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史问廉第7集-解说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674531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史问廉第7集-解说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鉴史问廉第7集-解说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鉴史问廉第7集-解说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鉴史问廉第7集-解说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鉴史问廉第7集-解说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史问廉第7集-解说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史问廉第7集-解说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 集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第七集制度之重解说词总录制:尹晋华、赵素萍、胡占凡 出品人:胡占凡、李建社、朱夏炎 篆刻:付静、赵景春、王少春 总监制:胡恩、刘建新、陈敬如 监制:魏斌 节目监制:周艳、史岩、陈晓卿、石世仑 总编导:刘建新、李青春(字幕) :八集文化纪录片 鉴史问廉解说词 :1975 年 11 月,在湖北省云梦县进行的一项考古发掘,引起了全国 的关注。在一座秦代墓葬中, 人们发现了 1000 多片竹简。 这些竹简的主要内容, 是两千多年前秦帝国的律令条文,它们对官吏的职责、 考核与处罚作了明确的规 定。云梦县出土的这些秦简直观地向人们展示着这样一个历史事实,那就是在两 千多年前

2、,国家就开始运用律令和制度,对官员进行监督和管理。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 以监察制度、官吏选拔制度和回避制度为主的制度设 计,构成了防止和遏制腐败的制度保障。这些凝聚着古人政治智慧的制度设计, 直到今天还在启示着我们。(片名) :第七集制度之重解说词 :吴艳军是湖北省云梦县人民法院立案庭的庭长。一直以来, 吴艳军 将“人生的最大失败是失去自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如今,吴艳军的座右铭和 全院其他法官的座右铭一起, 被醒目地立在法官们开庭时必经的走廊里,这些独 特的座右铭采用的是秦代竹简的样式。 在云梦县法院还有一个专门的博物馆,这个小小的博物馆里, 秦简也是其中 最重要的馆藏物品。 在云梦县,

3、秦简是这里最为瞩目的文化名片。云梦县博物馆 收藏的睡虎地秦简, 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珍贵的秦代文献资料。通过这些文献资 料,人们发现秦朝的地方官吏要负责管理一方的农业、市场交易、徭役、手工业、 治安,甚至还要负责兵器生产和工程营造,不论是没有完成职责, 还是借职务之 便从中牟取私利,都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今天,我们透过这些秦简上的律令条文,可以看到秦始皇是如何管理这个中 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一统帝国,以及帝国庞大的官吏群体。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 “治国先治吏, 因为吏是什么呢?吏是管 理国家的人,首先把官,有一种法律把官管好,就治国先治吏。我觉得这批云梦 秦简里头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

4、它能够对官吏的考核, 在秦律里头已经体现出 来了。”解说词 :为了更有效地监督管理各级官吏,惩治贪腐等渎职行为, 秦始皇设 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机构。 中央有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御史大夫再派出监御 史常驻地方,监察郡县一级的官员。这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卜宪群:“我国的监察制度主要是官僚制度形成以后, 大致的时间是在战国时期, 但是秦统一以后这个制度被推广到全国,那么根据文 献的记载,秦代中央是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那么这个御史大夫主要的 职责就是监察的这个职能。 那么在秦代, 地方一级设有郡戒, 郡戒的职能主要就 是监察。”解说词 : 从秦始皇时期开始的监察制

5、度, 一直延续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 公元前 140 年,发生了一件影响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的大事。这一年10 月, 刚刚当上皇帝的汉武帝刘彻, 在皇宫向一批学者询问治理国家的大计。根据皇帝 的询问,学者们将自己的回答写成文章呈交上去。在这些文人当中, 一位叫董仲 舒的学者独特的见解引起了汉武帝的极大兴趣。董仲舒给皇帝的治国大计就是实 行大一统思想, “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它使儒学成为以后两千多年间中国社 会的主流思想。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那么,作为民间学者的董仲舒是如 何进入皇帝的视野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牛润珍 : “董仲舒能够进入皇帝的视野,这和汉代的察举 制度有关,察举的科目有方

6、正贤良,还有敢言直谏之士,被举荐之后,他要经过 皇帝的策问、考核,然后才能做官。”解说词 :被地方官举荐的董仲舒在给皇帝的文章中说,现在吏治不贤明, 这 是选才不当造成的。 他的建议是, 根据才能和品德来选拔官员。这就是后来汉代 察举制度中最重要的孝廉科, 地方官每年要为国家举荐贤才,品德优秀、 孝敬父 母、学识过人、富有才干的人都可以被举荐。那么,汉武帝建立的这套官吏选拔 制度,对这个帝国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以推荐为主的察举制度,能够避免腐败的 侵蚀而为国选出可用之才吗? 公元前 36 年,西汉军队在西域的郅支城与匈奴展开了一场决战。两天之内, 匈奴全军覆没, 西汉帝国与匈奴的最后一次战争落下

7、了帷幕。立下这个不世奇功 的,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将陈汤。陈汤原先只是一个出身普通人家的平民。年 轻时,陈汤曾在长安流浪,他的才能被富平侯张勃发现。于是,张勃便向朝廷推 荐了陈汤。不料,在等待分配期间,陈汤的父亲去世,而陈汤的命运也因此被改 变。原来,得知父亲死讯的陈汤没有回家奔丧。负责首都监察工作的司隶校尉因 此检举陈汤缺乏起码的孝道,不符合举荐当官的标准。于是,陈汤被拘捕下狱, 举荐人张勃也因为举荐不当受到了处罚。几年之后, 陈汤又一次被人举荐。 这一 次他担任了西域都护府副校尉, 奉命出使西域。 他的才能终于在遥远的边疆得到 发挥,为西汉和匈奴之间的战争划下了一个漂亮的句号。陈汤的人生沉

8、浮让人们 对察举制度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西汉王朝通过严格的考核和检举,极大地压缩 了选拔官员过程中舞弊和腐败的空间。 河南省内乡县, 这里拥有上千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在这里,不同朝代的县 志被精心地保存到了现在。 这些县志记载了上至公元前6 年下至清朝末年, 在内 乡任职而且有名可察的180 多名官员,人们发现, 这其中没有一个是河南人。 这 是为什么呢? 早在汉武帝时期, 官员异地为官的籍贯回避制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此 后,本地人不能在本地做官成为历朝历代一以贯之的制度。到了宋代, 回避制度被细化为籍贯回避、 亲属回避、 职务回避以及科举回避。 作为一种有效的反腐制 度,回避制度在中国古

9、代得到了严格的执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卜宪群:“所谓回避制度,从我国历史上来说,我认 为有三种回避。一种是避籍,就是回避籍贯,籍贯回避。第二种是避亲,就是亲 属的回避。 第三种是避近, 就是相近的关系的一种回避制度。这三种制度在我国 封建社会的各个时期都有存在。”解说词 :公元前 106 年,汉武帝发布了一道诏令,将全国分为13 个州,并 向每个州委派一名刺史。 此时在西汉帝国, 地方已经有郡县两级行政单位,皇帝 在全国设州并委派刺史的目的,是监督地方官吏和豪强。 自此,刺史制度成为国 家的主要监察制度。 那么,为什么汉武帝要设立这么一套全新的针对各级官吏的 监督机制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10、卜宪群:“到汉武帝时期,随着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吏治腐败的问题就比较突出了。那么,吏治腐败表现在很多方面, 比如说各级官 僚勾结豪强势力, 导致了各级地方官, 出现了一种不执行中央的政策和命令,鱼 肉地方百姓, 各种独立于国家法律秩序之外的这种社会势力横行。那么,在这样 一种情况下,汉武帝就下决心,设立了以刺史为标志的, 这样一种巡视监察制度。 ”中国唐史研究会原会长、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国刚: “中央对地方的监察, 你看在秦始皇那个时候,他没有这套东西。他就到全国,到各地去巡查、他老自 己到各地去,天子巡狩,说巡狩并不是真打猎,他到各地,他就要去看,这儿怎 么样?那儿怎么样?就是保持中央集

11、权的。你看秦始皇活活累死了。 你看到汉武 帝之前,郡国并行,汉帝国管的地方还相对比较小,郡,好多诸侯国,也不要你 去直接管, 尽管相这些东西也是中央派的。所以汉武帝时期觉得, 它又含的这些 郡县了,他就设 13 部州刺史,要到各地去监察。”解说词 :汉武帝建立的刺史制度不仅要发挥监察地方官员的职能,还是中国 古代巡视制度的开端。 刺史长期流动到各地去巡查, 监察地方官员是否廉洁称职, 不在一个地方长期驻扎。 从汉武帝开始, 巡视制度被历朝历代继承了下来。巡视 工作主要由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负责,成为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明朝,中央政府专门委派监察御史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 这种专门负

12、 责巡视地方的御史被称为巡按御史。在民间,巡按御史被百姓们视为清廉而权力 极大的官员。 在民间传统戏曲和小说中, 巡按御史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八 府巡按”。这种文化现象, 折射出了百姓们对巡视制度和监察御史惩治贪腐的期 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卜宪群: “巡视制度在汉代形成以后,在历代的监察 制度当中都有巡视这一方面的内容。比如说像西晋时期、曹魏时期、唐代都有, 一直可以说是到明清时期。 巡视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基本都是作为肃清吏 治、澄清社会风气的一项比较有效的制度。”解说词 : 公元 581年, 北周皇帝禅位给丞相杨坚, 他将这个新朝命名为 “隋”。 8 年之后,隋统一了分裂400年之

13、久的中国。后来的历史证明,这是一个开创性 的朝代。 公元 587 年, 隋文帝下令,全国各州每年推举三个有才学的读书人参加考试, 应考“秀才”,这被认为是后世科举制度的雏形。几年之后,隋炀帝杨广下诏设 立进士科开科取士,中国延续1000 多年的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位于南京秦淮河畔的江南贡院, 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 这个今天人们 休闲观光的旅游景点,曾经承载了无数文人学子一生的梦想。2014年中秋节, 江南贡院上演了一出别开声面的“状元游街”。与人们想像中不同的是,游街的 主角是位女状元, 在她的身后是陪同游街的各级官员。这场演出艺术化地再现了 公元 1853 年中国唯一的一位女状元傅善祥

14、被点中状元后游街的情形,吸引了众 多游人驻足观看。 科举考试这种公平的制度设计, 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提供了上升的途径,这是 中国古代最为公平的官吏选拔制度。从此之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 故事在中国大地一再上演,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成为人们教育子女的金 科玉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卜宪群: “怎么样能够从用人制度上保持政治的廉洁 性、公平性,始终是历史上我们的祖先他们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说科举制度的 出现,是在历史上的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这样一个基础之上产生的又一个非常重 要的用人制度。”解说词 :作为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科举制度促进了古代社会稳定和发展,也 为防止官员选拔中的贪

15、污腐败提供了制度保证。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它保证了,每一个有理想的个体,都能进入达 者兼济天下的社会行动层面, 执行层面, 有这样的一个平台给他。 所以你看中国 古代的士大夫精神, 这一点和西方很不一样, 西方的一般文学家就是文学家,政 治家就是政治家, 界限分明对吧。 中国的你看古代的文学家, 大多数都是政治家。 我们讲中国文学史全是什么王安石啊欧阳修,苏东坡,这些人都是政治家, 是不 是?这就叫文人政治。文人政治其实是人类文明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文明基础, 而科举是为文人政治提供一个重要的渠道保证,这是中国对人类文明, 华夏文明 对人类文明的一个巨大贡献。”解说词 :摆在隋文帝杨坚面前的

16、, 不仅仅是官员选拔制度的革新,而是包括 监察制度在内的整个国家行政制度的重建。这位隋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央设立了最 高监察机构御史台。 御史台不仅要负责监察各级官吏的违法行为,而且还可以与 刑部、大理寺联合办案。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 到了隋朝终于形成了一套完 整而严密的体系。湖南大学教授贾玉英 : “隋朝中央监察制度里面重要的发展,第一是御史脱 离了晋中,御史台成立了专职监察,不再管宫中事情了,脱离了宫禁,成为专职 的监察机构。 这个变化对中国古代中央监察制度有非常大的影响。因为唐朝、 宋 朝、元、明、清基本上承袭了这个制度。隋朝中央监察制度的第二个变化是门下省成为审议机构, 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门下省成为监督决策的封驳机构。所谓封 驳就是监督朝廷决策的机构。 在隋朝之前没有专门的封驳机构。在汉代的时候虽 然有封驳的事例, 就是这样的例子, 丞相可以封驳这个诏书, 但是没有专门的封 驳机构,隋朝以门下省作为专门的封驳机构。自此以后, 中国古代一直到明朝之 前,这个封驳制度基本上是存在下来的。可以说隋朝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解说词 :隋朝创立的包括监察制度在内的整套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