年中从未间断和错乱过。 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这是现今已知世界最长的纪日法,对于我 国历史学,尤其是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考证和研究,都是极为重要的记时标志,是我国一份珍贵的科学文化 遗产。 太康失国:太康失国:启在巩固了统治之后,放纵于“淫湎康乐”的生活。启死,其子太康继位,也沉湎于声色酒食 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夏王朝内部矛

8、盾重 重,藉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乘机掌握了夏的政权。致使太康和仲康不得不流亡在洛水一带,后来 二人相继死去。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继位,仲康微弱,当了傀儡。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羿把相赶走, 自己当了国王,这就是史书上称作太康失国和后羿代夏的故事。少康中兴:少康中兴:少康为夏王朝第六世国王。夏后相之妻后缗所生。后缗母家为有仍氏,当寒浞攻杀夏后相的时 候,相妻怀孕,从墙洞中逃归母家,生少康,所以少康一直生活在有仍氏。长大后当了有仍氏的牧正,管 理畜牧。当寒浞之子浇派人去追杀少康时,少康逃到了有虞氏,当了有虞氏庖正(厨官)。舜的后人虞思把 两个女儿嫁给了少康,又给了少康土田和众人,少康才站住了脚

9、,并开展恢复夏朝统治的各种活动。在寒 浞代后羿、政局混乱之时,夏的贵族靡逃到与夏同姓的有鬲氏。靡收抚了斟灌氏、斟氏的逃散人众,整顿 队伍,积蓄力量。在靡的密切配合下,少康终于攻灭了寒浞,杀浇于过,杀于戈,重建了夏朝。这一事件, 历史上称为少康中兴。 禹贡:禹贡:禹贡是尚书(一作书经,简称书)中的一篇。禹贡是尚书(一作书经, 简称书)中的一篇。,禹贡的写作年代,当为战国中期。作者不详。禹贡是尚书中的一 篇,全文亦仅 1193 字,固无卷数。 九州:九州:不同时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为禹贡中冀州、兖(ya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 幽州、雍州。 中原:中原:一般指狭义的中原,即专指河南

10、省。广义的 “中原”是以河南为中心,向河南临近省份的部分地 区渗透的一个广阔区域。 盘庚迁都:盘庚迁都:殷商朝中期以来,王室内部连续发生王位纷争,前后经历了五代九王,史称“九世之乱”。在此 期间商朝多次迁都。盘庚继位以后,政局混乱,阶级矛盾尖锐,他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再次迁都于殷。 但贵族平民都反对迁都,盘庚一面劝说贵族,一面恫吓人民,强行把都城迁到殷地。迁殷后,“行汤之政”, 政局才稳定下来,社会经济和文化也随之迅速发展,从此,直到商亡的二百七十三年间再未迁都。 卜辞:卜辞:殷 人占卜,常将占卜人姓名,占卜所问之事及占卜日朞、结果等刻在所用龟甲或兽骨上,间 或亦刻有少量与占卜有关的记事,这

11、类纪录文字通称为卜辞。 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核心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 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庶子分别被分封 为诸侯、卿、大夫、士,到全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由嫡长子继承的王位可以确保周王朝世世代代大宗的 地位,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内又为大宗,其继承者也必须是嫡长子。西周的 嫡长子继承制把西周社会的统治者既区别又联系地组合起来,形成严密的宗法制度,目的在于解决权位和 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社会的统治秩序。 汤刑:汤刑:汤刑很可能就是商代初期所制定地刑事法律

12、。盘庚时期,盘庚发现贵族不愿意迁移的原因是由 于在位的大臣本身言行不正,于是决定用先王传下的典制来整顿当时的法制。祖甲在位时期,也对汤刑 进行了修订。竹书纪年记载“祖甲二十四年,重作汤刑”,此次修订使汤刑更趋完备。 从文献 记载来看,汤刑是商代的一个基本法律,整个商代一直适用。由于汤刑已经失传,其内容无法考 订。 班爵制度:班爵制度:商代比较普遍实行的爵位制度,有侯、伯、子、男等爵位。其中,侯国最多,其次为伯,子、 男之属,为畿内的多子族。班爵制度,规定了贵族的等级,明确了方国的地位,是国家组织形式日趋完善 的表现。 三星堆文化:三星堆文化:四川地区的古文化,1929 年发现于四川广汉南兴乡。

13、以三星堆遗址为代表的文化,学者称 为“三星堆文化”,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商、周之际,分布于成都、新繁、广汉、阆中、汉源一带。陶 器以夹沙褐陶为主,多手制,少数轮制,除盉外,不见三足器;纹饰以绳纹为最多,至晚期出现云雷纹。 生产工具主要是小型磨制石器。青铜器和玉石器造型夸张,成为三星堆文化的典型特征。 甲骨文:甲骨文:商周时契刻于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目前发现商代甲骨文以河南安阳殷墟最多,属于商代后期遗 物,其中绝大多数书占卜记录,称甲骨卜辞。因出于殷墟,又称殷墟文字、殷墟书契、殷墟甲骨文等。郑 州商城也有发现,年代比殷墟甲骨文还要早,但数量很少,都是在肋骨、肱骨上刻字,尚未见到在卜甲或 卜骨上

14、刻辞。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开始发现,次年得到学者鉴定,迄今出土约有十万片。二十九年, 刘鹗编辑出版第一部著录铁云藏龟,其后研究日益发展,形成一门学科即甲骨学。甲骨文内容涉及天 文、历法、气象、动植物、农事、方国、地名、征伐、祭祀、人物活动、商王世系和占凶梦幻等。目前已 发现单字有五千余个,考释过的约两千个,文字结构已由独体趋向合体,晚期形声字增多。是中国早已有 系统的古文字。西周时期的甲骨文,在山西洪赵坊堆、陕西长安丰镐、岐山凤雏、扶风齐家和强家、河北 邢台南小汪、北京昌平白浮、房山琉璃河和镇江营九个地点都有发现,上述九个地点共发现 312 片, 1033 个字。其中以凤雏出土最多,计

15、292 片,915 个字。 归余于终:归余于终:商代的历法。商代在夏历的基础上,把我国最早实行的阴阳合历逐步加以调整,使它逐渐趋于 完备。殷历大月 30 天,小月 29 天,而把太阳历和太阴历相参差的天数合并到一月时,就在这一年的年终增加一个 13 月,叫做归余于终,这是我国设置闰月的开端。这种置闰方法,虽然还很不精确,但已基本 掌握了日月运行的规律,为我国传统历法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三代:三代:也叫三朝。它们依次 为夏朝、商朝、周朝。 尚书:尚书:中国古代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尚”是上古, “书”是写在竹帛上的历史记载。所以为“上古的史书” 。记载商、周统治者的一些讲话记录 先

16、秦散文与韵文相对的文体,包括论说文和说明文。甲骨卜辞 和铭文都是雏形。 尚书是第一部记叙文和论说文的集子。 人殉:人殉:人殉是为奉侍已死的社会或家族中某些特权者而死的人,其中有陪臣、妻妾、侍卫和亲信,也有用 作仆役的奴隶。它是古代社会中一度盛行的习俗。在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湖北等地都发现了商代人 殉的遗迹。商王、贵族及奴隶主的墓葬中一般都有殉葬人。侯家庄 1001 号墓是个有四条墓道的商王墓, 墓内殉人超过 164 个,分置于墓底、椁室附近及墓道内。该墓墓室外的陪葬坑有 31 个,其中 22 个埋有 人。每坑埋 17 人不等,共埋有 68 人。最大的陪葬坑中棺椁具备,还有青铜礼器,在二层台上有 2 个 殉葬人,即殉葬人的坑中还有殉人。 人牲:人牲:人牲是祭祀时把人像牛羊狗猪等牲畜那样供奉给天地、祖先、山川、神灵的牺牲的简称。这是古代 社会中一度盛行的社会习俗,早在史前时期即已出现。在河南、山东、河北、江苏、湖北等地的商代遗址 中都已发现了人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