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671602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原电池原电池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江苏省宿豫中学江苏省宿豫中学 侍小伟侍小伟 一、设计思想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苏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二专题二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 的转化 。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也是化学与能源相联系的 很关键的内容,这些知识不但能让学生大开眼界,而且还能为环境、能源与可持 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内涵,所以这部分知识是应该以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这部 分知识的学习。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遵循新课改的理念,引导学生从一个水果电 池引入电池的内容,这样能激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可以达到教学创设情境 的需要。在上课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设

2、计和 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环境。本节课主体采用“搜集相关知识实验操作分析 讨论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原电池的概念及构成条件。让 学生在“做中学” 。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能源与化学能之间的关系;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过程与方法:利用实验探究方法学习原电池的原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 学习原电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能源危机,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 环境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难点四、教学难点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 电子流向和电流方向。 五、教学手段五、教学

3、手段 讲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课前准备六、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实验 学生做好适当预习准备 七、教学流程七、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番茄电池”引课 取一个熟透的番茄,在 番茄里平行地插入铜片 和锌片,用导线将铜片 与锌片及电流表相连, 可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发 生偏转。好奇,有一种想自己来 试一试的想法,有同学主动 上来感受水果电池产生的电 流。学生们在生活中已 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电池, 但番茄也能制出电池! 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 热情,带着高涨的学习 情绪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分析水果电池的工 作原理。 1、有两个活泼性 不同的

4、电极材料。 2、有水果汁起到 电解质作用,作为一部 分导线使用。 3、形成闭合回路。4、能自发发生有 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聆听,想,对水果电池 有自己的想法,有同学提出, 为什么要同时满足这四个条 件,只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 不行吗?还有的同学提出果 汁起到导线的作用是不是太 不实在了,我们并没有看到 导线在哪儿,只看到一个水 果而已;另外还有一部分学 生根本就不相信是水果产生 了电流,以为是教师做了什 么手脚。用水果电池引入电 流后,自然就会让学生 产生好奇心,这里学生 能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 的联想到知识层面上, 这是一个质的突破,也 为学生的能力提高打下 了基础。用多媒体演示铜锌 稀硫酸原电

5、池的工作原 理并展开对学生的释疑 过程。 1、分析锌与硫酸 反应的过程与原理。2、分析铜与锌用 导线连起来所发生的化 学变化。学生分组实验,自己动 手做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的装 置,并观察所看到的现象。 实验步骤 1、锌片插入稀硫酸中 2、铜片插入稀硫酸中 3、铜片、锌片一同插入 稀硫酸中。 4、锌片、铜片用导线连 接后插入稀硫酸中。 5、在导线中接入电流表 电流表指针偏转学生可根据 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判断 电子是由锌片流向铜片。 此时,学生产生了很多 的疑问。有的学生提出,为 什么铜与锌连到一起就会在 铜和锌上同时看到气泡;有 的学生问到为什么单独锌在 稀硫酸中反应要比与铜连在 一起反应慢;还

6、有的同学提 问题:电流从哪来,又到哪 去?还有的组把稀硫酸中自 己加入了水,观察到电流强 度减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浓度影响电流。进而提出问 题:影响电流的因素是什么?为了更好地探索原 电池的化学原理,变学 生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 动发现式学习,突出学 生的主体地位,将教材 中的教师演示实验设计 成学生分组实验,这样 依据实验内容层层设疑, 将学生的思维步步引向 深入,充分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并结合实验 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突破教学难点。不仅如 此,还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创造思维和实事求是、 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 3 -释疑后,对原电池 的产生和发展做一个全 面的介绍

7、。聆听,表现出极强的求 知情绪。达到了教学的效果。出几道判断是否是 原电池的习题让学生做 教师活动。动手做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疑问:原电池 的电子从哪里来?分组讨论(还是刚才小 组) 。 有的学生说是稀硫酸提 供的;有的学生说是金属材 料提供的,有的说是空气给 的。分析电子的来源: 是锌提供了电子。学生提出疑问,电子不 能从溶液中走,而是要通过 导线,导线在溶液中并没有 连在一起,怎样形成了闭合 回路呢?学生对电子的来源 做不同的猜测,能让学 生有一种探究的精神。释疑:溶液中自由 移动的离子起到了导线 的作用。马上有学生提出自己的 想法:平常的溶液并没有导 线呀?通过学生的自己的 疑问,

8、能加深对知识的 理解。释疑:溶液在没有 外加电压的时候,离子 做杂乱无章的运动,一 旦有外加电压,离子就 做定向运动。马上学生就问:电压从 哪儿来,并没有外加电源。释疑:锌产生电子 时,电子带负电,使得 锌的电势降低,而此时 铜表面没有变化,铜的马上就有学生说:电子 从低电势流向高电势,所以 就有了电流的产生。学生的思路跟得很 紧,说明本节课是有效 果的。- 4 -电势高,这自然就形成 了电势差,就是我们说 的电压。提出问题:原电池 是什么装置?学生讨论得出自己的结 论。有的学生说是产生电流 的装置;有的学生说是把金 属变成电子的装置;有的学 生说是把化学反应中的电子 体现出来的装置;还有的学

9、 生说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的装置。学生自己得出来的 要比教师讲出来的好得 多。提出问题:是不是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可以 涉及到原电池?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得 出来的结论是肯定的,有的 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否定的。在师生共同的努力 下,完成了原电池的定 义,这是一个不小的收 获。释疑:不是所有的 化学反应都能涉及到原 电池,那么请同学们思 考一下,什么样的化学 反应可以涉及到原电池?讨论,思考,得出结论。结论是:有电子转移的 化学反应,即是氧化还原反 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学生产生疑问,为 下一步教学打下基础。提出问题:用化学 反应:Cu+2AgNO3 =2Ag+ Cu(NO3)2设计一个原 电池。学生

10、自己设计,分组进 行, (刚才的小组) ,学生设 计得还可以,有个别同学对 于选择电解质还有疑问,教 师做了及时的指导。最后, 各组都很好的完成了设计和 组装的任务。气氛活跃。学生自己能把问题 解决了,达到了探究的 效果,并有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分析形成原 电池的条件。学生自己总结: 1、两个能导电活泼性不 同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 作为电极材料; 2、电解质溶液提供自由 移动的离子;从具体到抽象、从 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引导学生从能量转化和 氧化还原反应两方面概 括“什么是原电池”, 总结“原电池原理”再- 5 -3、形成闭合回路; 4、能自发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由实验归

11、纳“原电池的 基本组成条件”,实现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的飞跃。学生自己设计,能 达到自己动手做实验的 能力,并能自己自主探 究和学习,增强学生的 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总结:学习了原电 池,同学们能从自己的 学习中得出自己想要的 东西,今天的作业就是 根据自己的实际设计一 个切实可行的原电池, 同时请同学们查找相关 资源,了解我国的能源 分布和利用情况,下节 课我们进行交流。记录作业,整理笔记。给学生留下了课后 探究的任务,能把课堂 的知识进一步升华。通 过自己查找资料,能加 深对能源以及可持续发 展的认识,达到本节课 的教学目标。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原电池 一、定义: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12、 二、形成条件1、两个能导电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作为电极材料; 2、电解质溶液提供自由移动的离子; 3、形成闭合回路; 4、能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八、课后反思八、课后反思 1 1、实验探究,体现自主研究性学习、实验探究,体现自主研究性学习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既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思 维的发展特点。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逐步突破由认识,形成新认识,这样得出 的结论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牢固掌握。实验探究是让学生在具体实验事实的基础 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学生 的抽象思维。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探索能力毕竟还处于初级阶段

13、,尚不成熟,这就 决定了他们还不能成为完全独立的探索主体,探索活动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 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启发”,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 探索,当学生的思考和探索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启发,提示,点拨,以帮助学生顺 利地开展实验探索活动,既不是灌输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是放手、放开。 2 2、精心准备,在磨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精心准备,在磨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6 -由于本节课采取讨论式和学生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课堂组织尤为重要。要 求教师对学生有较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时调整 课堂的节奏,这样才能得到好的效果。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准备,多方 听取意见,不断磨合,这样才能上好一节课,同时也使我深刻体会到提高课堂教 学的有效性重在积极思考和平时的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