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学习中社会性惰化的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769520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组学习中社会性惰化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组学习中社会性惰化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组学习中社会性惰化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组学习中社会性惰化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组学习中社会性惰化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组学习中社会性惰化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学习中社会性惰化的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 高高邮邮市市教教育育科科 学学微微型型 课课题题申申报报评评审审书书课题名称:小组学习中 “社会性惰化 ”问题研究课题类别: 基础教育 所属领域: 课堂教学 课题主持人: 所在单位 : 申报日期 : 2013 年 7 月 28 日 高高邮邮市市教教育育局局教教科科 室室一、一、课题研课题研究人究人员员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姓 名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198292行政职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讲师研究专长课程教学研究最后学历本科最后学位学士电 话工作单位E-mail通讯地址邮政编码225600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D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参加校级课题:电工基础教学有效性探究 结题发

2、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 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 期课题主持人“十一五“或“十二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论文或论著名称姓名工作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专长课题组中的分工高邮中等专业学校讲师课程教学研究副组长兼子课题(1)责任人高邮中等专业学校讲师课程教学研究课题协调、整理分析 高邮中等专业学校讲师课程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兼子课题(3)责任人高邮中等专业学校讲师课程教学研究资料收集、应用实践 高邮中等专业学校讲师课程教学研究副组长兼子课题(2)责任人核心成员高邮中等专业学校讲师课程教学研究资料收集、应用实践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3、(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社会性惰化”是指在小组团队合作过程中没有因合作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反而却降低了个人学习效率的现象。 “社会性惰化”会严重降低团队合作效率,参加团队活动时原有的个人能力只能发挥一半的能量。其理由是参加团队活动时会发生“丧失协调”和“降低责任感”现象。 “丧失协调”是指在同一时刻难以以集中每个成员的注意力。 “降低责任感”则指因个人的贡献度不明确而把事情推托给他人。这种“社会性惰化”不仅会削弱整个团队的力量,而且能使团队

4、中其他认真做事的成员们失去斗志,甚至有可能会使团队的力量完全瓦解。(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社会惰性的概念起源于德国心理学家 Ringelmann 在 1927 年的实验研究。他在研究中首次发现,随着人数的增加效率反而减少,因此后来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为 Ringelmann 效应。遗憾的是,当时 Ringelmann 并没有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作为研究的重点,直到 1972 年 Steiner 才对这种现象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他将这种随着团队成员数量的增加,个人努力程度下降,个体在团队中的实际表现与潜在表现存在较大差异的现象称为社会惰性。197

5、4 年,Ingham 等人在实验研究中发现,在排除了协调性丧失因素的效应后,仍然观察到了个人的努力程度随着团队成员增加而下降的现象,因此倾向于认为社会惰性主要源于动机性丧失。Latane 等人在 1981 年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认为团体中个人努力程度的下降并不是由于身体疲惫所致,而完全是一种“心理过程”的反映,所以 Latane 等人把在团体工作情境中,由动机性丧失引起的个人努力和贡献程度下降的现象称为社会惰性。此后的研究者对社会惰性也进行了相似的定义。1995 年,Comer 提出了知觉到的惰性概念,认为个体是否意识或注意到群体中社会惰性现象的存在会影响个体实际社会惰性行为的产生。如果

6、个体在评估群体成员行为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社会惰性行为的存在,其努力程度与绩效水平不会受到影响。这个问题提出后引起了对社会惰性概念内涵广泛的争论,这种争论目前还在继续。 二、课题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二、课题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小组学习模式现在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有团队就会出现“社会性惰化”问题,通过研究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和模式,使课堂教学不断向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讨论,从而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教师从传统的“教”的方向积极向“引”的方向发展,所以要实现这种种转换必需要克服小组学习中“社会性惰化”问题。(三)研究的目标、内容(

7、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一、研究的目标:一、研究的目标:1、收集小组学习中“社会性惰化”案例。2、分析小组学习中“社会性惰化”问题产生原因。3、探索解决小组学习中“社会性惰化”问题方法。4、收集各类解决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得与失案例分析。5、确定克服小组学习中“社会性惰化”问题的方法。二、研究的内容:二、研究的内容: 1、子课题子课题:小组学习中“社会性惰化”问题的现状研究分组的目的及方法研究学生主体参与合作的意识研究2、子课题子课题:小组学习中“社会性惰化”问题产生原因研究3、子课题子课题:解决小组学习中“社会性惰化”问题策略研究教师与学生在小组学习模式中定位问题研究课堂导向与课堂教学在解决小组学

8、习中“社会性惰化”问题上的关系研究3 3、研究的重点:、研究的重点:小组学习中“社会性惰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及解决方法。(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一、研究思路:一、研究思路:先找出“病因” ,再对症下药。所以先从对目前小组学习现状调查分析入手,从发现问题,再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坚持理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个案研究和实证相结合,逐步初步形成解决方案。二、实施过程二、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 (2013 年 7 月2013 年 8 月)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确定课题研究人员组成课题组;确定研究的对象;课题组成 员进行学习并搜集有关理论资料;制定详细的课题设计方案。请

9、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论 证;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课题探索研究阶段 (2013 年 9 月2013 年 10 月)1、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好开题会,请专家进行实施课题研究工作的指导。2、课题组成员设计研究课,举行课题研讨。3、布置教师写出研究活动方案,并根据活动方案制定相关报告。4、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迎接中期评估。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深入研究阶段 (2013 年 11 月2014 年 5 月)1、课题中期评估,请专家指导,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调整。2、对活动设计的研究方案进行调整、修改。3、教师写出教学反思4、对已有的教育设计进行评比,挑选出优秀的设计方案。5、鼓励教师写出中期论文。6、

10、阶段研究的成果反思报告。7、总结活动方案,收集教师论文。 第四阶段: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 (2014 年 6 月2014 年 7 月)1、论证资料的整理。2、写出研究报告。3、写出研究专辑。4、邀请专家进行解题鉴定。 三、研究方法设计三、研究方法设计调查法:采用事实调查和意见调查等方法对学生阅读期待的取向进行调查分析。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的内容,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到实践中去,调查分析;从实践中来,提炼分析;再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案例研究法:根据典型的案例实录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案例反思。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及时调整并完善研究方案,

11、将经验上升到一个高度。(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1 1、主要观点:、主要观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共同发展。如果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每个成员的分工明确,能检测到个体的成绩,就可以降低“社会性惰化”现象的发生。2 2、可能的创新之处、可能的创新之处我们了解到的同类课题的研究着眼点在小组模式的建设,而我们的课题研究的方向是通过分析研究小组学习中的惰性,从而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落脚点在合作效率,关注的是惰性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等问题。(六)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各课题组成员上缴调研案例(含计划)调研案例2013.9建立各案例汇总表;分析讨论研究各个案例

12、,形成调研报告调研报告2013.10初步形成归纳小组学习中“社会性惰化”问题产生原因调研报告2013.11探索形成解决小组学习中“社会性惰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实施方案2013.12阶段成果(限 5 项)总结实践各种解决方法的得与失,找到一个最佳解决办法。结题报告、论文集2014.4小组学习中“社会性惰化”问题调研及探索研究报告2013.9小组学习中“社会性惰化”问题研究及实践研究报告、论文2013.12最终成果(限 3 项) 小组学习中“社会性惰化”问题解决方案结题报告、论文2014.7(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

13、;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一、队伍建设:我校具有一支较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及良好的科研氛围一、队伍建设:我校具有一支较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及良好的科研氛围近年来,我校先后承担了各类课题研究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都已顺利结题。这些课题得到了省、市课题鉴定组专家的充分肯定。通过课题研究,我校已经培养了一支较高素养的科研型教师团队,形成了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二、研究基础:我校围绕课题研究,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二、研究基础:我校围绕课题研究,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围绕本课题我们还做了大

14、量的文献收集工作,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网上下载了一批学习型理论和购买了多本研究资料,进行学习研究,并提出了我们对本课题核心概念的认识和界定。另外,我们还调查了当前我校课堂教学小组团队性学习的现状,调查了教师和学生个体学习和专业追求的愿望,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本课题研究进行了前期的准备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多次召开组内成员会议,学习理论,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可以说我们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三、保障条件:我校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体系三、保障条件:我校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体系1、研究资料的获得我校设有互联网络,可为课题研究网上搜寻资料提供保障,为了确保获得充足的研究资

15、料,除订阅专业杂志外,将继续添置相关的理论书籍,以方便课题组及时查阅各种相关资料。可以说无论从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还是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的保障等等,我校都能保证给予充分的优先考虑。2、研究经费的筹措学校领导向来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在以往的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过程中,学校领导和老师都深切地体验和感悟到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教育科研,并以科研兴校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一,学校一把手校长亲自担任学校本轮课题申请的筹划、组织和协调、领导及经费的筹措。3、研究时间的保障我校为保证课题能顺利的开展,我们已经着手制定了相应的学习制度、交流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各学科教研组教学规范(常规)、教研

16、活动制度、师徒结对制度等,规划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工程以及各学科注重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工作,成立了教师培养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要求 45 周岁以下的教师人人制订个人专业成长 5 年发展目标,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研究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证,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制定学期计划,每月召开一次科研活动,一次课题活动,每二星期安排一次专家来校讲座,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使课题研究扎实有效。三、三、课题课题主持人所主持人所属属部部门门意意见见(一)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年 月 日四、四、高高邮邮市市教教育育局局教教科科室室 审审核核意意 见见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