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总复习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779745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生活》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哲学生活》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哲学生活》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哲学生活》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哲学生活》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生活》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生活》总复习(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生活哲学生活总复习总复习哲学生活第一单元复习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1全面理解哲学的概念。(1)从本义上看,哲学是指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P4)(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上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5)(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上看,哲学也是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6)(4)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来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P6)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两者是不能简单地等同。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会自发地形成某种世界观,但那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的

2、论证。只有当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才是哲学。概括地讲,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

3、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注意: 1、 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2、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 【注意:不是辩证关系】一、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4、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3)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折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谁是第一性或谁决定谁)的问题展开的。4什么是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形态?(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世界上先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

5、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中国古代的五行(金、木、水、火、土)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它所理解的“物质”比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前进了一步,但它仍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它具有三大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心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他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

6、大思想武器。5什么是唯心主义(或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1)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2)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7、。 (P1517)2真正的哲学的含义。 (P16)真正的哲学就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表现在哪两方面?(P1617)体现在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有哪些?【注意选择题:三大自然科学理论和理论来源】 (P1819)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19 世纪

8、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三个统一) (P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因此,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6.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

9、是革命的?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P20)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产生精髓(是实事求是) 、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P21)邓小平理论的产生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P2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主题(是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P23)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 总体结构:第四课、第五课是辨证唯物论;第六课是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

10、论)一概念:1什么是物质?(P29)2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3什么是运动?(P31) 4什么是静止?(P32) 5什么是规律? (P33)二重要原理及其方法论 1物质和运动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离开了运动谈物质和离开了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要求:看待和分析任何事物,都不能把它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我们既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又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

11、唯心主义观点。 2运动和静止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原理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坚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要求:

1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

13、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防治 SARS、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卫星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各种工程的兴建等等。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一概念:1什么是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二重要原理及其方法论 3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 】: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

14、发,实事求是。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4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1)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2)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物质的指导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

15、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一定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5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方法论】 要求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前提下,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反作用、自觉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是要树立一种正确的思想意识,用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充分发挥正确的思想意识对客观事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6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

16、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客观事物 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现实中常见词汇:因地制宜、根据、从出发等。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唯物主义认识论) 一概念:1什么是实践?(P42)2实践的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