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1697047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的地位及作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 27 节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而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准确理解课文下注的词语,弄清词句含义。把握文章的修辞手法,学习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布置预习,让学生解决生字,记下文中难点,然后进行讲解。点拔法、串讲法、诵读

2、法、问答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3、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反复诵读短文,体会文章意境;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难点: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超越时空,与作者对话,领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4、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提前预习,标出疑难。二、说教法、学法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2、重点提示、分析。3、学法指导:要体现文言文教学之特点,既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又要注意字词句句落实。4、教学课时:一课时。三、教学程序利用多媒体课件,边读边引导分析。检查预习1、分组读课文2、字词正音(课件 1)。陶 弘(

3、hng) 景 晓雾将歇(xi) 丹阳秣(m)陵夕日欲颓(tu) 与(y)其奇者说明:以诵读和给较难识记的字词正音,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同时帮助同学对有关字词的识记。导入1、导语(课件 2)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于繁重的学业 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窗外的一瞬间,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 是那样美好。天的晴朗,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葱笼,鸟的飞翔 无不让你心旷神怡。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 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说明:此设计帮助同学们在头脑中再现大自然的美景,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2、解题(课件 3) 答 谢中书 书 答

4、:回复。 谢中书:见课文注解。书:书信,是一种应用文体。我国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 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 3、作者简介(课件 4)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他曾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山林,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4、背景提示(课件 5)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写山水,表明自己的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

5、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说明1、题目易误,故作解释,并交代文体。2、了解作者的生平,有助于体会作者寄于文中的情感。3、背景提示,主要解决“书信”之常写内容与课文内容不同,给同学们带来的疑惑。正课1、齐读课文。2、疏通文意。请同学翻译课文。同学之间补充,纠正。教师明确,指出应注意的问题。如:“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谈”,应译为“赞叹”之意。“猿鸟乱鸣”“乱”应译为“四处”或“此起彼伏”之意。“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应译出得意之感等。说明让学生注意字词翻译时,要与文章所表达的意境相吻合,这样才确切自然。3、齐读课文。 4、分析课文。边分析边板书(课件 6)。“山川之美,古来共

6、谈”以感慨发端,总领全文美美高峰高峰 清流清流 石壁石壁 青林翠竹青林翠竹静静具体描绘 (高)(高) (低)(低) ( (远远) ) (近)(近)猿猿鸟鸟乱乱鸣鸣 沉沉鳞竞跃鳞竞跃 动动(听)(听) ( (视视) )最后一句,又以感慨收束,总括全文:“实实是欲界之仙都是欲界之仙都”说明借助多媒体,以板书形式分析概括,使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掌握,并弄清作者行文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5、齐读课文。6、评析语言特点(课件 7) 问:本文语言优美,读来琅琅上口,试归纳语言特点? 讨论并归纳: 句式上多采用四字短句,运用对偶排比的手法,语言精练生动, 将描绘的江南山水之美写得清丽自然,毫无堆砌雕琢的

7、弊病。说明设计这一步,使学生学会用确切的词语,优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愉悦的美好景色。7、小结(课件 8)文章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说 明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 的得意之感。课堂练习1、背诵课文2、解释加点词义(课件 9)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共同) 共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记(一共)夕日欲颓(将要) 欲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欲界”作一个名词,指人间)欲穷其林桃花源记(想要)作业(课件 10)“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历代诗人也留下了大量山水佳作,请大家收集这方面的诗句相互交流,并试简评诗句特色。说明:借助课文的学习,引导同学们继续收集这方面的佳作,积累一定的知识,扩大知识面,并通过交流、简评,进一步欣赏情景交融的美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