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唯美与理性世俗——苏沪两地高考作文题价值取向趣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1768390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性唯美与理性世俗——苏沪两地高考作文题价值取向趣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诗性唯美与理性世俗——苏沪两地高考作文题价值取向趣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诗性唯美与理性世俗——苏沪两地高考作文题价值取向趣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诗性唯美与理性世俗——苏沪两地高考作文题价值取向趣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诗性唯美与理性世俗——苏沪两地高考作文题价值取向趣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性唯美与理性世俗——苏沪两地高考作文题价值取向趣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性唯美与理性世俗——苏沪两地高考作文题价值取向趣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诗性唯美与理性世俗苏沪两地高考作文题价值取向趣谈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教研室 颜 敏自 2004 年江苏高考独立命题以来,苏沪两地的高考作文题日渐显现出不同 的命题路数与价值取向。两地作文题的确立,看似偶然随机,实则自成序列, 迥异其趣,并暗合各自的文化特质与导向意图,构成了一道耐人寻味的作文景 观。 为方便分析,将 20042009 年苏沪高考作文题列表如下: 年份江苏卷上海卷2004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话题)忙(话题)2005凤头、猪肚、豹尾(话 题)审视和评析当今的文化生活现象(材料)2006人与路(命题)我想握住你的手(命题) 2007怀想天空(命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命题) 2008好

2、奇心(命题)他们(命题)2009品味时尚(命题)根据“板桥体”书法特点,立意写作 (材料) 一、江苏卷:诗性引领与唯美情结 无论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还是“凤头、猪肚、豹尾” ,江苏作文题 透露的完美主义生活倾向是显而易见的。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 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 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这段 2004 年话题作文的华丽引语,将写作 视点一下子就超拔出了庸常生活状态,引领写作走向诗性的探寻。该话题既与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上善若水”等警句格言所蕴涵的传统山水文化价值贯 通,又与主流

3、价值所倡导的人生的理想状态合拍。 “沉稳”和“灵动”体现了自 然物态的灵性,亦标志着人生状态的某种极致。做人做事要么孜孜以求山的沉 稳,要么苦苦追慕水的灵动,要么沉稳、灵动兼备,这是人生理想的诗意实现, 是芸芸众生难以企及的性情、气质、智慧、道德的巅峰。 这种诗性价值取向在 2005 年江苏作文题的引语中被演绎得更为直露:“古 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 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小到学习生活,大到事业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然而,现 实生活中谁的人生堪称“凤头、猪肚、豹尾”呢?对于那些刚刚打开生命卷轴 的高中毕业生来说,尽管比喻熨帖美妙,却与自己的生活无关。

4、 “小到学习生活, 大到事业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反问语气,不容置疑,武断定论,笼盖一切。可 现实情况是,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单调学习生活与还没有经历和体验的未来 人生中, “凤头”既寥寥, “猪肚”又何在?更遑论“豹尾”?作文题自说自话 的完美偏执与对学习生活、事业人生的诗性定位,实际上促成了一次写作诱供2与逼供,让绝大多数学生无奈地寻觅日常生活中稀缺的风花雪月,编织那些虚 构虚假的完美人生,并用高调门完成了一次没心没肺的诗意抒情。 对人生理想状态的执着和痴迷,让江苏的高考作文题一直悬搁于现实的高 空,俯察世界。2006 年江苏作文题“人与路”同样循着诗性领航的轨迹, 并加重了择路的哲理色彩。

5、“有人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这段引语让学生 必须屏气凝神直面 “路”的选择。 “路”是典型的诗歌意象,在日常话语中, 词频很高,其中的政治意味、哲理容量往往增添了中国语境下“路”的深意与 凝重。因此,潜意识中,选择怎样的“路”从来就不是一件无关轻重、可以率 性而为的小事情。兹事体大,择路就是选择方向,选择路线,选择是非曲直, 选择价值意义。最终,富有诗意哲理的“路”引领大多数考生完成了一次关于 择路的宏大叙事与诗性表达,高调门不绝如缕,绝对唱响。从评卷结果看,考 生对种种寓意深刻的抽象的路(如人生之路、社会发展之路)的偏爱

6、程度远远 超过了那些具体的路(如乡间小路、高速公路) ;他们集体钟情于“路”的哲理 发掘与诗情抒发,不屑于那些他们认为鸡零狗碎、不值一提的实有的路;他们 热衷追求“走路”的普世价值与本体意义,口号式的公理、常理、大道理雄辩 地恣意挥霍,消解了思考的重量,淹没了自我的声音。 在居高临下俯视大地上的“路”后,2007 年江苏作文题把诗性的目光引向 天空,开始“怀想天空” 。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紧密相连,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 令人神往。 ”引语依旧是无需推导的定论,依旧是甜腻抒情的花腔,依旧诗意丰 沛美不胜收,依旧高高在上无视当

7、下。 “明净” “辽阔” “深邃”就是江苏命题竭 力标榜的写作领空和价值所在,让精神高蹈,让灵魂升华,让诗意照亮庸常, 让梦想超越现实!至此,江苏作文命题诗性唯美的浪漫情怀与价值期待臻 于极致。 2008 年的“好奇心”与 2009 年的“品味时尚”似乎没有延续诗性唯美的 命题路径,但由于中国中学生好奇心的严重缺位与丧失,广大农村孩子对时尚 生活的普遍无知与陌生,容易让人产生不怀好意的臆想:难道高考命题的高妙 就在于与“贴近生活” “让学生有话可说”等命题原则背道而驰?其实, “好奇 心”对应着人生的拍案惊奇与神奇奥秘, “时尚”魅影对接着光怪陆离与匪夷所 思,本质上两者都是江苏 200420

8、07 年一路走来的诗性唯美、拒绝世俗准则的 另类表达。 通过对 20042009 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的梳理,似乎可以确认,江苏作文题 并不关心当下的生活是怎样,而是关心生活应该怎样一切依据诗性唯美的 标准。 二、上海卷:理性精神与世俗情怀只要匆匆浏览一下近几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你就能感受到一种温暖的世 俗情怀和平和的理性精神。 无论是 2003 年的“杂” ,还是 2004 年明显顺承上一年命题思路的“忙” , 都是上海都市节奏与时代嬗变的鲜活写照,都是对当下社会状况和生存状态的 精准提炼,显得干练利落,简单明快,没有拖泥带水,没有云遮雾罩,体现了 海派命题者敏锐的洞察力和精简的概括力。 “忙”

9、既是城市特色的外部显现,也是世俗社会的真实情态,每一位考生都可 以从自身、周围、社会等不同范围直观体验到种种“忙”的形态、心态、目的3和意味等, “忙”是感性的,可以是加快的步履,匆匆的身影,无休止的追逐, 不停歇的打拼;“忙”也是中性的,可以导向积极的价值和意义,亦可沦为消 极的偏执与贪婪。 “忙”为写作提供了一个着眼现实、踏实可靠的起点,让学生 有事可叙,有理可谈,有情可抒,有物可状。2005 年作文要求对武侠、言情小说,流行歌曲,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 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当今的文化生活现象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 们对成长的影响。这显然是一道贴近学生阅读世界和文化生活的作文题,范

10、围 宽松,表述直接,意图明了。作文材料列举了中学生文化生活的种种表现,没 有粉饰青春期成长的烦恼与迷茫,持论客观公允。尽管文化生活内容可能富于 诗情画意,但命题未作诗性引领,着眼点落在冷静审视与理性辨析上,体现了 一贯的平易务实风格。 2006 年的“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广获赞誉的好题,温暖、细腻、委婉、亲 切,充满了温情脉脉的现世关怀。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气度竟凭借一个简单的 手势得以传达,令人叫绝。上海自开埠以来,握遍了全世界的手, “我”与“你” 的握手,一个简单的个体行为拥有怎样巨大而迷人的群体意味和象征空间?题 目的价值在于以一种平民化的对话态度和生活化的动作形式,释放善意,表达 关怀,

11、直抵心灵,唤醒人性,推进社会的和谐。在这个题目面前,任何人都会 有冲动,都会有颤栗,都会有情感释放的强烈需求。当年众多作家都难耐技痒, 客串下水,一试身手,而“我想握住你的手”也一夜走红,极具人气,成为盛 极一时的街头流行语。 2007 年的“必须跨过这道坎”同样体现了海派命题让每一个学生有话可说 的务实风格。人生在世,谁没有经历过沟沟坎坎?城市、民族、国家、社会乃 至人类都有形形色色的“坎”需要跨过。题目中“这道”限制了“坎”的数量 仅写一道坎而已, “必须”明确了不容置疑的态度和决心跨过去,没商 量!上海人置身国际前台,新矛盾、新困难、新问题层出不穷,急速变化,畏 缩退让哪怕是稍有迟疑都有

12、可能坐失良机,功败垂成。在此情境下,上海人注 重时间、效率,善于对实际效益作出精明估算,其他地区慢条斯理的商讨、谋 划、等待,在上海人看来,纯粹多此一举,每每不屑一顾, “上海人历来比较讲 究科学实效,看不惯慢吞木讷的傻样子” (余秋雨语) 。可以说, “必须跨过这道 坎”充分展示了上海人不争论、心动不如行动、快刀斩乱麻的干练作风和理性 态度。 2008 年的“他们”与 1999 年上海卷作文题“父辈”遥相呼应,提供了一种 立足自我,静观他者的视角观照。和单纯的“他”或“你”相比, “他们”包孕 着群体的共同胎记和属性特征,这对考生的生活观察力、思考力、写作力都是 一种高强度的挑战。 “他们”

13、当然可以是父辈、老师们、同学们,可以是城市各 阶层、各行业,也可以是农民工群体、其它驻沪外地人;“他们”既近在咫尺, 又远隔天涯同一片土地上,同一片阳光下, “他们”有着怎样的经历、际遇 与心绪?与“我”的生存状态有着怎样的差异与断裂?循着这样的追问,生长 于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的孩子们有可能触摸到生活的疼痛与社会的暗角,进而 体会到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所以说, “他们”是一个冷静而有棱角的词汇,引 领你的目光穿越世俗表象的繁华去靠拢陌生的容颜,谛听别样的声息,经历另 一个世界的美丽或忧伤,并重新审视自我,收获理解与慈悲的力量。 “他们”培 育的是世俗的关怀和善良的情怀。 2009 年的上海高考

14、作文题是个异数,延续数年的写实路线和一以贯之的世4俗情怀突然中断,思辨取代了行动,务虚置换了务实。其究竟是意味着海派命 题风格的一次转身还是主旋律中偶然的插曲,不得而知,亦不在本文分析之列。 当然,打破某种命题定势、适当换换口味,沉稳中添几许灵动,也未尝不是一 件有意思的事儿。 上海高考作文题挥之不去的世俗气息,让我们看到了海派命题的现实价值 取向生活的终极意义不在于诗性抒发和来世超越,而在于理性地对当下生 存际遇的观察、感悟、融入、反思与表达。三、合论:苏沪高考作文题背后文化特质的差异 苏沪两地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的价值取向差异是显在的,但硬要说这种差异 与两地的文化特质差异有什么必然关系,既显

15、得突兀牵强,也有削足适履之嫌。 在当今中国文化大语境背景中,命题风格的保持、延续、变异、趋同,可谓一 切皆有可能。然而,把一段时间内不同风格的作文题分别嵌入各自的文化背景 中加以考量,与所属文化内涵的表征与碎片作某种想当然的类比附会,似乎也 不失为一种有趣味的品鉴方式。 苏沪两地的“十里秦淮”与“十里洋场”可以看成各自的文化原点与文化 趣味标志。 “十里秦淮”积淀的六朝遗韵, “金陵王气”笼罩下的旧都迷梦,孕育了金 陵文化崇尚风雅、推崇自然、向往革新的文化特质。江苏作文题诗性唯美的价 值取向,力图推陈出新,重振六朝风雅与文化大省的雄心都与金陵文化的特质 息息相关。缅怀与希冀,迷恋过往与眺望未来

16、如此复杂地纠缠在一起,却每每 遗漏了当下。如果说秦淮河畔“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预示着世 易时移与文化的没落,那么,江苏作文题对后一诗句谶语意味的抗拒与规避, 就异化为对超越庸常的终极价值的热望和崇尚,并期待建构一种引领时代风骚 的精神高标。因此,山水文化的高贵品性、人生价值的完美实现、终极之路的 选择探寻、精神天空的怀想仰望共同形成了江苏作文题的诗性气质与唯美 形态,其本质是庄子哲学超越现实、崇尚审美生存的价值取向。甚至,为求新 求美,标新立异,不惜因文害意。2004 年的“灵动”与 2007 年的“怀想”皆 是辞典不收录或语言交际中基本不使用的词语,2006 年的“人与路”也是一种 带有即兴意味、组合别扭的伪关系型作文。高考作文举足轻重,命题如此恣意, 实在是浪漫主义诗人气质和唯美倾向的极端表现。 “十里洋场”则孕育了开放、包容的海派文化。近现代的上海得现代化风 气之先,新奇怪异、 “非我族类”的文化乱象你方唱罢我登台,早就见怪不怪。 上海人用一双张爱玲式的眼睛看穿了一切浮云世相、怪力乱象,因此,他们不 易因外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