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782914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背景“十五”以来,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2005 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2918.61 亿元,按当年汇率折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5431 美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城市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市已成为民营经济大市。对外开放不断扩大,2005 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达到 198 亿美元,年均增长 23.2%(不含省公司为 138.73 亿美元,年均增长 36.2%);五年中,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1.

2、57 亿美元,比“九五”同期累计增长 1.4 倍。城乡和区域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大都市框架拉开。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996.38 亿元,是“九五”累计的 2.7 倍。相继建成一批重大项目,城市发展由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中心城市的集聚力、辐射力、带动力进一步增强。文化名城建设全面推进,科技、教育、卫生、体育、人才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十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好、质量效益最高、城乡面貌改变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

3、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还面临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要素、生态环境和人才科技的“瓶颈”制约矛盾日益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社会结构转型相对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因社会转型和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保持社会稳定的压力加大;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增强。“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人均生产总值将从 5000 美元迈向 8000 美元,这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 。从国际环境看,

4、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深入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国、我市发展有利。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也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国内发展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期,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加速升级,人口向城镇加速集聚,经济体制加速转轨,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加快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市场的制约,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与发展不平衡状态并存,社会

5、转型引发的矛盾增多,这对我市实现既快又好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和全省前列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解放思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要求,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重点,坚持“发展、创新、节约、稳定、为民”,推进“五大战略”,破解“七大问题”,打造“平安杭州”,引领“和谐创业”,构建“和谐杭州”,打响经济强市、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天堂硅谷“四张金名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步伐。“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6、坚持发展,加快建设强市名城。又快又好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建设“经济强市”和“文化名城”,落实“五个统筹”,实施“五化联动”,推进“五大战略”,建设新一轮“十大工程”,实现我市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发挥全省的龙头、领跑、示范、带头作用。坚持创新,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体制、机制、管理、科技、文化的创新,激发创造活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做到在和谐中创新创业,以创新创业赢得和谐,不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坚持节约,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

7、式。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地走节约、集约发展之路,实施“环境立市”战略,推进生态市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努力打造节约型产业、节约型政府、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坚持稳定,努力打造“平安杭州”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坚持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

8、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到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七大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切实保障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人的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激发人的潜能,保护好、发挥好、引导好全市人民建设杭州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三)“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努力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城乡区域协调互动,人与人诚信友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实力强、体制机制活、城市品位高、人文气息浓、生态环境美、社会秩序好、生活品质优的“和谐杭州” 。主要是:经

9、济发展上新台阶。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1%,到 2010 年,以 2005 年价格计算达到 4900 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在国内大中城市中保持领先;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达到 68500 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 8400 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接近 60000 元(达到 7400 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500 亿元,年均增长 15%;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全市三次产业比重预期为 44947 左右;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2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力争成为发展后劲足、经济实力强的“和谐杭州”

10、 。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建设构架基本形成,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心城市综合功能特别是要素集聚和经济辐射功能明显增强,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达到 70%,社会就业人员中非农就业的比重达到 85%。力争成为服务功能强,城市品位高的“和谐杭州”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多种所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全社会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外贸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高,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对内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力争成为开放水平高、体制机制活的“和谐杭州” 。社会事业更加繁荣。积极推进“一名城五强市”建设,文化软实力显

11、著增强,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意识全面确立,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人才事业有较大发展。全面普及“十五年教育”,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服务,人均预期寿命接近 80 岁;市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有较大提高。力争成为市民素质高、人文气息浓的“和谐杭州” 。社会管理明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推进,法制不断健全完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跨上新台阶,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进一步改善,公共危机应急处理机制较为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力争成为法治程度高、社会秩序好的“和谐杭州”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 16%

12、;生态市建设成效显著,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市区和临安、富阳等县(市)基本达到生态市标准。力争成为资源消耗少、生态环境美的“和谐杭州”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市户籍人口 715 万人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4.6以内;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 80 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 25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5000 元左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1000元左右;“住房难”问题有效缓解,“两个房等人”基本落实到位;努力缓解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基尼

13、系数控制在 0.3 以内;新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210 万人,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有保障。力争成为幸福程度高、生活品质优的“和谐杭州” 。二、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落实“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方针,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以建设都市农业为主题,增强农业综合功能;以“九件实事”为抓手,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以深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增强农业综合功能继续实施都市农业发展战略,形成农业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

14、和社会化服务的都市农业新格局,力争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4%以上,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农业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在保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继续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完善“城市、平原、山区”三大农业圈层,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带,促进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进一步集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设施农业和精品农业,开发农业多样化功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以设施化、科技化为特征的都市农业区域,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在稳定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继续搞活土地使用权流转,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

15、展,引导工商资本投入农业领域,鼓励发展专业经营户和龙头企业,扶持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建立专业合作组织、专业经营户、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有机结合的贸工农一体化经济组织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保护,全面推行生态农业建设,实现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继续加强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中低粮田改造,提高地力和产出能力,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粮食生产能力。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加强科技信息服务,完善农业科技推广

16、体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一批高效生态农业技术项目,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形成一批具有杭州特色、享誉盛名的优质农产品品牌。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确保人畜安全。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建设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国家水产品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强化从生产到消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管理,力争率先成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城市。(二)继续办好“九件实事”,推进农村全面发展继续以“九件实事”为抓手,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中心镇、中心村、示范村建设,维护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和“乡村通达”工程为载体,完善以农民饮用水工程、路网、电网、通信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调整城乡发展政策,在财政、金融政策上更多向农村地区倾斜。支持农村地区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和村庄改造,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完善村庄布局规划,实施农居点集中建设,加大农村宅基地整治力度;在中心城区继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