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技术及设备管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738662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辆技术及设备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车辆技术及设备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车辆技术及设备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车辆技术及设备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车辆技术及设备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辆技术及设备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技术及设备管理(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车辆技术及设备管理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明确车辆技术管理的概念及内容;车辆技术等级的评定;汽车排放污染和噪声控制;车辆改装改造和更新报废;车辆技术档案管理;车型结构调控;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设备管理的任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设备的规划、选购及安装调试;设备的更新改造等;价值工程的概念、产生和发展;价值工程在交通运输中应用的特点。第一节 车辆技术管理车辆技术管理是指道路运输业户对车辆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改装、更新和报废的管理,它也是交通管理部门实行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目的是保证安全生产,充分发挥车辆性能,降低运行消耗,保护环境。车辆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车辆的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

2、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合理改造、适时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管理,具体包括:车辆技术等级评定,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车辆正确使用,车辆检测诊断,车辆维护,车辆排放污染控制,车辆改装改造和更新报废,车辆技术档案,车型结构调控。一、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定期到交通部门对车辆进行技术等级评定是车辆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监控车辆技术状况,提高车辆技术等级具有重要作用。车辆技术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一级车为完好车,车辆各主要总成的基础件和主要零部件坚固可靠,技术性能良好;发动机运转稳定,无异响,动力性能良好,燃润料消耗不超过定额指标,排放污染物、噪声符合国家标准;各项装备齐全、完好。

3、二级车为基本完好车,车辆主要技术性能和状况低于完好车,但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能随时参加运输。三级车为需修车,送大修前最后一次二级维护后的车辆和正在大修或待更新尚在行驶的车辆。四级车为停驶车,在短期内不能修复或无修复价值的车辆。二、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对营运客车进行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是道路客运管理工作的需要,对于调整车辆结构,制定合理的运价,切实保护旅客和经营者的利益,促进道路客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营运客车类型及等级。营运客车分为大型客车、中型客车和小型客车。营运客车等级:大型客车分为高三级、高二级、高一级、中级和普通级;中型客车分为高二级、高一级、中级和普通级;小

4、型客车分为高二级、高一级、中级和普通级;轿车分为高二级、高一级、中级和普通级。(二)评定内容。大型客车、中型客车、小型客车主要评定动力性、行驶平顺性、制动性、密封性、车内噪声、空气调节、乘客座椅(卧铺)、车内服务设施、整车布置与内饰。轿车主要评定发动机排量和空调性能。国内市场销售、使用的主要类型的营运客车由交通部组织进行等级评定,以引导客车生产厂家开发和生产满足道路客运市场需要的产品,推动客运车辆结构调整。三、汽车排放污染和噪声控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交通主管部门对汽车排放污染物和噪声控制的主要技术政策是:(一)在用车在使用期限内要稳定达到出厂时的国家标准要求。控制在用

5、车排放污染的基本原则是加强车辆修理、维护,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二)汽车排放污染和噪声控制标准应坚持“老车老标准、新车新标准”,并结合车辆实际技术状况,提出分步实施方案,在用车辆排放污染和噪声控制检测方法应与新车排放和噪声标准相对应。(三)在用车的污染排放和噪声控制,应以强化检查维护制度为主,并根据各地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鼓励车辆淘汰和更新措施。要进一步提高检测能力,完善检测网络,强化对在用车的排放性能检测,强制不达标车辆进行正常维修,保证车辆发动机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四)健全汽车维修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和资质认证制度,强化排放和噪声治理内容,配备必要的机动车排放检测和诊断手段,提高维修技术水平,

6、保证维修后的车辆排放污染物和噪声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五)对有气源供应和配套设施保障的地区,可对固定线路、短途运输的车辆,如出租车、垃圾运输车、公交车及政府部门公务用车进行油改气的技术改造。四、车辆改装改造和更新报废管理车辆改装改造是为了延长使用寿命,必须经过严格的技术经济论证,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更新报废是适时对车型老旧、性能低劣、维修费用过高的车辆实行报废或以高效率、低消耗、性能先进的新车将其更换。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车辆应予以强制报废:(一)轻、微型载货汽车(含越野型)、矿山作业专用车累计行驶 30 万公里,重、中型载货汽车(含越野型)累计行驶 40万公里,特大、大

7、、中、轻、微型客车(含越野型)、轿车累计行驶 50 万公里,其他车辆累计行驶 45 万公里。(二)轻、微型载货汽车(含越野型)、带拖挂的载货汽车、矿山作业专用车及各类出租汽车使用 8 年,其他车辆使用 10年。(三)因各种原因造成车辆严重损坏或技术状况低劣,无法修复的;车型淘汰,已无配件来源的。(四)汽车经长期使用,耗油量超过出厂标准规定值 15的;经修理和调整仍达不到运行安全技术要求的;经修理或采用排放污染控制技术后,排放污染物仍超过国家规定的汽车排放标准的。2000 年 12 月,国家有关部门对非营运载客汽车和旅游载客汽车的报废标准进行了调整,即 9 座以下(含 9 座)非营运载客汽车(包

8、括轿车、含越野型)使用 15 年;旅游载客汽车和 9 座以上非营运载客汽车使用 10 年;到达报废年限,经检验符合有关要求的,可延长使用年限,但旅游载客汽车和 9座以上非营运载客汽车可延长使用年限最长不超过 10 年。五、车辆技术档案管理车辆技术档案是指车辆从新车购置直到报废整个使用过程中,记载车辆基本情况、主要性能、运行使用、检测维修和机件事故等内容的车辆资料的历史档案,是车辆技术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车辆技术档案实行一车一档,办理过户手续时,技术档案应移交。六、营运车辆车型结构调控车型结构调控的目的是提高车辆档次,优化运力结构。客运车型结构调控要以乘客乘坐舒适性、运行可靠性和运输安全性为目标

9、;货运车型结构调控要以切实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耗和实现货物运输厢式化,确保运输安全为目标。现阶段车型结构调控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引导企业和经营者购置技术先进、性能良好、高效低耗的高中档客车和大吨位柴油厢式货车以及集装箱专用货车等,及时淘汰一批能耗高、性能差的老旧车辆。主要措施:一是切实加强车辆选配管理,引导道路运输业户根据运输市场需要,选择性能好、质量高、价格低的车辆;二是实施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制度,并将客车类型和等级与核定运价挂钩,实现优质优价;三是实施客运线路审批制度,对车辆提出类型、等级等要求,实行市场准入管理。第二节 设备管理设备是现代企业的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要素,也

10、是企业生产要素之一。设备的技术状态直接影响着企业向社会输出成果的数量、质量以及经济效益。所以,对设备进行全面、认真的管理是企业高产、优质、低耗地进行生产的基本条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加速,产品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设备及其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物质标志。企业的设备,一般分为生产用的设备和非生产用的设备两类,它是企业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设备是企业的国家的重要的物资财富,是企业的主要生产手段,因此,管好、用好、维修好设备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所谓设备管理就是根据企业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的组织措施,对设备的规划、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及

11、报废等全过程进行,包括设备的物质运动的价值运动的综合管理工作。设备管理的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开发能力和经济效益。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将由过去主要依靠技术熟练的工人逐步转移到依靠设备的构成和素质方面,因此,充分保证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可靠性,均迫切要求加强设备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年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道路运输企业的设备管理应当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以较少的费用的消耗,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维

12、修性,保持设备的精度的性能,使之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为企业发挥设备效率,顺利进行生产,提高效益积极创造条件。企业必须做好设备的规划、选型、购置(或设计、制造)及安装调试等管理工作。一、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设备管理,是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管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时期:事后维修期。19 世纪初期,工业生产中已应用了不少机器,从而产生了设备维修问题。最初,设备维修由操作工人完成,修理费用少。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设备修理逐步从生产中分离出来,维修工人与生产工人分开,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维修队伍,但直到第

13、二次世界大战前,维修技术才达到专业化的水平。在这个阶段,设备管理主要是实行事后维修制,即设备坏了才修。第二个时期:预防维修期。事后维修的结果,使停机时间加长而不能保证机器的正常和及时使用。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方针。50 年代初期,美国开始研究维修方式问题,在实践中发现采用预防维修方式可以节约很多的时间和费用,因此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以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为基础。与此同时,原苏联建立了设备计划预修的理论与制度,并逐步在机械工业与化学工业企业中推行。它是以修理周期结构和修理复杂系数等一套定额标准为主要支柱。我国从 50 年代开始学习和推行计划预修制度。以后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

14、上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预防性的定期保养和定期修理制度。第三个时期:设备综合经营管理时期。它是在设备维修的基础上,为了提高设备管理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适应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针对使用现代化设备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继承了设备工程以及设备综合工程学的成果,吸取了现代管理理论(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尤其是经营理论、决策理论,综合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设备管理体系。对设备实行综合经营管理,是有效地解决使用现代化设备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的科学方法,是从总体上保证和提高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做到安全、节能、环保,以及避免设备的积压和浪费的重要措施。它是提高企

15、业和国家技术装备水平,实现技术装备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是改革我国设备管理制度的重要方向。二、设备综合管理的任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企业的经营方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它的具体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正确地选择设备,避免设备的积压和呆滞。现代化的设备是资金密集的技术装备,设备的积压与呆滞会严重地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应该根据生产与技术开发的需要,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备。同时,企业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地解决设备的积压和呆滞现象,以减少资金占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二)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这就要求全厂正确地使用设备,组织有关人员学习、研究设备运动的规律,灵

16、活地采取各种维修方式和其他措施,实现设备的综合效率最高,以建立良好的设备状况,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三)提高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企业要在保证设备良好技术状态的同时,加强设备的经济管理,降低设备管理各个环节的费用,达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的目的,从而促使整个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四)保证企业的技术进步。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应针对企业拓展新业务,改进现有业务水平,提高质量,以及安全生产,节约能源等要求,有计划地进行设备改造和更新,以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保证企业技术不断进步。设备管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有:实有设备使用率、实有设备安装率、已安装设备可用率、完好设备使用率、设备完好率、生产设备时间利用率、设备有效度系数、设备故障率、设备维修效益、综合效益等。三、设备的规划、选购及安装调试设备的购置,从物质形态上看,是把新设备从企业外部运入企业的生产使用过程。同时它又是进行设备投资的经济活动。因此,设备的购置计划要与投资计划同步进行,进行技术经济论证,严格执行审批手续,建立技术经济责任制,充分发挥设备投资效益。购置设备就要对市场上符合生产需要的众多设备进行选择。设备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